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民生成報道熱點 全球評說十七大報告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10-18 18: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經濟民生成報道熱點 全球評說十七大報告

《環球時報》  



  世界對中共十七大的關注15日達到高潮。多家媒體直言,十七大制定的路線將對全人類產生影響。昨天打開世界任何一家主流媒體,對十七大的各種評論撲面而來。美國《紐約時報》、CNN等英文媒體的電子版都把報道胡錦濤的報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周邊國家更是投以特別的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滾動報道了胡錦濤講話,在全球範圍內爭奪華人的眼球。瑞士《時代報》15日的社論說:「中共十七大就像美國的總統選舉或普京的未來一樣關係到我們大家。」英國《每日電訊報》15日的報道則直接用副標題宣稱:「五年一度的大會將給西方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在中國的近鄰日本,那裡的中國問題專家談起十七大,興奮勁兒就像過節一樣,而全世界研究中國問題的學者都因十七大身價陡增。15日,本報記者在柏林街頭隨機採訪當地的德國人,驚訝地發現,知道中共在開黨代表大會的人超過一半。倒退幾年,這樣的結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經濟問題最受關注

  美聯社15日報道,胡錦濤總書記的報告「持續了2小時20分鐘」,除了「政府更為開放」之外,還涉及「軍隊建設」、「強調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等內容。但各國媒體對十七大報告的報道,最多的還是與經濟有關的部分。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了「中國發誓處理環境、產品安全問題」;德新社稱,胡錦濤在報告中著重強調了以社會公正公平、縮小貧富差距及環保為中心的和諧發展。中共領導班子重視民生和民權,將重點轉到協調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上。共同社15日一則發自北京的報道認為,「中國修改GDP目標,重視民生強調『人均』」,報道說,為實現「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15日對十六大提出的目標進行了修改,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 2000年翻兩番」這一過去的目標改為「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共同社認為,上述修改可能是為了通過強調國民人均經濟水平來表現中國共產黨重視民生的態度。

  德國的《柏林報》以「紅色的自信」為題評論說,中國成全球經濟增長發動機,中國提出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理念已深入人心,獲得廣泛贊同。中國正以更開放的心態向世界展示方方面面。奧地利《標準報》以「共產黨溫情指向未來」為題報道了胡錦濤的報告。

  《華盛頓郵報》15日在報道十七大開幕的文章中則突出「黨代會開幕,胡為中國勾畫藍圖」,文章說,胡錦濤號召加強社會保障體制,保證讓13億人都享受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利益。

  15日,《環球時報》記者走上柏林街頭,隨機採訪了幾位民眾,發現知道十七大的民眾超過五成。很多人表示通過電視、報紙和網路,略知一二,而印象最深的,是紅旗和大會堂,當然還有中國的經濟發展。常去中國採購「中國製造」的商人安德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很佩服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他覺得,胡錦濤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政策仍很開放,這可以繼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印度德里大學政治學教授莫漢蒂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大會將集中就中國現代化中出現的問題尋找答案。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直接影響中國的發展進程,對世界的未來也有重要影響,他還說自己已通過網路看了報告的內容。

  對台政策成為報道熱點

  在報道中,很多媒體都注意到了其中的對台政策部分。15日的《聯合晚報》報道稱,上午發表的報告分十二部分,對台政策放在第十部分「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約900字左右。「中央社」當天一篇報道基本上全文刊登了胡錦濤報告中有關對台政策的部分。15日的東森新聞稱,胡錦濤以作出「鄭重呼籲」方式表示,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在報道中,共同社稱「胡錦濤強調通過對話解決台灣問題」,報道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15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所作報告中,就台灣問題沒有直接提及在十六大報告中曾提出的對台灣行使武力的可能性(原文如此),而是明確表現出重視對話的立場。報道說,報告也同時指出,「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以此對正在加強「台獨」意識的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進行有力牽制。

  美聯社15日稱「中國提出與台灣舉行和平對話」,美國彭博新聞社 15日也報道了這個消息,報道稱,胡錦濤今天說大陸願意與台灣討論締結和平協議。報道援引胡錦濤在十七大開幕式上的報告說,「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報道還援引台北「中國高等政策研究會秘書長」楊念祖的話說:「這是胡錦濤總書記第一次親自提出與台灣締結和平協議。」

  美國彭博社稱,在胡錦濤的報告經中國官方電視台和海外媒體報道后,台灣股市的主要指數15日上漲了0.2%,達到9518.45點。路透社稱,中國大陸在過去曾提議恢復與台灣對話。自從時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在1999年堅稱兩邊是「國與國」關係以來,這種對話就中止了。報道還說,胡錦濤有關和平統一的承諾博得了代表們的持續掌聲。

  德國外交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曼教授說,他認為,和平統一最符合中國的利益,戰爭對兩岸以及世界都是損失,國力最少退後10年。他說,胡錦濤的報告有望促使兩岸進入平穩發展階段。溫和的、和平的、以經濟發展為主流的導向給兩岸帶來了相對穩定的階段。接下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些都是保證台海穩定的因素。目前,最重要的是台灣和世界怎麼遏制「台獨」。

  報告其他內容也受到媒體關注

  除了經濟問題與台灣問題,世界媒體還對十七大報告進行了各個角度的報道。多數媒體在報道中都突出了十七大對中國的重要性。英國《衛報》網站15日文章的標題為「規劃中國的未來」,文章強調,「在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日漸上升之際,中共十七大將為這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挑選出舵手和確定航向」。

  俄新社15日一篇報道的標題是,「中國將全力與鄰國建立友好和夥伴關係」,同一天泰國《曼谷郵報》網站以最新新聞的形式報道十七大開幕的消息時,突出的是「大會之前,中央委員會批准修改了黨章,把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而「科學發展觀要求中國向可持續增長轉變,並且創造一個和諧社會,減少由於25年來把發展放在首位帶來的經濟上的不平等」。

  不少國外媒體還報道了十七大的人事問題,日本政府一位資深人士說,十七大召開前,日本的中國專家、記者像過節一樣紛紛猜測政治局人選,有人還為此打賭,猜對了還有酒喝。英國廣播公司還將胡錦濤十七大報告中的反腐部分作為報道重點,列出「胡錦濤:腐敗關係共產黨的生死存亡」的標題,並放在了其網站的頭條位置。15日英國:《泰晤士報》也突出報道「胡錦濤誓言處理貧富差距和腐敗問題」。

  15日,瑞土《時代報》在報道十七大時刊登了題為「為什麼中國關係到我們大家」的社論,對世界範圍的「十七大熱」進行了解讀,報道稱,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自從2002年十六大召開以來,中國如今不僅將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它在國際政治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發生的一切,總引來世界關注的目光,因為十七大不僅僅是中國的。

  1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在報道的大標題之下,一行黑體字格外醒目:「五年一度的大會將給西方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文章稱,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是一個孤立問題。它對原材料的需求刺激了全球原材料市場的興旺,影響在倫敦和紐約上市的公司的價值,推高了 2012年奧運會建築項目的成本,但同時也幫受美國信貸危機重創的股市恢復生機。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Hanxin 發表於 2007-10-18 20:05 | 只看該作者
「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鄭重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13: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