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當代將星沉浮之10大悲情人物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0-24 21: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0月24日

1、第38集團軍原軍長徐勤先少將

1989年5月,撤銷軍長職務

勤先恐怕是近20年間極具爭議的人物之一。關於他的情況,在官方的《鋼鐵的部隊-陸軍第三十八集團軍軍史》中,只有簡短的10餘字描述:「......原軍長徐勤先違抗軍令,拒不執行戒嚴任務......」。而民間則是眾說紛紜,相比之下,空軍副政委劉亞洲的說法似乎更為可信:

三十八軍軍長徐勤先是個將才。他在坦克一師當師長時我看過他指揮的一場演習。他懶洋洋地坐在,不,幾乎是半躺在帳蓬中的椅子上,指揮千軍萬馬,頭腦清晰如閃電,井然有序,大有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氣勢。「l動亂」期間,北京告急,北京軍區司令員周依冰親自開車到保定,要徐勤先帶部隊進京。徐勤先問,有沒有中央軍委的命令。周說,有。徐又問,有沒有小平同志的命令。周說,有。徐又問,有沒有常務副主席楊尚昆的命令。周說,有。徐又問,有沒有軍委第一副主席趙紫陽的命令。周說,沒有。徐說,那這個兵我不能帶。周依冰指著徐勤先的鼻子說:「我知道你老婆是法官!你兩個兒子都在天安門廣場!」

但不管過程如何,徐勤先還沒來得及在解放軍的第一支機械化集團軍大展鴻途,便被淹沒於湍急政治漩渦之中。

2、原副總參謀長何其宗中將

1992年11月,調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20年前,何其宗是軍隊中最為耀眼的一顆新星。何其宗早年在家鄉入伍后編入54軍,后隨部移防雲南。1969年54軍北調中原河南后,何其宗被留在雲南新建的11軍。1979年在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表現出色,戰後被提升為團長。隨後被選入北京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深造,40歲時出任第11軍副軍長,指揮收復者陰山戰鬥。41歲擔任第14軍軍長。1985年,何其宗升任副總參謀長,時年42歲,時任總參謀長楊得志已年逾七旬。同一時期,與何其宗經歷相類似的還有廖錫龍。剛剛告別戰場硝煙的何其宗可謂是「春風得意」,無將疑是跨世紀軍委領導班子中最重要的人選之一。此的何其宗還頻頻出訪國外,並曾被巴基斯坦總統授予「一級旗幟勳章」。

然而,1992年10月31日,何其宗在出席完國防大學省軍區幹部進修班結業典禮后,便從總部領導行列中消失,調任南京軍區分管民兵、預備役建設的副司令員。1999年4月29日,做為南京軍區領導代表,出席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開館儀式。此後,年僅56歲的何其宗退出了現役。跨入新世紀后,何其宗已沒有機會再在沙場演兵,倒成為高爾夫球場上的一桿好手。如今,何其宗63歲,而最年輕的軍委委員是62歲的第二炮兵司令員靖志遠。

3、中央軍委辦公廳原主任李際均中將

1992年11月,調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李際均堪稱「軍中儒將」,也是1980年代軍中最耀眼的「新星」之一。李際均早年入伍,參加抗美援朝。此後通過自學成才,調入軍事科學院工作,其學術研究成果受到中央軍委的關注。1982年,出任陸軍師長,成為「學者治軍」的一個重要嘗試。同年,李際均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85年,具有深厚理論素養又具有實戰指揮能力的李際均再次被委以重任,由師長直接升任陸軍第38軍軍長,具體組織實施了全軍第一個陸軍機械化集團軍試點改革,隨即被遞補為中央委員,此後繼續連任3屆中央委員。

1986年,李際均組織了一次近似實戰難度的合成作戰演習,獲得成功。《解放軍報》評價這次演習為「標誌著我陸軍已結束單靠步兵決定勝負的歷史,跨入合成作戰時代」。李際均在這次戰役演習中,充分展現了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李際均在此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對於現代技術條件下的戰爭規律的把握和與中國軍隊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標誌著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一步,使他進一步受到軍方最高層的肯定。

1987年12月,李際均出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任副主任,同時兼任負責為軍委決策機構制定軍隊總體改革方案的重要機構——軍隊改革辦公室主任。次年,李際均被授予中將軍銜,以54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將,不久又升任軍委辦公廳主任,直接參與軍隊編製體制改革的決策。1992年,「如日中天」的李際均返回了軍事科學院,隱身於幕後,專註于軍事學術研究。

