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讀孟子----強勢由人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7-9-14 0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1db9001000azs.html
王立群      2007-09-12 10:59:27

     《孟子》是先秦儒家最為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它與《論語》並稱為《論》《孟》,奉為儒家經典。但是,《孟子》雖與《論語》並稱,二者的區別實在不小。那麼,《孟子》的精神實質是什麼?它又有什麼魅力?

一、實質

    《孟子》的精神實質有三點:

    1、心性學說:這是《孟子》一書全部思想的基礎。《孟子》確信,人具有一種先驗的善性:

    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2、「仁政」思想:由於孟子主張人性善,所以,他認為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天下無敵。

    3、強勢人格:《孟子》主張強勢人格,這一點非常突出。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漢趙歧註:淫,亂其心也;移,易其行也;屈,挫其志也。三者不惑,乃可以為之大丈夫矣。

    楊伯峻譯:富貴不能亂我之心,貧賤不能變我之志,威武不能屈我之節,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認為:在生與義的抉擇中,應當捨生取義。

    《孟子》的這種強勢人格在先秦諸子中是非常突出的,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最大、最積極的。

二、性善

    性善,即是人心原本善良。但是,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

    善良是一種能力,它只可能發生在強勢(至少旗鼓相當)的一方,弱者是沒有資格談善良的。因為,弱者的「善良」完全只能掩飾善者的無能和惡者的罪行。

    因為,「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梁惠王》)釋:小國不可以和大國為敵,人口稀少的國家不可以跟人口眾多的國家為敵,弱國不可以跟強國為敵。

    狼要吃羊,羊有什麼資格談善良?只有狼突發善心,將嘴中已經咬住的羊放掉了,善良才會產生。

    歷史上那麼多侵略戰爭,入侵者殺人放火,搶劫財物,被侵略的百姓有什麼資格談善良?

    弱者把「解民於倒懸」「救民於水火」 (《梁惠王》)的願望寄托在強者「善念一動」是危險的。

    解救只有依靠自己。

    權術又叫謀略,擁有權力的人使用這種謀略時我們才將它稱之為權術。懂得權術,了解權術,與玩弄權術是兩碼事。我們要懂得權術、認識權術;但是,懂得權術並不意味著我們自己也玩弄權術。中國古代官場中,身居高位卻不懂權術,只能稱之為政治幼稚,或戲稱之傻冒。我在《讀史記》時對不懂權術的人稱之為傻冒,這不是提倡權術,只是不希望「為人魚肉」,不希望愚蠢的善良。

    強者之所以強,因為他具備的強勢人格,而非蠅營狗苟的權術。

三、強勢人格

    《孟子》真正的魅力在於他所倡導的強勢人格。

    強勢人格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自強不息:

    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

    就是高調做事。就像揚帆出海,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只有強勢人格才可具備強勢的能力。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一生求學最為曲折,也最為痛苦,因為我曾經兩次遭遇失學。

    1958年我小學畢業。由於我從上小學以來一直保持全五分(當時實行五分制),所以,學校決定保送我去讀一所重點初中。

    但是,我最後得到的錄取通知書卻是一張用舊報紙糊的信,裡面有一張油印的錄取通知書:開封市新新中學。我們這所民辦學校的學生大都是受家庭出身影響的學生。

    這所民辦初中的全部校舍就是一條小巷子里的兩處民宅。

    在地學校經濟非常拮据。我們到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分班,但是,我們那時分班不是按入學成績,而是按個頭。當時我十三歲,但是,個頭已經有一米七多,所以,我被分到了大個班。大個班的任務非常明確,每周最少打三天打工,用打工掙來的錢支付學校的所有開支。

    開封北郊有一個磚廠,離城有十里地,我們常去磚廠為市內的工地拉磚,一個通宵拉兩次。之所以晚上干,是我們學校沒有車,我們幾個班幹部每到拉磚的那天傍晚,要先從城東跑到城西,來回走兩個多小時,向一家工廠借人家的馬車,這種車開封當地叫汔馬車,就是用馬拉的大車。白天牲口拉車,晚上牲口不幹了,我們頂上去,拉一夜,第二天一早再把車準時送回去。

