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7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的差異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03: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Slake 講於台灣成功大學
2005/11/16月圓夜 (安般節)

一、佛陀住世說法

正法元年(BC528,世尊35歲)
1.喬達摩.悉達多沙門於印度菩陀伽耶證知「四聖諦」而成佛,正法被發現。
2.佛陀於鹿野苑為憍陳如等五比丘說法,正法輪開始運轉。

正法6年(BC523,世尊40歲)
1.摩訶波闍波提(佛陀的姨母)三次懇求出家均被佛陀拒絕,於是自行落髮穿上袈裟,一路追隨佛陀到毘舍離。當時阿難尊者又再三懇請佛陀准許摩訶波闍波提出家,仍被佛陀三度拒絕。後來,阿難尊者乃以「女眾出家亦能得到果證」為由,勉強佛陀准許女眾出家。佛陀因此制定「八敬法」作為女眾出家的基本約束。
2.南北傳經、律一致記載,由於女眾出家加入僧團的緣故,佛陀明確地告訴阿難:「今正法唯住五百年!」
3.記載「正法唯住500年」的經律
(1) 南傳巴利律藏小品第十比丘尼犍度(比丘尼八敬法)。
(2) 北傳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二十九
(3) 北傳四分律卷第四十八(比丘尼犍度第十七)
(4) 北傳中阿含經卷第二十八(中阿含林品瞿曇彌經第十)
(5) 北傳佛說瞿曇彌記果經(宋三藏法師慧簡譯)

正法12年(BC517,世尊46歲)
須提那迦蘭陀子比丘與俗家妻子行淫,在一向清凈的僧團中生起垢患,佛陀因此開始制訂比丘戒。

正法42年(BC487,世尊76歲)
1.提婆達多向佛陀爭取僧團的領導權被拒絕、斥責之後,以「不食魚、肉」等五項苦行的主張進行分裂僧團,並以「非法說法,非律說律;法說非法,律說非律。」的囂張行徑開始破壞正法律。
2.佛陀因為提婆達多的因緣,制訂僧殘第十、十一戒,亦即第一、第二破僧戒。

二、第一次結集經律

正法46年(BC483,世尊80歲)
1.須跋達比丘聽到佛陀般涅盤的消息之後,公然宣稱:「世尊已入滅,以後的言行不會再受到令人厭煩的制約了!」這樣的言行讓大迦葉尊者警覺到結集正法律的必要性。
2.大迦葉尊者召集五百位阿羅漢於王舍城郊結集正法律,由優波離尊者主誦律典,阿難尊者主誦經典,經過全體會眾確認遵行並代代傳誦,乃至公元前29年記載成書。此即今日「雜阿含經」或「相應部」和「律藏」的本母—根本依據。

三、第二次結集(糾正松馳的戒律)

正法149年(BC380)
1.佛陀入滅后約103年,住在印度東方毘舍離城的跋耆族比丘們違背戒律,開始勸募並接受信眾的金錢供養。
2.耶舍尊者回到西方拘贍彌城懇請長老商那和修與離婆多尊者,並得到西南方阿盤提、達襯、波利耶等地的僧團支持,共計約700位長老比丘來到毘舍離城,會同跋耆族的比丘召開會議,釐清「比丘收取金錢」等十件事都是非法非律的行為,再度確認世尊所制訂的正法律,稱之為第二結集。此後,僧團開始分裂為嚴謹持戒的上座部和方便隨緣的大眾部,即是所謂佛教的根本分裂。由於戒規的松馳造成分歧,正法律開始淪沒。

四、第三次結集(巴利經藏、律藏定型)