1997年7月,李際均應邀訪美,在美國陸軍學院發表題為《中國軍事思想傳統與防禦戰略》的演講,演講全文以單行本的形式被收入美國陸軍學院的「萊特奧特論集」系列。演講結束時,李際均稱:「我的軍事生涯以與美軍打仗開始,以訪美結束。」

4、武警部隊原司令員周玉書中將

1992年12月,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1990年1月10日,正在石家莊開會的第24集團軍軍長周玉書接到北京軍區政治部張工主任的電話:「中央辦公廳通知,明天14時中央領導同志找你談話,12時到總政報到。」周玉書連夜冒著大雪趕到保定,第二天按時趕到北京。1月12日下午,楊白冰代表中央找新任武警班子成員談話,宣布中央的決定,任命周玉書和徐壽增分別擔任武警部隊司令員、政治委員。從此,周玉書開始了不到2年,卻是卓有成效的武警部隊領導工作。

周玉書主政期間,為武警部隊建設和今後工作開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此前,武警部隊組建之初,公安部賦予的任務是以執勤為中心,主要是「站崗放哨鳴警開道」。周玉書到武警工作后,提出要以執勤和處置突發事件為中心,原擔負執勤的任務不變,但要有「處突」的準備,新組建的機動部隊必須以「處突」為中心做好各項準備。這一想法雖然受到一些人的堅決反對,最終還是於1992年9月得到肯定,得到中央批准,正式明確了武警部隊的中心任務是「執勤處突」。同時周玉書主持擬訂了武警部隊的新編製,加強了軍事訓練,有效的提高了武警部隊的軍事素質和戰鬥能力。

1992年11月,周玉書率武警代表團出訪歐洲,曾與羅馬尼亞憲兵司令在多瑙河上打獵。周玉書一手駕艇,一手握槍,一槍打落一隻野鴨,成為一行人的美食。回國后,周玉書被調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96年12月20日周玉書退役,賦閑在家,以書法為樂。1996年4月,武警部隊正式升格為正大軍區級,1998年5月,時任武警部隊司令員楊國屏成為首位武警上將。

5、濟南軍區原副司令員董學林少將

1994年4月20日,在家中因摔致腦顱嚴重損傷不幸逝世

董學林與周玉書一樣,也來自於24軍,1985年由24軍參謀長升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在此期間曾撰寫多篇有關民兵預備役改革的論文,受到總部有關部門的肯定。1990年6月,全軍領導幹部大調整時,董學林升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任上最引人注目的工作恐怕是保障北京亞運會的順利召開。董學林雖於1992年11月調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卻沒能趕上1993年晉陞的班車(是為1988年後最大規模晉陞中將軍銜)。1994年4月20日,董學林在家中不幸墜樓致腦顱嚴重損傷而逝世,成為近20年間唯一沒能晉陞中將軍銜的副大軍區職將領。

董學林簡歷 1931年生,山東萊蕪人。194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4年4月20日逝世。歷任班長、文化教員、參謀、70師208團團長。1981年3月任第24軍72師師長,1983年4月任第24軍參謀長,1985年8月任河北省軍區司令員。1990年6月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1992年11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6、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何道泉中將

1994年12月,調任北京軍區副參謀長

何道泉聞名全軍是在出任陸軍第23集團軍軍長后不久,1985年8月30日的《解放軍報》便以《將軍運籌微機前》一文報道了23軍作為全軍第一個推行應用電子計算機的部隊,軍長何道泉帶頭學習計算機的事迹。1987年,何道泉率部奮戰在大興安嶺滅火第一線,再次受到人們關注。同年,何道泉當選第13屆中央候補委員。1993年12月何道泉奉調進京,出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北京衛戍區司令員。但何道泉在北京衛戍區任職不到1年,便發生了「田明建事件」,不得不以中將軍銜貶為北京軍區副參謀長。1996年2月,「李沛瑤事件」導致武警領導層大「換血」,國防大學副校長楊國屏意外獲升武警部隊司令員。何道泉得以接替空缺的國防大學副校長,最終還是恢復了副大區職。

