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迫於市場壓力上調成品油價格

[複製鏈接]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mm021 發表於 2007-11-2 23:0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隨著地區性燃油短缺狀況的蔓延並波及北京,中國政府迫於巨大壓力,於周三晚些時候發出通知,宣布自周四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批發價每噸各提高人民幣500元(約合67美元),零售價上調約10%。

據新華社(Xinhua News Agency)報導,中國經濟規劃部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簡稱:發改委)稱,中國政府此舉旨在縮小高漲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與國內成品油價格之間的差距。

該項措施推出之際中國正面臨著兩年來最嚴重的成品油短缺局面。全國各地都出現了柴油短缺現象,以致於等候加油的卡車排起了長龍。

北京這個成品油供應通常很充足的城市也出現了供應短缺,這使問題的嚴重性進一步凸顯出來。北京郊區數個加油站的經理表示,某些種類的柴油已經斷貨,而其他種類柴油也在實行定量供應。

政府官員表示,如果問題不能很快得到解決,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河南省信陽市警方稱,周二早晨一位男子因排隊加油時插隊引發衝突而被打死。

高漲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使中國的煉油企業面臨財務壓力,因為政府不允許煉油企業將價格上漲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中國最近一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是在2006年5月。自那之後,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了約30%,超過每桶90美元,預計將會達到每桶100美元。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周三後市的交易中,12月交貨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07美元,至每桶93.45美元,漲幅3.4%。

中國的問題反映出亞洲開始受到最近油價飆升的影響,儘管人們普遍預計一段時間內油價上漲還不會給該地區造成太大困擾。與世界上一些地區不同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對燃油零售價實行補貼,以使消費者免受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燃油補貼在短期內有助於保持經濟的強勁增長。

但補貼使消費者更加無所顧忌地消耗燃油,從而促進了需求的增長,這也是造成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逼近每桶100美元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燃油補貼還會使政府背上巨大的財政負擔,而它造成的價格扭曲,則會給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帶來出乎意料的新壓力。以印度尼西亞2005年時的情況為例,因為人們擔心政府無法繼續負擔高額的燃油補貼費用,該國出現了貨幣貶值、股市暴跌的局面。

由於中國政府將燃油價格定在較低水平,它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調價壓力,上調價格可以彌補煉油企業因原油價格上漲而蒙受的損失。因中國煉油企業不願提高柴油產量,成品油短缺現象不斷蔓延。雖然中國國內和國際市場之間的柴油價格差不斷擴大,但政府為防止通貨膨脹,禁止煉油企業將增加的生產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供應短缺問題主要限於柴油。作為卡車和農用機械用燃油,柴油的銷量大於汽油,因為中國私人汽車市場的規模仍相對較小。隨著收穫季節的結束,現在大部分燃油消費者是卡車司機,他們在為中國巨額出口業務服務的龐大物流網路中起著關鍵作用。冬季即將來臨,卡車還在取暖用煤運輸中起著重要作用。

最近幾周中國南方開始出現燃油短缺的苗頭,現在情況比其他地區更為嚴重。中國貨運聯盟(China Cargo Alliance)的總經理隋靖文(音)表示,供應缺口可能會影響國內貿易,尤其是食品和貨物。他說,南方的水果要運到北方去,北方的糧食要運到南方去。

據新華社報導,汽油價格將從每噸人民幣5,480元提高到5,980元,柴油價格將從每噸人民幣5,020元提高到5,520元,並且零售價也都會上漲。中國一升汽油的價格相當於0.5美元左右。

亞洲在飛速發展,包括中國在內很多亞洲國家的政府都擁有大量現金儲備,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提供一定水平的燃油補貼。但是如果油價繼續保持在高位,政府的壓力將會不斷增大,進而不得不徹底取消補貼,這就可能在未來造成更嚴重的經濟不景氣。

中國政府人為地將油價設低。過去兩年中,政府每年年底都要為中國最大的煉油企業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China Petroleum & Chemical Corp., 簡稱:中國石化)提供巨額補貼。中國具備的一個有利條件是,其所需石油仍只有大約一半來自進口,其餘的都是自產。

成品油供應不足凸顯出獨立煉油企業和加油站的重要性,它們在國內市場大約佔據5%到10%的份額。與中國兩家佔主導地位的國有石油公司相比,這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更易受國際市場油價波動的影響,而且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因此它們寧可停產,也不願繼續賠本經營。

油價飆升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各不相同。中國最大的石油生產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Ltd., 簡稱:中國石油)因銷售自產的原油而從油價上漲中獲益。而中國石化則遭遇到較大打擊,因為該公司用於煉製燃油的原油約有75%需要外購。

因中國石化在保持中國成品油供應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迫於政府壓力該公司常常不得不犧牲自身利益來保證市場供應。

中國石化周二稱,油價上漲對該公司造成的壓力非常大。中國石化財務總監戴厚良周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該公司將盡最大努力確保市場燃油供應穩定,但這對公司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

在亞洲其他地區,泰國央行行長以及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政府官員毫不隱瞞地表示,最近幾天的油價上漲可能會造成通貨膨脹。泰國石油天然氣集團PTT PCL周三起將成品油零售價每升提高約0.01美元。PTT PCL的油價被視為泰國消費者市場的基準價。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猜測,在考慮了最近油價上漲的因素之後,泰國財政部長將於11月份調低經濟增長預測值。泰國經濟今年預計將增長約4%,與幾年前相比,增速溫和。

儘管如此,亞洲所受到的打擊因近來的貨幣升值而有所減輕。貨幣升值使普通消費者感覺腰包更鼓了,能在燃油消費上花更多的錢。除中國外,印度、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在繼續實行燃油補貼,這使消費者的損失進一步降低。沒有跡象顯示這些國家無力繼續提供燃油補貼,至少目前如此。

印度尼西亞石油部長布爾諾默•尤斯吉安托羅(Purnomo Yusgiantoro)最近稱,政府在2009年前都不會提高燃油價格。

但面對升速快於預期的油價,那些過去為亞洲燃油補貼進行辯護的政府官員現在也閉口不言了,因為這些補貼明顯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2005年印度尼西亞的燃油補貼開始上升到政府全部支出的四分之一,苦於資金不足的政府不得不取消了部分燃油補貼。同年泰國政府也取消了柴油補貼。

Shai Oster / Patrick Barta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7: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