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軍人徐向前為什麼棄蔣介石投奔毛澤東(圖)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10-15 11: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25年底,徐向前在國民革命軍第二軍時的留影。

  

  1953年,毛澤東與徐向前會面。

  徐向前作為一個低層軍官,他對蔣介石與馮玉祥之間的聯合鬥爭,並不放在心上。

  對汪精衛公開與共產黨決裂,卻感到吃驚。

  前幾個月,當蔣介石公開「清黨」反共時,汪精衛說得多麼漂亮啊!

  他說:「革命的向左來,不革命的滾開去」。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事變,汪精衛曾發電罵他:「喪心病狂,自絕於黨」。

  汪精衛這個孫中山的「忠實學生」和秘書,這個孫中山稱讚的「三傑」之一,和蔣介石一類!

  他公開背叛了孫中山制定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倒行逆施,使徐向前第一次認識到,孫中山的「忠實門徒」們,竟是這樣的嘴臉啊!

  炎熱的九江,悶得人坐卧不安。

  二方面軍總司令部里,卻和往常一樣平靜。

  7月29日一早,總司令張發奎從九江坐上轎子,上了廬山。

  司令部的軍官私下猜測,張老總准不是上山避暑去的,因為他的太太沒去。

  徐向前當時只知張發奎上山去了,並不知道內情。

  許多年以後,才從史書中看到,就在這天,汪精衛和唐生智、張發奎在廬山別墅密謀,要堅決消滅武漢政府中一切共產黨人和傾向共產黨的軍官和士兵。

  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在南昌發動了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二方面軍司令部,一片驚恐和混亂。

  軍官們你看我,我看你,幾乎突然啞巴了。

  徐向前心裡卻半信半疑,又喜又憂。

  喜的是,這些天來不論從報上還是人們的談論中,很少看到共產黨的活動,南昌突發兵變,又是周恩來為首,說明共產黨有了動作;憂的是,這樣一來,二方面軍中的部隊會怎麼樣行動呢?張發奎會站在哪一邊?徐向前知道,原屬二方面軍駐南昌和九江一線的部隊,都是不久以前為「東征討蔣」移過來的。

  當蔣介石反共開始,張發奎和汪精衛一樣,都是聲討「蔣逆」。

  如今事態發生突變,又會怎麼樣呢?……他的腦袋裡,出現了一連串的問號。

  總司令部門前加了崗,對出入的人盤查加緊。

  徐向前本是新來的,衛兵們都還不認識他這位上尉參謀。

  他沒事可做,又不得隨便進出作戰值班室,白天在外邊轉轉,晚上回到軍官宿舍。

  一個人悶悶抽煙。

  他的煙癮隨著這幾年奔走加大,一支接一支抽。

  徐向前正憂心忡忡,不知所措,突然傳來緊急集合的命令。

  軍官們在會議廳等了許久,誰都不知發生了什麼情況。

  張發奎帶著四名護兵進來了。

  他沒落座,目光掃向全場,聲音不高也不低:「南昌發生的事變,大家都知道了。

  本人今晚只宣布一件事:「CP分子,三天內保護,三天後不再負責!」

  說罷走出會議廳。

  會議廳很安靜。

  軍官們表面上沒有多少反應,大家紛紛走出。

  實際上,許多人心中並不平靜。

  二方面軍中有不少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傾向革命的左派分子也多,此時一些沒暴露政治面目的人,都在暗中盤算。

  徐向前回到宿舍,一聲不響,又是一支接一支抽煙。

  現在他完全明白了張發奎的態度。

這個幾天前還講「保證不反共」的「革命將領」,向共產黨人下最後通牒了。

    雖然張發奎不會知道他軍中有多少共產黨人,但他知道會有。

    他採取這種下「逐客令」的辦法,既可請客人自己離去不傷體面,又可達到「清黨」的目的。

    同屋的一位胖胖的上尉軍官,可能看出了徐向前的不安,說道:「老兄想什麼事?抽那麼多煙!

    睡吧,睡吧!」

    「老弟,眼下這局勢,你還睡得著。」

    徐向前說。

    「你不愁呀?」

    「愁?我愁個屁!」

    那上尉說,「什麼CP不CP,管它呢。

    吃糧當兵,不上火線活人一個,上了火線,說不定死活!

