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從窮人經濟學到窮人教育學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9-12 12: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以前講過窮人的經濟學,今天講講窮人的教育學。我們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努力使教育體現出最大的社會公平,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圓上學夢。」教師節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免費師範生,在與師生座談時表示,「讓所有貧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學,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這就是窮人教育學。


    從窮人經濟學到窮人教育學,體現的是總理一以貫之的民生情懷。時刻想著窮人,心中始終牢記著低收入群體,總理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兩者之間其實也是以民生為關注點而一脈相承,有窮人經濟學,就必然會有窮人教育學。

    然而,與窮人經濟學相比,窮人教育學明顯又遞進一層,它是在更基本的權利、更高的層面上關注窮人、幫助窮人的民生濟困。如果說窮人經濟學解決的是吃飯和溫飽問題,那麼窮人教育學關注的就是如何脫貧、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的最根本問題。前者要求我們將經濟工作的抓手放到改善「窮人」生活這個著力點上,後者則表明,要想從根本上改變「窮人」的生活,就必須發展「窮人」教育,以「窮人教育學」來落實「窮人經濟學」的具體措施。

    總理之所以提出「窮人教育學」,當然是事出有因。正如同其引用舒爾茨的窮人經濟學是要告訴人們,發展經濟要多關注窮人一樣,窮人教育學其實就是表明這樣一個道理:教育不能只是精英教育,要有面向窮人的一面,要讓窮人子女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權利,讓他們通過教育來改變自己的貧窮面貌。也就是溫總理所說的,「希望教育部門、學校和老師更多地關注貧困家庭和孩子。學校的大門是向人人開的。」

    我們常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實際上,我們的教育一直沒有富起來。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還不到4%,所謂的義務教育還未完全實現免費,獨特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決定了農村在教育設施和教育投入上的遠遠落後。我國13億人口中,有8億多農民,而多數窮人都集中在這個群體,再加上城市低收入者,這些窮人們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很容易轉化為受教育上的不平等——越來越多的貧困家庭孩子因為貧窮而止步於校門外,教育在向精英傾斜的同時,逐步冷落低收入貧困群體。當教育也患上「嫌貧愛富病」時,窮人教育學的提出就顯得更加大有必要了。

    站在公平的角度而言,教育不但可以直接體現最大的社會公平,因為受教育權是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也以其巨大的力量而塑造公平。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對於窮人來說,教育是改變貧窮現狀的一個根本途徑,因為教育,貧富差距可以縮小,社會各階層才有了融合的可能。但是倘若我們的教育不斷地拒絕窮人,無異於在剝奪他們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如此就容易陷入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惡性循環,而這顯然與「讓所有人共享發展成果」相悖。

    無可否認,在窮人經濟學方面,有不少已經付諸實施,如免除農業稅,在全國範圍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在窮人教育學方面,雖然也免除了農村義務階段在校生的學雜費以及部分師範生免費等,但離真正的窮人教育還有不少距離。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只要維持公平的教育機會,貧窮就不會變成世襲,就不會一代一代世世代代地窮。」言下之意也就是,要改變貧窮,就要懂得窮人教育學。(李龍)
2009,我等你……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8 03:5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