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戈爾:他的那些錯和那些理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21 22: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戈爾不太平



我是阿爾·戈爾,我曾經是下一任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 ——在義大利米蘭博克尼大學的演講

    59歲的阿爾·戈爾今年獲了不少獎。

    2月份他獲得了奧斯卡獎,9月份他獲得了艾美獎,10月份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8月份阿爾·戈爾獲了一個很少人知道的獎。印度梅加拉亞邦的一個部族也給戈爾頒了獎,名叫草根民主獎,獎品是當地的手工品和「數目很小的一些錢」。

    比起諾貝爾獎,印度部落的那個小獎算不上熱點。阿爾·戈爾和IPCC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IPCC全稱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成員是來自世界40個國家的1200名科學家。IPCC的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就來自印度。

    比起阿爾·戈爾的政治前途,全球變暖也不是熱點。全美國的報道重點都是阿爾·戈爾會不會競選總統,而非布希總統會不會在全球變暖上改變心意。

    不。戈爾早說過了。「我是戈爾,我曾經是下一任的美國總統。」這是戈爾式的自嘲。2000年戈爾在法庭上輸掉了總統競選,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四個贏得普選卻沒能成為總統的候選者。此後,他就把精力投入到阻止全球變暖的活動中。

    5月份戈爾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他對《時代》雜誌記者埃里克·普雷說,自己已經「和政治失戀了」。「我很清楚,如果阿爾·戈爾捲入總統競選中,我將吃掉一本《難以忽視的真相》。」埃里克·普雷在戈爾獲獎的報道中說。

    「我們正面臨一場真實的星球危機,這是一次在道德和精神上對人類的挑戰。」戈爾在獲獎后說。他希望人們的視線能夠回到全球變暖這一真正的危機上來。

    問題是,人們對他的「星球危機」不如對《星球大戰》感興趣。一直以來,美國媒體更關注戈爾的兒子是不是癮君子還有他的大宅子用了多少電。就在戈爾獲得諾貝爾獎時,一位名叫波頓的英國法官給媒體加了再好不過的調味品。波頓法官在一項判決時指出了《難以忽視的真相》的9處失實,同時宣稱戈爾的紀錄片「危言聳聽」。

    當然可以遵照IPCC的學術報告來陳述全球變暖90%的存在可能性。2007年2月2日,IPCC的報告指出,90%或更高的可能性可以確定,人類活動引起氣候變化。這樣的學術論調顯然無法產生觸目驚心的警示效果。

    戈爾是政治人物,《難以忽視的真相》正是因為戈爾的雄辯才產生如此大的反響。要想讓人們注意你說的「危言」,就不能不說些「聳聽」的。如果戈爾的紀錄片照著IPCC的報告那樣陳述事實,學術的嚴謹是沒有問題,但電影院里會不會已經睡了一大片?  

    阻止全球變暖,既需要IPCC的學術報告,也需要戈爾這樣的鼓號手。就像英國法官認定的,戈爾的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基本屬實」。一些細節上的失實,並不能抹殺影片在陳述全球變暖這一基本事實上的正確性。聳人聽聞總比輕描淡寫好。



    資料圖片:2月25日,在美國好萊塢柯達劇院舉行的第79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中)和導演戴維斯·古根海姆(右二)手捧奧斯卡獎盃。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參與製作的《難以忽視的真相》獲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紀錄片獎。新華社記者戚恆攝

    對於戈爾的獲獎,白宮的說法僅僅是禮貌性地表示了一句「很高興」。近年來諾貝爾和平獎總是喜歡和布希唱反調的人。2005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者之一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其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在伊朗核查問題上是布希政策的堅決批評者。阿爾·戈爾是繼2002年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之後,十年內第二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民主黨政客,吉米·卡特同樣是一直對布希政府抱以批評態度。

    很多人批評《難以忽視的真相》是戈爾政治野心的宣傳品,為此戈爾總是反駁說全球變暖不是政治問題,而是道德問題。全球變暖,當然是政治問題。戈爾的獲獎,並不能讓美國在京都議定書上簽字,或是讓保守派團體少製造些謠言。今年有消息說戈爾家一個月的用電量超過美國家庭平均一年的用電量,謠傳就來自戈爾家鄉田納西州的一個保守派團體。全球變暖的背後其實就是一場政治角力。比如一個由美國一些工商企業贊助的「全球氣候聯盟」的立場是「全球變暖是真實的,但行動的代價太昂貴」。

