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自在,故我在

[複製鏈接]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9-15 08: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以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有情因為對有的認識不足,因而總是在有所得的心態下生活,對於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們生起執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執著財富、執著地位、執著情感、執著信仰、執著生存的環境、執著家庭、執著人際關係、執著擁有的知識、執著自身的見解、執著事業、執著技能所長等。由於執著的關係,我們對人生的一切都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戀戀不捨的心態,執著給我們的人生帶來了種種煩惱。
  《心經》從照見五蘊皆空,到無苦集滅道,都針對我們對「有」的錯誤認識及執著,揭示存在現象是無自性空,是假有的存在,目的就是要我們放棄錯誤的認識,同時也放棄對它的執著。象《金剛經》所說的:「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去生活。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是說認識到所緣境空之後,放棄了對境界的執著,那這顆能認識的心是否實在呢?不然,心也是緣起的。比如說眼識認識活動的產生,它要賴九個條件:即眼睛、色塵、光線、空間、種子、俱有依、分別依、染凈依、根本依。其它一切精神活動都一樣,也都是緣起性的。當我們認識到所緣境空,不對「有」生起實在的執著,是無得;此時妄心自然息滅不起,是無智。《大般若經》說:「一切法不生則般若生,一切法不現則般若現」。在妄心、妄境、妄執息滅的情況下,此時顯現的清凈心、平常心便是般若的功用。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菩提薩是菩薩的全稱。梵語菩薩唐譯 「覺有情」,具有覺悟有情、或令他有情覺悟的意思。又「覺有情」是相對有情說的。有情,以情愛為中心,對世間的一切都想佔有它,主宰它,想使與自我有關的一切,從屬於我,要在我所的無限擴大中,實現自我的自由,不知我所關涉的愈多,自我所受的牽制愈甚。覺者則不然,以般若觀照人生,無我,無我所,超越了世間的名利,因而心無牽掛。
  在唐朝有位叫懶殘的禪者,由於他修行上的造詣遠近聞名,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來請他,此時禪師正在山洞中烤芋頭吃,使者宣讀了皇上的聖旨,禪師睬也不睬,時值冬天天氣很冷,禪師凍得流著鼻涕,使者見狀,勸禪師擦去鼻涕,禪師說:我沒有工夫給俗人揩鼻涕。禪師有首寫照自己生活的詩,可見他的瀟灑自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夜月為鉤
   卧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候
   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水月無形,我常只寧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禪者隱居山林之中,面對青山綠水,一瓶一缽,了無牽掛,對於他們來說,生死都已不成問題了,還有什麼可以值得他們操心呢?
  佛陀時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和兩個同參法友在山林里參禪打坐,不知不覺中三人喊出了:快樂啊!快樂啊!佛陀聽到了就問他們,「什麼事讓你們這麼快樂呢?」跋提王子說:想我當時在王宮中時,日夜為行政事務操勞,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常又要耽心自身的性命安全,雖住在高牆深院的王宮裡,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鑼錦緞,多少衛兵日夜保護著我,但我總是感到恐懼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現在出家參禪了,心情沒有任何的負擔,每天都在法喜中度過,無論走到那裡都覺得自在。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有情因為有執著、有牽掛,對擁有的一切都產生恐怖,比如一個人擁有了財富,他會害怕財富的失去,想法子如何保存它;擁有地位,害怕別人窺視他的權位;擁有嬌妻,害怕被別人拐去或跟誰跑了;擁有色身,害怕死亡的到來;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髒了;在大眾場合說話,害怕說錯了丟面子;黑夜走路,害怕別人暗算;談戀愛,害怕失戀。總之,對擁有的執著牽掛,使得我們終日生活在恐怖之中。
