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學的官本位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7-9-15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北京語言大學45周年校慶期間舉行的「社會文化建設與當代大學的責任」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批評說,現在一些大學功利主義抬頭。他還認為,大學的官本位傾向也在影響著學術的發展,大學作為時代和社會燈塔的作用也就會逐步失去色彩(9月9日《新京報》)。

  教育主管部門批評大學存在功利主義和官本位思想,說明主管部門並不是甩手掌柜,並不是不知道大學存在的問題。事實上,即便像我們這樣不是身在其中的局外人,也從種種現象中看到大學的官本位、功利主義嚴重到了何種地步。且不說大家心知肚明提級任用人員調配等,充滿了官本位思想,職稱考評、課題申報、經費劃撥慣穿著功利主義。將這些現象最終演變成事件的,當數人大政治學院教授張鳴事件。張鳴就象一個揭蓋子的人,讓我們這些局外人清楚地看到了大學存在怎樣的腐爛學風,使我們意識到學界的官僚化傾向、官本位傾向已經嚴重了何種程度。

  教育部官員這次在公共場合批評這種現象,不過是再一次堅定了我們這些局外人的看法。問題是,大學的官本位思想是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顯然不是,難道是從大學自身生長出來的嗎?這恐怕要辯證地看。我所知道的是,美國的大學就極少有官本位的色彩,即便是中國大陸的大學,蔡元培時期的北大,梅貽琦時的清華,都算不得官本位色彩濃厚。也就是說,官本位思想既不是大學天生的,也不是大學所特有的,更不是大學所願意的(可能是某些大學領導人所願意),大學的官本位思想歸根到底是從官本位的行政管理體制哪裡來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大學校長往往「身兼兩職」,既是學校的教授,又是某種行政級別的官員,名牌學校可能是部級、副部級幹部,差點的也會有個廳局級待遇,管理體系已經就決定了大學沾染、具備了官本位的色彩。但是從理論上講,大學並不是政府的某一級行政管理部門,大學是自由開放,相對獨立的教育機構,社會團體,大學教師也不應該成為行政系統的職員。薩維尼曾說:大學的本質在於將學術的嚴肅、對學術的熱愛傳達給願意接納的學生,啟發與滋養他們的慧命;比起其他行業,在大學教授這一行里,個人真正的成就取決於純粹、旺盛的倫理力量,而不是表面的天分。

  激發大學追求真理、創造活力,就要給大學一個獨立自由的天空。國際上,大學發展和治理的先進經驗,是「教授治校」、「專家治校」,而不是「官員治校」,是儘可能地減少行政對大學內部運行的干預,而不是小到論文發表都納入到行政管理之內。我們很難想象,當大學成為官員掌握的某種資源時,他們憑什麼不「合法」地將大學弄成圈錢的樂園,搞政績的搖籃。當我們看到某些人辦大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教書育人,而是更多地考慮如何從國家和學生身上撈更多的錢時,豈有不走向官本位和功利主義的歧途?

  我們總在喊「軟實力」,軟實力實質上就是制度的優越性、文化的先進性、人的創造力,大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培養有創造力的人。而僵化的官本位思想、功利主義教育,只會培養出滿腦子想著如何陞官發財,其他皆不重要的學生。現在,我們不光要看到和痛斥大學存在的問題,最為關鍵的是,搞清楚問題的來源,從源頭去治本,不然,說些動聽的漂亮話,又有什麼用呢。


作者:廖保平

來源:光明觀察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3: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