    我們沒有牲口,只能用人駕轅。我個子高,又是班長,所以經常駕轅的都是我。所謂駕轅,就是把擔在牲口背上的皮帶擔在自己的雙肩上;我雖然長得一米七多,但是,年齡只有十三、四歲,人又很瘦,撐不住裝得滿滿一車磚,所以,我們想了一個辦法,在車轅上橫著綁上一條抬筐的抬扛,扛子兩邊各找一個個頭大一點的男生扶著,我們叫幫轅。

    這種活最危險的是下半夜拉的第二趟。前半夜的第一趟大家的體力還好,也不犯困;但是,到了後半夜,拉第二趟,往往是又累又困。拉車的同學一般是十幾個人一輛車,除了駕轅、幫轅的三位同學,其餘的同學都用要用繩子綁在車上拉。不少同學,一邊似睡非睡地走,一邊東搖西晃地拉。我是駕轅的,一刻也不敢睡。如果是平地,還無大礙,就是走得慢一點。一旦車子遇到一道土坎,下坎的時候,因為是兩輪車,車頭往下猛一裁,這是最危險的時候!因為車頭往下一裁,我這個駕轅的根本撐不住滿滿一車磚的重量,如果把我壓趴下,這輛重幾千重的磚車就會從我身上輾過去,後果不堪設想。其他同學是在兩邊用繩子位,都可以向兩邊逃,唯獨我這個駕轅的無法脫身;因為車轅一著地,我就被壓在地下了。往往這時候,駕轅的兩位同學會嚇得大喊起來,拚死向上抬那根橫綁在車轅上的扛子,所有似睡非睡的同學全驚醒了,都停下來把車向後掀,車后梆一落地,車轅挑起來,我才能躲過一劫。

    這種事每個晚上的後半夜都可能發生,這不是同學們不盡心,而是十三、四歲的孩子一個晚上跑幾十里地,拉兩次磚車,承受能力有限。每次車停下來,我都是雙腿發軟,渾身冷汗。但是,車不能停,磚還得拉,學校還等著錢。我們每個同學都明白這件事的嚴重性——我們不能失學!為了不失學,就得拉磚!

    初中兩年的半工半讀,幹了各種各樣的活,建築工地的搬磚提泥、鋼鐵廠砸礦石、化肥廠挖土方。所有學校能夠聯繫到的活,所有可以由我們掙錢的活,我們都要去干。

    這所中學簡陋之極,但是,這所極其簡陋的學校使我們躲過了綴學。在這所學校兩年艱苦環境的磨勵,使我與我的同學們日後對《孟子》有了共鳴,現實讓我明白了《孟子》高揚的自強不息。

    繁華似錦的北京城,埋藏了多少人的光榮與夢想;那些「北漂」們,離開父母獨自打拚,說心裡話,我佩服這些年輕人!

    懂得自強不息,不是《孟子》交給我的,是生活告訴我的。不過,我還是要感謝《孟子》。若干年後,當我作為一名高考落榜的民辦老師,在圖書館里讀到這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時,我的感動,我的決心,因他而起。是他,讓我的忍耐和艱辛有了一個傾聽者,讓我所有的辛酸和委屈找到了宣洩的出口,也讓我鼓舞了面對人生逆境的勇氣。

    經典常常不是讀懂的,而是在現實中感悟的。

    高中畢業之後,我再次失學,原因與考初中一樣。但是,此時還沒有民辦大學讓我上。因此,我參加了社會主義建設。教了七年小學、七年中學,經過十四年的磨勵,才重新考上研究生。

    我的一生,教過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專、本科、碩士生、博士生,今年我招的首屆兩名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就要畢業了,同時,今年我也開始招博士后。

    一個氣球能夠升騰是因為它裡面充滿了氫氣,一個人能夠升騰是因為他具有自強不息的強勢人格。這種強勢人格不一定表現在外部,而是內化為數十年自強不息的堅持。因此,具有這種強勢人格就會有一副傲骨,而不是傲氣。

    還有一個發生在美國非常有趣的故事:

    一個聖誕之夜,一家鞋店的老闆發現了一位小男孩趴在櫥窗外,盯著櫥窗里的的鞋子。這位老闆就問這個小男孩,我能幫你什麼嗎?小男孩說:你能不能告訴上帝,我想讓上帝賜給我一又鞋子。

    老闆讓小男孩進來,打了一盆熱水,為他脫掉舊鞋,給他洗了腳,然後對他說,上帝說了,他不能賜給你一雙鞋子,只能給你一雙襪子。小男孩非常失望。老闆說:上帝說需要你自己穿著這雙襪子去找你理想的鞋子,但是,他說:給你的禮物比給誰的禮物都豐厚。只是你需要堅定不移的找下去!

