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北大教授稱「中國大學特點是越來越像官場」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0-12 0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0月12日03:54   金羊網-新快報   



「中國大學的特點就是越來越像官場!」「我反對第一流學者當領導!有的學者當了領導還在做學問,亂套了!」昨日,著名學者、北大教授陳平原蒞臨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與暨南大學黨委書記蔣述卓、中大人文學院院長陳春聲共同出席廣州大學學校文化建設論壇。陳平原以一個人文學者的身份「反省」當代中國大學存在的問題,其獨到的見解、新銳的觀點不時引發現場陣陣掌聲。

觀點1 「行政力量干預大學發展」


對於當下大學的辦學方式,陳平原毫不猶豫地指出,大學行政主導傾向太突出,使得「中國大學越來越像官場。」陳平原認為:「按教育部規定來辦學,很可能把一千所大學辦成一所大學。今天中國的大學有級別、專業的差異,但面貌過分趨同卻是一個大問題。現在很多教育部、行政部門的退休官員,都去高校做院長、做領導,儘管這帶來了資源和人脈,『辦事』方便多了,但是大學里行政力量越來越強,這就干預了大學的發展,造成大學關係帶的扭曲。」


觀點2 「大學應調整大躍進心態」


陳平原借用馬玉濤的成名曲《馬兒啊,你慢些跑》,指出政府、民間、輿論對大學的要求太過苛刻,媒體過分報道,給大學發展帶來了雙重壓力。大學發展的腳步亂了,「百年辦學」的思路被壓縮了,大學湧現一種大躍進的思潮——都希望快速發展。


「當今許多校長都希望在幾年任期內,使大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幾年下來,唯一發生變化的只有建築。當今中國大學的好處就是房子蓋得漂亮。」陳平原話音剛落,現場一陣掌聲。他繼續指出,「以中國大學目前的狀態去承受政府、民間、輿論的壓力,這樣的大學,發展都是變形的。」


為此,他提出,辦大學需要給教授、學生自由表達、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觀點3 「我反對一流學者當院長」


談完大學發展,陳平原開始質疑學校聘請一流學者當校長的行為。他直言,大學里不同的學院、學科都有各自的發展,要做到協調不同的學科利益,就必須「由二流的學者當領導」。


他解釋:「一個人的專業到達頂尖狀態,就會有一個盲點。這種人當校長,很容易剛愎自用。過於強烈的學術背景和突出的學術成績,很容易使人產生偏見。第一流的學者當了校長,很難對其他學科做出支持。有些人當了領導還要做學問,亂套了!」


他以蔡元培為例補充:「蔡元培在政治、文學等多個專業都是二流或以下的,但他對每個學科都有涉獵,當校長是很合適的。我對今天中國選拔校長的制度表示遺憾!」現場又響起一陣掌聲。


觀點4 「極少教授仍能心如止水」


大學需要圍牆嗎?陳平原直抒己見:「中國的大學都有圍牆,但是圍不住。教授已經很難再心如止水了。過於世俗化,已成為大學的又一大問題。」校園文化缺失,究其原因,陳平原說:「校園文化就是人們認為的社團活動。『五四』時期,很多社團活動都有教授參加,蔡元培校長當年也親自參加很多社團活動。今天,校園內已少有渠道讓教授、學生一起參加校園活動。老師與學生脫節,這是個大問題。」


陳平原直言不諱,一次性建設而成的大學城,硬體很好,但缺乏歷史感。此外,目前很多老師不住在大學城,一放學就走人,大學里只剩下朝氣蓬勃的臉孔,也不適宜發展校園文化。
-----------------
官場腐敗現象,
滲入進學業界,
諾貝爾獎離中國越來越遠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7-10-12 15:57 | 只看該作者

