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讓我帶著《聖經》來看你

[複製鏈接]

239

主題

728

帖子

335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redchildren 發表於 2007-9-16 21: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以色列人是上帝所揀選的民族,三千多年前從為奴的埃及地被上帝的僕人摩西領回迦南地。幾千年猶太文化的傳承、百餘年的「猶太複國運動」和半個世紀的現代化建設,為以色列的文學創作提供了無窮的源泉和動力.在各種活躍的文化中,深受聖經文化影響的猶太文化是以色列立國的基石,也是這個古老民族汲取精神力量的根本。

  作為《聖經》中著名的一個地方,聖經中以色列人的約定地——伽南曾被描寫成一個「奶和蜜流動的地方」。

  考古學家近期在以色列北部地區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距今大約三千年左右的蜂窩。據說這些蜂窩保存完好,甚至連蜂蠟都清晰可見。在挖掘現場的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蜂窩。

  考古人員在以色列萊霍夫(Rehov)地區進行考古挖掘時,在一堆廢墟中發現了大約30個蜂窩。這些蜂窩都被整齊有序地排列在一個大蜂箱中,蜂箱由稻草和粘土燒制而成。蜂箱的一頭有一個洞可供蜜蜂進出,另一頭的洞口加了一個蓋子,養蜂人可以通過洞口照料這些蜂窩。經專業人員初步推斷,這些蜂窩是西元前大約9世紀遺留下來的。

  蜂蜜被視作豐饒的象徵。聖經中曾反復提到以色列是一個流著「牛奶和蜂蜜」的地方,但是並沒有詳細記載人們的養蜂情況。像這樣保存完好、年代久遠的蜂窩被發現,恰好可以證明早在三千年前,以色列地區就有高度發達的養蜂業。
  參與此次考古任務負責人、以色列希伯來大學考古學家馬薩教授認為,這充分說明在古代以色列地區的蜂蜜製造業已經十分先進。根據已發掘的蜂窩數量、排列方式和蜂箱規模,可以推測當時萊霍夫地區大約有兩千戶居民,而且養蜂業已經處於一個較高水準,成為經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色列海法大學一位研究古代地中海國家的專家認為,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古代養蜂業。他說:「在很多古代藝術品和文字記載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對養蜂活動的記載和描述,但是可以真正觀察和研究祖先們的養蜂狀況,這還是第一次。」

  以色列有句老話:「人不能只靠麵包活著。」這句話出自《聖經》,以色列人以此激勵自己,養成了求知好學的習慣。在他們看來,文學、詩歌、音樂、藝術對人類如同水和糧食一樣重要。讀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平均每個以色列人每年要買10—15本新書,而他們的閱讀量更是大大超過了這個數字。

  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傳統,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要是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88年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為世界之最。

  這種愛讀書的風氣漸漸從成年人身上傳到了下一代。有的以色列人剛開始教孩子讀書時,會在旁邊放一罐蜂蜜,每讀一句書,就讓孩子舔一口蜜,意思是讓他們明白讀書是一件甜美和快樂的事。

  在以色列,圖書價格相對較低,一般一本小說售價幾十新謝克爾(1新謝克爾約合1.90元人民幣)。漫步在特拉維夫商業街頭,人們常常看到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書店。店裏除了滿滿噹噹的書架,有時還會特意在一側擺了幾張咖啡桌。稍作瀏覽,書店九成以上的書都是希伯來文的,外國文學作品通常也有希伯來文譯本。以色列人認為,四千年猶太文化的傳承、百餘年的「猶太複國運動」和半個世紀的現代化建設,為以色列的文學創作提供了無窮的源泉和動力。來自七十多個國家的移民文化,更為希伯來文學增添了光彩。

  在各種活躍的文化中,深受聖經文化影響的猶太文化是以色列立國的基石,也是該民族汲取精神力量的根本。諸如《聖經故事》、聖經解讀一類的書籍常年擁有良好、穩定的銷量,有的書店還開闢了聖經文化專櫃。