    戈爾小時候,她的母親阻止他上小提琴課,理由是「未來世界的領導者不靠拉小提琴。」實際上,他在世界各地巡迴演講、放映幻燈片,希望以此來阻止全球變暖,影響力不過像一個小提琴家拉一首「和平頌」。

    1827年法國學者傅里葉就預言地球會變暖,並第一個使用了「溫室」的比喻。180年過去了,全球變暖仍在討價還價。就像戈爾所說的——「時間已經不夠了,但我們還什麼都沒有做。」  

阿爾·戈爾那些事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登上娛樂雜誌封面。

    ▉ 阿爾·戈爾畢業於哈佛大學。他在哈佛戈爾的室友是好萊塢男星湯姆·李·瓊斯。戈爾本來想成為一名小說家。

    ▉ 暢銷小說《愛情故事》的作者艾里克·西格爾在1997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小說男主角的原型一部分是阿爾·戈爾,另一部分是湯姆·李·瓊斯。

    ▉ 阿爾·戈爾是第二個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美國副總統,查爾斯·道斯因一戰後對歐洲的重建工作於1925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 阿爾·戈爾最喜歡的聖經章節是《約翰福音16:3》--"他們這樣行、是因未曾認識父、也未曾認識我。"

    ▉ 阿爾·戈爾是Google公司的非正式顧問,蘋果公司的董事。

    ▉ 阿爾·戈爾最喜歡的書籍包括《莎士比亞選集》、《聖經》和他自己的作品《平衡的地球》。

    ▉ 阿爾·戈爾是美國橄欖球大聯盟田納西泰坦隊的忠實球迷。

    ▉ 阿爾·戈爾能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

    ▉ 阿爾·戈爾參加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得了1350分(報考美國前十名的大學要求分數在1300分以上)。

    ▉ 作為戰地記者,阿爾·戈爾1971年參與了越戰,在越南呆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隨後退役。

    ▉ 阿爾·戈爾是個左撇子。

    ▉ 阿爾·戈爾是墮胎、自由貿易和環境政策的擁護者。

    ▉ 1989年阿爾·戈爾出版了《平衡的地球》一書,成為繼約翰·肯尼迪之後第一位作品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的參議員。

    ▉ 阿爾·戈爾是美國著名的交際花傑西卡·辛普森和阿什莉·辛普森的遠親。

    ▉ 阿爾·戈爾是美國第45任副總統,作為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的副手。他的妻子蒂芙·戈爾的生日,和柯林頓的生日是同一天,都是8月19日。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21 22:40 | 只看該作者
阿爾·戈爾那些錯

    英國法官挑出的九個都是錯嗎?戈爾最大的錯是什麼?

    事實上,戈爾的說法不止波頓挑出的這9個錯。

    戈爾說,「在2004年,美國產生龍捲風的歷史紀錄就被打破了。」根據美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數字,這一增長是因為對於小型龍捲風的監測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如果假設龍捲風在任何時期都能夠被成功監測的話,從1950年開始美國龍捲風實際上一直呈下降趨勢。

    戈爾的最大問題是他的方法。他總是把一個具體的天氣事件和全球變暖聯繫起來,比如戈爾說,2005年7月,印度孟買在24小時內降雨量達到37英寸,他認為這一降雨事件是由全球變暖引起的。科學研究上很難確認一場降雨和全球二氧化碳增長之間的聯繫,而必須通過長時期的觀測來研究趨勢上的變化。事實上,過去45年裡孟買降雨量並沒有呈現增長的趨勢。

    《新科學家》的網站上,在線記者凱瑟琳·布萊希克撰文,針對波頓法官指出的9大錯誤,結合當前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一一進行了剖析。無論是作為裁決者的波頓還是被告人阿爾·戈爾,都有錯。「阿爾·戈爾的影片過分地強調了全球變暖的結果,犯了一些事實上的錯誤。其實完全可以把乞力馬扎羅山換作阿拉斯加或者安第斯山脈。但是,《難以忽視的真相》仍舊是目前為止,我看到過的談論全球氣候變化最為全面與普及的紀錄片。」凱瑟琳·布萊希克說。

    1.在不遠的未來,南極洲西部或格陵蘭島的冰川融化,將使海平面上升7米。

    波頓的判決:明顯是危言聳聽……但是事實上格陵蘭島冰川的融化,會是數千年的事情。為此,戈爾預言的世界末日,在不久的未來海平面將上升7米,不符合科學的公論。



    這是位於北極附近的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條冰川(8月23日攝)。自1966年以來,這條冰川已縮減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極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氣候變暖速度的兩倍,這對北極地區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嚴重威脅。 新華社/法新

