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譚宗遠:不可居無書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蝸牛的家 發表於 2004-5-12 0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譚宗遠



    我生在一個寒素的平民家庭,父親寫得一手好字,卻只有高小文化程度;母親的文化也不高,勉強可以讀報。這樣的家庭是不可能有多少藏書的,只有一套《古文觀止》和《紅樓夢》,都是線裝書,有函套。還不到我能讀懂它們的年齡,「文革」開始了,擔驚受怕的母親在一個早上,把它們統統送進了爐膛,化成了灰燼。我現在能想起的,是這套《紅樓夢》的第一本每頁全是繡像,每個繡像旁邊都有圖贊,如「賈寶玉贊」「林黛玉贊」。這套書今天恐怕要值不少銀兩了。

    我看的第一本書是本畫冊,叫《小睡不想睡》。說的是一個叫小睡的孩子,很晚了還不想睡覺。他去找雞玩,雞睡了;去找狗玩,狗睡了;去找鳥玩,發現鳥也睡了。他知道動物都是要休息的,於是自己也回到屋裡,躺在床上呼呼地睡著了。還看了一本《驕傲的大白鵝》、一本《肚子里長樹》,也都是畫冊。《肚子里長樹》說的是一個小男孩不講衛生,吃橘子不吐核,結果核在肚裡發芽,頂破了肚皮,長成了一棵小樹。這讓我後來吃橘子時,既怕把核咽進肚子,長出一棵小樹來,又希望肚子里真長出一棵橘樹,那樣一來,吃橘子豈不就方便了?

    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父親帶我逛王府井,給我買了兩本小人書,有一本是《甘露寺》。此為我接觸《三國演義》之始。《甘露寺》是《三國演義》小人書中的一本,說的是劉備到東吳迎娶孫權的妹妹,怕孫權、周瑜加害自己,由趙雲保駕,安然回到荊州的故事。京劇有這齣戲,喬玄喬國老那段「勸千歲殺字休出口」的唱段婦孺皆知。但我卻不喜歡這書,原因是書中打得不痛快。好在這套書有六十本,我可以再買別的。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幾年時間,就把《三國演義》小人書湊得差不多了(大哥也給買了不少)。「文革」開始那年,有個姓白的同學借走了這套書,再沒有還。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就這樣淡出了我的生活,只留在我的記憶當中了。雖說後來我看過兩遍《三國演義》小說,可我的三國知識主要還是得益於這套小人書。




這一時期,「字書」也進入了我的視野,我能看《少年文藝》、《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和小說了。記得有一次語文課,我在下面偷偷看《敵後武工隊》,老師發現了,走到我面前。我猛地一驚,連忙把書收起來,心想這回要倒霉了,心突突直跳。沒想到,老師什麼也沒說,只是使勁瞪了我一眼,就走了。我從此懂得了什麼叫「無言的責備」,它比強迫命令更具有威懾力,我再不敢在課堂上看課外書了。

    16歲到兵團后,我進入了第一個看書高潮。那時書很少,可是我的求知慾卻很旺盛,凡是帶字的就想看。有一本沒頭沒尾的《李白詩選》,在我手裡呆了一禮拜,讓我記住了「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的句子;頂棚上糊著一張舊報紙,上面查德黑人反對殖民主義的詩,也讓我看了好幾遍。連里有個人姓焦,有一箱子書,秘不示人。我聽說了,就主動接近他,向他保證絕不弄壞,絕不弄丟,絕不轉借別人,終於得到了他的允許,打開了箱子上的鎖,讓我見識了艾蕪、沙汀、吳組緗、張天翼、駱賓基……的小說,他也成了我的朋友,直到今天我們還保持著友誼。兵團7年,我真讀了不少書,大至馬列著作、《馬克思的青年時代》、《父與子》、《傑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5 05: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