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中國無法拯救世界經濟?

[複製鏈接]

2156

主題

2603

帖子

1939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4

積分
193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風雨瀟瀟 發表於 2007-9-25 20: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商業周刊/路透社
     你可能聽說過蝴蝶效應,這是傳奇科幻作家布萊德布里(Ray Bradbury)早在1952年提出的理論,它假定一個地方的時間改變可以對另一個地方造成大規模影響,因為一個帶羽翼的昆蟲觸發大氣震動並導致一個遙遠的地方出現暴風雨。  

    過去幾周全球動蕩的市場便是這種蝴蝶效應的完美體現,因為美國按揭麻煩已導致美洲大陸崩岸,新興股票市場下跌,以及最近出現的一家英國銀行遭遇的大蕭條一樣的景象。里昂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韋卓思(Jim Walker)近日在香港發出警告,預測「美國次優債務垮台所展開的蝴蝶翅膀……將會像一場颶風那樣橫掃中國的生鏽地帶」。
   
    韋卓思是一位著名的「中國通」,但他的論文並不是陰暗的科幻之作。直到最近,全球經濟學家都已指出美國的落差所導致放緩,將抵消世界其它地方的經濟強勁增長。畢竟,歐洲在2006年所取得的進展是顯著的,而日本的經濟正在復甦。最重要的,我們還有中國,預計這個新的全球發動機要比其它任何經濟體,都將會對2007年的全球GDP做出更多的貢獻。
   
    10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商業周刊》發表的《蝴蝶效應》長篇文章指出,世界經濟增長的另一部發動機--中國,已被假設為從美國的金融困境中來拯救世界經濟,但一些經濟學家卻認為,中國將無法做到這些。
   
    文章指出,最近幾個星期的事實已經證實,全球經濟並沒有擺脫美國消費者幾乎象許多理論所假設的影響。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出現的經濟放緩,現在歐元區和日本正看到他們自己的擴張在減弱,這暗示著更多的同步,而不是減少。五個月前,美林證券在其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把日本被稱為「微笑和熱情」。但9月早些時候,來自美林證券同一經濟學家的文章標題卻用了「惡夢」,因為日本的經濟已陷入負增長。而躍躍欲試要挑戰美國的3%國內生產總值的歐洲,正滑回到其常住不景氣的2%。
   
    那麼,中國會不會將成為下一個在「蝴蝶效應」中「倒下」的經濟體呢?里昂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韋卓思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在2008年年底從12%跌至5%,因為低迷的發達國家會對中國的生鏽地帶產生影響。但這種方式似乎不應該發生。在這個新的「重新平衡」的全球經濟中,最新出現的中國消費階層將彌補西方較弱的開支。但儘管北京努力刺激消費,其國內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實際上卻在下降,使這個中等王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出口。
   
    路透社在近日的一篇報導中也介紹了韋卓思在香港法國里昂證券年會上,給投資者所描繪的一幅全球經濟的悲觀圖景: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貸款市場的問題進一步顯現,對沖基金破產的個案增加。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上半年,美國更多的人還不出貸款,負資產開始影響到美國消費者,美國房產商紛紛申請破產。今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全球央行紛紛提高利率,信貸市場進一步緊縮,資金成本繼續升高,新的投資活動被擱置。
   
    而出口是亞洲國家的經濟引擎,全球銀根收緊和美國消費放緩難免會波及亞洲。而且中國現在經濟的興旺,可能讓她在危機來臨的時候跌得更慘。因為經濟景氣佳的時候,企業紛紛擴大生產,投資過熱。需求一旦減少,企業利潤便很容易下滑,導致銀行壞賬增加。
   
    《新聞周刊》的長篇文章指出,在韋卓思的預測中,所有對中國商品的需求將將會減少,就像成千上萬的新工廠明年都上網一樣,使中國公司的內部利潤崩潰,從而暴露成堆的國有銀行貸款問題。最終的結果將幾乎肯定會造成一場全球經濟的放緩,「這是我們從未見過的最大的信用緊縮問題,」韋卓思說。
   