7、第54集團軍原軍長張祥林少將

2000年2月,調任濟南軍區副參謀長

1997年9月,中共15大上,有3位集團軍軍長當選中央候補委員:第39集團軍軍長王建民、第54集團軍軍長張祥林、第38集團軍軍長高中興。這3個集團軍可以稱作解放軍目前最為精銳的陸軍「王牌」,3位軍長同時進入中央,這在歷史上也實屬罕見。

相比之下,張祥林有些「大氣晚成」。39歲時因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表現突出而升任團長。48歲才升任20軍參謀長。而他的「成名作」應該是4年師長任內,率領58師擔負全軍訓練改革試驗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果,分別寫入全軍頒布施行的大綱、教程、條例。1992年7月,《解放軍報》以《縱兵中原礪劍鋒》為題,連續報道58師8年改革探索的事迹。1994年,張祥林出任第54集團軍軍長,時年54歲。2000年,60歲的張祥林沒能再上一層樓,平調為濟南軍區副參謀長

1999年,王建民升任瀋陽軍區參謀長。2002年,高中興升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同年,王建民、高中興當選中央委員,王建民繼而升任成都軍區司令員。張祥林則成為了全國政協特邀組委員。

8、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員葛東升中將

2002年1月,調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葛東升成長於第二炮兵的第55基地,經二炮指揮學院(第二炮兵學院)深造后,37歲即出任基地參謀長,44歲升任基地司令員,50歲躋身副大軍區職,擔任第二炮兵參謀長,併當選為中共第15屆中央候補委員。3年後出任第二炮兵副司令員,成為新任二炮司令員的熱門人選。

巧合的是,隨後出任第二炮兵參謀長的原52基地司令員靖志遠和葛東升一樣,其父輩亦為來自山東的南下幹部,均落戶於湖北襄樊。

然而,葛東升卻突然於2002年1月調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同年的中共16大上未能進入中央委員會。關於葛東升突然「失勢」的原因外界眾說紛紜。1年後,靖志遠後來居上,繼任二炮司令員。2004年,靖志遠出任中央軍委委員,成為進入軍委核心的首任二炮將領。葛東升「蟄居」軍科院后,負責組織地方軍事志的編修,今年已經進入副大區職任職的「十年大限」。

9、第1集團軍原軍長張中華少將

2003年1月,免去軍長職務

2002年11月,中共16大后,南京軍區參謀長朱文泉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成為當時七大軍區主官中唯一的一位中央候補委員。而新任南京軍區參謀長人選遲遲不見露面,引來外界的廣泛猜測。直到2003年1月,來自12軍的軍區裝備部部長徐承雲出人意料的出任南京軍區參謀長。張中華改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其前程已一個成未知數。

自從原總參謀長傅全有淡出后,軍內紅極一時的「傅家軍」也漸漸暗然失色。先是朱文泉落選中委,再是張中華意外落馬。2004年,錢樹根、吳銓敘離任副總參謀長。目前只有李乾元還在蘭州軍區司令員任上,估計明年也會到站卸職。

10、濟南軍區原副司令員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中將

2003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給予行政降職處分

2002年5月至9月,中國海軍舉行了舉世矚目的首次環球航行訪問,此次環球航行共計130餘天,跨越三大洋,到訪十個國家,總航程達三萬多海里,創下了中國海軍艦艇遠航的新記錄。而指揮此次環球航行艦艇編隊的,是年僅51歲的海軍中將丁一平。丁一平是海軍北海艦隊原政治委員丁秋生之子,曾任著名的海軍驅逐艦第6支隊支隊長,42歲晉陞副軍職,49歲升任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2002年7月,在環球航行的途中晉陞海軍中將軍銜。此次出訪的成功,使丁一平成為海軍最耀眼的將星。

然而,不到1年後,丁一平便從從事業的「顛峰」跌到「底谷」,2003年4月。海軍傳來不幸的消息,潛艇12支隊361號常規動力潛艇在內長山以東領海進行訓練時失事,艇上官兵70人全部遇難。而更令人震驚的,是361號潛艇事故所曝露出來的北海艦隊在管理、建設上的諸多問題。2003年6月13日,新華社發出一條簡短的消息:中央軍委作出決定,對361潛艇特大事故負有責任的有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給予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海軍北海艦隊司令員丁一平、海軍北海艦隊政治委員陳先鋒行政降職處分。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0

主題

26

帖子

5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5
沙發
正大 發表於 2007-11-9 10: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515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3
huanjue.6341 發表於 2007-11-9 20:40 | 只看該作者
命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4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11-9 22: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20: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