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要健康你要錢 器官買賣黑市猖獗

[複製鏈接]

1281

主題

2944

帖子

508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5Rank: 5

積分
50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sun8b 發表於 2007-9-21 17:2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要健康你要錢 器官買賣黑市猖獗



只要有人想買,出得起錢,不論是什麼都可以賣,就算是人體的一部分也不例外。疾病、老化乃是人類無可避免之事,為求健康,常需要異體移植器官。但因各國法律考慮到道德倫理上的爭議,多立法明文禁止器官買賣,使得原本就已經取得不易的器官,更加短缺;器官買賣不合法,致使交易轉入地下,黑市猖獗,甚至成為跨國性犯罪問題。

捐贈器官來源少 很難等得到

目前人體器官的合法取得方式是「捐贈」,捐贈者依照其與被捐贈者的關係,分為親屬及非親屬。捐贈者的生死狀態也有分別,前者主要是被捐贈者的親屬或者是陌生人,後者則可能是意外身故者或死刑犯。至於器官捐贈的型式主要分成推測同意及自願捐贈,不過就算是在推測同意器官捐贈的國家,醫生摘取器官仍需要得到已故者親屬的同意。

取得器官難度頗高,以台灣來說,《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提供移植之器官,必須以「無償」捐贈方式為之。但器官並非「身外之物」,不是能簡單說給就給的,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除非是親人,很少人會平白無故捐贈。根據統計,台灣地區約有7,000人在等待器官,而器官移植人數,每年卻只有150人左右,亦即每百萬人口僅6.5人捐贈。

沒辦法中的辦法:買器官

歐盟委員會統計,歐盟大約有4萬病人註冊等待器官移植,每天有10個人在等待過程中喪命。在死亡威脅下,想辦法增加器官移植的機會,不足為奇;既然等不到合法捐贈,就算買賣非法,嘗試一下也值得。對這些需要器官的人來說,買賣簡化了問題:他不需要苦候親人的冒險犧牲,只要付出的鈔票可以解決自己的困境,也能滿足販售者,這就夠了。

器官買賣究竟應不應該全面禁止?從自由與權利的面向觀之,自己的身體如何處置,應當尊重每個人的想法,更何況,有需求才有市場,只要有人願買,有人肯賣,又何必管制太多?可是,買賣的「商品」有沒有界限?難道真的什麼都可以賣嗎?從道德倫理上來看,人體的每個部分都能被「標價」,本身就應遭非難,而且若開放器官買賣,誰能保證所謂自由市場中的「你情我願」,不是另一場剝削壓榨?

器官買賣引發的全球性問題

2006年,美國爆發駭人聽聞的屍體盜賣案。為求豐厚利益,新澤西州「生物醫學器官服務公司」(Biomedical Tissue Services)勾結紐約、新澤西及賓州多家殯葬業者,盜賣屍體器官進行移植,並假造醫生文件,把可能染病的器官形容得較年輕及強壯,危害受贈者之健康。消息一出,震驚全美。

這其實僅是器官買賣問題的冰山一角。有錢的器官等待者,除了在國內等待外,更常進行「器官旅行」,前往中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土耳其、伊朗、巴西等地進行手術;旅行一趟回國,不但人健康了,醫療費用甚至比在國內更低廉,怎不令人趨之若鶩?但買賣背後嚴重的貧富差距、人權問題,卻也讓人不得不正視。

以印度為例,器官移植幾乎是沒有管制,巴基斯坦也差不多,很少法律上的限制。至於中國,雖然從200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器官,可是否真能收其效,恐怕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器官短缺問題 有可能解決嗎?

由於器官嚴重短缺造成許多不幸,各國政府也開始試著嘗試利用各種方法鼓勵健康的人捐贈器官。2004年,美國的威斯康辛州及喬治亞州便立法規定,活體器官捐贈人能享受稅務優惠,例如威斯康辛州捐器官者,因捐器官而產生的旅行、住宿和薪資損失,可在納稅時扣減一萬美元。不過美國醫學會則強調,健在者不應為所捐器官「收費」,這是不能打破的界線。

「開源」的確能行,如何拓展捐贈的來源,一直是各國政府亟欲突破的。除了增加捐贈來源外,要解決器官短缺問題,還可以開放買賣,只不過,是否應開放買賣這問題,更是個燙手山芋。

器官的捐贈與買賣,其實存有模糊地帶,現行的捐贈「補助」與買賣「價金」之間有什麼差異,一直是討論的焦點。以目前國際上的主流規定來看,器官買賣之所以絕對禁止,就是為了避免一旦開放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但並不是說器官買賣就不能討論、沒有人主張。應否開放買賣,一旦開放買賣後應該有什麼樣的限制,這些都必須順應社會民情,才能作出最後的決定。

1202

主題

3990

帖子

1915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915
沙發
xwsxws 發表於 2007-9-21 20:55 | 只看該作者
可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7:2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