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買的第一台蘋果電腦是玩具一樣的mac mini G4,原配的是256M內存(那時候很多PC筆記本也只有這點兒內存。另外,國產的低端筆記本價錢也跟mac mini差不多),我按照蘋果論壇上一些網友的建議把它升級到512M之後,發現還是慢得不像話,這時候在我常去的論壇上一些人開始懷疑同檔次的mac比 pc慢,於是有蘋果粉絲出來說,「你把內存升級到一個G,mac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我就找了賣電腦的朋友換上了1G的內存,可覺得還是很慢,於是到論壇里彙報了一下。結果好幾個資深蘋果粉絲又表示,「你要是把內存升級到兩G,mac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X,我要是把同檔次的pc升級到兩G內存,它會快得讓我不好意思。
憤怒、委屈和傷心
蘋果公司起初是賣電腦的,還賣得很好,後來電腦賣不出去,它就開始販賣「蘋果文化」 了,最終培養了一大批忠誠的、「有個性」、「有品位」的蘋果勢利眼。很多蘋果粉絲願意花更多的錢買甚至可能更差的東西的一個深層心理是,得以躋身這個「有個性」、「有品位」的群體,並且獲得一種(以優越的姿態俯視那些平庸的 pc用戶帶來的)美好感覺,使得那點額外的支出變得微不足道。本質上,一切激起感性消費慾望的奢侈品或多或少走的都是這條路子。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當史蒂夫.喬布斯決定讓蘋果電腦轉用比PoworPC G5更有優勢的Intel晶元時,很多最忠誠的蘋果粉絲和喬布斯粉絲都感到憤怒、委屈和傷心:在他們看來,蘋果用什麼晶元並不重要,PowerPC晶元是不是有缺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心中高貴的蘋果不能跟阿貓阿狗都在使用的*晶元Intel搞在一起,聽聽Intel晶元的名字吧,「扣肉」!對這些 apple snob來說,蘋果本來是LV,是prada,現在好像一夜之間要變成班尼路、真維斯,甚至是紅旗牌晴綸三角褲衩了。我到現在都很清楚地記得喬布斯宣布改用Intel晶元時,蘋果粉絲們的論壇上一片哭爹叫娘的聲音,「以後我們怎麼辦?」「那蘋果跟pc還有什麼區別了?」「史蒂夫背叛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