    30多年過去了,又一個聖誕節的前夜,年邁的鞋店老闆突然收到一封來信:親愛的老闆,還記得30多年前聖誕之夜找你要鞋子的小男孩嗎?他非常感謝你那個夜晚送給他比金子還珍貴的話和一雙襪子,他穿著那雙襪子,已經找到了自己適合的鞋子——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署名:林肯。

    這位鞋店老闆非常懂得如何教育一位孩子學會自強不息。這位老闆絕對沒有讀過《孟子》,但是,他對《孟子》倡導的自強不息精神卻深有領會。因為,無論古今中外,經典所講的道理都是最樸素的,因而,也是通用的。

    第二層次:堅守本心:

    在孟子看來,低調做人,返璞歸真,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強勢人格。

社會從來都以它的強勢引領著人們,只有用超常的性情和意志去抗拒世俗社會的複雜和醜陋的誘惑,堅守善良的本性,才能保持人的善性。而這,就需要 「仁」和「智」,二者之結合,才能達其極境即「聖」。孟子:「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孟子"公孫丑上》)。這種智慧,就是做人的智慧。

    所以,強勢人格決不是盛氣凌人,相反,強勢人格需要的是低調做人。

   有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他的存在讓你感到壓力,他的行為讓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論讓你感到渺小,他的財富讓你感到憤怒;一句話,他的自我使別人無處藏身。這不是強勢人格,這是以強凌弱。

    強勢人格在堅持自強不息之時,同時也要堅守善良的本性。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隱」。「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大隱」不同於「中隱」、「小隱」,就在於「大隱」不依賴環境,「大隱」更多的依靠自我的堅守。

據說華人首富李嘉誠宴請客人,首先發名片,按說他那麼大的腕,誰不知道他?可他逐一發名片,表示對他人的尊重。發完名片后李嘉誠按照抽號照相,接著抽號決定吃飯的位置,每15分鐘再換一次位置,為的是大家都能和他零距離接觸。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強者的人格魅力!

   要成就一個理想的人格決不可期待於其自然的生成,它需要的是清除在「己」「我」之內不斷地滋生著的形形色色的趨惡的力量,這個過程就是堅守本心。

    我們在電視上看見過小狼、小豹、小虎、小獅,都可愛極了,然而待到它們長大,你就會發現它們目光中的單純和調皮早已被狡詐與兇殘所代替,叫你不寒而慄了。從生物法則來說,這叫生存需要。為了生存,它要吃掉你,而不是要讓你覺得它有多麼可愛。

    人在社會上生活,與動物一樣,也有一個生存競爭的問題,因此,人也不可能一味地天真下去。這就決定了本心退化之無奈。但我以為我們應該感到幸運的是:人類社會畢竟不同於動物世界。人類之間有競爭,卻也有協調。這個協調,有法律的力量,更有道德的感化;這種道德感,就是強勢人格打造的「仁者愛人」就決定了人的本心不致消亡。

    有句時髦的話: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抗。你能抵抗什麼?你能見到權勢者而不露出諂媚之色嗎?你能看到富貴者不起嫉恨之心嗎?援助弱者而不居施捨之功?受人幫助而不露愧顏?面對不合理的好處,你能夠內心平靜,選擇放棄嗎?面對不公平待遇,是沉淪,是抗爭?

    所以,孟子堅持民本思想,提倡「仁政」;體現在我們的處世之道中,就是低調做人,「善」無處不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梁惠王上》)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然而,沒有行為的積累,哪有人格的提升?沒有內力的修養,哪有環境的和諧?

