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國華人的改行變奏曲

[複製鏈接]

2845

主題

1萬

帖子

6163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61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小魔女 發表於 2007-11-23 08: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華人的改行變奏曲

  徐 光

  「挨踢」曾經風靡一時

  在國內,改行大概沒有在美國普遍。事實上,在美國,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一些來自大陸的留學生,為了生存之需,很多人都面臨著改行的無奈選擇。

  比如,幾年前,美國經濟特別紅火。那陣子,在美國的華人家庭里,幾乎每家都會有人正在做或考慮要做「挨踢」(IT)。那會兒,華人電腦補習班特紅火。據說,這種學習班,可以為那些沒有計算機背景而又渴望下海撈銀子的人,提供短平快的就業實用指導。就說我本人吧,幾年前,本是醫學生物出身的我,也曾隨大流,在風靡全美幾城市的「莫老師電腦學習班」 ,上過一期甲骨文 (ORACLE ) 證書班。

  在那個班裡,我發現,和我同期上課的同學,是工農兵學商幹什麼的都有,多大歲數的都有:開餐館的、修車的、學音樂的、學繪畫的,坐飛機來的、偷渡來的,二十齣頭的、五十開外的……在這二十幾個人的小班裡,你可以看個齊全。因為「挨踢」(IT)是個技術工種,收入也挺可愛的,所以,美國華人改行學電腦的,比較常見。

  五花八門說改就改

  在美華人除了改行學電腦,還能改行做什麼呢?

  在國內,盧英是哲學系畢業生,某著名高校的講師。來到美國后,因為工作機會有限,拿著MBA學位的盧英,只好當了賣汽車保險的經紀人。幾年前,盧英在當地的電腦補習班拿了個甲骨文證書,找到了一份電腦工作。可惜好景不長,去年因為裁員,盧英下崗回家。為了生計,現在他除了賣各種保險,又加入了房地產經紀人的行列。盧英每天忙忙碌碌,他曾熱愛的哲學書籍,只好乖乖地繼續在地下室睡覺。

  學工出身的李麗,在國內曾是個籌劃高樓設計藍圖的建築工程師。她陪讀來美國時,因為英文不好,只能先在餐館打工貼補家用。後來,李麗的老公在就職的生物實驗室為她找了一份清洗實驗器具的工作。再後來,李麗做到了計術員。可是,隔行如隔山,遇到課題不順利,李麗根本不知從哪裡下手解決問題。幾年過去了,她的工作成績一般,工資和職稱都不見長。即使這樣,不久前,她還是讓老闆給解僱了,只能到教堂為窮人開設的舊貨店裡打工謀生。

  在美國,改行最熱鬧的那群人就是學醫出身的。出國時,學醫的要改行學生物。畢業后,再去學校實驗室或公司謀職搞科研。讀完博士的那批人,就業去向讓人喜憂參半。有的做了幾年博士后之後可以去公司做高級研究人員或在大學作教授,但很大一部分人一直做著博士后。在經濟好的那幾年,為了避免僧多粥少的窘境,我身邊的一幫男生物博士們,幾乎都改行做了電腦。可最近,美國的電腦市場出現了外包趨勢,這幫由生物改行做電腦的男博士們,又開始苦讀考美國醫生執照。看看,兜了一圈子,他們又干起了從醫的老本行。這正是歌里曾經唱的:終點又回到起點,到現在才發覺。

  假如不出國,在國內,忙忙碌碌地進出大小醫院,為患者解憂排難,會是我們這幫學醫的一生的職責。可是,到了美國,這麼多的醫學生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折騰,到底為何呢?

  生計或夢想都是原因

  來美國初期,不管對將要從事的職業是否有興趣,改行者大多是為了生計。待到生活穩定,衣食無憂時,改行則是為了實現自己真正的夢想和滿足自己的興趣。

  以國內學醫者為例,到了美國有做醫生或者臨床技師的,有做教授或者老師的,有做房地產經紀人或者電腦工程師的,甚至還有改行當作家的。據媒體報道,北美的一個文學創作團體的負責人,就是放棄了科研和從醫的職業做專職作家。說不定,「北美的魯迅」就出自這些改行的醫學生當中。

  值得注意的是,改行並不是早期出國留學生的專利。即使是最近幾年出國的留學生,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也面臨著出國不得不改行的窘境。有一位特別喜歡臨床專業的國內女醫生,先探親來美,做了幾年的全職太太。最近,她老公畢業了,但實在找不到工作。這樣,他們家庭的合法簽證就出了問題。這位女醫生不得不去社區大學改修護士,以儘快拿到學生簽證。從醫生改學護士,她僅為維持在美國的合法身份之需。也許待他們拿到綠卡最終解決移民身份后,這位女醫生還會考慮在美國行醫。

  其實,在美國,總有一些人一直在折騰著變換職業,重新為自己的職業定位。改行,就像是在茂密的職業叢林中,為自己找到那條通往光明的最佳途徑。關鍵是,身處這樣的環境中,能夠辨別屬於自己的最佳方向,才是職業跋涉者需要靜心思考並動用大智慧的關鍵。否則,人不僅走不出窘境,可能還會在原地打轉甚至繞圈子。比如,有一位醫學生,獲得美國生物博士學位后,先改行做電腦,再學護士,最後,他又決定考醫。他這麼一折騰,十幾年的光陰就出去了。

  也許,每次改行,大家都會有新發現,發展新興趣,甚至是體會新感動。不管是從事原來的職業,還是改行另闢蹊徑,對所從事的工作真正感興趣才是重要的。否則,趕鴨子上架或者是「隨大溜」式的改行,只能讓人變成被動的掙錢機器,很難培養出真正的工作熱情來。

  不管你是否相信,只要有留學生進出美國,就有人要改行。美國華人,改行何時了?假如我們不改行,我們是否可以在新大陸生存?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23: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