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陽光」抑制潛規則與白色腐敗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24 0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凡是存在著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之處,都有為「圈內人」共同遵循的潛規則。

    ■權力運作的全過程一旦完全暴露在陽光下,潛規則和白色腐敗都將不復存在,至少會受到極大的抑制。

    潛規則是亞文化群體中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它是指在特定領域內按照該領域內成員所默認的某種行為方式行事的潛在的遊戲規則,具有秘密、潛在、默契、不便言說、未作正式規定卻心照不宣等特點。在許多地方遵循某種潛規則遊戲,往往是某個成員進入特定群體,被接納為該群體成員,或取得信任、辦成難事的前提。在那些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風氣濃厚的地方,遵循潛規則常常是「入圈」、「站線」的關鍵。如果在一個地方,日常生活中與領導拉拉扯扯、阿諛奉承、請客送禮、花錢「跑官」,或借領導家中的紅白喜事喪事「湊份子」,成為一種風氣,那麼可以說,在那裡已形成了一種為官或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此時一個不遵循這一遊戲規則的人會被視為「另類」,遭到冷落,而難以與他人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很可能最終被淘汰出局,或前景不被看好。在不少地方,選拔幹部「平庸者上」機制的形成,原因正在於此:平庸者大都深諳此道。

    潛規則與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潛規則的存在表明了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的形成,換言之,凡是存在著宗派主義、小團體主義之處,都有為「圈內人」共同遵循的潛規則。

    潛規則的形成基於遵循潛規則的行為被多次的強化。行為者不良動機的最後實現(如獲利、受寵、晉陞),不僅刺激著行為者本人的重複行為,而且對於周圍的人也具有極大的感召力,促使更多的人效仿之。久而久之,類似行為便成實現類似目的一種行為模式,而依照類似行為辦事便成為一種潛規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逢年過節個人給領導送禮,下級(地方)組織給上級(中央)主管部門「進貢」,成為一種潛規則。而駐守各地的基層辦事機構不少成為這類潛規則的執行者。所謂「朝中有人好辦事」指的就是以關係的親疏辦事的規則,而關係的親疏需要一定物質基礎的鋪墊。於是在一些地方,送禮成為一種風氣。這一點可從每年春節后各地黨員幹部根據有關禁令所上繳禮金、禮券以幾十萬、上百萬的數額上看出。頻繁且普遍存在的送禮行賄現象,在潤滑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直接,從而更好說話辦事,使難看的臉變得親切,難進的門變得寬暢,難說的話變得流暢,難辦的事變得好辦的同時,也使一些幹部深陷腐敗犯罪的泥潭。

    各行各業都有其內部不成文的潛規則。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潛規則也被帶入市場。這些年來,在一些地方,辦事講究有償回報、拿回扣成為談判能否成功、買賣交易能否辦成、項目能否獲得、會議信息能否見報的關鍵。由此,醫生開刀或記者新聞報道前拿紅包,採購員、藥劑師在醫療購銷中拿回扣,銀行負責貸款的人發放貸款接受賄賂等等行為的發生,成為理所當然之事。在市場競爭中,商業賄賂作為一種不正當競爭的手段漸漸演變成某些領域通行的潛規則。

    如最高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所指出的那樣,在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醫藥購銷、政府採購、資源開發和經銷領域,都存在著商業賄賂,其中尤其是商業保險、銀行信貸、證券期貨、出版發行、電力、電信、質檢、環保和體育。「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業賄賂逐漸成為一種主要的不正當競爭手段,蔓延到各行各業,在有些領域,商業賄賂甚至已經演變為一種『潛規則』」(據2006年12月13日《法制日報》)。

    中國社會是一個倫理社會,基於血緣和親緣之上的倫理社會強調的是人和人關係的直接性。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任何間接關係都會給溝通帶來不便,於是主動溝通的一方就會想方設法地通過某種手段,將自己與對方的關係轉為直接。倫理社會的特點為潛規則的發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誠然,民間親朋好友之間的請客送禮、禮尚往來純屬正常,無可非議,但是在權力運作過程中的禮尚往來則是權錢交易的一種表現形式,一旦它成為一種潛規則,就很可能使公共權力偏離正常的運行軌道。

    遵循潛規則的行為不一定就是腐敗行為,但是從中極易滋長與主流社會所倡導的道德準則和社會主義風尚相悖的不正之風,使權力者違反或偏離公共職責,私用或濫用公共權力,損害國家公共職務的廉潔性,以及國家公共管理職能和秩序,而發展為腐敗行為。倘若由此國家公職人員觸犯了刑律,致使國家和人民遭受重大損失,便轉為依法律應受刑罰處罰的腐敗犯罪行為。

    潛規則常常與白色腐敗相關。

    白色腐敗是對腐敗行為的一種評價,它與灰色腐敗和黑色腐敗不同。灰色腐敗是指對之懲罰雖為上層階層所擁護,卻不受到其他社會成員支持的腐敗行為,如賭博現象;黑色腐敗是指為社會大多數成員(包括上層人物)所一致譴責的腐敗行為,如貪污受賄等。白色腐敗則是指無論是社會普通成員,還是上層人士,都不積極支持對之懲罰的腐敗行為,如裙帶關係。

    從不同的文化環境中生長出的由習俗所支配的道德準則及由法所決定的行政行為標準的不同,使得相似的腐敗行為在不同的時期、國家或地區及體制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在A國(地區)被稱做黑色腐敗的行為,在B國(地區)則可能被視為灰色或白色腐敗,反之亦然;在某一時期被視為白色或灰色腐敗的行為,被許多人寬容地對待,而在另一時期則被看做黑色腐敗,被多數人抨擊。如,盲目引資招商而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行為,曾經一度被許多人看做是「好心辦壞事」、或在改革開放中不可避免的「交學費」行為,如今則被作為瀆職侵權行為而受到追究;賭博現象一度泛起而為社會多數成員(甚至上層人士)不以為然,而今則受到社會多數成員(包括上層人士)的堅決反對。

    白、灰、黑三色在腐敗中所佔的比例不能說明一個社會腐敗的程度。但是當社會成員的權利意識全面衰退從而對某種腐敗現象習以為常時,普遍的白色恰恰意味著該腐敗現象的普遍性和嚴重性,它預示著這個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的破裂或崩潰。

    所以,無論是潛規則,還是白色腐敗,都是反腐敗鬥爭所針對的內容之一,都是為廉政建設所不可忽略的。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措詞,可說是對潛規則和白色腐敗現象的徹底否定。使權力運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暴露在陽光下,是廉政建設,乃至整個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任務,而權力運作的全過程一旦完全暴露在陽光下,潛規則和白色腐敗都將不復存在,至少會受到極大的抑制。(林喆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教授,政治學、法學博士生導師)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8 08: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