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路:金岳霖的孤獨與無奈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9-20 0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轉貼自《讀書》1998年第1期,總第226期
*******************************************************************

  以一個學者研究的領域稱謂一個學者的事情大概極為少見。可是金岳霖先生偏偏得到了這樣一個名字:「金邏輯」。這在古今中外都是很新鮮的。
  金先生是哲學大師,邏輯大師。據說有一種看法:中國現代只有三個半哲學家,而其中第一位就是金先生。張申府則明確地說:「如果中國有一個哲學界,金岳霖先生當是哲學界的第一人。」但是人們不稱他為「金哲學」,而只稱他為「金邏輯」。金先生說自己只寫了三本書:《邏輯》,《論道》和《知識論》。他認為,「比較滿意的是《論道》。花功夫最多的是《知識論》,寫得最糟的是大學《邏輯》。」人們對他的《論道》和《知識論》的評價也最高,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說,「道超青牛,論高白馬」。但是人們還是只稱他為「金邏輯」。這事透著怪!可是人們並不覺得怪,大家就這樣稱呼金先生,而且是懷著敬畏。
  金先生一生從事哲學和邏輯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包括建立清華大學哲學系和出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多人以作過金先生的學生、聽過金先生的課為榮,包括像胡喬木和喬冠華這樣的政治家。但是他的門人弟子,尤其是出了名的,像沈有鼎、王憲鈞、王浩、胡師華、周禮全,等等,差不多都是邏輯學家。當然,他的弟子中出名的哲學家也不是沒有,比如馮契、任華等,但是很難說有誰繼承了他的哲學思想衣缽。這事也有些怪!因為中國哲學泰斗竟然後繼無人,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沒有培養出哲學的接班人!他的思想在哲學界居然沒有造成多麼大的影響!也許這樣一來,人們稱金先生為「金邏輯」似乎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終究還是使人感到怪!
  讀完《金岳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岳霖》一書之後,對於這種「怪」終於有了一些理解。與其說這是金先生本人的獨特性,不如說這是他所作學問的獨特性。歸根到底,這是邏輯在我國的獨特性。
  中國的思想文化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源遠流長。這一悠久的思想文化體系有著自己鮮明獨特的性質和特點,其中之一即是缺乏邏輯傳統。所謂缺乏邏輯傳統,並不是說中國人沒有邏輯思維,缺少邏輯推理,而是指我們沒有像西方人那樣把邏輯思維作為對象進行研究,沒有形成邏輯學,因而缺乏西方人那樣應用邏輯分析方法的意識和手段。邏輯傳人中國以後,人們知道了什麼是邏輯,也逐漸認識到它的一些作用,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並沒有真正感到對它的迫切需要。沒有邏輯,我們的思想文化依然在發展,而且自成體系。這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多少也培養了一種心理,至少是潛意識,即邏輯是可有可無的。
  金先生不是把西方邏輯傳人中國的第一人,但正是他使西方邏輯、特別是現代邏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紮下根來。他以中國哲學界第一人的崇高威望,講授現代邏輯,撰寫現代邏輯著作,倡導鼓勵學生選學邏輯專業,創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邏輯研究室。但是他做不到一呼百應,幾乎只是孤軍奮戰。「金邏輯」表現了人們對他本人的尊敬,說明人們對邏輯的一種特殊心理,同時也反映出金先生和者蓋寡的學術境地。
  金先生講的邏輯有兩種。一種是傳統邏輯,一種是現代邏輯。傳統邏輯是亞里士多德創建的邏輯,在西方講了兩千年。現代邏輯是弗雷格開創的,在本世紀得到蓬勃發展。邏輯是抽象的,現代邏輯則比傳統邏輯更加抽象,它是用人工符號表述的,用演算的方式進行證明。金先生三十年代寫的《邏輯》一書和在大學里講的主要就是羅素的這樣一個邏輯系統。這樣的東西與其說對中國的學者和學生沒有吸引力,不如說對中國的思維方式沒有吸引力。接受它的人不多,對它感興趣的人也不多。但是,金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東西把沈有鼎、王憲鈞、王浩、胡師華、周禮全等人領進了邏輯的殿堂,使他們成為邏輯學家。解放以後,我國哲學界曾一度受蘇聯的影響,把形式邏輯視為形式主義,形而上學。金先生也不得不對自己的邏輯思想進行了批判。在毛主席「要學點邏輯」的指示下,他帶領邏輯研究室的同志進行了邏輯教材改革和邏輯普及的工作,編寫了《形式邏輯》,《形式邏輯簡明讀本》。其中所講的則基本上是傳統邏輯。拋開政治因素不算,這種做法也與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關:具體的比抽象的更容易接受,不太抽象的比比較抽象的更容易接受。問題是,用這樣的東西,也許使邏輯知識得到了一點點普及,但是憑這樣的東西和方式邏輯這門科學根本得不到發展。實際上,金先生再也沒有培養出邏輯學家!
