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十一章 制定教規

[複製鏈接]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ckbird 發表於 2007-9-10 03:4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穆聖在美地那隨著辦理上一章所提到的幾項基本工作的同時,也為固定伊斯蘭教的教法教規,做了比較細緻的規定。
         一, 聚禮是每周召集穆斯林群眾在一起,佔用當日響禮的時間舉行一次聚禮。日期定在每周的星期五下午。開始時,因為美地那只有一座禮拜寺,所以每周只把能夠來的穆斯林集中到這裡來。后采由於形勢的發展,在美地那城內和附近地區逐漸修建了幾座禮拜寺,於是在聚禮日穆斯林就分別到附近的禮拜寺內舉行聚禮活動。除了禮拜之外,還要聽各寺的教長講述有關伊斯蘭教的信仰、教義、教法等內容,大家也可以互相問候和談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穆斯林群眾每周能夠受到一次集體主義教育。大家能夠堅持不斷地團結在一起。也就是說:無論怎麼忙,每七天大家總能見一次面,可以互相交流思想,聯絡感情,接受教育。時間長了,效果就顯出來了,伊斯蘭教的這個制度一直傳流到今天,凡是有四個人以上的禮拜寺,每到星期五,就都要舉行聚禮活動。
    現在全世界約有十億左右的穆斯林。每到星期五,各國、各地區、各城鎮、各農村,凡是有穆斯林聚居的地方的禮拜寺內,都一定要舉行聚禮活動。這個經歷了1400多年的宗教活動,取得了全世界穆斯林大團結的教育效果。
    可是在當時推行聚禮制度,還是比較困難的。有些人認為聚禮的時間正是他們做生意,謀生活的最好時間。他們為了貪圖多利,就不願意在這個時刻集中到禮拜寺參加聚禮。因此,穆聖曾當眾宣讀了真主的啟示:「通道的人們啊!當聚禮日召人禮拜的時候,你們應當趕快去紀念真主,放下買賣。那對你們是更好的。」「真主是供給人們生活資料的最有力者。」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中第62章第9、10、11節中。
    此後,各地穆斯林都遵從真主的啟示,重視聚禮活動了。後來,伊斯蘭的教法學家規定:在世界各地,沒有條件到麥加城開爾白天房朝覲的穆斯林,只要他在本地堅持不斷地參加聚禮活動,就等於他親自到麥加去朝覲了。可見伊斯蘭教對於聚禮的重視了。
       二, 穆聖在麥加時,就曾經規定了每個穆斯林每天都要進行五次禮拜的制度。遷移到美地那以後,皈信伊斯蘭教的人數越來越多。又建立了幾座清真寺。在每一座清真寺內都安排了領導當地穆斯林每天舉行禮拜的頭領(伊瑪目)。又,因為在美地那城,眾穆斯林都可以公開地按時到清真寺去禮拜。於是穆聖就和各位索哈巴(門弟子)研究。怎樣能夠使分散在各處的穆斯林們。每天準時集中到各清真寺,進行集體豐L拜(成戛麥特)。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穆斯林彼此之間加強聯繫,促進團結。這也是對眾穆斯林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一個很有力的措施。如何在每次集體禮拜之前召集附近的穆斯林到寺里來呢!有入主張用升旗的辦法。當大家看到寺中升起特製的旗子時,就應該進寺禮拜了。有人說:這個辦法不好。因為只升起旗子,不能提醒不注意的人或沉睡的人。可以在寺內高處點火,用這個方法召集大家進寺禮拜。大家認為這個辦法行不通。也有人說:可以用吹喇叭或撞鐘的辦法召集群眾。穆聖不同意這個辦法。最後大家商定。用按時宣禮的方法號召附近的穆斯林到寺禮拜。
    具體辦法是:在每次集體禮拜之前,由一個人高聲朗誦贊主贊聖以及號召大家快來禮拜等詞句。念完后,稍等大家集合好了。再由伊瑪目領導大家一齊禮拜。隨即推定一位身材高大、嗓音宏亮、名叫必倆來的人和一位與他相仿的名叫馬克吐木的人,輪流擔任穆聖所在的第一座清真寺的宣禮工作。後來逐漸在各清真寺內,都選擇了適當的宣禮人選,擔當起這個工作來。
後來,必倆來在每天晨禮的宣禮中又增加了「禮拜強過了睡眠」兩句,穆聖很同意這樣做,因為每天在晨禮拜之前有些人沉睡不醒,增添了這兩句,既可以喚醒這些人,也可以稍稍延長一點時間,容這些人趕采參加晨禮。
    每周星期五聚禮時,先在院中大聲宣禮,然後在伊瑪目登台講演之前,由宣禮員在殿內再宣禮一次。因為每逢聚禮時,人數很多,就需要再提醒大家一遍,靜聽伊瑪目的講話,然後集體進行「主麻日」的拜功。
    每年兩次會禮時,因參加禮拜的人早已做好準備,無庸再行召集,所以在禮拜之前只念其它的讚詞,就不用宣禮了。
