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西安舉辦漢服集體婚禮 引領傳統回歸潮(組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10-4 21: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0月3日,西安市3對新人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了「丁亥年長安漢服正婚之禮」。 中新社發



10月3日,西安市3對新人在大雁塔北廣場舉行了「丁亥年長安漢服正婚之禮」。 新郎和新娘身穿唐式婚禮服舉行了新人對席、讀婚書、新人結髮、新人同牢、新人合巹、卻扇、新人拜堂等儀式,真實再現了漢朝盛典婚禮,為「十一」黃金周增添了一道古典喜慶的風景線,吸引了眾多市民和遊人觀看。 中新社發

中新社西安十月三日電在現代化路途上疾行如飛的中國人發現,曾幾何時,一些充滿傳統文化底蘊的中國元素已悄然遠離了自己的生活。於是,人們開始嘗試回歸傳統,並相信通過這樣的努力,對民族文化的復興有著推進作用。

今天上午,在西安市唐代大雁塔腳下,一場禮儀繁複的漢服集體婚禮,成為「十一」黃金周此間的「靚」點,引來潮水般的觀禮者。據了解,這種完全遵循漢式風格的集體婚禮,在中國尚屬首次。

撒谷豆、沃盥、結髮、同牢、合巹、卻扇……十二項禮儀逐一演繹,「同牢合巹禮」就是一對新人跪於墊上,同吃一塊肉,同飲一杯酒,以示婚後共同生活。隨後,雙方各取一束頭髮贈與對方,寓意結髮。整個儀式莊嚴雍容、華而不俗、喜而不鬧,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代表著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

來自陝西省商洛市水務局的新娘張莉婷告訴記者,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漢服一直是她的摯愛。二十三歲的新娘周靜則坦言,自己還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因為中西合璧式婚禮太過泛濫,其他的個性化婚禮父母又不贊成。既有傳統特色又有品位的漢服婚禮最終成了首選。

在一旁觀禮的韓國旅遊者朴先生說,雖然韓國的新人也會選擇西式婚紗,但是在舉行典禮時,一定要穿民族服飾,那種神聖和莊嚴讓人終生難忘。

近年來,傳統的漢民族文化悄然走進了百姓生活。不論是學生們身著漢服參加十八歲成人禮,還是七夕節舉行乞巧、祭星等活動,抑或是「兩會」上關於是否將漢服作為學位服甚至國服的提案,民間推崇者的聲勢一浪高過一浪。有專家表示,秉承漢民族傳統,重拾漢民族傳統禮儀,激發了越來越多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亦令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漢族傳統文化。

對此,也有人質疑:採用傳統結婚模式究竟是文化意識形態的覺醒,還是小資、白領們追求個性化的另類「做秀」?漢服婚禮主辦方之一軒轅網的負責人指出,目前,社會各界對「漢文化」、「漢服」、「漢禮儀」的認知度及接受程度與日俱增。但從漢家禮儀、漢服婚禮等活動來看,年輕人的參與以其「新鮮、有個性」居多,重視表現「另類」自我,相對忽略背後所承載著的文化底蘊。

他表示,穿上交領、胡袖,並有長長拖尾的絢麗漢服舉行婚禮,可以領悟到漢民族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的婚姻內涵,民族榮譽感、自豪感、歸屬感都將在這一刻油然而生。所以,對於漢民族傳統文化,不管是以何種心態來接觸參與,對其復興發展,都是一件好事情。

身為軟體工程師的新郎李建新認為,任何文化思潮的形成,其社會普及度以及所能達到的高度,都不會是「一蹴而就」。他笑稱,漢族婚禮中的夫妻「同甘共苦、白頭偕老」的內涵表達,遠遠勝過了時下流行的婚禮模式。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沙發
xwsxws 發表於 2007-10-6 11: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9 20: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