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構圖筆記——細微之處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27 16: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構圖筆記——細微之處

    每每我們考慮到天空中雲彩所渲染的氣氛、考慮到色溫差異所導致的顏色變化,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否也注意到了攝影構圖中的一些細微之處呢?顯然,面面俱到是不現實的。但是,有的時候,突然意識到的某個細節卻令自己多多少少會感到些尷尬,甚至汗顏。有一天,我去拍位於紫禁城西南角的那個角樓,發現了一個竟被我忽略了十幾年的細節。事實上,在那天以前,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那個細微的地方。
    我家住在什剎海附近,步行到紫禁城也不過十幾分鐘。所以,沒事兒的時候,我就常常背著相機、沿著紫禁城的外牆蹓躂。西南角的那個角樓,我拍了很多。我喜歡把角樓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置於畫面的中間,城牆橫著向兩側延伸開來,形成扁「十」字。儘管這一類型的構圖沒有什麼創新,甚至可以說太「古板」、太「獃滯」、太「明信片」了,但我還是樂此不疲。早上拍、晚上拍,晴天拍、陰天拍,橫著拍、豎著拍,也有的時候拍下一張張的局部,回家后拼接成一幅大大的照片。下面兩幅照片分別攝於去年五月(圖1)和今年10月(圖2)。


都說玩兒攝影的人有著一雙與眾不同的眼睛,他們象鷹一樣,敏銳地觀察著世界的一舉一動,迅速地捕捉著稍縱即逝的影像。那麼,你能看出上面兩幅照片的差別嗎?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從好奇開始,當事物變得司空見慣的時候,人們就會對它習以為常。漸漸地,由「習以為常」發展到「熟視無睹」,直至最後對身邊的事物「麻木不仁」。如果發展到這一步,那麼這些人對這一事物的觀察能力基本上呈「暫時喪失」狀態。「他們把自己對樹木的觀察局限在一般特點的識別上,通過樹榦、枝杈和樹葉的特點,看它們是哪一個樹種:是柳樹、橡樹、榆樹、蘋果樹、松樹還是楓樹。很多人對於每一棵樹本身的特點無動於衷」(注1)。
    這種「標籤式」的觀察,同樣也會滲透到拍攝工作中,一直伴隨著攝影師。這也是每一位攝影師在拍攝時需要不斷克服的。上面的兩幅照片中景緻,我們平常是可以看到的。一個是晚上拍的、一個是白天拍的,一個是夜景、一個是側光,天空中都沒有雲,都是採用四平八穩的構圖……這是些「標籤式」的差別(或者相似),是任何一個人在按下快門之前都會注意到的細節。「故宮」、「角樓」、「城牆」這些特定的標籤會頑固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光線、色彩的變化讓我們沉浸在美麗的景色中,迫不及待地想聽到快門開闔發出的「咔嚓」聲,彷彿那種聲音可以直通我們的靈魂,使之漂浮、寬慰、解脫。然而,也正是在這種「快感」催促下,我們常常忽略了一些細微之處的調整。
    為了消除這些因素的干擾,我將兩幅照片簡化呈線條再來看看差別(圖3、圖4)。


請注意圖3中的紅色豎線(充當參照的輔助線)。這下你可以看到那個令我汗顏的細微之處了吧:去年5月拍的照片中,角樓的角線、城牆的拐角以及城下建築物的角線竟不在一條直線上;圖2是我意識到這一點后拍攝的。這個問題細微得總是讓人不以為然。在過去的一個多月里,我所接觸到的攝影者,其中不乏扛著昂貴的專業器材的朋友,竟也沒有一個注意到這個細節。我總擔心會有一些賣弄之嫌,所以不無謹慎地對他們說:「我覺得站在那個位置,中線可以對齊」。從他們的表情看得出,他們在拍攝時也忽略了這個細節,同時他們立刻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線條在攝影構圖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我們總是去觀察看得見的線條,而忽略了那些看不見的線條。就攝影而言,我並不提倡大家跑到同一個地方,用同樣的角度,拍攝同樣的景物,得到相同的照片。不過,作為提升能力的訓練手段,倒也未嘗不可。每當我們發現一個拍攝細節后,就會在將來的拍攝過程中有意識地考慮進來。這樣的訓練,對提升從取景器中評估影像的能力大有幫助。 (2003年11月14日於北京)
=======================================
注1:《攝影構圖學》 本·克萊門茨&大衛·羅森菲爾德 長城出版社 第一版 P.125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24

主題

1062

帖子

27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0
沙發
lsgz 發表於 2007-10-4 12:53 | 只看該作者
A nice read.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025

主題

5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6Rank: 6

積分
33461
3
格雷賽特 發表於 2007-10-7 15:45 | 只看該作者
精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02:3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