    文章強調稱,何況中國的股市已上漲到一個未知的領域,各大城市的住價也漲至最高位,閃光的房地產開發正在中國處處崛起。如果說這種情況似乎有一種熟悉的感覺,那是應該的,即使它概括了中國目前的繁榮,但也貼切地被形容為二十年前有些瘋狂的日本經濟。
   
    曾在1998年出版過剖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在八十年代泡沫經濟過後在九十年代所出現的經濟癱瘓一書《日本:變質的系統》(Japan: The System That Soured)的作者卡茨(Richard Katz)指出,「它(目前的中國經濟與當年日本)的確驚人地相似,看這些(來自中國的)數字,它與我們在八十年代所看到的一些失衡多麼的相似,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令人深感震驚。」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全球化一覽無餘的影響,再拿二十年前的日本與今天的中國進行比較是不準確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現在正掙扎在同一個設法從以出口和投資為主導的增長模式,向一個以國內消費為經濟驅動力的過渡時期,而這種轉變卻恰恰被東京搞得如此糟糕。但不同的是,當時日本的調整問題,主要是一個內政問題,而中國所面臨的問題則關係到亞洲的未來繁榮,甚至將會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
   
    中國和日本的定量相似之處,也是令人震驚的。固定資產投資(建造港口,工廠,公寓等),現在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5%左右。貿易順差已從九十年代末的幾乎是零,增長至今天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9%。與此同時,私人消費已從佔九十年代末整體經濟活動的一半,縮小到目前的只有35%左右。相比之下,日本的投資組成在其經濟增長高峰年份為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30%,它的貿易盈餘達到了4.5 %,其國內生產總值和消費水平絕不低於58%的比重。因此得出的結論為:目前的中國經濟正在比當初的日本更加情況不妙。
   
    文章指出,卡茨還為這個問題杜撰出一個名詞:經濟厭食症(economic anorexia)。他把它定義為,當一個國家的長期無法進食,所有它產生的弊病導致臃腫的貿易盈餘、資產泡沫,並最終崩潰。在今天的中國,「你有一個投資的步伐,卻是不可持續的,而它的出口增長卻是不惜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卡茨爭辯說。「中國很聰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但問題是如何從老虎背上下來。」
   
    那麼,中國出現的任何經濟逆轉的首批犧牲品,可能會是出現在全國各地交易大廳里的證券商。一周前,股東權利倡導者和香港主要股票交易所的非執行董事韋伯(David Webb),就把中國股市稱為「一個巨人龐氏騙局」(a giant Ponzi scheme),並警告說,更正合理地糾正中國股市的估值就是下降78 %。
   
    美國次優危機現在已迫使歐洲和美國可能很快就不得不採取一個解決辦法。自8月初以來,歐美銀行的困境,已促使央行在其附近的的金融體系注入4000億美元,以防止其惡化。美聯儲主席貝南克把利率降低了0.5%,引發了股市反彈,但帶出了是否更多的流動資金只是一次治病或是止痛藥的質疑。其核心問題已不再是次優危機,而是由此產生的扭曲的信用管線,現在正破壞越來越複雜的「結構性融資」(Structured Finance),其中很大一部分支撐著現代經濟的運行。根據美聯儲的數據,目前信貸低迷已是經濟大蕭條以來的最嚴重時期。
   
    一個令人不安的結果就是銀行貸款已經出現大規模下滑。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銀行北岩銀行(Northern Rock)就是一個最新案例,在上周發現自己無法向從其它銀行進行金融抵押借貸后,引發其有關即將破產的傳聞並導致1930年出現的擠兌,迫使英國政府不僅對北岩銀行,還有其它所有銀行的存款提供擔保。
   
