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股市崩盤警示:新台幣升值40%後上演大悲劇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1-15 21:1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當新台幣升值差不多了、股市漲得差不多了時,熱錢不再進來,把股指推高的外來資金戛然而止,開始抽逃。」

股市泡沫的破滅使股市和樓市雙雙下跌,導致金融系統開始發生經營危機,許多貸款者相繼破產,銀行的呆賬和壞賬大幅增加

17年前,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中國台灣地區積累了十餘年經濟發展的成果后,作為其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也迎來了巔峰期。

在當時台灣當局宣布取消資本利得稅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已經歷兩輪暴跌的台灣股市迅速收復失地,股指先創出9000點的新高,再在幾天內如外界期待突破萬點大關。

1990年1月,台灣股市開始了最後的瘋狂,創出了12495點的新紀錄。當時,市場樂觀情緒的瀰漫已經無法控制,股民認為股指將很快突破15000點。

在整個島內籠罩的「全民皆股」的亢奮氣氛之下,支撐台灣股市的最後一塊骨牌卻瞬間崩然倒塌。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隨後的海灣戰爭,終於刺破了這個超級股市泡沫。從1990年2月到10月,台灣股市由12682點狂瀉到2485點。大盤在8個月內竟然跌去10000餘點,跌得只剩下「零頭」,跌幅高達80.4%。此刻,投資者才真正領悟到股災的可怕,認識到股市的巨大風險。

面對數以億萬計資本灰飛煙滅的局面,分析人士得出一個殘酷的結論:這輪股市泡沫破滅的成本最終主要由四種人承擔:投資經驗欠缺的個人投資者、挪用生產經營資金炒股的「不務正業」的機構和企業、舉債炒股的個人投資者及非理性投資者。

審視17年前這場似乎並不太久遠的股市鬧劇,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呢?

泡沫探源

台灣股市從啟動到泡沫頂點經歷了5年時間。1985年7月,台灣股市啟動於600多點,1987年10月到達4600多點。不過,受美國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股災的影響,台灣股市旋即狂跌了近3個月,一直跌到2300多點。之後行情迅速恢復,至1988年9月攀至8870點的高點。接著,受台灣金融監管當局宣布開徵資本利得稅的影響,台灣股市開始了第二次暴跌,最低跌至4873點。

隨後,監管當局在投資者的巨大壓力下,宣布取消徵收資本利得稅的計劃。1989年上半年,台灣股指快速收復失地,到6月創下9000點的新高,此後的一路瘋漲、狂跌一如上述。

股市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其漲跌無疑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台灣股市此輪上漲的成因,首先是台灣地區經濟持續高增長。1951~1987年,台灣地區年均經濟增長率達9%,居全球之首,並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大量出口為台灣地區賺取了巨額外匯。1988年底,台灣地區外匯儲備達760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是當時人均外匯儲備最高的經濟體。當時,台灣地區的外貿順差佔了地區經濟總量的30%。

其次是新台幣的升值預期讓境外資金源源不斷地流入台灣股市。當時,美國多次以台灣當局人為操縱匯率為由,威脅使用《1974年貿易法》中的301條款,逼迫台灣當局放寬匯率管制,讓新台幣升值以減少對美貿易順差。台灣當局屈從之後,新台幣開始大幅升值,短短3年時間,新台幣升值了近40%,從1美元兌40元新台幣升至1美元兌26元新台幣,創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的紀錄。

在外匯堆積和升值預期的合力之下,流動性過剩狀況開始凸現:對新台幣的升值預期使得境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加上長期經濟增長累積的居民財富原先以高額儲蓄累積在銀行體系,一時大多因利率不斷走低而從銀行體系流出,一起造成了當時台灣地區過剩流動性難以消除的局面,其結果就是各種資產的價格飆升,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

在資本市場外力的夾擊之下,內在投資渠道不暢無疑為台灣股市的火爆澆上了瘋狂之油。當股市啟動以後,在股市賺錢效應的吸引下,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熱情被喚起,開始蜂擁入市。截至1989年底,台灣地區的股民開戶數已高達500萬戶,可以說當時台灣地區幾乎每個家庭都在參與「股市狂歡」。

「甚至出現了和尚、尼姑買股的盛況。」對當年19個跌停板記憶猶新的台灣元福證券公司駐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說,「可見當時台灣股市火爆到什麼程度,就像現在大陸有媒體報道小學生炒股一樣。」

泡沫破滅

泡沫在破滅前總是耀眼奪目的,台灣股市泡沫也是如此。由於股民的每隻股票都可以擁有一個賬戶,當時在台灣地區,被賬戶管理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證券公司都紛紛把保管業務外包給台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而此時股市的風險也在集中,尤其是台灣地區的融資融券業務和T+2的交易制度讓信用乘數的風險放大,這讓本已風險居高不下的台灣股市雪上加霜。」一位台灣地區資本界人士分析說,「就像當年荷蘭的鬱金香神話一樣。」

在龐大的內外資金包抄下,台灣股市的籌碼顯得供不應求,一些股票股價一飛衝天,出現了2000多元新台幣/股的股票。同時,物價也開始飆升,一時間上演了一場「雞犬升天」的資本鬧劇。

「當新台幣升值差不多了、股市漲得差不多了時,熱錢不再進來,把股指推高的外來資金戛然而止,開始抽逃。」台灣地區「立委」、著名財政問題專家劉憶如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稱。

泡沫破滅之後,連鎖反應開始出現,首當其衝的是台灣地區的經濟發展。新台幣持續升值使台灣地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幅削弱;同時,經濟泡沫時期,島內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攀升,使台灣地區的傳統產業企業大量倒閉或大規模外移,傳統產業迅速衰退,引發了產業空洞化趨勢;此外,股市的劇烈震蕩對金融系統影響甚巨。股市泡沫的破滅使股市和樓市雙雙下跌,導致金融系統開始發生經營危機,許多貸款者相繼破產,造成銀行的呆賬和壞賬大幅增加。

「本來是快樂的成長,結果變成了痛苦的布防。股市火爆讓很多企業不做主業,而去做股票了。」劉憶如說。

破滅啟示

鑒於目前大陸股市火爆,「泡沫論」也相應產生。但劉憶如說,台灣地區當年在匯率政策上受到美、日、歐的壓力,資本門戶洞開,而大陸資本管制相對嚴格,境外資本對大陸股市資本的賺錢效益,很大程度上是「看得到吃不到」,資本進出都不容易。

劉憶如還說,大陸企業基本面和盈利狀況不錯,而且盈利時間較長,因此目前就斷言「大陸股市泡沫破滅」為時尚早。

「大陸與台灣不同,大陸的經濟發展不均勻,各省市經濟發展差異化程度很高。沿海企業獲利相對飽和之後,很多企業開始內遷到二、三線城市,其盈利繼續快速增長。」劉憶如分析說。

股市有暴漲必有暴跌,這是資本市場的潛在規律,但關鍵是股市什麼時候會暴跌?或者說股市什麼時候開始具有暴跌的可能?

一般來說,股市進入泡沫階段后,隨時都有暴跌的可能。目前,國際上診斷股市泡沫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是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重法、市盈率法、美聯儲模型法(FedModel)和托賓Q法。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2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