陳平原:大學學人應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

2007年10月12日07:40   廣州日報     



北大教授陳平原。

「在政府與社會公眾巨大壓力下,中國高校辦學每一個步伐都會變形,如果大學是一匹馬,那這匹馬兒應該慢些跑。」昨日上午,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作客廣州大學,在「大學文化建設」論壇上以一個文化學者的立場看中國大學體制與當代大學問題。參與論壇的還有暨南大學黨委書記蔣述卓,中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春聲,共同針對「大學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主題進行大討論。

論壇上陳平原的講話主題是「以文化的觀點看大學」,他強調大學校長、教授和學生各自對大學的想象不一樣,每人看到的大學也不同,而他昨日的演講純粹是站在一個人文學者的角度和立場看中國大學。


關於大學辦學:


「大學不能只有建築」


大學辦學需要空間,包括大學自主權、教師學生獨立思考自由表達的空間,同時也需要時間,所謂百年樹人,百年辦學,但現在中國大學這一辦學思路被大大壓縮了。中國大學像辦企業一樣,政府投錢,希望三年五年就出效益,還有人來問我,北大什麼時候才能做世界一流大學,政府投入那麼多錢。


大學校長和政府官員的任期有限,都希望在任期內大學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最能體現變化的就是房子。很多外賓參觀大學,確實感覺「舊貌換新顏」。中國高校硬體值得誇耀,但大學不能只有建築。現在中國大學承受巨大壓力,每一步步伐都可能變形。公眾對大學給予太多的關注,媒體上幾乎天天都有大學的新聞。面對政府和社會的雙重壓力,高等教育沒有辦法放慢腳步,現在是時候好好討論這個問題了,大學辦學應該是「馬兒啊你慢些跑」。


關於大學氛圍:


「反省高校過分世俗化」


歐美大學絕大部分沒有圍牆,但大學與社會之間的區隔非常明顯。而我們中國大學很多都是有圍牆的,然而大學與社會之間無形的圍牆已被拆掉,我們應該反省高校過分世俗化的趨向。教授、學生們和社會過分的接觸已經影響了大學的發展,我敢說現在中國任何一所有圍牆的大學裡頭,教授們都很難心如止水對待學問!


大學學人應擁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自由表達的聲音。但現在高校在商業、行政的壓力下,已經使得這種聲音逐漸沒有了。


關於教育評估:


「可能致使高校過度行政化」


中國高校要應付各種各樣的評估,沒完沒了。我的意思不是不要評估,而是要注意評估的科學化。否則評估標準太多太細,大學都按照教育部門的意思辦學,將會導致中國大學有級別和專業的區別,面貌卻過分趨同。


另一方面,大學為了獲取教育資源與行政部門過度融合,如請教育部退休官員到學校任職,這有好處,但是也可能致使高校過度行政化,今天中國大學越來越像官場。


關於校長選拔:


「第一流學者不該當校長」


我對現在選拔校長的制度感到遺憾。目前的導向是頂尖學者去做校長,但我認為第一流學者不該當校長,為什麼?可惜了!專業頂尖者都有自己的盲點,一流學者都是性格強硬的人,認準自己的志向和思路持之以恆走下去才能取得成就。但在取得成績后他們容易剛愎自用,也就是說,太有己見的人做校長有問題。過於強烈的學術背景會阻礙他們以平常心看待其他學科,對其他學科容易有偏見。


專家爭鳴:


「人文學科就是那隻蝦」


人文學科歷史悠久,但在現代科技發展強調實用性技術的浪潮中,面臨著「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的質疑。


對此中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春聲有精彩論述:「人文學科確實沒什麼用,它不能使你發財。但我們用一個家庭來比喻,一個家最有用的是廁所,其次是廚房,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掛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家裡有客人來了,你會帶他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大家坐在客廳評頭論足談論得最起勁的,卻是齊白石畫的那隻蝦。人文學科就是那隻蝦!」


談及大學的人文精神,昨日三位專家都同意大學不只為現代社會提供人才和技術,還應該擔負起重構人文傳統的重任。


陳春聲說:「我們相信有一些人類的精神需要守護,在目前社會守護它的責任就落在大學身上。」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2: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