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濟增長工資難漲的背後

[複製鏈接]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9-26 0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你漲工資了嗎?

    中國經濟正在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GDP增速高達10.9%;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物價上漲了;你的工資漲了嗎?收入分配改革的大幕正在拉開;如何讓經濟增長的紅利普惠國民?誰來給我們漲工資?

    「你覺得自己的收入水平能反映自己的工作貢獻嗎?」MSN上,馬莉向記者發來一個憤怒的表情,接著是一個非常堅定的回復:「當然不能!」
   
    馬莉是標準的白領,擔任國內一家著名的IT企業的部門經理。 畢業以後,隨著她職位的上升,她的收入也在隨之增長。但她對自己的收入並不滿意,「付出的比得到的多,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很多人的共同感覺。」

    在職場拚殺的她或許還不知道,一場全國性的收入分配改革正在展開。像大多數人一樣,她無法感知這場改革可能帶來的影響。她也並不知道,除了業績上升、職位提升之外,還有什麼漲工資的理由?

    低工資的國度

    7月17日,新華社發表題為「四部委負責人就改革收入分配製度答記者問」的文章,標誌著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面啟動。

    在回答「為什麼要改革」時,官員們指出了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一些問題: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還在擴大,一些行業收入水平過高,分配秩序比較混亂。

    上周,一位西安煙草企業職工的工資單引起了公眾的關注。這位職工透露,每年她的銀行卡上基本維持將近60000元的收入——這包括基本工資9600元;效益工資約36000元;通訊、交通、菜籃子等各種補貼約4800元;公積金存款約10000元。當然,這還不包括當年的年終獎金。

    事實上,這種收入水平在大型壟斷企業中並不少見。也是上周出台的一份央企利潤統計顯示,共有12家企業利潤超過了100億。這「十二豪門」主要來自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運輸和電力系統,即傳統的煤、電、油、運行業。他們的員工工資是全國平均工資水平的3-4倍。

    炮轟壟斷行業工資的同時,一些學者也開始發出了另一種聲音:不要只盯著那些高收入階層,他們的收入固然有不合理的地方,但他們畢竟是少數;占社會絕大多數的人,收入依然很低,這種長期的低收入不是更不合理嗎?

    去年,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平均到每個月,僅有875元。這一數據已經足以顯示,我們今天依然是一個低工資的國度。

    與低工資相伴隨的,還有工資水平的低增長。有學者指出,在過去的12年裡,珠三角地區農民工的月工資僅提高了68元,如果把物價等因素考慮進去,實際是負增長。

    也許民工工資增長並不能代表全部,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大學生的起薪點。團中央的一份調查顯示,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中,66.10%的大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間,1.58%的學生甚至願意「零工資」就業。即便如此,調查中仍有77.3%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的期望過高。

    馬莉很慶幸自己畢業得比較早,在她畢業的時候,全國大學生的起薪點至少可以保證在1500元以上,像她那樣的名校學生都在向3000元看齊。而在今天,媒體的標題早已定性——「大學生進入低工資時代」!

    錢都哪兒去了?

    「1992年到現在,十多年過去了,當年擔心發生的資本收益過分壓低勞動報酬的現象,不幸被言中,已經成為當前全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在一次關於分配改革的論壇上,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宋曉梧痛心疾首地表示。

    宋舉出的例證是,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別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這一比重雖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間。與之相對的一個可比數據,美國的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近年來一直穩定在50%左右。

    也就是說,在GDP高速增長的時期,工資總額的增長卻在下降。那麼,這些錢都去了哪裡?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經濟增長的好處過多地分配給了政府和企業,尤其是壟斷企業。從居民、企業和政府三者的分配比例來看,1978年為55%:11.1%:33.9%,1998年為68.6%:13.9%:17.5%,變動趨勢是居民的份額不斷提高,企業的份額有所上升。而此後的1999-2003年間,居民的份額明顯下降,企業的份額進一步上升,政府的份額大幅度上升,到2003年發展為61.8%:15.1%:23.1%,政府最終可支配收入的規模迅速擴大,相應居民可支配收入明顯消弱。

    在西方經濟學里,「分享工資理論」已經跨越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生存工資理論」、19世紀中葉的「工資基金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邊際生產率工資理論」和20世紀中期的「勞資談判工資理論」,成為主流的工資理論。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分享企業發展的好處,已經成為民眾的基本共識。

    而在中國,很多人對工資的認識更多還停留在殘酷的「生存工資」階段。這個由古典經濟學派大師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描述的理論,更多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一個現實——從長遠看,在工業化社會中,工人的工資等於它的最低生活費用。也就是說,工資只能保持在維持其生存、使其勉強糊口的水平上。很多人甚至認為,正是這種「生存工資」成就了中國的競爭優勢。

    一位學者指出,在我國2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本應由全社會合理分攤的改革成本,過多地由所謂「弱勢群體」承載;本應由全社會合理分享的經濟成果,過多地被所謂「精英團體」瓜分。現在到了下決心調整這種狀況的時候了。

    或許,我們可以將這些期待放在即將到來的收入分配改革上。這樣,也許我們就可以不僅僅把漲工資的希望寄托在老闆、上司和領導身上,而是通過收入分配的制度性改革,來抑制畸形的高工資,同時改善畸形的低工資。

    你會從收入分配改革中獲益嗎?