    睡覺,睡覺。

    我看你也不會是CP分子吧!」

    徐向前不語。

    他不知這位是說真話,還是假話,從來這裡以後,他們彼此沒交談過黨派的事。

    誰都不知誰的身份。

    「如今的官場,誰也猜不透誰喲,」那上尉嘆口氣,躺倒說:「今天紅,明天白,今天叫同志,明天是逆賊!

    ……」

    第二天一早,徐向前離開了九江。

    他化裝成一個小買賣人,身著一件白襯衫、藍布褲,手提藤條箱,一頂草帽蓋頭,坐在九江開往武漢的船上。

    他至今保存著黨的「交通」給的那張紙條,決心去武漢找毛澤東,找那個「交通」。

    船順江而下,四等艙里亂鬨哄的,找不到坐席、找不到安身處的一些人,擠來蹭去。

    徐向前怕被熟人認出,他坐在一個角落裡,頭上頂著大草帽。

    艙里悶熱難忍,臭酸氣刺鼻。

    他忽然感到,他這個軍官變成了逃犯!

    逃到哪裡去呢?一路倒平安,沒遇上麻煩事。

    徐向前登上了漢口碼頭。

    然後乘渡船,上岸后一路步行奔兩湖書院方向。

    那裡是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舊址,就是在那裡,徐向前第一次見到中國共產黨黨章,他接受考查,宣誓要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

    然而,他一登上碼頭,心裡就涼了。

    武漢,不再是從前一派革命的樣子,江漢關邊的革命標語刷掉了,龜山上曾經豎立的「廢除不平等條約」的鐵標語塔已看不見。

    大街上,再看不見革命軍人的行跡和雄赳赳的工人糾察隊。

    徐向前在武昌找了個小客棧住下。

    他不敢貿然去兩湖書院,更不敢去糧道街第一次參加黨的會議的地方。

    先試探著向客棧老闆娘打聽些情況。

    那女人,一問三不知,只知開店賺錢。

    第二天,徐向前找到原先接頭的「交通站」。

    那是一家賣貨的鋪子,遠遠看去,門關著。

    許久不見有人出入,也不見接頭的聯絡信號。

    顯然,這兒人已經轉移。

他在這門前轉了兩天,仍不見有人出入。

    路經兩湖書院附近。

    徐向前遠遠望去,這座清光緒十六年由湖廣總督建起的書院,曾經為軍校男女學生吵得生氣勃勃。

    如今大門禁閉,不見有人出入。

    他想,即便是裡邊有人,也決非是同志。

    不能多停留,便匆匆離去。

    他記起毛澤東辦農講所的地方,又漫步走去。

    一邊走,一邊觀察行人,他希望碰到一個熟人,但又怕碰上。

    他這時才覺得此行武漢是欠考慮,是一時的衝動。

    局勢已經到這一步,毛澤東怎麼還會在武昌?就是找到那個「交通」,他又能給自己多少幫助呢?他想著,想著,決定不去找毛澤東辦農民講習所的地方。

    這樣盲目跑來走去,說不定反會被盯了梢,那樣更麻煩了。

    晚上,徐向前又換了個客棧。

    軍人的警覺,使他懂得如何應付事變,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且他又改了裝,這兩天總算平安無事。

    夜深人靜,他又從香煙盒裡一支掏空的紙煙中,找出那張紙條。

    「找毛澤東」四個字,躍在眼前。

    他一個新入共產黨的黨員,真搞不明白黨內的規矩,叫他去找毛澤東,卻又不給地址,這不是鬧著玩嗎?武漢地區黨的高層人士多的是,為什麼偏偏讓我去找這個毛澤東呢!

    現在,這個毛澤東又在哪兒呀?若干年以後,徐向前才知道,1927年8月上旬,毛澤東在漢口參加了中共中央「八七」緊急會議后,已經奉命去湖南組織領導秋收暴動去了。

    敗走中原之後又投入黨的懷抱

    連載: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作者:張麟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就在那次會上,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

    毛澤東在會上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槍杆子取得的。」

    徐向前戎馬一生,可以說大半生都為實現毛澤東的這一論斷奮鬥。

    一次徐向前向記者談到他找毛澤東的那段經歷,記者曾向他提問:「毛澤東當時既不是共產黨的負責人,又不是軍界的人,『交通』為什麼交給你『找毛澤東』的紙條呢?」

    「我始終也沒搞明白,」徐向前一笑,「我想不知是哪個糊塗蟲搞的,定有原因呢!」

    原因是什麼?不外乎是兩個:一是毛澤東在武漢正在物色軍事人才,為他的「用槍杆子奪取政權」作準備;二是徐向前所在的黨組織負責人與毛澤東觀點一致,估計徐向前在廣東時認識毛澤東。