    《新聞周刊》的文章指出,樂觀的觀點認為,今天的金融困境是可以由熟練的央行干預來克服的。但也有人指出,真正的限制就是美聯儲及其它央行能夠做些什麼。事實上,美聯儲上周的降息進一步拉大了已蔓延至政府的如何向銀行收取銀行間彼此借貸的拆借利率上。為了有效,流動資金的注入要進入真正的經濟領域。
   
    這又把我們帶回到亞洲和中國的經濟厭食症。在今天的中國,政府的軟弱政策,人民幣和各種補貼,使出口部門白熱化,然而政府想要喚醒國內消費習慣的努力卻沒有處於把握之中。正如二十年前的日本,中國的出口偏見導致了投資過熱,股市和房市上的資產泡沫,以及貿易不平衡所潛在的一場政治爆炸。其關鍵演員都是一樣的,包括政府規劃者、搖擺不定的國有銀行、近視的商業團體和只相信好新聞的政治領導人。瑞士信貸集團首席地區經濟學家陶冬(Dong Tao)近日在香港警告說,這一切「可能加劇資源配置的不當,對中國的競爭力造成長期損害」。
   
    像日本的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樣,中國也過度用出口補貼來建造重工業,廉價的能源和容易的信貸。以中國鋼鐵行業為例,它的冶鍊能力在2001年至2005年期間增長三倍,並使中國成為世界領先的生產者,而且還使國內鋼材價格比國際平均水平低了30%。中國許多行業也同樣如此,使這個國家更加依賴出口增長,因此很容易受到可能即將到來的出口衝擊。
   
    文章稱,當然中國的規模會使這些問題變得複雜起來。中國出口的放緩將對一些選手產生巨大影響,從非洲的資源提供商,到東亞元件製造商,再到德國的重型機械製造商。與此同時,中國脆弱的銀行體系可能是未來全球金融市場的泡沫爆裂。絕大多數為國有銀行的中國銀行,是指令經濟的產品。人民幣匯率被低估了還不可以自由兌換。27年來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巨額儲蓄積累仍鎖在境內,而實際負利率推動其更大部分進入投機的資產市場。
   
    北京的決策者一直謹慎地努力冷卻高漲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穩定其部分城市自2001年起就增長了13倍的房地產價格,或改變其增長方程式不再強調出口。用眼睛對明年的奧運會,北京的首要任務就是讓這場盛會進行下去。
   
    《新聞周刊》的文章指出,這一緩慢而穩步的做法好到了極致。但北京應該避免「以為中國站在時間一端的錯誤印象」,阿齊茲(Jahangir Aziz)和杜納維(Steven Dunaway)在最新一期國際貨幣基金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強調說。里昂證券的首席經濟學家韋卓思表示,北京領導人現在對避免大的震動無能為力,「為避免日本出現的情況,你能做的就是在事情到這個階段之前採取行動,」韋卓思說,但「他們已經失敗了。」
   
    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的一個更大的翻版?卡茨說,其實未必。即使按現在經濟增長率的一半計算,中國也將比九十年代的日本擁有更多的前進動力。中國還遠遠不太可能經歷一個長期否認事先頒布的改革。這就是說,改變並不容易。數百萬人可能失去製造業工作,醫治不良貸款問題將讓納稅人付出更多代價。這樣的修補都最好事先做好,而不要在一個危機到來時才做。卡茨說,「他們再等得越長,就越難擺平這些。」
   
    文章最後指出,直到等待比賽結束,但中國仍將向日益被困擾的西方市場出口越來越多的產品,不過卻未能像其它國家那樣用消費去刺激經濟的食慾。中國生鏽地帶的危機是否將會引發一場全面爆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當然仍需要觀察。但有一點是可以明確的,美國的蝴蝶仍然有能力挑起全球暴風雨,從沒有一個國家免遭此劫。
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古來時常吃人,我也還記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狂人日記》魯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7 08: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