    收入分配改革即將展開,這將是一場涉及面廣的改革,你會從改革中獲益嗎?本報記者採訪了各階層的一線工作人員,談他們的收入水平,對收入的滿意度,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以及對這場改革的看法。


    媒體不了解壟斷行業的真實情況
    顏明 (合肥電信員工)

    最近媒體老在報道壟斷行業的高利潤、高工資,調子也很有煽動性。在這個貧富分化、仇富情緒加劇的年代,我也能理解媒體的這種做法,畢竟能吸引眼球。但媒體並不了解壟斷行業內部的情況,他們不知道哪些人收入高哪些人收入低,也不了解收入的地區性差異和行政級別差異,往往以一個工資平均數來說事,並不能反映真實的情況。

    我是2000年畢業後進入現在的工作單位的。說實話,電信上兩年工資還高一點,這兩年物價上漲了,但工資卻下調了。以我為例,現在工資、獎金和津貼等加到一塊,大概每個月也就3200元錢,扣掉住房公積金600元,社保200元和其他費用,剩下的也就2300元左右。

    當然,我這個收入,在這個城市(合肥)也算是中等偏上的了。合肥的衣食行等生活費用不是很高,關鍵是住,也就是買房的問題,要不是這個問題,我的日子應該過得滿舒坦的。

    最近國家政策要做一些調整,說要對壟斷行業的高工資開刀。不過我對此並不擔心,像我們這個收入,再削減能削減到哪裡?!

    有時想,國家政策對我們這代人真是不公平的。房改、醫改、教改,反正要與市場接軌的、能收費的,都被我們碰上了,早我三年畢業的同事都享受到了福利分房的好處。但我也清楚,從以前的計劃分配到與市場接軌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接軌的代價是必須付出的,是要有人承擔的,不是我們,就是我們下面的一代。而被我們趕上了,只能怪運氣不好吧。

    改革對公務員是一大喜訊
    劉陽 (某部委公務員)

    在別人眼裡,公務員是一個令人羨慕的職業。工作穩定悠閑,社會地位高,未來的發展也有高預期,還時不時的弄點灰色收入。但實際情況是,與周圍的其他群體相比,我們的收入是很低的。

    我目前的工資、補助和津貼等加到一塊,一個月不到3000塊錢。你想想啊,3000塊錢在北京這個消費這麼高的城市是一個什麼數目?我現在是以收定支,每個月房租1300元,尚未入住的房子月供1000元,再加上交際、買衣服、吃飯等開銷,手頭拮据是很自然的。還好,老公在北京讀博,他做點課題,再加上國家補助,導師發的,一個月有1000多塊吧,還能再拿出來一點補貼家用。

    當然,我所在的單位也有些灰色收入,如一些會務費之類的,但並沒有社會上想象的那麼高,一年下來這部分收入絕對不超過一萬元。總之,工作幾年下來,我手頭基本上沒有結餘。而與我同一年畢業的同學,現在都有年薪拿幾十萬的了。

    最近國家計劃要進行收入分配改革,其中的一項是要提高公務員工資。對我來說,這當然是一大喜訊,但也不知道能提高多少。我大致看了一下調整方案,認為比目前的更加合理,職務和職級並重,甚至更傾向於後者,這讓不善於當領導、埋頭幹活的人也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了。

    退休人員有份嗎?
    陳世璧 (鄉鎮退休教師)

    我是1997年退休的,退休時的級別是中教二級,拿到的工資每月還不到400元錢,經過幾次工資調整,我到現在能拿到900多塊錢。這900多元工資,已經夠我開銷了。我們這裡的消費水平很低,而幾個子女都在外邊工作,均已成家立業了,不需要我操心。但讓人不滿的是,現在發的工資不僅有一些項目沒有兌現,而且還不準時發放,時常拖欠。
大概是從我退休那年開始,當時鄉鎮財政困難,教師的工資被挪用拖欠,年年拖,年年欠。而近幾年,教師工資由縣財政統籌,一人一個賬戶,情況好了些,工資能間隔一個月發放。但到目前為止。還有兩項工資項目沒有兌現,與相鄰的其他縣相比,我們同級別的教師要少拿200塊錢。去年縣委書記離任,聽說就有教師不滿,攔著不讓走,後來縣裡給每個教師補發了400塊錢,教師情緒才有所緩解,但截至目前,縣裡還拖欠每個教師1000元。

    國家這次的收入分配調整,我在電視上已經看到這方面消息了,但不知道有沒有我們這些退休人員的份。當然,要是能給我們提高點工資,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13: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