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張學良九一八事變密信

[複製鏈接]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zgb9333 發表於 2007-9-18 16: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浙江省檔案館向社會全文公布了該館珍藏的一封張學良先生70多年前的親筆信。此信內容並非一般官樣文章,由於張學良當時在信中流露了自己的激情,吐露了自己的觀點,所以,他在信末很明確地告訴收信人「閱完切要一焚」,但是,這封歷史信件卻奇迹般地保存了下來。

  張學良的這封親筆信當時是寫給何柱國將軍的,寫作時間是在1931年10月9日至12日,即「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日寇的侵略行徑正在不斷升級之中。這封誕生於特定歷史時期的信件蘊涵豐富的歷史信息,既是研究「九一八事變」也是探索「西安事變」的重要歷史資料。

  當然,要讀懂這封歷史信件,首先必須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

  1931年初,在中原大戰(蔣馮閻大戰)中取勝的蔣介石認為,國民黨內已經沒有可以同自己相抗衡的政治力量,因此,他想憑藉自己的軍事力量登上大總統的寶座,建立起一人獨裁的政權。然而,蔣的如意算盤卻遭到了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的強烈反對,面對自己的權威受到挑戰,惱羞成怒的蔣介石便於這年2月將胡漢民軟禁在南京湯山。消息傳出后,國民黨中的廣東籍軍政要員對此表示極大憤慨。各路反蔣人士紛紛前往廣州,形成反蔣聯盟。不久,一個對抗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政權——廣州國民政府宣告成立。9月初,廣州方面下達了出師討蔣的總動員令,眼看一場大戰又將來臨。就在此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局勢就此出現重大變化,在全國輿論的壓力下,對峙的寧粵雙方終於決定坐下來談判,雙方決定的和談地點是上海。於是在1931年10月、11月的中國,出現了這樣的奇特現象:一方面是日寇在東北步步進逼,大舉入侵;一方面是寧粵兩地的國民黨軍政要員在上海連續數月的討價還價,爭權奪利。

《張學良致何柱國的親筆信》
柱國兄:
  函悉,因候羅總長[一]由粵返平昨日乃到,確知粵中情形后,再復兄信,現和議進行甚順利,弟已派羅總長昨日即刻返滬,參加和議,以便悉其內容,著現在情形,兄可不必再去廣東,兄之熱心可嘉,因弟不願兄離開榆關重地也,所以候粵信,知有眉目,非不得已,必兄去廣東,才可去,因現在我們已半亡國軍人,所服任務,恐兄去旅中乏人照料,而山海關又甚關重要。非兄乏人可勝此大任也。

現在最重要者,要確實團結,上下一心,外可以御強敵,內可以除賣國賊。弟十分痛心者,真有不是人類者,確願作李完用[二]第二,只求目前一點小利祿,言之不覺淚下,夫人必自惡,而後人惡之,國必自亡而後人亡之,可嘆!我生此時,親眼看見賣國奴,真使我五衷如焚,恨不得食彼輩肉,而方快,切盼我兄,訓咱將卒,內憂外患紛來,此正男兒報國時也,敵國尚有可和之議,賣國奴非殺不可,弟書時心火上升,不修辭句,諒兄知我心矣。

問世於這一特定時期的這封張學良親筆信披露了如下歷史信息:

  一、當時張學良曾派出特使前往調停。信中那位被張學良稱之為「羅總長」的人就是羅文干,早年曾擔任過北洋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1928年被聘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顧問。由於羅文干也是廣東籍人士,所以,張學良指派羅文干為自己的特使,前往廣州和上海,參與調停工作。當時,尤其是「九一八事變」后,張學良已高度認識到舉國團結的重要性,在這封信中,他寫下了「現在最重要者,要確實團結,上下一心,外可以御強敵,內可以除賣國賊」等話。派出調停特使,就是著眼於這樣的考慮。

  二、張學良政治傾向。其實,張學良當時所說的「確實團結,上下一心」,實質是希望國民黨各派都能服從蔣介石的領導。張學良當時是把團結各方力量一致抗日的指望寄托在蔣介石的身上,因此,當他獲悉廣東方面的談判底線——「蔣介石下野,另組新政府」時,憤然在信中寫下了「到這步天地,大家(大老)還不犧牲一切,一致對外,真傷心病狂」的話。但後來張學良的這一指望一直無法實現,蔣介石給予張學良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寧粵對峙平息后,蔣介石很快又回到政治舞台上,並藉助軍事力量壓平了國民黨內的各個山頭,但是,直到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前,東北早已淪陷,華北也已危急,蔣介石卻始終沒有準備抵抗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舉動。正是因為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張學良才最終決定實行兵諫,發動「西安事變」。事發當天,張學良在發給宋美齡的電報中吐露了自己的失望:蔣介石「違背全國公意,一意孤行,致全國之人力、財力,盡消耗於對內戰爭,置國家民族生存於不顧。」


  三、張學良的愛國情懷。這封歷史信件表明:雖然在「九一八事變」中,張學良執行的是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但是,他內心深處確立的則是軍人報國殺敵的神聖職責。張學良在信中明確告訴手下將領何柱國「切盼我兄,訓咱將卒,內憂外患紛來,此正男兒報國時也」。這封歷史信件也讓後人真切地感受到張學良的愛恨情仇。張學良信中提到的李完用是朝鮮國歷史上的大賣國賊,與中國歷史上的秦檜、張邦昌是一路的貨色。對於賣國賊張學良是咬牙切齒,他在信中寫下了這樣的詞句「可嘆!我生此時,親眼看見賣國奴,真使我五衷如焚,恨不得食彼輩肉,而方快」。後來,張學良獲悉自己的堂弟張學成居然也投靠日寇做了賣國賊,就下令部隊前去消滅,最後打死了投敵的堂弟張學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 13:5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