  在金先生去世的前兩年,即一九八二年,當他聽說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招生六萬人的時候,激動得說:「真了不起!真了不起!」翌年,當他聽說該校招生二十五萬人時,更是興奮不已。他向函大的老師表示「致敬」,「感慨地說,在解放前,一所很大的大學一年只培養幾個、幾十個學邏輯的學生,現在一年就有幾萬,幾十萬人學邏輯,這應該感謝偉大的時代」。金先生的態度反映了他對邏輯的情感,但是他的讚揚卻從來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深思。幾個、幾十個與幾萬個、幾十萬個的數字差異實乃天壤之別。這巨大的差異究竟說明了什麼?
  時代的變化改變不了邏輯的性質。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邏輯是從事哲學研究首先要具備的修養;在中世紀,邏輯是大學里與語法、修辭並列的三大基礎課之一;今天,邏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與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生命科學並列的七大基礎課之一。邏輯的歷史和發展顯示了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也說明其專門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性質。大學里培養的學邏輯的學生少,說明了邏輯的專門性和特殊性,因此才會有金先生親自號召哲學系的學生選修邏輯專業的故事(由此才有了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張尚水、諸葛殷同、宋文淦等邏輯學家)。當我們把邏輯批判成形而上學的時候,以及當金先生帶領他的學生編寫那些相當於傳統邏輯的形式邏輯教材和普及讀本的時候,恰恰正是邏輯在西方迅猛發展的年代。邏輯沒有因為我們的批判而自慚形穢,也沒有因為我們的拋棄而停止不前,只不過在那個大批判的年代過去以後,我們終於發現,我們又被歷史無情地嘲笑了一次——在本來就落後的邏輯方面我們又大大地落後了。在舉國上下同奔四化的年代,一所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一年就招生幾萬或幾十萬人,當然是極大的好事,但是這裡既有時代的因素,因為那時百廢待興,人們如饑似渴地要學文化;也還有語言的因素,因為邏輯固然是專門化的東西,但是語言卻是極為廣泛的東西。越是廣泛的東西,能夠學習或以為能夠學習的人就會越多。因此這驚人的數字並不能說明邏輯得到廣泛的接受,更不能說明邏輯有多麼大的發展。金先生的驚喜與讚歎無疑表明了他一生的邏輯情感,而他敏感的數字對比卻包含著他對邏輯這門科學性質的理解的本能。
  金先生從提倡現代邏輯到轉向傳統邏輯,雖然有習慣勢力的影響,但是應該說,最主要的則是來自政治方面的影響。而一九七八年以後,由他的弟子及其學生倡導的邏輯現代化的運動,則主要受到來自習慣勢力方面的阻礙。所謂邏輯現代化,就是提倡在大學里開設現代邏輯的課程,用現代邏輯取代傳統邏輯,也就是要講授金先生在三十年代倡導和講授的那樣的邏輯。但是,人們對現代邏輯總是格格不入,提出這樣那樣的批評。要知道,當時反對現代邏輯的就是一些占居邏輯教學崗位的教授和教師!有一位教邏輯的著名老教授就因為自己的兒子學習現代邏輯而認為他被教壞了。還有老教授明確地表示不允許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現代邏輯。說一句「這些人視現代邏輯為洪水猛獸」大概並不為過。
  在我國的邏輯教材中,影響最大的是金先生主編的《形式邏輯》,六十年代編寫,一九八○年出版。有人說,這本書的水平不如金先生三十年代寫的《邏輯》。實際上,這本書的不足就在於它講的不是現代邏輯。然而,就是這本書,在它發表以後,以它為基礎或藍本的形式邏輯類教材層出不窮,至今至少有幾百種。在中國這塊土地上,人們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接受了並且傳播著邏輯。真不知道金先生知道這個消息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邏輯是獨特的。現代邏輯與一般的哲學研究不同,不是拿來一本書翻一翻就可以掌握的,而是需要專門的訓練。傳統邏輯雖然有許多內容是哲學,具有思辨性質,但是也需要專門的訓練,儘管它比現代邏輯簡單得多。英國著名哲學家摩爾的教學選擇很說明問題。一九一一年,面對劍橋大學哲學系的邀請——向他提供一個教席,條件是他必須教邏輯(傳統邏輯內容)或心理學,摩爾感到有些為難,因為儘管他讀過邏輯書,但是他覺得他不能教邏輯,同樣他覺得也不能教心理學。但是最後他的選擇是,接受這個教席,教授心理學。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國,人們大概十有八九會選擇教邏輯。在我國不是邏輯學家而教或教過邏輯的大有人在。著名者如馮友蘭先生教過邏輯。而在今天,有許多邏輯教師甚至是中文系畢業。這也是中國邏輯界的獨特性。它反映出我們與西方學者對邏輯理解的不同,由此也可以想象我們與西方在邏輯教學方面的差異。金先生也有這樣的經歷。