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布希的「紅粉知己」不稱職

[複製鏈接]

3004

主題

3519

帖子

3135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苦力打工

Rank: 4

積分
31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蝸牛 發表於 2007-9-10 1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聯合早報】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公布全球「百名最有權勢女性」名單,美國國務卿賴斯的排名滑落到第四位,首次被擠出三甲之外。

  從原本有望成為美國首位女總統熱門人選,到如今在新傳記中被記者評為「沒有當好布希的紅粉知己」,這顆一度是國際政壇最亮眼的新星,光芒似乎開始減弱。

  17個月後即將卸任的賴斯,是否會像流星就此隕落?

  她是美國首位國家安全女顧問,也是美國首位非洲裔女國務卿。甚至有人一度認為,這位3歲開始學彈鋼琴,兒時志願是當音樂家的才女,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

  2004年,當《福布斯》(Forbes)首次公布全球「百名最有權勢女性」名單時,現年53歲的康多莉扎·賴斯(Condoleezza Rice)以如日中天的氣勢名列前茅,並在隔年蟬聯榜首。

  去年,賴斯首次把這頂桂冠讓給了德國總理默克爾,屈居第二。今年,這位日益低調的政治明星連第二名也保不住,被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新加坡淡馬錫總裁何晶「擠」出了三甲。

  賴斯踏入政壇前曾擔任斯坦福大學教務長,她多次表明希望在2009年1月卸任后回返學術界。今年5月,這所知名學府在校內報刊《斯坦福日報》封面上的一篇報道「康迪(賴斯)想回來,她能幹什麼?」引起許多讀者的迴響,雖然其中有對她表示歡迎的,但是對其在伊拉克戰爭中所扮演的鷹派角色感到不滿,而反對她重掌教務長職位的呼聲也很高。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專文指出,賴斯剛踏入政壇時散發的耀目光芒,已因為布希政府暴露的種種問題,以及她擔任國家安全顧問時的「無能」,而日漸黯淡。賴斯的支持率已從2005年4月的54%,下滑到今年7月的47%,人們也不再討論「賴斯可能成為女總統」的課題。

  這顆一度是國際政壇上最亮眼閃耀的新星,會否如稍縱即逝的流星就此隕落?

  對伊政策 建議不當

  ——台政大 副教授黃奎博

  台灣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專任副教授黃奎博受訪時指出,賴斯還是有其個人魅力的,然而,她對伊拉克政策的不當建議與誤判,導致美國落入當前的外交窘境;加上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前副防長沃爾福威茨等伊拉克戰爭關鍵決策人物的狼狽或匆忙去職,已使得她在一般國際輿論中失去剛上任時的「明星光環」。

  研究美國外交政策的黃副教授說:「《福布斯》基本上是以入選者的媒體曝光度、經濟影響力、職位等評比基礎作為參考。當賴斯或許因為伊拉克戰爭的負面效應而轉趨低調,較少出現在國際媒體前的同時,默克爾、吳儀與何晶已在《福布斯》所使用的評比基礎上超越了賴斯,她的排名下跌因此是意料中事。」

  本周在美國上市的一本新書《紅粉知己:康多莉扎·賴斯與布希傳奇的誕生》(The Confidante: Condoleezza Ric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Bush Legacy)對這位即將在17個月後,隨布希一同卸任的國務卿有相當中肯的評述。

  撰寫這本傳記的《華盛頓郵報》記者凱斯勒批評賴斯是「美國歷史上最軟弱的國家安全顧問之一,她缺乏經驗,在那個崗位上所犯的錯誤改變了世界」。正因為如此,賴斯在擔任國務卿時,「努力地欲解開她在布希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打上的死結,但收效不大」。

  凱斯勒指出,美國與印度達致民用核能協議可說是賴斯任期內的其中一項成就,但她「作為布希總統的紅粉知己已有七年多,卻未能為他提供一個連貫的外交政策構想」。

  賴斯「滅了不少火」

  ——國大訪問學者馬斯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訪問學者馬斯博士(Matthias Maass)卻持有不同看法。他接受本報電話訪問時指出,在賴斯擔任國務卿期間,美國其實在外交領域取得不錯的進展。他說:「我們同西方盟國的關係有了很大改善、我們同朝鮮的會談有了進展,至少現在沒有任何有關侵略或空襲伊朗,或是政權變更的問題存在,外交管道已經開啟了。」