    戈爾錯了嗎?未必。戈爾在影片中並沒有明確地說明格陵蘭島的冰川將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影片在說明沿海地區將經常性地發生洪水和海嘯時,特別討論到格陵蘭島的冰蓋多長時間會融化。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07年的報告預測,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59厘米,但是報告明確表示,因為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一數據並不包括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川的融化。一些科學家認為在本世紀結束前這兩地的冰川確實不太可能顯著地融化。但是位於紐約的美國宇航局負責空間研究的戈達德協會的負責人詹姆斯·漢森就是反對派,他在《新科學家》上明確表示,在2100年將能看到海平面上升數米之多。

    2.因為全球變暖,有人居住的太平洋低洼環礁正被淹沒。

    波頓的判決:戈爾先生宣布「這就是為什麼太平洋的一些島國居民不得不被疏散到紐西蘭的原因」。但是目前並沒有任何居民被疏散的事件發生。

    戈爾錯了嗎?沒有。根據2005年11月25日的英國《衛報》報道,因為氣候的變化,居住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卡特利特島的980名居民將成為第一批氣候難民,而在一個綠色和平組織的博客上說,他們的遷移將在2008年開始。

    3.大西洋北部的海洋深層大循環(OceanConveyor)將停止。

    波頓的判決:根據IPCC的報告,海洋深層大循環(技術上稱為經向翻轉環流或熱鹽循環)不太可能會在將來停止。

    戈爾錯了嗎?沒有。阿爾·戈爾表示,如果接受了大量冰川融水的注入,大西洋北部的海洋環流系將遭到破壞。2007年IPCC的報告估計說,海洋深層大循環不太可能會停止,但是在2100年非常有可能會減緩。

    戈爾的說法是,如果格陵蘭島的冰層融化,這一現象有可能出現。2006年,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就此面向12位科學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8位科學家表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時代之前升高了4℃以上,那麼海洋深層大循環系統的崩潰存在40%的可能性,溫度升高多少則取決於社會發展和我們未來的能源供應方式。

    4.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和全球氣溫的升高有直接的聯繫。

    波頓的判決:戈爾先生展示了65萬年期間內的兩個曲線圖,一個顯示了二氧化碳的增加;另一個顯示了氣溫的升高,同時以諷刺的口吻斷言兩者精確的一致性。雖然科學上一般贊同這種關聯,但是兩個圖表還不足以確定戈爾的斷言。

    戈爾錯了嗎?錯了。在第四紀冰川結束的末期,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並非是觸發全球變暖的扳機。事實正好相反,針對南極洲冰核的研究表明,當大氣溫度開始升高之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才開始提高。時間錯后多久並不一定,一般會在800年左右。

    5.全球變暖造成乞力馬扎羅山雪線的後退。

    波頓的判決:戈爾先生聲稱乞力馬扎羅山積雪的消失顯然是全球變暖造成的。然而,科學上佔多數的意見是,乞力馬扎羅山雪線的後退並不能確定是人為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結果。



    11月11日,幾名肯亞游牧民族男人在非洲最高山脈乞力馬扎羅山腳下駐足。據有關研究報告稱,氣候變暖導致乞力馬扎羅山的冰川體積過去100年間減少了將近80%,造成附近居民的飲用水供應減少。 新華社/路透

    戈爾錯了嗎?錯了。1912年覆蓋在乞力馬扎羅山上的積雪,到了2003年只能保存下來其中的21%。乞力馬扎羅山積雪和冰蓋的消融是否能視為全球變暖的徵兆,長期以來一直被爭論不休。2006年,來自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的一個科學小組,通過對高清晰的衛星圖像的分析,得出了結論。位於熱帶的乞力馬扎羅山的積雪受到大氣溫度、大氣濕度以及東非降水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1989年到2003年這15年內雪線後退的速度反而是最慢的。全球變暖不能對乞力馬扎羅山雪線消失承擔主要責任。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世界範圍內高山冰川融化的速度加快了。