  聖經中以色列人的名字,絕大多數都有他的含義,但在譯為其他民族文字時,大都採用音譯,就不能傳達出這方面的資訊。在聖經上有的已用加註的方法說明,如雅各的12個兒子名字的意義都有註解。但大量的名字僅從譯文的字面還看不出他蘊涵的語義。

  以色列人是上帝所揀選的民族,3400多年前從為奴的埃及地被上帝的僕人摩西領回迦南地。西元前1010年大衛被上帝膏立,成為以色列的國王,是以色列國最為繁榮強盛的時代。後因以色列人悖逆上帝,到西元前586年國家滅亡,以色列人被分散在全球各地。但上帝仍然憐恤他們,等外邦人的數目添滿了,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以色列人的名字很少以地方或官職命名。從聖經上以色列人的名字看,有不少是與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有關的。

  如以色列的語義是「與上帝較力」,以利亞的語義是「我的上帝是耶和華」,以利沙的語義是「上帝是拯救」,以賽亞的語義是「耶和華是拯救」,耶利米的語義是「耶和華必舉起」。

懸疑:考古學證據能否證實《聖經》

  許多年來,有許多針對《聖經》的歷史可靠性方面的批判。對這些批判通常基於說缺乏外在的史料證據來證實《聖經》的記載。

  因為《聖經》是一部宗教書籍,所以許多學者持有這樣的立場:認為它是有偏見的,是不能相信的,除非能找到自於《聖經》資料以外的確鑿證據。換句話說,《聖經》在被證明是無辜之前,它就是「有罪」的,缺乏外部的證據置《聖經》的話於可疑的地位。
  考古學是研究殘存的遺物,它被拾荒之人遺棄,在風霜摧殘飽經蹂躪之後,而倖存於世,當初挖掘古代文明的動機,無非想發現埋藏的寶藏。

  然而,今天運用最現代的科學方法去發掘和研究過去的殘存物,為的是要更好地了解古人及其活動。在中東,特別是巴勒斯坦地區,由於其綿延的歷史,許多考古發掘均以此地為目標。

  考古學若失去歷史就毫無意義可言。考古學最多只能告訴人們文化發展的順序,卻並不能給出一個精確的年代表。歷史則提供給人們年代、事件、人物、地點等資料。

  在過去的一百年中,考古學已證實了《聖經》中某些歷史。例如,《聖經》裏提到的兩個城市,所多瑪和蛾摩拉,多年來被認為是虛構的。然而,近來在馬地克(TeIIMardikh)的挖掘,發現約一萬五千片銘版,有些已經翻譯出來並且提到是由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制。

  其他考古學的證據,包括證實有一位統治者叫伯沙撒;赫人不只存在且擁有廣大帝國;撒珥根王(Sargon)也曾統治過亞述。使徒行傳略略提到的歷史事件也被證實是確實的。到目前為止,考古學的發現都應證了《聖經》中的歷史記載。

  考古學能證實歷史且闡明瞭《聖經》的經文,但要證明《聖經》是神卻非考古學的範疇。考古學是一門精益求精的科學,能獲得憑證性的資料很有限,但這有限的資料仍有助於以考古學來說明許多經文在歷史上的準確性。

267

主題

91

帖子

4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夜貓子

積分
45907
沙發
鄉下人進城 發表於 2007-9-16 22:44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考古學「很有限」的「憑證性資料」和耶經的記載有衝突,怎麼辦?說明考古發現不足為憑,對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95

主題

4748

帖子

1539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39
3
liebling 發表於 2007-9-16 22:54 | 只看該作者
真是奇文,猶太人如此尊重「聖」經,卻又被基督徒指責為背叛上帝的罪人,甚至因此被種族清洗,點解?
難道讀了耶經就是背叛了上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4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07-9-16 23:21 | 只看該作者

不知怎麼就看成了「讓我帶著聖經來害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9

主題

1487

帖子

48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88
5
也和話 發表於 2007-9-16 23:31 | 只看該作者
我也誠懇的邀請朋友們,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來討論。謝謝。

這個貼,我刪了。

[ 本帖最後由 Servant 於 2007-9-17 23:5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0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