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子竹青青 於 2007-9-29 12:05 發表
俺沒有佛教那麼高深的理解.
只是一條條這樣的想的:
(一)此十分難得之清凈人身,如果用他來作罪業和惡行之工具,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良田栽種壞種子,實是可惜.
=差不多吧。對於一個辛辛苦苦地步行者來說,有了汽車當然是太好的機會了。可是如果掌握了這個快速的工具卻反而走錯了方向,那就是太可怕了。多少次的可怕惡道的輪迴,終於換來了一次人身機會,如果卻做惡,再次墮落到三惡道,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二)此難得暇滿之人身,不用他來學佛,而讓他白白空過死去,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有好的條件,就得有好的智慧和覺悟.
=對。
(三)在這個惡濁短暫的世界上,把自己的生命全部消耗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多干好事,不要被眼前的事情所迷惑.
=差不多。
(四)自心之本體實即離戲之法身,讓他沈陷於迷茫之生死泥沼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這一句前半句看不明白.只能猜,本性很好又有聰明的人,如果不能得智慧,太可惜了.
=自心本體一旦覺悟就是法身佛。我們脫離輪迴就是要讓我們覺照到這個本來具足的佛性。家裡本來有一個價值連城的寶珠(佛性),卻要到處流浪要飯(六道輪迴),實在是太可悲了。佛陀教導我們,我們的人身雖然不要去執著實有,卻也要非常地珍惜它,因為我們要利用它來以假修真。沒有這個暇滿人身的話,我們哪裡有機會可以修行悟道呢?
(五)引導自己趨入佛道的至好上師,在未證菩提之前就離開他,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不能半途而廢
=這裡的至好上師,我的理解還不僅僅是指有修行的大德高僧,更是指與我們特別投緣的大善知識好老師。這樣的老師非常不好找到,一旦找到了,卻在沒有從師父那裡「學會本事」就因為懶散而離開了師父,那當然是非常愚蠢了。
(六)戒律乃解脫之橋樑,如果隨波逐浪為煩惱所使,以致破戒,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能守戒的才能得智慧.
=這個就嚴重了。守戒難破戒容易,因為我們習性使然。可是有了戒行之後很多事情才能夠辦到。就像您說的有了戒才能有定,有了定才能升起智慧。而一旦有了智慧,行了,你就有了一點亮光,哪怕是石火電光的一閃亮,也能夠照見多少劫來的黑暗中看不見的東西。看見了自然就相信了,這個還能夠弄丟嗎?不可能了,一旦照見了就是你的了。其實,哪怕只要嘗到一點點禪定的味道,也就不用再懷疑和討論了。守戒之不易也就像要戒毒的人不再碰毒品一樣,該開始的時候是很苦的,需要決心。
(七)由上師的助緣而獲得的覺受與證悟,如果虛擲在滾滾的紅塵里,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知道了卻不行,太可悲了.
(八)諸成就者的深奧口訣,把他當作商品一樣出賣給那些沒有根基的惡人,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好種子也不能種在壞田裡.
這裡是另一種強調。一般來說我們最好是能夠把佛法深入淺出地圓融地講給他人聽的。種下一個善因,以後可能在這個人的某一種境遇之下,因緣具足而體會認識到佛法的道理。但是這裡講的是深奧口訣,那就是你不能把你的汽車借給一個沒有駕駛執照,不會開車,也不負責任的人。這救不了他,反而可能害了他。
(九)一切眾生皆是於自己有恩的父母,以怨恨心棄之不顧,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愛所有的有情眾生無情眾生,對生活和身邊的人有感激之心.
=這個要求比較高。一般人實在看不到所有眾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的。但是我們應該盡量冤家宜解不宜結,而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心量範圍內盡量多給他人幫助,結善緣。
(十)青年時期的身,口,意(乃鍛煉成器的黃金時代),如果白白空過掉,實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三春花事好,為學需及早.花開有落時,人生容易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