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小蛾子,不能承受之重

[複製鏈接]

339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228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ousuo 發表於 2007-9-18 10: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送交者: 白字秀才 2007年9月13日22:19:58 於 [教育與學術]http://www.  


  
小蛾子,不能承受之重

最近,一種小蛾子又讓真真假假的進化論學家們興奮起來。有位「偽進化論學家」
如此說「這種不起眼的小蛾子清楚地證明了(達爾文)自然選擇這一偉大學說的正
確。」,因為這種「蛾子翅膀顏色的變化」證明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之正確。
這個小蛾子,中文名子叫「樺尺蛾」,物種學名叫「Biston betularia」。

在英國,這種小蛾子的翅膀,本來是有許多黑白相間的斑斑點點,在正常情況下,
其翅膀上的斑點使蛾子能混入環境中,不易被捕食它們的鳥所發現。但是,當環境
因為工業污染而發生變化,使環境變得黑的時候,原來蛾子翅膀上的黑白相間的斑
點反而更易讓鳥發現。只有那些翅膀全部是黑色的蛾子,不易被鳥發現。久而久
之,翅膀是斑點的蛾子越來越少,翅膀是黑色的蛾子越來越多。反之,如果環境沒
有被污染,黑色蛾子越來越少。

這個例子是教科書裡面講解達爾文進化論的「自然選擇理論」時的經典故事。

其實,自然選擇,性選擇或人工選擇,會導致生物群體內部的不同個體比例發生變
化,沒有什麼稀奇或不可理解的。現在許多家養的物種,都是「選擇力」作用下的
結果,最明顯的是中國人培養的金魚。找老婆要找漂亮臉蛋,還是一種「選擇
力」。自然狀況下的選擇,更是多不勝數。

「樺尺蛾」體色變化的「神奇」在於在短時間內,人類能明顯觀察到這種「自然選
擇」的作用力,並把其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和自然選擇理論聯繫起來。

這些導致了這個小蛾子成了「明星蛾子」。

然而,這些真真假假的進化論學家們忘了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是用來解說
「物種起源」的,而不僅僅個體性狀變化的。達爾文說,因為自然選擇的作用,群
體中某些突變的個體比較有「優勢「,這種「優勢」不斷擴大,最終導致一個全新
的「新物種」的形成。請注意,這裡「自然選擇」的結果必須是要出現「新物
種」!否則,達爾文的進化論了無新意。人類早早年就知道「選擇」對物種性狀的
影響力了。

在這個「樺尺蛾」的案例中有「新物種」的形成嗎?沒有!斑點體色和黑體色的蛾
子屬於同一個物種,學名是「Biston betularia betularia」。他們可以相互交配所產
生的後代也有繁殖力。其體表顏色的變化,是由於某一兩個遺傳位點上的突變而導
致。從「斑點體色」到「黑體色」,只是性狀的變化,而不是「新種的形成」。

雖然突變是進化的源泉和動力,但是,把這種「種內」性狀的變化當作是「清楚地
證明了(達爾文)自然選擇這一偉大學說的正確。」是完全不正確的,甚至是誤導
的。雖然黑體色蛾子和斑點體色蛾子有明顯的性狀區別,但是,他們離「新物種」
的形成還很遠,很遠。

在鳥捕食的自然選擇力下,小蛾子翅膀顏色的變化,是對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的
有力支持。在公開的實驗中,黑色蛾子和斑點蛾子是同時存在的,最後只是在鳥捕
食的壓力選擇下,導致「黑色」和「斑點色」的比例發生了變化。

如果原來全部蛾子是黑色的或斑點色的,後來在鳥捕食的自然選擇力下,出現了本
來沒有的體色。

甚至連這一點還沒有達到,更遑論「新物種」的形成?!

非洲剛果的黑人和瑞典的白人,他們體表皮膚顏色的特徵差別也是非常明顯的,一
黑一白。但是,他們屬於同一個物種:人科人種。沒有一個真正的進化論學家會把
白人和黑人體表皮膚顏色的變化當作「證明達爾文進化論的自然選擇理論」完全正
確的案例。

某「偽進化論學家」說,原來斑點體色的蛾子「隨機的基因突變總能產生極少數黑
蛾」。請注意這裡的「總能」。不知他所謂的斑點色「總能」產生黑色的根據是什
么?在本人認為,這恰恰是「進化論」裡面最最需要「證明」的地方。

有人會說,不同突變個體在「自然選擇」作用力下的「優勢不同」,最終會導致「新物
種」的形成。斑點蛾子在鳥捕食的「自然選擇」壓力下,最終也會形成「新的物種」。

對,很對!但這不過是重複了一遍「自然選擇理論」而已。這恰恰是需要「證明」的地
方。如果這點不能被證明,就不能說"清楚地證明了(達爾文)自然選擇這一偉大學說的
正確".

只有在「自然選擇」力的作用下,一個「全新」的物種從「舊」的物種中出現。這
才是「清楚地證明了(達爾文)自然選擇這一偉大學說的正確」。
床前明月光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沙發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9-18 11:22 | 只看該作者
這位先生的東西您也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5:1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