  賴斯是在2005年1月,於反對聲中通過參議院表決,從前國務卿鮑威爾手中接過國務卿的棒子。對於她過去兩年多的表現,馬斯博士說:「這得看你的評估標準,如果你要的是一個,例如說好像基辛格那樣的優秀外交官,那是很難達到的標準。」

  馬斯博士坦承,賴斯在許多方面對當年極力主戰的鷹派人士,如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副總統切尼、前副防長沃爾福威茨、前常務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等做出讓步,但是他認為賴斯在國務院確實做了不少工作。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我其實會給賴斯不錯的分數。我看她在國務院的這段日子,我認為她『滅了不少火』,好些問題似乎也受到控制,一切看來都朝正確的方向行進……在處理問題上,我們在很多方面回到了更為實際的外交路線。」

  誠然,即使光芒已大不如前,即使被擠出「全球最有權勢女性」三甲之外,賴斯在美國政壇上所扮演的角色仍是舉足輕重的。雖然她今年的排名下滑了,但在美國國內,她仍是最有權勢的女性,她在國際政壇的地位和受尊重的程度,並不會因此而受影響。在她卸任之前,她所擁有的決策權和權威,是他人所無法否定的。

  誠如馬斯博士所言:「我們是由歷史來評價,而不是由今天的媒體來評價的。」

     賴斯差點把布希稱為「丈夫」

  賴斯是蘇聯問題專家,而正是她這方面的專長引導她步入政壇,受到老布希的重用,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蘇聯事務。

     老布希非常欣賞才華橫溢的賴斯,並將她介紹給當時任得州州長的小布希,負責為他講解對外政策,協助他競選總統。

  這兩名橄欖球球迷一見如故,在布希當上總統后,賴斯一直是他身邊的得力助手,還經常受邀同布希夫婦一起到戴維營度周末。甚至有媒體諷刺說,除了布希的夫人勞拉,也許沒有人比賴斯在布希身邊待的時間長。

  2004年,賴斯據說曾在華盛頓的一個晚宴上差點兒把布希稱為「丈夫」,雖然她及時糾正為「美國總統」,卻顯示兩人的關係確實非比尋常。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的專文就暗示,布希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聲望和影響力下降,拖累了賴斯,以致她在《福布斯》「最有權勢女性」排行榜的排名年年下滑。

  前《新聞周刊》記者馬布里(Marcus Mabry)在為賴斯撰寫的傳記《雙倍的努力:賴斯走向權力之路》(Twice as good:Condoleezza Rice and Her path to Power)中也指出,賴斯的「致命傷」正是她同布希的關係太密切了。

  這本傳記已在今年5月推出,馬布里在書中說:「賴斯往往任由總統作出錯誤決策,而不是制止他……她從不挑戰布希的決定,所以,當布希政府決定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她沒有反對。她不過問駐軍人數,或是國防部為推翻薩達姆后所描繪的美好景象。她也沒有要求政府為後薩達姆時代,擬定一個單一的團結計劃。」

  馬布里引述賴斯一名友人的話說,賴斯對布希的愛慕,已令她對布希的缺點視而不見:「她以為,他是不會做錯的。」

  賴斯接受馬布里訪問時曾表明,她留任國務卿一職是因為「我以為我們可以做得更多」。她說:「頭三年,我們基本上破壞了許多舊制度,而我一直認為有必要奠好基礎,建構一個不同的新制度。所以我想,我要嘗試那麼做。」

  當然,對賴斯的朋友和她的後母來說,賴斯留任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她就是沒辦法跟那個男人說不。」

  賴斯不喜歡做長期規劃,這位曾被法國駐美大使譽為「人人都愛上她」的女子,是否會隨布希卸任後退隱校園,成為國際政壇上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看來也許連她自己也說不準。
http://i12.tinypic.com/52dtvew.jpg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8: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