    6.查德湖的消失是全球變暖造成的。

    波頓的判決:查德湖的乾涸被當作是全球變暖災難性後果的最主要例證。然而,諸如人口增長、過度放牧和區域性氣候變化,更應該被視為造成惡果的因素。

    戈爾錯了嗎?沒有。2001年由美國宇航局NASA提供資金支持的一項研究表明,1963年查德湖的面積大約是25000平方公里,到了2001年這個非洲最大淡水湖的面積只有過去的二十分之一。在1966年至1975年的時間內,查德湖的面積縮小了30%,而人類灌溉導致的因素佔5%,95%的原因應該歸於日益乾旱的氣候條件(當然研究者也注意到,在1983年至1994年的時間內人類的灌溉需求增長了四倍,查德湖的面積則進一步縮小了50%)。總之,氣溫的升高、持續的乾旱和撒哈拉地區日益嚴重的荒漠化是造成查德湖消失的主要原因。

    7.卡特里娜颶風的襲擊是全球變暖造成的。

    波頓的判決:卡特里娜颶風以及對新奧爾良造成的破壞被認為是全球變暖造成的,影片中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這一點。



     資料圖片:2005年10月2日,在美國新奧爾良市,一對父子在被毀壞的家園旁。 新華社記者趙鵬攝

    戈爾錯了嗎?錯了。雖然颶風從地表水的溫度吸收能量,颶風規模和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爭論。戈爾的影片推出時仍然沒有確認這種聯繫的證據。此外,很少有科學家會把卡特里娜颶風這樣單一的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聯繫在一起。科學研究只能說明單一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否與全球變暖有關。現在,還沒有卡特里娜的相關研究被公布。

  8.因為冰層的消失北極熊正在面臨死亡。

    波頓的判決:戈爾先生說:「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它們第一次發現已經溺死的北極熊們,他們遊了60公里以上的距離去尋找冰層。以前這樣的事情從未有過。」這方面我能夠找到的惟一科學研究是,四隻北極熊因為一場風暴最近被發現溺死了。這不能說明未來的趨勢會出現更多溺死的北極熊。



兩隻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之上(資料圖)

    戈爾錯了嗎?未必。2004年9月4日,4隻北極熊被發現死亡,屍體漂浮在北極水面,這是一個空前的發現。2006年1月發表在《極地生物》雜誌的報告推測,它們可能因為海面冰層的收縮而死於精疲力竭。報告認為北極熊今後會日益面臨這樣的死亡威脅。

    查爾斯·莫奈是此次報告的第一作者。他表示,北極熊因為需要游更遠的距離以尋找棲身地而溺亡的說法簡單了些。更可能的是,在日益開闊的海面上,天氣條件變得更加惡劣,使得北極熊的旅途日益艱難。

    9.珊瑚白化是全球變暖造成的。

    波頓的判決:戈爾先生說:「世界範圍內的珊瑚礁因為全球變暖以及其他因素而正在白化。根據IPCC的報告,如果氣溫升高1℃到3℃,珊瑚白化和珊瑚的死亡率都將升高,除非珊瑚能夠適應這一變化。但是很難把全球氣候變化與其他因素的影響區分開,比如過度捕撈和污染。」

    戈爾錯了嗎?沒有。IPCC的報告顯示,像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全球氣溫升高超過1℃,更多的珊瑚將出現白化。在過去的50年中,平均每10年氣溫升高0.13℃。

    珊瑚白化是一種疾病,北卡羅萊納大學從1998年開始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導致海水溫度上升,而海水溫度的升高加劇了疾病的傳播。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21 22:41 | 只看該作者
阿爾·戈爾那些理

    ▉ 在過去的30年中,4級和5級颶風的數量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 瘧疾已經擴散到高海拔地區,像海拔7000英尺的哥倫比亞安第斯山脈。

    ▉ 在過去的十年中,格陵蘭島從冰川上流出的冰塊數量翻了兩倍。

    ▉ 至少279種動植物受到全球變暖的影響,生存環境更加靠近極點。

    如果變暖在持續,我們將會看到災難性的結果:

    ▉ 因全球變暖而死亡的人口數量在25年內將是過去的兩倍,一年達到30萬人。

    ▉ 因為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冰川的消融,全球的海平面將升高超過20英尺,威脅全世界的沿海區域。

    ▉ 大氣的熱浪會更頻繁也更劇烈。

    ▉ 乾旱和天然火災將更經常的發生。

    ▉ 到了2050年,北冰洋上的冰塊在夏天將消失。

    ▉ 到了2050年,世界範圍內超過100萬的物種將瀕臨滅絕。

來源: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的官方網站。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06:5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