  覺者看破了世間的是非、得失、榮辱,無牽無掛,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就象死亡這樣大的事,在世人看來是最為可怕的,而禪者卻也一樣自在灑脫:比如唐朝的德普禪師在他死亡之前,把所有的門徒全召齊了,問大家:我死了以後你們準備怎樣對待我啊?弟子們立刻表示:我們會以豐盛的果物來祭拜,開追悼會,寫輓聯。禪師說:我死了,你們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不如趁我現在活著,舉行這些儀式,讓我開心以後再死,好不好?弟子們聽了面面相覷,但又不敢違師命,於是布置靈堂,準備了珍饈美味,寫祭文,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禪師吃飽看足了,很高興,對弟子們嘉獎一番,悠悠坐化。
  性空禪師的死也很有趣:禪師在死前留下一首詩曰。「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開礦。撒手便行,不妨暢快;誰是知音?船子和尚」。禪師的死採用水葬。禪師在死前宣布了水葬的想法,令門人弟子們給他造個木盆,扛到江邊,禪師在弟子們歡送之下,坐上木盆隨波而流,他坐在木盆中,盆底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悠的笛聲中,隨波逐流而水化。禪師覺得水葬既方便又經濟:一省柴火,二省開礦。與性空禪師採取同樣水葬方式的還有船子和尚,所以禪師說:誰是知音,船子和尚。因此性空禪師特又賦詩一首:「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莫商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吃作教坊。」面對死亡,禪師們都如此自在,世間就沒有什麼能讓他們感到不自在了。
  對於榮辱,禪者更不會介意。日本有位白隱禪師,德行很高。他有個開布店的信徒,這人家有個女兒,和一位青年發生了性關係,還沒出嫁重點就一天天地突出了,做父親的很生氣,逼問女兒到底是誰造的孽,女兒怕說出男朋友會被父親打死,她想到了父親平常最尊敬白隱禪師,於是就說是白隱禪師乾的,做父親的一聽氣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紅皂白把禪師痛打了一頓,禪師莫明其妙的認了,後來此女生了孩子,扔給禪師,禪師又象保姆一樣,四處乞求奶汁餵養小孩,到處遭受辱罵與恥笑,禪師一點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帶大。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嚇跑到他鄉外地去了,過了好幾年才回到家鄉,知道了這裡發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說:我們怎麼可以這樣讓禪師受辱呢?真是罪過無邊。於是向小姐的父母說明真相。全家去向禪師道歉,禪師一點也不感到委屈,只簡單的說:小孩是你們的,那你們就抱回去吧。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顛倒夢想,是錯誤的想法,是與事實不符合的想法。用一句最簡單的語言表達,便是妄想。須知妄想一詞,淵源於佛教,但在世俗生活中也被廣泛應用,比如有時我們對他人的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會斥之妄想;或者對某種不太可能成為事實的願望,也稱為妄想。從佛教意義上看,這些固然是妄想,而切合實際可能實現的願望,但假如與真理不相應,都是妄想。
  「妄想」一詞的內涵很廣泛,以佛教智慧來看,人類幾乎都生活在妄想中。妄想的產生:無明是根源,慾望是動力,對擁有的執著是助緣。十二因緣中無明緣行,就說明人類行為的思想基礎是無明,無明是生命的迷惑狀態,在這狀態下出現的想法都稱為妄想。
  慾望是妄想的動力。人生存在世界上總有許許多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大多基於個人慾望的需要:當我們感到冷的時候,就想找衣服穿;肚子餓的時候,就想找飯吃;覺得吃的太單調了,就想換口味;覺得走路太累,才有汽車的發明;覺得活的不夠風光,才有權力的要求;覺得一個人太孤單,才有談情成家的願望;覺得精神生活貧乏,於是才有藝術宗教的信仰;閑得無以消遣,於是才有麻將、電視等各種娛樂用品的出現。總之,人類有什麼慾望,就會有什麼妄想;有什麼妄想,這世界就會出現什麼現象。
  對擁有的執著是妄想的助緣:妄想的產生,執著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比如無知的小孩,在一堆乾柴上點火燒著了房子,這時正好又颳起了風,火借風勢熊熊燃燒。小孩點火喻無明,乾柴房子如慾望,大風比執著。慾望的火是因為無明而生起,隨著大風而增大,因此,在慾望推動下才產生的妄想,是隨執著而不斷增強,執著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在現實社會中,人人都有執著,因為執著不同,那麼各人妄想的傾向也不一樣。比如女孩執著於服飾:會關心社會上各種流行的服裝款式;會時常想著自己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才漂亮;會去注意每個人穿的衣服是否合身;會想法賺錢搞到自己喜歡的衣服;當她穿上衣服的時候,會在鏡子前晃上好長時間;當她還沒有穿上衣服時,面對衣櫃中琳琅滿目的時裝;會不停的逃選上好一陣。因為對衣服的執著,以致於讓衣服佔據她思維的大部分空間。過於執著服飾的人,有時就會忽略了生命的內在美。