    第三層次:包容化育:

    包容化育是強勢人格的最高層次。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孫丑》)這就是說,具有強勢人格的人能夠感召眾人,能夠圓融外界的紛爭、污染。

    這一層次,你不再感覺自己在用內心的定力去抗拒外界的誘惑,而是對外在世界的理解和包容。

    酒精消毒,什麼濃度為好?大家很可能想當然地認為,當然是越高越好啦!但是我聽說,太高濃度的酒精,會使細菌的外壁在極短的時間內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後續的酒精就再也殺不進去了,細菌在壁壘後面依然活著。最有效的濃度,是把酒精的濃度調得柔和些,潤物細無聲,慢慢滲透進去,效果才佳。

    我未見包容化育的聖人,但平凡人的瑣細生活,讓我感受到了包容化育的偉大。同事之間,進取的人是強勢,嫉妒的人是弱勢,你怎麼辦?夫妻之間,信賴的人是強勢,猜忌的人是弱勢,你怎麼辦?親子之間,放手的人是強勢,束縛的人是弱勢,你何去何從?上下級之間,溝通的人是強勢,威壓的人是弱勢,你何去何從?

    我看到很多人,沒有申辯,沒有憤怒,他們選擇莞爾一笑,這是君子的笑,包容的微笑。人生沒有高下,沒有絕對真理,弱者也有弱者的人格,弱者的空間。我尊重,我理解。

    所以,最高的境界是從心所欲不逾矩,我一生經歷坎坷,早年的鋒芒似乎磨盡,但絕不至於是個「老人精」,也沒有達到包容化育的境界;但是,我學會了不太痛苦地面對人生的不公,學會了感謝生活給我的恩惠。這是《孟子》給我的力量。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能流暢地傳送寰宇。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開始填平心靈的鴻溝。我們的心靈柔和了,就能更準確地表達人與人平等的溫暖信念。

    將這一切「生而知之」的修身意識重新撿拾、回歸,打造強勢人格和能力,「推己及人」,就是真正的和諧,是對浮躁之所戒,對生命之呼告;而非無奈的豁達和貧窮的幽默。

    就強勢人格而言,自強不息是強調一種精神,但是,這種精神必須能夠對抗外在的干擾和誘惑,必須堅守善良的本心。無論強調自強不息,還是堅守本心,都是一種人為的努力,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人為,而是包容化育。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能達到真正的強勢人格。

    所以,孟子以強勢人格為核心的處世態度就是,先強勢人格,再強勢能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強勢不等於恃強凌弱,而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善良不等於天真可欺,而是一種超脫的境界和實力,以及具備這種實力后的泰然。

    建立自我的同時追求無我,展現一種生活的態度,人生的境界,這才是真正的強勢人格。

    對於這種強勢人格,孟子曾不無神氣地說: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這種浩然之氣,最偉大,最剛強,必須用正義去培養它,一點不加傷害,它就會充滿上下四方,無所不在。這種氣,必須與義和道配合。

    經典的魅力在於它能內化為一種人格力量,支撐起一個人的一生,更自在、自為地與世界共舞!

    每一部經典都有道、器之分。所謂「道」,即是一部經典的精神實質,一部經典的核心內容。所謂「器」,則是一部經典的分枝,是基於「道」之上的枝節。「道」是形而上,「器」是形而下;「道」是整體,「器」是局部;「道」制約著「器」,「器」附著於「道」。

    明白了「道」與「器」的關係,自然知道讀經典應當怎麼讀。

    所以,我們讀經典首先要學其「道」,即經典真正的內涵;把握了經典之「道」,再逐層深入地研究它的局部,它的細節。

    這樣講決不是否定「器」的作用。「器」是小道理,「道」是大道理。大道理是管小道理的,「道」決定「器」。但是,「器」又有它的相對獨立性,因此,「器」也可以單獨抽出來講。不了解「道」,只懂點「器」,也行,不過,它顯然比基於「道」的理解基礎之上再理解「器」要略遜一籌。

    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讀經典,也適用於所有的讀書。我講《鴻門宴》,通篇只講了兩個字:糊塗。說得再詳細一點,五個字:項羽之糊塗。這兩個字就概括了《鴻門宴》的全部內容,它是《鴻門宴》的「道」。至於《鴻門宴》中的其他道理,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之類,統統從屬於這個「道」。

   每一個人、每一部書、每一個企業、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都有它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它的靈魂,就是它的「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01:2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