    記者把自己的分析講了。

    徐向前既不否定,又不肯定,卻意味深長地說:「我們黨當時還年輕,領導人陳獨秀是個書獃子,中國革命的道路怎麼走啊?那是毛主席最早提出走武裝鬥爭道路的。

    我當時離開武漢去九江前,如能找到毛澤東同志,會少走許多彎路呢!」

    記者說:「那肯定會去參加秋收起義,跟毛主席上井岡山哩!」

    「那是可能的,」徐向前又一笑,接下說,「我當時只有一個心思,搞軍事工作,搞兵運。

    沒有武裝,沒有兵權,革命都是空想。

    這是在黃埔時孫中山先生就講過的。」

徐向前正是出於這種思想,當時他在武漢查訪了三天,找不到毛澤東,找不到黨組織,從漢口碼頭乘上了輪船,又順流而下了。

    滾滾的長江,望不見盡頭。

    黨在哪兒?毛澤東又在哪兒?他像失去母親的幼兒。

    他決心去上海。

    那兒是黨中央機關所在地。

    還在九江時,他就聽說,一些同學在武漢政府反叛後去了上海。

    上海有個小小的泰安客棧,是徐向前三年前投考黃埔軍校時落過腳的地方。

    回到上海,徐向前又住進這裡。

    他夜宿泰安客棧,每天遛馬路,穿小巷。

    10幾天過去了,沒有找到一星線索。

    他身上的錢幾乎要花光了。

    一天在街上居然碰到李楚白——他的入黨介紹人,真是喜出望外!

    兩個人走到一個無人的小弄堂,徐向前才說出這幾個月的經歷,問李楚白:「你可知道毛澤東在哪兒?」

    「不知道,不認識。」

    「我該怎麼辦呢?」

    徐向前問。

    「你先回去等著,不要外出。」

    李楚白囑咐一番,他們分了手。

    第三天夜晚,李楚白陪著中央軍委的一位負責同志,來到泰安客棧。

    談話中,徐向前才得知:南昌起義的部隊遭到失敗;毛澤東9月間在湖南領導了秋收暴動,情況也不好,一部分工農革命軍奔向江西山區了……「你的情況,李楚白說了,」軍委的那位同志說,「你說說看,有什麼打算。」

    徐向前說:「我是新黨員,沒多大的本事,一切聽從黨的安排。」

    「你是黃埔生嘛!」

    那同志眼睛里流露出信任、敬佩的神色,「你對廣東地區情況熟悉,去廣東吧,怎麼樣?」

    徐向前遲疑了一會,說:「廣東我也不熟悉,我本想找不到黨組織,就去北方,搞軍運工作。

    如今,要革命下去,沒軍權不行啊!」

    那位同志認真聽著徐向前的話,不時點頭。

    是啊,革命失敗的教訓,是黨沒有掌握武裝。

    中國的革命,到了堅決拿起槍的時候了。

    「好吧,你立即去廣東,」那位同志幾乎是命令式地向徐向前說:「那邊準備軍事行動,工人赤衛隊中正缺少軍事指揮人才,你去領導工人赤衛隊……徐向前從心裡不喜歡廣東那地方。

    語言難懂,生活不習慣、小蛟叮得人心都發麻。

    可是,黨的工作需要,特別是聽說那邊會搞軍事的人少,徐向前愛的就是武裝,愛的就是領兵這一行。

    他像入黨宣誓似的,鄭重地向軍委那位負責同志說:「一切服從黨的安排!」

    「好吧,明天就起身!」

    那位軍委同志是誰,徐向前不敢問,也無必要問。

    不通告姓名,是黨的地下工作的紀律。

是黨的指示,堅決執行,是黨分配的工作,赴湯蹈火也要去完成!
   
    文章摘自《徐向前的非常之路》 張麟/著 人民出版社
2009,我等你……

17

主題

96

帖子

3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2

積分
39
沙發
lyfwl 發表於 2007-10-19 14: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