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成就勝道寶鬘集--作者:岡波巴大師著 張澄基譯

[複製鏈接]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29 07: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成就勝道寶鬘集
作者:岡波巴大師著 張澄基譯
常念十種可悲之法:
一個人如果想尋求解脫和證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應該常常思念此十種可悲之法:
(一)此十分難得之清凈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二)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六)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七)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八)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九)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十)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沙發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29 10:11 | 只看該作者
似懂非懂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3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29 10:5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29 10:11 發表
似懂非懂中.


似懂非懂就是了不起啦,說明宿根深厚。

這個帖子是一個學佛多年的師兄轉給我的。每一條我只懂得一半。我可能比你多懂一點的就是我知道其中每一條都是大有來頭。比如就這「暇滿」兩字要介紹清楚就是一大篇的學問。而只要能夠真正體會做到其中一條的話,就已經是達到非常好的修行境地了。所以這個帖子其實是勉勵悟後起修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29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 一說實相 的帖子



俺沒有佛教那麼高深的理解.
只是一條條這樣的想的:

(一)此十分難得之清凈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良田栽種壞種子,實是可惜.

(二)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有好的條件,就得有好的智慧和覺悟.


(三)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多干好事,不要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這一句前半句看不明白.只能猜,本性很好又有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得智慧,太可惜了.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不能半途而廢

(六)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能守戒的才能得智慧.

(七)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知道了卻不行,太可悲了.

(八)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種子也不能種在壞田裡.

(九)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愛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對生活和身邊的人有感激之心.

(十)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春花事好,為學需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5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9-30 02:2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29 12:05 發表
俺沒有佛教那麼高深的理解.
只是一條條這樣的想的:

(一)此十分難得之清凈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良田栽種壞種子,實是可惜.

(二)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有好的條件,就得有好的智慧和覺悟.


(三)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多干好事,不要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這一句前半句看不明白.只能猜,本性很好又有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得智慧,太可惜了.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不能半途而廢

(六)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能守戒的才能得智慧.

(七)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知道了卻不行,太可悲了.

(八)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種子也不能種在壞田裡.

(九)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愛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對生活和身邊的人有感激之心.

(十)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春花事好,為學需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我同佛教的最大爭執就是學佛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當然這當中有個什麼叫該做不該做的基本是非問題,所以我是希望佛教直接就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比如聖經講的要感恩要寬容要不為生活忙之類的,佛教也講,但那麼深奧地繞來饒去,說怎麼做我們去做就是了,揚揚好幾篇,深啊深啊,把好不容易得來的今生用來修那會輪迴成什麼都不知道的來生,讓我覺得我一定在什麼地方理解錯了,不好玩,還是來我們的貓會吧。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6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30 03:43 | 只看該作者
青青好學,讓人感動。我的水平不夠,只好十分勉強地說說我的體會。這10條都是說給已經「不惑」的人的。比方說「晚上最好不要在11點之後入睡「 的道理,無論是否能夠做到,40歲以上的人心裡都認同。如果一陣子忙起來,做不到被朋友提醒了,就會反省」賺錢要緊還是身體要緊「。但是這個道理說給20歲的年輕人聽就很難服人的,因為我沒有辦法讓她體會。

這10條的基本點就是對於不覺醒的人來說輪迴不虛和人生非常難得。而人道又是六道輪迴中最有利於學習和覺悟的。因為地獄道和鬼道太苦了,受煎熬的掙扎一刻都停不下來,本根沒有機會思考。旁生道(畜生)中,有些有福報的有一點機會(比如龜,蛇,鶴,所以也有說法稱這些動物比較含靈,絕對不要為了吃而去殘害殺生)但是大部分都太愚痴並為身體的本能所驅使為了生存而弱肉強食,很少有機會能夠定心和思考,更不用說修行了。天道眾生福報太好。心念一動,所求皆滿。修行的決心和動力實在太少了。就像一個孩子生在十分富有的家庭里,所想到的都被滿足,就不會有多少動力要學習了一樣。然而天道眾生,雖然福報好,壽命長,卻也是有盡頭的。時間一到,徵兆出來時,心理就慌了,可是也來不及了。

在人道里,苦樂參半,才有條件(足夠理解佛法的智慧和一定的空閑時間)和動力(看到自己的和他人的種種苦難和無奈)學習佛法。然而確實又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很好的條件的。如果福報很少的人,為生活所迫,一切的努力就了自己和家人吃飽飯,就像那些煤礦工人,那麼同樣沒有機會可以修行。還有即使物質條件很好,卻五根不全或者生病的人,也非常可憐而少有可能定下心來學佛的。《暇滿之人身》就是指你我這樣的人,既衣食無憂,又聽聞了佛法,又確實看到了世界的各種無常,而無常還沒有降臨到我們的頭上。古人於是有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一旦失去這個人身,下一次輪迴實在難保有這樣的機會再得到暇滿之人身。所以學佛人因為有了初步的覺悟,而認識到我們要刻不容緩。一求開悟,徹底脫離輪迴然後再救眾生脫離苦難。二努力結緣修福報,至少下一次還來好地方,有重新學習的機會。

[ 本帖最後由 一說實相 於 2007-9-30 07:47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0 07:5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7-9-30 02:28 發表


我同佛教的最大爭執就是學佛的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的事。當然這當中有個什麼叫該做不該做的基本是非問題,所以我是希望佛教直接就告訴我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比如聖經講的要感恩要寬容要不為生活忙之類的,佛 ...