  執著家庭的人,他們終日都在為家庭操心。尤其作為一家之長,她要解決家庭的經濟來源;要準備每天的生活用品;要關心每個兒女的成長過程:讀書、就業、結婚、生兒育女;要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要調和家庭成員的意見分歧;要想法子如何改善生活的物質條件。難怪有許多信徒來找我說,打坐念佛無法專心,試想她要為這許多事操勞而又很執著,有無窮無盡的妄想,怎麼能靜下來呢?
  那麼,執著藝術的人,就會有藝術的妄想;執著於權力的人,會有權力的妄想;執著愛情的人,會有愛情的妄想;執著於文學的人,會有文學的妄想;執著於科學的人,會有科學的妄想;執著於宗教信仰的人,會有宗教信仰的妄想。所以農民有農民的妄想;工人有工人的妄想;哲學家有哲學家的妄想;文學家有文學家的妄想;政客有政客的妄想;商人有商人的妄想;學生有學生的妄想。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執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妄想,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妄想的天地中。
  妄想,使得我們生活在自己意識構造的世界中,無法正確的認識宇宙人生的真實。佛教中的唯識宗,把世界分為三個不同層次:一曰遍計執性,是我們意識構造的主觀錯覺世界;二曰依他起性,是客觀的現象世界;三曰圓成實性,是客觀的本質世界。通常由於我們生活在遍計執性中,因而無法認清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因此,人類不能夠正確的認識世界,原因是在人類的認識自身。西方十八世紀哲學注意認識論是有道理的,人類以妄想心去認識世界,所認識的自然是妄境,就象我們帶著變色眼鏡去看世界,看到的自然不會是世界的真實。
  妄想使我們在人生旅途上疲於奔命:雞為一把米而奮鬥;老鼠為蓄藏過夜糧而奮鬥;鳥兒為過冬而奮鬥;學生為升學而奮鬥;知識分子為職稱而奮鬥;工人為月薪而奮鬥;商人為經營而奮鬥;政客為最高權力桂冠而奮鬥。在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在為實現自己的妄想而奮鬥。妄想大,奮鬥也大;妄想小,奮鬥也小;妄想使得人生的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真是「天久地久有盡時,妄想綿綿無絕期」。
  妄想也給人生帶來種種煩惱:一個老年人回憶過去美好的往事,使她無法面對現實;一個學者因為把自己想得太高了,總覺得人家不夠尊重他,為此苦惱不已;一個企業家整天想著如何搞好經營,吃不香,睡不好;一個小夥子看上一位美貌的姑娘,而對方又注意不到或不領情,飽嘗相思的痛苦;一個小姑娘因為羨慕人家的豪華生活,想有朝一日也能過上這種日子,可經濟條件又不允許,痛苦不堪......妄想使人精神煥散,心神不寧,無所事事,思想不集中,幹事效率低,打坐心靜不來。
  妄想導致人生各種過患,因此,《心經》中告訴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如何遠離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人打坐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妄想總是不絕如縷。你越是克制,似乎它越來勁,心很難靜下來,因而為此苦惱不已。怎麼辦呢?《心經》有對付妄想的絕招,那就是:從照見五蘊皆空認識到一切都如夢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相,無智無得,心無牽掛,妄想自然就不會有了。
  這裡我想起了禪師的一首禪詩:「南台靜坐一爐香,竟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商量。」平常人打坐妄想很多,總要通過修觀、念佛或誦咒來對治,而禪者的修行根本不要除妄想,他們已經把這個世界看透了,煩惱也就降伏了,世間沒有什麼東西能讓他們特別感興趣,自然也就妄想不生了。
  究竟涅槃:梵語涅槃,意譯作滅,寂滅,滅度。滅是滅除對擁有的執著,滅除煩惱,滅除牽掛,滅除恐怖,滅除顛倒妄想,超越生死,證得涅槃。涅槃是宇宙人生真實相。涅槃沒有離開世間,《中論·觀涅槃品》說:「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涅槃之實際,及與世間際,如是二際者,無毫釐差別。」從世間與涅槃二者的幻相邊,雖似有生滅與寂滅之分;然世間生死的當下就是畢竟空性,寂滅涅槃,涅槃沒有離開世間,涅槃當於世間生死相中證得。
  那涅槃也同世間相生滅有無嗎?不,涅槃生滅有無的。《中論·觀涅槃品》說:「有尚非涅槃,何況於無耶?涅槃無有有,何處當有無」。涅槃不可以用我們世間相對的有無去認識,涅槃非有非無。同《中論·觀涅槃品》中說:「無得亦無至,不斷亦不常,不生亦不滅,是說名涅槃」。這裡又進一步說:涅槃是不常、不斷、不生、不滅,是行者遠離了迷惑煩惱,以般若慧親證的諸法真實相,當證得涅槃時,是境智一如,能所雙亡,有無俱寂,自他不二,超越了一切言思差別。所以在《金剛經》中:「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實無所得」,「阿羅漢不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就是這個道理。