正法260~296年(BC269~233阿育王在位期間)
1.正法273年,阿育王勒令全國歸順佛法,外道出家人士大量轉入僧團,正法律開始被外道思想嚴重混淆,引起了僧團內部長期的爭議,甚至無法和合布薩誦戒,仿冒的像法也開始廣泛地滲入僧團中。
2.正法274年,大眾部的大天派系宣揚「阿羅漢仍有可能遺精」等五項自創的主張,詆毀並貶低阿羅漢的素質而破壞了正法律,也造成大眾部的嚴重分裂。佛教的出家團體於此時已經分裂成十八個部派,支離破碎的僧團也使正法律加速淪沒。
3.正法278年,在阿育王都華氏城的分別說部召集第三次結集,會眾以上座系統為主,此時巴利語的四部阿含和律藏大致已經全部集成。
4.正法282年,摩哂陀尊者(阿育王王子出家)帶領上座部僧團進入斯里蘭卡。
5.正法289年(BC240)斯里蘭卡王天愛帝須建立大寺供養僧團。

五、正法律淪沒(貝葉寫下正法遺跡)

正法315年(BC214)
室(釋)利房等十八位尊者賚佛經來華,被秦始皇幽囚,斷絕佛教正法律在中國傳揚的契機。

正法349年(BC180)
印度巽加王朝的普西亞米陀王彈壓佛教,致力復興婆羅門教,正法律在印度日趨式微。
正法379年(BC150)
印度佛教徒積極起建巴赫特塔,又擴建山崎第一塔,並開始以本生故事的浮雕裝飾於欄栒之上。大量生動的傳說伴隨著虔誠的佛塔崇拜,激蕩出新興的宗教族群,大乘信仰也於此時開始茗芽,逐漸與印度傳統文化交融,正法律快速淪沒。

正法500年(BC29)
1.斯里蘭卡王毘多加摩尼二度即位,建立無畏山寺,供養他的恩人摩訶帝須。
2.立場偏向大乘的無畏山寺派,由於廣泛地結交並迎合俗人的作風,受到大寺派(傳統上座部)的嚴厲排斥。大寺派的長老比丘們擔憂正法即將消失於人間,因此將三藏以針刺書(巴利語)寫於貝葉。此貝葉書系根據第一、二、三次結集,代代傳誦的經律(四阿含和律典)為核心而寫成,史稱第四結集,成為文字化的正法律遺跡。
3.上列史跡顯示佛陀所說:「今正法唯住五百年!」的始末,我們稱此正法為「原始佛教」。

六、追溯原始佛教(探究正法遺跡)

正法消失后92年(公元64年)
1.公元前2年,漢哀帝時,大月氏王的使節伊存,口授浮屠經給予博士弟子景盧。
2.公元64年,東漢明帝夜夢金人,派遣秦景等人出使西域求取經典。大乘信仰正式經由皇家信仰傳入中國。爾後更由歷代祖師大德的宣揚而欣欣向榮,持續迄今(公元2000年代)。

正法消失后2028年(公元2000年)
1.從巴利英譯相應部和梵文漢譯雜阿含經的比對,顯示公元前29年間所流傳下來的正法遺跡,由於時空的變數—不同的部派使用不同的語言傳誦、紀錄經典,而二千年來又經由各種不同文化、信念、語言的譯述,聖典的次序和內容都已經有了顯著的差異、遺漏、增補和失誤,這使當代的佛教徒對於正法律的認知和修證,都產生了極大的差異和障礙。
「雜阿含經」和「相應部」是四阿含的本母,終究是歷史上最明確而具有公信力的聖典,惟有認真比對這兩部聖典,才能從探究正法遺跡中去追溯原始佛教的真相。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一)--- 信仰的傳承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二)--- 依據的經典:慧學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三)--- 奉行的律典:戒學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四)--- 禪修的次第與方法:定學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五)--- 出家眾的修行生活
原始佛教與大乘信仰差異表(六)--- 自覺覺他,自利利他的善巧

[ 本帖最後由 Blue Ivy 於 2007-9-7 03:30 編輯 ]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沙發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7 04: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Blue Ivy 於 2007-9-7 03:47 發表
Slake 講於台灣成功大學
2005/11/16月圓夜 (安般節)

1.摩訶波闍波提(佛陀的姨母)三次懇求出家均被佛陀拒絕,於是自行落髮穿上袈裟,一路追隨佛陀到毘舍離。當時阿難尊者又再三懇請佛陀准許摩訶波闍波提出家,仍被佛陀三度拒絕。後來,阿難尊者乃以「女眾出家亦能得到果證」為由,勉強佛陀准許女眾出家。佛陀因此制定「八敬法」作為女眾出家的基本約束。 ...