俺原來也不理解,感覺他們啰里叭嗦的.
現在我琢磨著大概是這麼一回事.
一部分人學佛典是為了佛教本身的東西不至於失傳.
另一部分人不停的學是因為感覺自身的定力還不足夠.
如果本身就有個對老天爺的敬畏,而且知道沒什麼人能把自己乾的壞事抵掉的話,就自覺得多,也不至於天天沒完沒了的修行.
還有一部分人,品性高尚,從來不幹壞事,估計就是沒有被蒙上塵心的菩薩啦.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0 07:5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一說實相 於 2007-9-30 03:43 發表
青青好學,讓人感動。我的水平不夠,只好十分勉強地說說我的體會。這10條都是說給已經「不惑」的人的。比方說「晚上最好不要在11點之後入睡「 的道理,無論是否能夠做到,40歲以上的人心裡都認同。如果一陣子忙 ...

啊噢,俺以後早幾分鐘睡覺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9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0 07:5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6 一說實相 的帖子


人生苦樂參半,俺喜歡這句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10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30 08: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29 12:05 發表

俺沒有佛教那麼高深的理解.
只是一條條這樣的想的:

(一)此十分難得之清凈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良田栽種壞種子,實是可惜.

=差不多吧。對於一個辛辛苦苦地步行者來說,有了汽車當然是太好的機會了。可是如果掌握了這個快速的工具卻反而走錯了方向,那就是太可怕了。多少次的可怕惡道的輪迴,終於換來了一次人身機會,如果卻做惡,再次墮落到三惡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二)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有好的條件,就得有好的智慧和覺悟.

=對。

(三)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多干好事,不要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

=差不多。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這一句前半句看不明白.只能猜,本性很好又有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得智慧,太可惜了.

=自心本體一旦覺悟就是法身佛。我們脫離輪迴就是要讓我們覺照到這個本來具足的佛性。家裡本來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佛性),卻要到處流浪要飯(六道輪迴),實在是太可悲了。佛陀教導我們,我們的人身雖然不要去執著實有,卻也要非常地珍惜它,因為我們要利用它來以假修真。沒有這個暇滿人身的話,我們哪裡有機會可以修行悟道呢?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不能半途而廢

=這裡的至好上師,我的理解還不僅僅是指有修行的大德高僧,更是指與我們特別投緣的大善知識好老師。這樣的老師非常不好找到,一旦找到了,卻在沒有從師父那裡「學會本事」就因為懶散而離開了師父,那當然是非常愚蠢了。

(六)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能守戒的才能得智慧.

=這個就嚴重了。守戒難破戒容易,因為我們習性使然。可是有了戒行之後很多事情才能夠辦到。就像您說的有了戒才能有定,有了定才能升起智慧。而一旦有了智慧,行了,你就有了一點亮光,哪怕是石火電光的一閃亮,也能夠照見多少劫來的黑暗中看不見的東西。看見了自然就相信了,這個還能夠弄丟嗎?不可能了,一旦照見了就是你的了。其實,哪怕只要嘗到一點點禪定的味道,也就不用再懷疑和討論了。守戒之不易也就像要戒毒的人不再碰毒品一樣,該開始的時候是很苦的,需要決心。

(七)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知道了卻不行,太可悲了.

(八)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種子也不能種在壞田裡.

這裡是另一種強調。一般來說我們最好是能夠把佛法深入淺出地圓融地講給他人聽的。種下一個善因,以後可能在這個人的某一種境遇之下,因緣具足而體會認識到佛法的道理。但是這裡講的是深奧口訣,那就是你不能把你的汽車借給一個沒有駕駛執照,不會開車,也不負責任的人。這救不了他,反而可能害了他。

(九)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愛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對生活和身邊的人有感激之心.

=這個要求比較高。一般人實在看不到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的。但是我們應該盡量冤家宜解不宜結,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心量範圍內盡量多給他人幫助,結善緣。

(十)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春花事好,為學需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0 08:4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一說實相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12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9-30 09: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30 07:51 發表

俺原來也不理解,感覺他們啰里叭嗦的.
現在我琢磨著大概是這麼一回事.
一部分人學佛典是為了佛教本身的東西不至於失傳.
另一部分人不停的學是因為感覺自身的定力還不足夠.
如果本身就有個對老天爺的敬畏,而且知道沒什麼人能把自己乾的壞事抵掉的話,就自覺得多,也不至於天天沒完沒了的修行.
還有一部分人,品性高尚,從來不幹壞事,估計就是沒有被蒙上塵心的菩薩啦.


