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無性族」沒有性的性生活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乾的影子 發表於 2007-11-20 1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沒有性生活,對健康無害嗎?科學研究仍在摸索的時候,世界上已經出現了滿足於「無性生活」的新群體,他們堅信這是健康的。在以性取向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正常的社會裡,在性不僅是人生至樂而且是人類繁衍手段的整體氛圍中,悄悄地出現了一批少數派,他們所標榜的是無性生活。

  他們自稱「無性族」,並把字母「A」(無性的,asexal一詞的首字母)作為自己的符號,而變形蟲(一種無性繁殖的單細胞動物)和獨角獸(西方神話中貞潔的象徵)則是他們的精神象徵物。他們捍衛自己的無性生活權利,並視之為正常生活。這些人已經形成自己的活動圈子,私下裡尋找同道中人。在他們看來,沒有性的生活不等於沒有感情。現在,他們的觀點已經得到了某些科學家的支持。

  沒有性的性生活

  曾經有一種流行說法——「男人每六秒鐘想到一次性」,也有過這樣一副漫畫——男人大腦里寫滿了「性」這個字眼。雖然只是玩笑,但從某種程度上說,性無處不在,它在人的生活中的確佔據著重要位置。性衝動甚至被部分人認為是推動人類文明的最強大動力。但是,並不是性對所有人都是這樣重要。

  專家指出,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性沒有絲毫興趣。人們一開始認為這部分人只佔人口比例的很少部分,可以忽略不計。但實際上,他們為數眾多。

  在分析了英國一份針對1.8萬人進行的性習慣調查后,加拿大安大略省布羅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東尼·博蓋爾特發現,有1%的人同意這樣的觀點:在性方面,我對任何人都沒興趣。《新科學家》雜誌近日也報道了世界上出現的「無性族現象」,並預測有朝一日他們將在全球推行「沒有性的性生活」概念。

  「無性族在自己的父母和親朋面前大膽表露自己的觀點,宣揚無性生活像選擇雙性戀或同性戀的人一樣,是一種健康的性取向」,《新科學家》記者西爾維婭·韋斯特法爾指出,「他們實際上是在向世人宣布,他們在性方面不是有缺陷的人,更不是性無能。他們有著健康的性選擇,而且不應被別人所忽視」。

  研究人員通過對無性族的調查逐步發現,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難理解的是,這些人並沒有過性生活的願望,而且無性生活對他們不會造成任何影響。儘管有些人(大多為單身)將自己的無性生活觀念發展到及至,他們甚至不能將身體靠近任何人。但也有一大部分人過著非常積極充實的社會生活,他們也談論愛情,並且認為他們與伴侶之間沒有性的愛情是最堅不可摧的,是沒有任何條件的。

  「我是無性族,我的愛人也是」

  為何有人選擇無性生活?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一些人僅僅是因為沒有那麼旺盛的性衝動;另一些人對性衝動的尺度把握得非常恰當,但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對他們產生不了吸引力,於是乾脆選擇了無性生活;有的是出於對性解放和性革命鼓吹的放縱生活的反動,想回歸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還有很多人是出於對性病和艾滋病的恐懼,既然很多人無法保證伴侶之外不再和他人發生性關係,既然無法保證對方是絕對安全的,那麼他們索性選擇放棄性。

  「無性族」在網上專門開闢了一個論壇,讓世人傾聽他們的聲音。22歲的戴維·傑伊是個土生土長的美國密蘇里州人,2001年建立了一個面向無性族的網站。目前,該網站在全球已擁有1200多名註冊會員。

  除了宣揚他們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外,「無性族」還有一個在線商店,提供各種與無性思想有關的商品,希望以此喚醒人們的意識。他們在網站上大聲呼喊:「女人不能讓我產生快感,男人也不行!」他們甚至在T恤上也印著口號:「我是無性族,我的愛人也是!」

  終會被主流社會接納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三一學院的心理學家伊麗莎白·阿博特,在1999年發表了她的著作《獨身史》。隨後,她便收到無數人發來的信件向她指出,僧侶們過著無性的生活,不是他們不能,而是因為他們不想。這恐怕是人們首次接觸無性生活這一概念。

  阿博特認為,現在的問題在於,選擇無性生活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了立錐之地,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的身份,就好像從前的同性戀一樣。她說:「他們必須隱藏自己,因為我們身處一個對正常性取向高度崇尚的社會中。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你的周圍有這樣一個人,他(她)不喜歡過性生活,但在這方面他(她)又不存在任何障礙,你會怎樣看待這個人呢?實際上,他們很難找到傾訴的對象。」

  博蓋爾特指出,到目前為止,對於「無性」這一概念還沒有非常準確的定義,但是她同時認為,人們應該關注這一現象的出現。雖然對於無性生活是否健康這一問題目前仍沒有科學依據,但無論是博蓋爾特,還是其他研究人員都同意這樣的觀點:這一現象有其產生的道理。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風乾。

老的時候,下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