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加國成長:競爭從大學開始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2-7 20: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文作者是在上小學五年級時,跟隨父母來到了加拿大併入籍。在她剛滿20歲的生命中,中國和加拿大各佔去了一半的時間。本文記述了她在高中最後一年和上大學以後學習、生活的感受。

  渡過輕鬆悠閑的四年高中后,激烈的競爭開始了

  高中四年在輕鬆和悠閑中度過

    我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社會當中生活過。我出生的國家有著我最愛的人們以及我在夜裡會夢見的景色,那是中國。在我對周遭還很懵懂的時候,就來到了加拿大,我真正成長於此地。在中國稱作高三的這一年,是我的十二年級。在這一年中,我認為我成長得最快,思維也在這一年當中成熟了許多。

  加拿大的不同省份,對學校年級的區分以及教育體制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區別。唯一相同的是,自前幾年開始,全國統一為大學前共12個年級的制度。在多倫多,也就是我上中學的地方,高中有四個年級。當我國內的同學們在複習準備高考,咬緊牙關地努力,被父母的督促以及期盼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的期末顯得那麼輕鬆那麼悠閑。因為在加拿大,是沒有高考的。大學看重的是學生12年級一年當中所上的其中六門課的平均成績。

  不同的大學跟不同的專業都對六門課有著不同程度的要求。我準備申請計算機科學這門專業之後才發覺每所學校需要分數的課程基本上都是我已經學過的課程。我在10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將我們這邊12年級最難的一門數學課學了下來。安省高中12年級一共有三門數學課。我在10年級學了代數、幾何;11年級學了微積分;12年級第一學期學了數據管理。我12年級第一學期還學了物理跟英語,這兩門也是申請電腦計算機系的條件課程。最後一門課是任選的,也就是說,我12年級所上的其他任何一門課都可以算在這裡做平均分數。相對而言,如果我所選擇的專業不是計算機科學,而是文科類的,那麼大學對這六門課的要求就遠遠沒有如此複雜了。一般文科要求就只有12年級的英語課而已,其他五門課是什麼都無所謂。說到這裡,應該明白的就是這邊中學根本就沒有文科理科的劃分。學生想學什麼就學什麼,沒有一定的限制。只不過,在選擇課程的時候應該過過腦子,看是不是對以後考大學做了準備。假如說以後想學醫,那麼就要明白大部分大學都會看你生物、化學課成績如何。而這兩門課都是要在11年級上了之後才能上12年級的。所以從11年級開始,選課就要多考慮考慮將來了。

  我的學校是一所多民族化的校園。其歷史悠久以及民族化的保留在多倫多甚至整個加拿大都是罕見的,可謂學校中的珍禽異獸。加拿大這個國家建國以來也不過三百多年歷史,而我們學校已然年歲過百。而自從建校以來,本地的白人學生就從來沒在這所學校的學生總額超出過百分之五十。到了我這一屆,加國孩子已經成為學校的少數民族了。

  這所學校非常的小,不要比中國了,就算在加拿大,也是小得厲害。四個年級的學生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有600餘人。但是因為這是一所小規模學校,老師與學生的關係變得比其他學校親近許多。只要是每天要教兩門課或更多的老師,就會對一整個年級的學生都熟悉了個遍。4年下來,幾乎所有老師都知道我的名字。而同學與同學之間就更親密了,一個年級的所有學生每個人都會對每個人的臉孔有著不同程度的認識。在別的學校,學生基本上只認識自己周圍的一圈人,而這裡圈子只有一個。雖然在這個大圈子裡還是有著很多小圈子,但是比較好交際的人會在每個小圈子裡都留下自己的足跡。雖然在北美有很多地方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種族歧視態度。但是在我的這所學校,卻是極為罕見的現象。因為這所學校的學生是真真正正地來自五湖四海:600名學生,卻有著27種不同的語言。

  我的PROM(畢業晚會)