這段偶覺得最有意思,遙想當年(自己給自己一下 ),偶跟隨趙桐老師(登殿臣先生的遺孀)學習巴厘文時,才知道釋迦佛曾說,正是因為女性信眾加入僧團,佛法在婆娑世界要早滅500年。

趙桐居士對此憤憤不平,最後嘆口氣說,佛陀這麼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趙桐老師說這話時的表情,現在還記憶猶新,呵呵,

時過境遷了,555555。。。。。。。。。。感慨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3
MapleTree 發表於 2007-9-7 04:14 | 只看該作者
感謝常春藤的資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4
MapleTree 發表於 2007-9-7 04: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iamrabbit 於 2007-9-7 04:06 發表
這段偶覺得最有意思,遙想當年(自己給自己一下   ),偶跟隨趙桐老師(登殿臣先生的遺孀)學習巴厘文時,才知道釋迦佛曾說,正是因為女性信眾加入僧團,佛法在婆娑世界要早滅500年。

趙桐居士對此憤憤不平,最後嘆口氣說,佛陀這麼說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趙桐老師說這話時的表情,現在還記憶猶新,呵呵,

時過境遷了,555555。。。。。。。。。。感慨一下

哎,我一直覺得這個釋迦的確是個不簡單的人物,他很多東西都看得很對。只可惜現在的所謂佛弟子們,。。。不說了,若釋迦有靈,恐怕要恨死了。。。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5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7 10:3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pleTree 於 2007-9-7 04:20 發表

哎,我一直覺得這個釋迦的確是個不簡單的人物,他很多東西都看得很對。只可惜現在的所謂佛弟子們,。。。不說了,若釋迦有靈,恐怕要恨死了。。。


偶私下覺得,釋迦佛比孔老夫子還要高些,孔夫子50歲以後才搞懂出世間法,可貴之處在於兩人都沒有沉於出世間法而不自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6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0 | 只看該作者
複製過來的怎麼後邊的沒有跟上.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7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8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9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0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1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5: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0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12
那爛陀寺 發表於 2007-9-7 15: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Blue Ivy 的帖子

首先說明,俺認為對原始佛教無論如何讚歎都不為過的,其次想請問這個表是你畫的嗎?這個表的作者為了自己的目的是否有些不擇手段?不大像個佛弟子所為吧?嘿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0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13
那爛陀寺 發表於 2007-9-7 16: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Blue Ivy 的帖子

就上貼向樓主鄭重致歉,在網上找到了來源,看來是樓主轉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4
mm021 發表於 2007-9-7 16:35 | 只看該作者
信仰多數是好的,但當它淪為宗教的時候,我也就認為淪為了精神垃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15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9-7 16: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那爛陀寺 於 2007-9-7 16:32 發表
就上貼向樓主鄭重致歉,在網上找到了來源,看來是樓主轉貼的。


貼子的一樓有作者名和出處, 俺是轉貼啦, 圖圖是俺截圖后一張一張做了上傳的.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450

帖子

10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5
16
那爛陀寺 發表於 2007-9-7 16:5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Blue Ivy 的帖子

http://groups.msn.com/mindfulsat ... amp;ID_Message=1341
原作者似乎是個日本人,他的那個表裡面似乎對大乘有偏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7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8 07:36 | 只看該作者
謝謝Blue Ivy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18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9-8 07: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那爛陀寺 的帖子

若是看國內寫佛教的,有些是連佛學都沒摸上邊兒就亂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2: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