一九二五年,他在清華接替趙元任講邏輯課時,也是沒有學過邏輯。談到這件事情,人們大多是稱讚金先生超人的邏輯敏悟,似乎金先生有天生的邏輯才能。實際上,用金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是「只好邊教邊學」。那時金先生教的是什麼內容,未見文字記載,不過我們確實知道,金先生一九三一年專門去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邏輯學家謝非那裡學習了一年現代邏輯。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思考的事情。也許金先生早就開始學習現代邏輯了。無論如何,他至少專門學習了一年現代邏輯。也就是說,金先生的邏輯修養和水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他的頭腦里固有的,而是經過了專門的學習和訓練。
  金先生多次說過,現代邏輯發展很快,許多東西他讀不懂。有一次談到一本邏輯書,沈有鼎對金先生說:「這書你看不懂。」金先生說的是真話,沈先生說的大概也是實情。現代邏輯在本世紀的發展迅猛異常。金先生學習的羅素的邏輯系統僅僅屬於經典邏輯部分。由於金先生後來沒有再繼續學習,因此無法看懂許多邏輯文獻。人們談起這件事,總是讚歎金先生的學術民主,殊不知這恰恰說明了邏輯這門學科的特殊性。金先生不再繼續學習邏輯,固然有這樣那樣的原因,但是對於自己學生的批評,也只能表示無奈。邏輯對於享有「金邏輯」之名的金先生尚且如此,更何況對其他人?
  據說,解放前中國大學里的邏輯課程是被人瞧不起的,是金先生改變了這種情況。這一點我表示懷疑。因為即使在解放后,金先生教的邏輯也一直被許多人當作如同初等數學那樣的低級學科。人們曾經津津有味地傳誦過金先生智斗艾思奇的故事。解放初艾思奇到清華講課,由金先生主持。艾思奇在報告中批評形式邏輯是形而上學。金先生在最後致感謝辭時說:「艾思奇同志剛剛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符合形式邏輯的。」金先生固然十分幽默,但也僅僅是幽默而已,它改變不了邏輯終究要受到批判的低下地位。金先生晚年對自己的弟子諸葛殷同說過一句沒頭沒腦的話:「我當初就打心眼裡瞧不起那些書。」它被人理解為是「金老對他徒子徒孫的遺囑」。按照諸葛先生的理解,這是指建國后曾經在我國佔據主導地位的蘇聯的《邏輯》教科書。果真如此,金先生似乎是表達了心中的凄苦。推崇邏輯,卻不能按照邏輯的科學性質和內容進行邏輯研究與教學;明明知道有人在糟蹋邏輯,卻不能進行批判和抗爭,對於一個邏輯學家,特別是對於可稱為中國現代邏輯開山祖的金先生來說是再痛苦不過的了。金先生晚年表現的這種耿耿於懷與其說是一種對自己行為的解釋,不如說是一種無奈。對於邏輯在中國這幾十年的命運,金先生大概是再也幽默不起來了。
  今天,我國邏輯研究和發展的狀況,雖然有所改觀,但是仍然問題很多。在我國的哲學教科書中,雖然金先生教的邏輯不再被批判為形而上學了,但是仍然被稱為是像初等數學一樣的低級的學科。即使在金先生曾工作過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邏輯似乎也是擺不上桌面的,它至少不如倫理學,連一個二級學科都不是。在我們的大學里,邏輯課講授的主要仍然是傳統邏輯的內容,金先生在三十年代倡導、傳播和講授的現代邏輯今天仍然不是哲學系學生的必修課。金先生的學生王憲鈞生前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建立的邏輯專業的博士點——我國屈指可數的三個邏輯博士點之一——竟差一點被取消。現代邏輯對於西方學者已經是基本常識,對於我們卻像是很難很陌生的東西。我們培養的哲學系的學生缺少現代邏輯的訓練,因而在他們的知識結構中有重大缺陷;我們許多哲學研究工作者感到現代邏輯的重要,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又無法或者不願意專門去學習……我們就是處於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近年來,金先生的學生以及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一些邏輯工作者,在講學中,在文章中,不斷大聲疾呼要發展現代邏輯,主張把現代邏輯列為大學哲學系的必修課。他們在維護著「金邏輯」的聲譽,繼續著「金邏輯」的事業。他們相信金先生說的話:「邏輯是不可少的。」也許他們最終也會像金先生一樣,對邏輯在我國的處境感到無可奈何。然而,邏輯作為一門學科總是會繼續向前發展的。
  「金邏輯」這樣的稱謂大概是到此為止了。但願邏輯事業在我國能夠得到比較好的發展!
   
  (《金岳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岳霖》,劉培育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19.00元)

王路


[ 本帖最後由 sujie_alex 於 2007-9-19 15:48 編輯 ]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3: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