  6月22日,我的PROM。那是西方的傳統,以它來慶祝畢業的喜悅,以它來證明長大的我們。PROM其實就是班級舞會,通常在學年結束或將近結束時高年級或大學生開的正式舞會。對於這邊的孩子來講,這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夜,也是非常夢幻的一夜。

  我對PROM有著很多幻想。但當我意識到身在學生會的我其實就是主辦人之一的時候,我整個人都傻了。我一直覺得PROM就是PROM,會在那夜等著我出現,卻沒想到我其實是要把它做出來的那個人。我是學生會的Treasurer,相當於財務總監吧,需要盤算PROM的具體開銷。為此我要與其他幾名學生會成員決定場所,DJ(音樂播放員),飲食供給,警衛跟警察等等的花費總額。然後還要預算會有多少學生參加,每個人需付多少錢。因為我對電腦設計興趣頗深,我還設計了PROM的邀請函。PROM就這樣在學生會的魔術下誕生了。我的幾個朋友計劃租一輛LIMO,就是那種大型高級轎車,是我們10個人合資的。因為我住的地方離學校比較近,門前的小街也不是很喧鬧,所以我們打算就讓LIMO停在我家的門口,大家到我家來集合。我們一伙人浩浩蕩蕩地駛到市區最熱鬧的高檔旅館的門口,幾個女孩互相攙扶著穿著生平第一次上腳的高跟鞋,小心翼翼地走在漂亮的大理石走廊上,進入了屬於我們的一晚。總的來說,這次PROM大家都很滿意。雖然食物很難吃,雖然DJ播了很多不愛聽的老歌,雖然……但是這不是一般的舞會,是我們的PROM,就算有再多個雖然,我們還是要說PROM盡興了。

  對於大學的選擇,是我幾經考慮,反覆再三后才決定的。在加拿大12年級中旬的時候,學生就要打算報考大學了。你可以選擇報考任何大學,而且並沒有名額限制,只不過加國每所大學的報名費用都是33加幣,多報考一所就要多付錢罷了。我認為大學並不僅僅是知識的來源,還應為我踏入社會創造條件。所以我選擇了滑鐵盧大學,因為它確確實實為學生們提供工作機會與經驗。滑校大部分的專業都提供CO-OP選擇,也就是實習學科。學生會有五至六個學期的實習經驗以及八個學期的學習成果。一個學期共有4個月,也就是大都要有5年的時間才會畢業。從這些專業出來的人都不愁找不到工作,事業只會步步升高。經過了那麼多次的實習,鍛煉了學生對學校中所學知識的職業化掌握,也培養了學生處理職場上的人際關係。還有就是,學了計算機工程對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它畢竟是電腦,是數學,是高科技,無論我以後繼續學其他專業還是找工作,這個BCS學位都只會有益無害。而如果我選擇了其他專業或其他學校,工作的保證跟專業的水準就很難說了。另外我希望在我腦子還在發育階段時充分地把能學到的知識灌輸進去。等我工作后也許就沒有時間讓我再去專註地學習了。

  激烈的競爭從大學開始

  上大學之前,我跟許多高中生一樣對它充滿了無邊無際的幻想。但真正的生活卻比我幻想中的還要極端。先說說學習吧,剛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每次都是邊聽邊走神。並不是因為我注意力沒辦法集中,而是因為實在有點兒適應不過來教授的教課方式。大學里的教授一個個都是頂尖的學者,在他們看來,教給我們的東西簡直就是1+1=2那麼簡單。所以在課堂上,他們一個個講得飛快,把粉筆舞得滿堂生輝,但是在座的學生們卻常常是滿臉迷霧。

  我一個學期總共要上5門課。第一個學期中有3門課是必修的:微積分,幾何,編程;兩門選修的:物理,英語。我在英語課上如魚得水,感覺不是一般的好。而在其他4門課里就難過得要死,不得不啃書本了。在高中的時候,我總是在課堂上聽聽講,下課後做做作業,考試就沒什麼大問題了。結果到了大學里,考試前要整宿地熬夜找習題做,反覆背讀那些又臭又長的數學定理與法則,最後考的成績也還是一般般。我開始覺得挺難過的,畢竟在以前的學校我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到了這邊分數名次卻都一下子掉了下來。

