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巴空軍雷電計劃:中俄合作讓佩刀2重生
2007年10月29日 現代兵器

巴基斯坦製作的JF-17雷電戰機宣傳圖

蘇聯解體使昨巴基斯坦能夠獲得的美國軍援大幅減少,同時也帶來了超七的新生-俄制RD-33發動機
謝里夫-薩-納阿姆希/文一挺/編譯
1987年4月,普·惠公司訪問中國,並詢問巴基斯坦項目的發動機選擇。其實這時設計工作已經完全圍繞F404發動機展開,不再存在選擇另一種發動機的可能性問題。但中國人不這麼想,他們不希望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他們準備利用超7本身的宣傳效應和技術成果推出一種J一7C型戰機,性能可以比巴基斯坦使用的稍低。如果在格魯曼的技術掌控下,中國人將沒有機會這麼做。普·惠的國際項目主管哈吉斯對中國表示,願意提供發動機幫助中國改進超7。普·惠重點推薦的方案是PWl216,這種發動機是以非常成熟的A一4「天鷹」使用的雙軸渦輪噴氣式發動機增加中國WP一7B發動機加力段構成的,推力可以達到7425公斤,軍用推力也可以達到5400公斤,不加力比早期米格一21加力推力還大。該發動機推力重量和尺度都和WP一7B一樣,流量也一樣,飛機甚至於連重心都不用改。PWl216的耗油率比WP一7B低12%以上,壽命長達8000循環,超過4000小時,完全可以和機體壽命一樣。普·惠相信儘管推比小一點,但性能完全能夠吸引中國人。另外,這種發動機技術水平比較低,而且曾經大量出口,日後不容易受到美國出口審核政策的限制。
普·惠的缺點在於自恃太高。F404發動機既然已經在美國獲得出口許可,再推薦僅僅是方案的PWl216就沒有多大意義了。就算中國人有興趣,這種發動機最快也要1991年以後才能提供樣機,此外還存在研製風險。最關鍵的是,中國自己已經發展了一種性能極其類似的發動機,完全沒有必要採購它。普·惠另一個產品PWll20,推力高達9387公斤,但重量和尺度以及空氣流量完全不匹配。雖然價格便宜,由於包含美國現役主力發動機F100的技術,出口限制上非常嚴厲,即便普·惠都沒有信心能夠將其出口到中國。只不過沒有合適的產品,拿來湊湊數。
意外:突然降臨的暴風雨
1987年底,中國方面的技術人員開始陸續前往美國格魯曼公司,超7基本布局開始明朗。基於武器攜帶數量的要求和低空機動性要求,格魯曼將機翼更換為前緣后掠40度的帶小邊條切尖三角翼,翼展也從原來的7.15米提高到9米。這個設計和我們使用的F一16很接近,這表明飛行性能也會很接近。機翼尖端也如F一16一樣擁有兩具導彈發射導軌,機翼前緣還增加了機動襟翼,飛機尾部沒有太大改動,還是沿用J-7M的尾翼和垂尾。格魯曼認為F404發動機直徑較小、散熱要求不高,原機身會有較多的剩餘空間。前機身的改進基本由中國人完成,從那個J一7CP全尺寸金屬模型發展而來。
格魯曼要求必須在1988年3月以前實現對設計方案的選型工作,三方都對其提出的機翼設計方案表示贊同。接下來就是細節落實的過程,這主要是中國和美國方面的工作。這一時期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監督和協調,中國人在有些事務上很有主見,美國人則不願意花費更多的精力和他們討論。在他們看來,好與壞一目了然了,有什麼好解釋的,思維和工作習慣上的不同不斷製造摩擦。