我其實最想不通的是佛教的信仰,就是所謂的跳出輪迴,先是為什麼要跳出呢,另外真有人跳出過嗎?說是跳出的可以度眾生,體現在哪裡啊?另一方面,會不會最後越來越多的人跳出了,佛比人多了呀。很愚蠢的想法,就象不信基督教一樣,這佛教我也沒法信。儘力從善,自己快樂也有利於外界,但願不會輪迴成什麼太可怕的東西,這些我倒都能理解。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30 09:2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人間的盒子 的帖子


輪迴的那部分我也不信

而且,廟裡的那些和尚估計也是不信的.不然他們哪敢在外麵包七個情婦啊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14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30 11:1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7-9-30 09:15 發表
我其實最想不通的是佛教的信仰,就是所謂的跳出輪迴,先是為什麼要跳出呢,另外真有人跳出過嗎?說是跳出的可以度眾生,體現在哪裡啊?另一方面,會不會最後越來越多的人跳出了,佛比人多了呀。很愚蠢的想法 ...


如果把基督教的相信上帝來解釋佛教的相信輪迴,那麼已經進入自己思維模式的輪迴了。佛教從來沒有要我們去《相信》有輪迴啊。對於一個物理的理論假設,唯一的證實方法就是實驗。然而實驗科學的成功關鍵就是實驗的設計。大家都真的親身觀察了原子內核的情形了嗎?沒有。為什麼都相信核子理論,因為有人做了實驗。真奇怪,為什麼自己沒有親身經歷的卻可以相信別人說的呢?那是因為1. 我們去認真學習和研究的話,可以理解這個理論是站得住腳的,與我們所有的認知不相矛盾。2.如果我們有條件重複實驗,我們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結果。

現在就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1.我們的所有認知中有沒有與輪迴的假設徹底矛盾的?如果有,徹底推翻。2. 你有沒有試過哪怕最簡單的修行實踐?不要多,哪怕是五分鐘的禪定?再簡單一點,兩分鐘裡面一念不生。你試過嗎?覺得兩分鐘都是浪費時間說不過去吧?如果說「我做不到。可是我就是不相信你說的話。「 ----- 那麼這就太不具備科學態度了。因為要探尋真理的話,是需要創造實驗條件,願意收集各種有利或者不利的數據的。不能對不利於自己相信的東西就拒絕觀察收集數據的。輪迴有很多實例,一些是直接的,另一些是間接的,都在那裡。有當事人,有記載,有實驗報告,有書,。。。。還有自己的實證體驗---禪修,還有我認識相當不少的大修行人告訴我他們的」體驗「。

最後要說,對於一個住在內陸不見水的人聽說人是可以在水中游泳而提出質疑說「先是為什麼要游泳呢,另外真有人下過水嗎?說是人可以游泳,體現在哪裡啊?」 你準備怎麼解釋呢?你說我把你帶到湖邊,可是他說我沒有興趣。沒有興趣-------OK啦,可就不要說「根本就沒有那種地方,也不可能有人可以下水游泳」 那樣的態度是荒唐的態度。

盒子姐,我們老朋友,無所謂得罪吧?我確實是認為你的態度有點不合理。太站在自我的立場上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15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9-30 1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4 一說實相 的帖子

得罪當然談不上,只有我得罪別人的份啦。

你舉那種例子也是我常說的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這是佛教徒厲害的地方。

我其實挺相信輪迴的,只是不相信有人跳出輪迴。
我那麼好的簽名什麼時候沒了,氣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8

主題

2167

帖子

576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76
16
 樓主| 一說實相 發表於 2007-9-30 21: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7-9-30 12:00 發表
得罪當然談不上,只有我得罪別人的份啦。

你舉那種例子也是我常說的讓人哭笑不得的例子,這是佛教徒厲害的地方。

我其實挺相信輪迴的,只是不相信有人跳出輪迴。


我要開心,所以更要讓你開心。哪怕我發心是好的,可是結果人家鬱悶煩惱,那也是我的罪業呀。我的例子舉的不好,很抱歉,水平不夠呢!我的意思是想說,佛法的認知,不能完全從理論到理論的,深刻一點的就是「不假思維的」。「解行並舉」就是說再深刻一步的理解,就必須從實踐中來了。完全跳出輪迴的人,我直接認識的也沒有。但是走到山腳下,自然可以覺得已經有山的氣息了。即使還沒有進山,不會懷疑山中別有一番天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1:4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