  不過我的適應能力跟社交關係都不錯。在新的環境下馬上找到了新的夥伴,掌握了學習方法。我聽不懂這個教授的課就換個班聽講,反正交作業跟考試都有固定的時間與地點並且會在網上通知,所以去不去自己的班聽講是無所謂的。在前一兩個星期內我換了好幾個教授,最後固定在一兩個我認為表達能力比較卓越的教授的課堂中聽講。而結交了不少朋友的好處呢,就是在作業上或是學習上都可以跟他們一同努力、一起切磋。我發現兩個人一起寫作業時,我遇到的難題未必便是他的難題,而令他困惑不解的未必會讓我也頭皮發麻。如此這般,效率就大大提升,因為我們可以相互與對方交流知識。

  在這所校園裡我認識了不少人。他們都有著各式各樣的膚色,講著多種多樣的語言,但是一個個都是非常的聰慧,相信之前都是各自生活圈子中的尖子。剛一開始,我很快就感覺到自身的不足,進而感覺到很無奈的自卑感。不過我很快就意識到就算人外有人,但是人無完人。不會有人天生就會背乘法表,也不會有人不用努力學習就突飛猛進。別人表面上給我的壓迫感不外乎他們在學習上表現出的強勢。而這股強勢都要歸功於他們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及其良好的習慣。所以我不僅要在課堂上鑽研必要的課本知識,還要在身邊的這群人中跟他們學習生活知識與學習竅門。我很幸運地在這個學期交到了一些朋友。他們不僅在平時生活與學習中給我鼓勵與支持,在必要的時候也會伸出幫助的手助我渡過難關。我真的很感謝他們,因為如果沒有他們,在滑鐵盧這所不夜城中,我這個夜貓子就會少了很多熬夜做作業的夥伴。

  值得一提的是,滑校的計算機科學在世界上是與麻省理工並列排名第一的。這所學校的綜合評價也在加拿大評委Macleans知名大學雜誌排名第一過很多年。所以在這裡上學的孩子無論目前在大學的狀況如何,以前在各自的中學中絕對都是一等一的尖子生。我可以隨便從班裡挖出一個人來,就會是某某數學比賽的前幾名,或是中學時期平均分數95%之類的。但我們到了這裡就傻眼了。因為以往我們不屑一顧、輕而易舉的學習變得越來越難了。我聽說過中國對大學的看法,都說是上了大學心就踏實了,難關僅在於高考。但對我們來說,大學卻難多了。每個學期都會有很多學生經受不了壓力或是學習態度不好而繼續不下去,不是換個容易些的專業就是換所容易的大學。所以說在加拿大,大學才是真正開始考驗我們的地方,也是真正讓我們學習本領的地方。

  嘗試工作的磨礪

  在學期期中的階段,滑校的學生就要準備簡歷各憑本事地去找尋下一個學期的工作了。滑校擁有一流的工作網路,學生需要的所有工作資料都在由PHP編成的網站JOBMINE上面。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各自的ID登陸,依照學習等級、工作地點、工作內容等搜索適合自己的工作。比如說,我是一年級生、想要在多倫多地區選擇工作、希望做編程類的,那麼我就會選擇初級工作、多倫多市區、軟體編程如此這般的選項。搜索引擎會列出所有打算聘用滑校學生的公司中屬於這三項標準的工作及其相關的職位資料跟公司訊息。

  選中工作后,學生可以直接從網站上提出申請並附帶上傳后的簡歷。每個公司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宣布選中的學生名單好給予面試。大部分的面試都是由公司派請專門人士來滑鐵盧,但也有以電話形式面試的。所有學生面試過後都會給各個公司打分,而各個公司也會給面試過的學生打分。如果我有了三個面試,那麼我會依照對這三份工作的滿意程度給他們打1-9的分數。相對而言,一個公司如果面試了八個學生,那麼他們可以選擇對每個人都打分數,也可以就給其中他們認為可以勝任工作的學生打分。如果他們只看重了一個學生,只打算給那一個人工作機會的話就會只為他打1分,其他都不打分那麼默認就是9分。學校有一套評算方法,基本上我想應該就是將公司以及學生對其的分數加在一起,以分數為少的做分配。

