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語詞典》對信仰的解釋是: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
《辭海》對信仰的解釋是:信仰是對某種宗教或對某種主義極度信服和尊重,並以之為行動的準則;
馬克思理論對信仰的定義是:信仰是指人們對某種事物或思想﹑主義極度尊崇和信服,並把它奉為自己的精神寄託和行為準則,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活動;
《聖經》<新約﹒希伯萊書>十一章第一節中保羅對信仰的表述是:Now faith is the substance of things hoped for, the evidence of things not seen。For by it the elders obtained a good report。Through faith we understand that the worlds were framed by the word of God, so that things which are seen were not made of things which do appear(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籍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費爾巴哈在他的《基督教的本質》一書中說:信仰不外意味著堅定不移地確信主觀的東西。。。信仰使人的願望從自然理性之桎梏中解放出來,信仰允諾了本性與理性所不允許的事情,信仰使人福樂。因為它滿足了人的最主主觀的願望;
奧古斯丁認為:信仰就是「贊同地思考」,是「人類通往上帝之路的起點,也是人類理解的嚮導。」;
克爾凱戈爾認為:信仰是在無底深淵面前「絕望的一躍」。
我認為:信仰是人所認為自己應該堅持的邏輯基礎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