[ 本帖最後由 和而不同 於 2008-10-7 19:44 編輯 ]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沙發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5 09:45 | 只看該作者
看到標題想起笑哥的簽名:  我笑故我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142

帖子

11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2
3
有無 發表於 2007-9-15 09:49 | 只看該作者
  
  【觀 自 在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唐譯《大方廣佛華嚴經》云:「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圭峰宗密禪師云:「但可以空寂為自體,勿認色身。以靈知為自心,勿認妄念。」
  佛果圓悟禪師云:「但識常寂滅底,莫認聲色。但識靈知,莫認妄想。」

  佛果圓悟禪師云:「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有無且置,即今如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4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5 09:50 | 只看該作者
自在

真嚮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5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5 09:57 | 只看該作者
青青姐...偶要告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5 1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葉可兒 的帖子



咋啦?

誰敢欺負可兒小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5 10:11 | 只看該作者
可兒小乖,晴天啦。
姐姐先出門曬太陽

晚上回來咱們一起想辦法哈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8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5 12:02 | 只看該作者
好...就怕你也不敢...

是你家假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9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9-16 02:53 | 只看該作者
自在之路,光嚮往沒用啊,敢做才得利。
它需要不斷看破放下,舍此,別無它途。
看破多少,放下多少,就能得多少自在。
這是一個冷冰冰的沒有任何溫情的事實。:L
每一個交叉路口,向左或右?敢做不敢?:L :L :L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靜。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若當來世。后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即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密。即非第一波羅密。是名第一波羅密。
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
何以故。須菩提。
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
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
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
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6 0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葉可兒 的帖子

可兒,你的許可權比他大吧

封了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1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6 08: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和而不同 的帖子

不想自在,得自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2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7 12:5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0 子竹青青 的帖子



如果他說是誰讓我做的.

偶說..是青青姐.

哈哈.... ;P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3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7 13:0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葉可兒 的帖子

不給他問的機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5

主題

829

帖子

2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05
14
待宰的羔羊 發表於 2007-9-17 13:43 | 只看該作者
沒有妄想, 似乎很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5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9-17 14:0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待宰的羔羊 於 2007-9-16 21:43 發表
沒有妄想, 似乎很難啊....


時候未到,所以才難。
時候一到,豁然開朗。
不急不急,順緣造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16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7 14: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3 子竹青青 的帖子



你那天氣咋樣.偶這又下雨了.這幾天煩躁的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2

主題

3749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17
 樓主| 和而不同 發表於 2007-9-17 14:1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葉可兒 於 2007-9-16 22:09 發表


你那天氣咋樣.偶這又下雨了.這幾天煩躁的很.


靜心、清心
清茶一杯伺候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17 1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6 葉可兒 的帖子

天啊,你那裡一下雨,我這裡就快了.

幸好,昨天把被子曬了啦

我們也快下雨了.
不雨就好曬
下了就好涼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3:2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