  所以說,如果某公司給我打了1分,而我對它的工作也打了1分,那麼就不會有比這更低的分數了,所以會把我分配到這所公司的職位上去。學校一共分排4輪的面試機會。我這兩次找工作都是在第一輪就找到了工作。第一次是在加拿大四大銀行之一的BANK OF MONTREAL (BMO) 當網路設計師,編寫他們的內部網站。第二次工作,也就是目前正在實習的地方,也是四大銀行中的,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CIBC)。我在這裡擔任軟體設計師,還在努力適應中。

  也許對於我們這幫半大不小的學生來講,上班族的生活還嫌太早了一些。但是我卻認為,對我們來說無論是以獲取一些實際工作經驗的角度來看,還是通過社會歷練的機會來磨練自身的觀點來看,都是為以後生活鋪路的最好選擇。

  我沒有強大的背景也沒有富裕的經濟來源,所以這份工作對我來說有著最直觀的金錢影響。它能讓我賺到足夠支付下一個學期的學費以及住宿費用。在工作場所中,我可以學習到很多事情。不僅僅是對我所學的專業有著直接關聯,更多的是能學到如何為人處事。我覺得我身邊很多人,都太驕傲了,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也許是因為我這一代人都是從小被身邊人栽培過的、被愛我們的人細心照顧成長的。而我們也生活在一個非常平和,同時在不斷發展的時期,沒有太大的社會波動也沒有因為戰爭或政府的動蕩而喪失任何的自由。我們是幸福的一群人,對未來的發展有著無限的擴充。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會有些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會認為我們無所不能。事實上,我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現在正是我們應當埋頭苦幹、努力學習的階段。

  大學還有三年就畢業了。時間像風一樣,總是在我看不見的時候就飛過去了。誰能想象,那個昔日懵懂的我,已然是個大二生了呢。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真不知道畢業后的我會有什麼樣子的變化。我只記得16歲的時候,我會幻想著18歲的成熟自我,卻在19歲這年發現自己依舊稚嫩不堪。所以我不去幻想20多歲的自己能有一番什麼樣的所作所為了,只求安心理得,活得踏實自在。(圖文/邵女多,《21世紀》雜誌2007年第4期)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6

主題

153

帖子

3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2

積分
34
沙發
brucelee 發表於 2007-12-8 12:59 | 只看該作者
說兩句中肯的話,來到加拿大不論找工作是否順利,一定要抱定自己必勝的信念,如果預測自己的工作經驗不能在短期內找到工作,那就去學校深造,一定要當機立斷,我和我老婆來這裡四年多,覺得最好的投資就是在本地念書,當然要選擇好的專業,而不是隨便找政府拿點補助,念一個沒有前途的專業,要知道新移民來的都是三十大多,青春時光可沒有那麼多可以白白浪費的。如果錢不夠,不要吝惜貸款的錢,等書念完了,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你就知道這點貸款根本就是小兒科。

很多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就準備開始過窮日子,腦子裡總是局限自己手裡的這點錢,從而為金錢而束縛了自己大幹一場的手腳,放棄了很多不該放棄的機會,是再傻不過的了。還是應了那句話:「性格左右命運,氣度影響格局」。既然來到加拿大,誰是抱著窩囊一輩子的打算來的?對嗎。放開手腳,目標一直盯著你要的結果,你一定能達到。加拿大是一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地方。為了目標,眼下付出多一些,努力過了,奮鬥過了,自然有感受成功的喜悅那天。

[ 本帖最後由 brucelee 於 2007-12-8 13:01 編輯 ]
F*ck the CCP! Fu*k the CCTV!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主題

4481

帖子

3108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08
3
zhousx18 發表於 2007-12-11 21:3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樓上的鼓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10: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