在細節設計問題上,格魯曼輕微改變了中國的前機身部分,他們讓進氣道很有技巧的向內傾斜15度,提高了飛機在某些狀態的總壓恢復係數。由於機翼的改變,起落架的設計也有了變化,支點向機腹移動很多,這樣對機翼掛架有很大好處,可以設計布置9個掛點了。垂尾的外形也作了修改,後掠角變小、方向舵增大,后緣後掠角大大縮小了;尾翼面積增大,尖端的防顫桿取消。不過,美國人也開始發現巴基斯坦提出的一些設計要求還是比較難於調和的,他們建議在正式設計定稿之前,巴基斯坦能否考慮調整某些單項指標,放棄一些性能方面的限制,比如內載燃油量和空中加油。以目前設計的機體結構燃油可能會在1900公斤上下,如果要增加到巴基斯坦的要求,結構空重上會付出很多代價。另外,后機身的尾部流場不是太理想,阻力可能會比預期大。中國人也開始勸導我們,說飛機結構和布局變化已經很大了,不能以F一16的性能來要求超7。飛機設計需要一個平衡,單獨強調一些能力會得不償失的。
修改設計要求需要通過空軍參謀部的批准。薩利姆返回國內向空軍參謀長賈瑪爾上將彙報了工作的進展情況,並轉達了格魯曼對於飛機設計上的一些建議。由於我們並不掌握飛機的設計情況,同時對具體技術產生性能影響的具體幅度不太清楚。等到會議有結果已經是1988年春季,巴基斯坦同意按照格魯曼最後提交的設計方案定稿,中國和美國方面也明確了各自的分工。格魯曼因為開始為海軍F一14D提供改進工作,因此不能在美國接納中國工程師參加飛機的設計和總裝工作。他們將總體設計完成後,讓中國人去自行完成全部的機體設計,安排工程師到中國來工作,提供一定的設計援助,比如使用美國生產的一些金屬材料和一些具體工藝結構。
1989年,設計工作進展得很順利,空軍高層曾經多次前往成都了解設計進展情7見格魯曼開始製作全尺寸飛機座艙模型,並準備將所有電子設備按照真實位置安裝,進行火控系統的開發和試驗。幾乎所有人都對工作進展感到滿意,誰也沒有想到這竟然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1989年4月,北京發生了一些政治事件,最初沒有人意識到這會對中美巴三方的合作帶來什麼影響。到了6月,事情竟然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中國內政治環境頓時大變,政府也出現了相當大的變動。美國對這一事件的態度過於嚴厲,幾乎是在一個禮拜之內就決定停止一切和中國有關的軍事技術合作。格魯曼因此遭到重創,他們正在進行的兩個項目都是中國的戰鬥機計劃。
得知這個消息以後,國務秘書穆斯塔法和賈瑪爾上將趕到美國,希望能對巴基斯坦項目網開一面。但努力毫無作用,包括格魯曼在華盛頓的遊說也沒能改變美國國會的決議,「佩刀」2計劃被無限期擱置。得知這一消息,幾乎所有項目辦公室的人都非常沮喪。這意味著長達6年的辛苦工作完全付之流水了,幾乎所有人都留下了傷心的淚水。僅僅是計劃擱置還不算致命打擊,也許還有再次啟動的機會;中國的情況也許只是一時,所需要的只是美國態度改變而已。但接下來的變化讓情況更加惡化:蘇聯宣布撤出阿富汗。巴基斯坦獲得軍事援助的最大理由就是要阻擋蘇聯南下的步伐,現在威脅消失了,軍事援助的理由也不存在了。果然,美國在1989年底開始重新整理軍事援助的審核,巴基斯坦的份額被大大削減,採購F一16的計劃也因此放緩。「佩刀」2因為佔用費用多且尚未完成,被美國空軍直接砍掉。這才是最終的結局,失去了資金的支持,這個項目再也沒有繼續的必要了。1989年底,「佩刀」2項目辦公室正式撤消,薩利姆調入外事辦公室工作,其餘工作人員都陸續回到原服役單位。同時,巴基斯坦電傳中國外交部和中航技公司,宣布「佩刀」2計劃中止。從1983年到1989年,巴基斯坦在「佩刀」2項目上總共花費和支出了6000多萬美金,但卻連一架樣機、一部雷達或者發動機都沒有得到,飛機甚至連設計都沒有完成。這是對巴基斯坦國防部的一次重大打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