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橋樑專家稱建台灣海峽大橋技術已切實可行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0-16 10: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0月16日00:24   中國新聞網   


武漢市民乘座「漢陽門」號游輪,參加「水上賞橋·紀念長江大橋通車50周年」特別之旅。


兩岸專家稱建設海峽隧道並非遠不可及

台海隧道構想第一人:客運量為英吉利隧道兩倍

台灣海峽通道已列入國家交通長期規劃

中國著名橋樑設計專家林元培先生今日在此間表示,伴著中國大陸大跨度橋樑建設的材料、設計理念、施工工藝等領域不斷創新,建設台灣海峽大橋的技術已切實可行。


林元培先生今日應邀出席在此間舉行的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五十周年相關慶典。他在演講中稱,五十年來,大陸橋樑建設所需的混凝土、鋼材、高碳纖維等原材料不斷改進,橋樑的跨度不斷增大,混凝土橋和懸索橋已經達到國際水準,斜拉橋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中國大跨度橋樑已從長江、黃河,走向了東海。對於正在討論規劃中的台灣海峽建橋方案,運用大陸現有的造橋技術,已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林元培解釋,倘若台灣海峽大橋採用北線方案(平潭至桃園線),寬度為一百二十五公里的北線地區,水深大多在四十至六十米之間,最深不超過八十米,屬於淺海區,且底部岩層堅硬,非常適宜建橋。

橋樑建設方面,可將水深小於四十米的橋列為引橋,上部採用跨度為五十至兩百米橋樑或兩百至一千米的斜拉橋均可;水深四十米以上的主橋,可採用懸索模式,目前大陸懸索橋跨度可達一千五百米,且設計理論和施工工藝均已成熟,並具備很大的提升空間。

至於水下基礎建設方面,目前南京三橋基礎已達五十米左右,距離台灣海峽大橋六十至八十米的目標已經不遠。同時,結合東海大橋的施工經驗,只要沉箱定位好,將來可實現全天候作業。

林元培表示,雖然目前大陸在主橋的上部構造與下部基礎建造技術,與所需的橋樑建設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也並不遙遠,而且距離開工日期尚有很長時間,利用這段時間大陸方面完全可以迎頭趕上。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5: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