         三,伊斯蘭教的齋戒,是繼承了古猶太教的齋戒辦法而改變了傳統的齋戒時間。齋戒規定:持齋的人每天從早晨天亮前起直到晚上太陽落下地平線時為止,停止飲食。等太陽落下地平線后,才可以吃、喝,一般叫做開齋,在整夜間都可以自由吃飯,直到次日天亮前,繼續堅持第二天的齋戒。在伊斯蘭教正式規定齋戒制度之前,穆聖領導眾穆斯林,只在每月的月首,持齋三天。一年共持齋36天。在遷到美地那之後,開始改為在每年阿拉伯古歷九月(也就是現在實行的希吉來歷九月)為齋戒月。連續持齋一個月。穆聖在安排齋月的同時。口誦真主的啟示:「通道的人們呀!齋戒已經成為你們的定製。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製一樣,以便你們敬畏。」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中第二章第183節中。關於齋戒的意義概括地說來就是:考驗人的意志與毅力;使貪食者節食,以免因過食而傷身;使癮君子戒煙而有利於健康;使富人體會貧苦缺食的艱難滋味,以啟發其行善之心。它還能使人閉門思過,多做祈禱,改邪歸正。這也是一種減食保障健康的衛生行為。
    四,關於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穆聖和門弟,子曾研究規定每年有兩個:一個是在每年齋月後的第一天,也就是阿拉伯古歷每年的十月初一日,名為「爾代費特嘞」即開齋節。再一個是古歷每年的十二月初十日,名為「爾代愛素哈」即宰牲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古聖伊卜拉欣要用自己的兒子做犧牲。而真主命以羊代之的故事。後來又規定每年的朝覲活動也以這一天做勾重點日。在兩個節日的上午,各地穆斯林都要聚會在附近的清真寺內舉行會禮。目的是加強各地穆斯林的聯繫,加深兄弟般的情誼。這個制度也一直傳留到現在,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
     五,在穆聖遷移到美地那的第五年,規定了朝覲制度。一是因為當時由麥加遷移過來的穆斯林,還鄉之念非常強烈,都希望能夠回去朝拜開爾白天房。二是為了更進一步地團結各地穆斯林,發展伊斯蘭教的事業。規定每年宰牲節的前三天和后一天,做為穆斯林到麥加去朝覲活動的時間,當時因為條件不成熟而不能立即執行,但是這個規定卻大大地安慰了麥加遷士們的思鄉心情。後來在胡達比亞和約后千年,穆聖曾率領眾穆斯林到麥加去舉行了第一次朝覲活動。此後就把這項活動定為伊斯蘭教的五功之一。就是說:每個穆斯林,無論居住何方,有條件的人在一生中有一次到麥加去朝覲,就算完成了這項功課。條件不夠的人,只要能夠在本地堅持每周參加主麻日聚禮,也可以算是完成了朝覲的功課了。
    這個制度一直流傳到現在,每年大約有一、二百萬人去麥加朝覲。成為世界各地穆斯林空前的大聚會。
     六,天課是阿文「栽克特」的意譯。就是伊斯蘭教規定,穆斯林中富有的人,每年應該拿出一定的財物來賑濟窮苦的教胞的制度。經穆聖與眾門弟子研討,曾規定了天課的標準和比例。每年的捐款由當地負責教務的頭領(伊瑪目)經手收集和分配。關於哪些人可以接受天課捐款。穆聖曾口誦真主的啟示:「此款只歸於貧窮者,赤貧者,管理賑務者,新來皈順伊斯蘭教者,無力贖身者,不能還債者,為主道工作者,旅途中窮困者。這是真主的定製。真主是全知的,是大能的。」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中第9章第60節中。規定這個制度的總目的,就是在不損害富裕的情況下,能夠減輕貧窮者的苦難,籍以緩和貧富之間的對立關係,進而達到團結的目的。
    總起來說:穆聖在遷移到麥地那后,為了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在行政方面組織了公社制度(阿文稱為「烏瑪」)。在宗教;方面規定了一系列的行動。做為宗教活動的定製,做為穆斯林;們必須遵守的儀則重點就是一直傳留到現在的「五功」:
    1.念真功:即口念「清真言」。每一位穆斯林,一生念一次是定製。多念次數不限。
    2.禮拜功:每天五次禮拜;七天一次聚禮(主麻拜),一年兩次會禮。(爾代費吐嘞和爾代愛素哈)。
    3.齋戒功:伊歷每年九月(拉瑪丹)持齋一個月。
    4.天課功:每年從自己富裕的財產中拿出一定的比例數:來賑濟同教的貧苦人。
    5.朝覲功:有條件的穆斯林,在一生中到阿拉伯麥加城開爾白天房朝覲一次。條件不夠的,可以在本地堅持每周參加聚禮活動,代替朝覲功課。
    這就是伊斯蘭教對每一位穆斯林規定的基本功課。至於其中各項詳細具體的條例儀則。因後來教派不同,地域不同,或傳習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但其總則,1400多年來在全世界穆斯林的宗教活動中,一直沒有更改。
    七, 飲酒和賭博是阿拉伯人流傳很久的陋俗。他們錯誤地認為飲酒能夠強壯身體;賭博可以把贏得的錢用來賑濟窮人。其實這是一種強詞奪理的說法。長期飲酒的人,身體不但沒有強壯,反而因酒而生出許多頑固性的病症。對別人容易發生酗酒鬧事的行動。對工作容易因酒醉而發生錯誤。至於賭博更足有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說為了濟貧,那就應該拿出自己合法所得的富裕資財來施捨。哪有用贏來別人的錢去濟貧的呢I如果那樣做,輸錢的人應該怎麼辦呢!所以,穆聖在開始傳布伊斯蘭教的時候,就考慮必須要改變這兩種不良的習慣,要嚴格禁止飲酒和賭博。不過這兩種不好的習慣,還不致於像多神和拜偶像直接妨礙了認主獨一的信仰。因此,穆聖就在禁酒禁賭博方面採取了有步驟的行動。第一步是不許穆斯林飲酒後禮拜;不許因賭博而影響了正當的工作。後來,在這樣的基礎上,又發布了嚴格禁止飲酒和賭博的命令。當時穆聖口誦真主的啟示說:「通道的人們呀!飲酒、賭博、拜像、求籤,都是一種污穢的行為。是惡魔的行為。你們應該遠離,以便你們成功。惡魔唯願你們因飲酒和賭博而互相仇視,並阻止你們紀念真主和謹守拜功。你還要E飲酒和賭博]嗎!」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第五章第90—91節中。
在當時穆斯林群眾中,有的直接聽到穆聖口誦這段啟示,有的間接經過傳述和學習,大家一律嚴格地遵從了這種禁約,停止了飲酒和賭博的行為。後來把這兩項禁令定為伊斯蘭教的重要教規。直到今天,全世界各地虔誠的穆斯林都是不飲酒,不賭博的。
     八,在阿拉伯半島上,從古以來就過著游牧生活的民族,對豬這種家畜是很少見的。它不像牛、羊、駱駝、騾、馬等食草家畜那樣適於游牧生活,所以是不受當地人們的歡迎的,甚至是認為可憎的。在古猶太教的教規中就有不食豬肉的規定。伊斯蘭教本來就是繼承了古猶太教的一神思想和一些有關的規定而創興的。因此,禁食豬肉也作為伊斯蘭教的—:1個規章。同時,因為在游牧民族中,很少見到豬這種家畜,所以規定禁食豬肉也是很容易推行的。於是穆聖在宣布禁食豬肉的規定時,就把禁食豬肉,和禁食動物的血液,自死物以及非誦安拉之名而宰。的動物等並列在一起,而沒有單獨地、突出地提出禁食豬肉,就是這個原因。後來,伊斯蘭教擴大推行到阿拉伯沙漠游牧地區以外的廣大農業地區,這個禁令就突出了。因為在水土肥沃的農業地區養豬和食豬肉的習慣非常普遍。可是伊斯蘭教在游牧地區規定的教條,傳到別的地區也不能更改,所以世界各地穆斯林禁食豬肉,也只是為了遵守伊斯蘭教教規,並沒有其它的原因。時間長了,由於一直不吃豬肉而養成了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慣。這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是沒有必要認為奇異的。
          九, 穆聖自從來到美地那后,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禮拜的朝向一直是向著敘里亞境內的古城白吐嘞木干代斯(耶路撒冷)。在修建第一座禮拜寺時,就把朝向殿(米合拉卜),建在拜殿北面的突出點上。可是穆聖在思想上是一直眷戀著自己的故鄉麥加城的開爾白天房,總想把禮拜的朝向改為麥地那南方的麥加城。但是他也考慮到,如果當時就改向,可能會引起從麥加遷來的人們思念家鄉,不安心在美地那定居,所以沒有立即改過來。等到在美地那已經建立了牢固的根據地,從麥加遷來的眾穆斯林都已安心在美地那定居下來,不會輕易引起思鄉之念的情況下,他就準備把朝向改過來,由向北改為向南。某日,在晌禮拜時,穆聖就率眾由向北改為向南,大家一齊跟隨他轉過身來。從這一天開始就正式規定每次禮拜時,不論身在何地都要面向麥加城開爾白天房的制度。
    在改變朝向的過程中,曾受到:一些猶太人的指責,說伊斯蘭教丟掉了古聖的傳統。因為猶太人一直是把耶路撒冷作為最尊貴的聖地的。在眾穆斯林中,也有一些人弄不清楚為什麼忽然改變了禮拜的朝向,在私下裡也有一此不滿的議論。為此,穆聖就口誦真主的啟示:「他們不懂得東方和西方都是屬廠安拉的。安拉要把他所意欲的人都引上正道。」這段啟示後來被編排在《古蘭經》第二章第142節內。
(注)現在美地那古城外,還有一座「兩朝寺」,寺內的禮拜殿中建有南北兩個「米合拉卜」,俗稱「窯殿」。就是為領拜人建立的南北兩個突出的小殿堂。據說這裡就是當年穆聖改變禮拜朝向的古迹。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3 01: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