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美軍瀕海戰鬥艦停造,千艦海軍計劃要泡湯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9-7 10: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博客:michelle - 時間:2007-08-22 baidu



  近些年,美國海軍高調宣揚發展瀕海戰鬥艦。瀕海戰鬥艦成了美國海軍新戰略思想發展的一面旗幟。全世界幾乎都被美國海軍忽悠了,也真有一些國家跟著發展起瀕海戰鬥艦來。但是最近,美國海軍突然宣布停建瀕海戰鬥艦,一時跌破了世界上無數眼鏡。 

  由瀕海戰鬥艦暫時停建說起 

  不斷否定自我,及時發現失誤,並根據美國軍事戰略的變化而隨時對武器裝備計劃進行整改,甚至不惜停建下馬,這已成為美軍武器裝備研製與建造過程中的一大特點。浪費如此之大,他國也無「本錢」學。今年年初,美國海軍要求暫時停建原定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建造的第3艘自由級瀕海戰鬥艦。4月12日,該艦的建造合同被正式宣布終止。按理說,一級戰艦的建造已走上正軌,並已接連下水兩艘后,再接續建造下去似乎已沒有過多懸念。然而,一夜之間該級艦的建造卻戛然而止。被終止的公開理由是:第一艘瀕海戰鬥艦的建造成本過高,原先預計的2.2億美元建造費如今已增為3.31億~4.1億美元。導致該級單艦總經費上漲的原因是:在建造過程中增加了1200萬美元的通貨膨脹費用以及2800萬美元的其他成本,包括試驗測試、後勤保障、管理支持、交付后的舾裝以及為艦船任務模塊設計和安裝介面等多項額外費用。美國海軍聲稱,如果照此價格繼續建造下去,將難以為繼。 

  這不由讓人想起當年紅極一時的美國海軍「武庫艦」也是在驟然間被打入冷宮。為何極為看好的「武庫艦」最後會被美國海軍自我否定?其實,原因也十分簡單:不適合信息化戰爭的要求!首先,它的探測搜尋能力太差。該艦為了增強隱形性能,建造得十分尖劈、低平、矮小,但艦上雷達通信設施性能既不先進,又因架設高度有限,從而造成捕捉對方目標的能力相當低下。其次,缺乏可靠的空中掩護。「武庫艦」不像大型航母那樣擁有大批艦載戰鬥機予以「保駕護航」,艦上配備的防禦武器也非常有限,無法有效地保護自身安全,一旦被對方發現,就很容易遭到空中打擊。再次,安全可靠性極低。美國海軍曾擬在「武庫艦」上裝設各式導彈500發左右,這每一發導彈都是一種潛在的危險隱患,只要對方一發導彈擊中艦上彈藥庫,便很容易引發連環爆炸。鑒於如此眾多的缺陷與不足,外加造價過高,使得即將動工興建的「武庫艦」計劃在最後一刻被砍掉。 

  其實,美國海軍不僅對水面戰艦的發展「近乎苛求」,對於潛艇與艦載機的研製也同樣 「嚴厲挑剔」。名聞遐邇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也曾有過與自由級瀕海戰鬥艦幾乎同樣的厄運。A-12艦載機研製的流產經歷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美軍大膽否定自我。如今,瀕海戰鬥艦是否會走上述艦機的老路?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焦點。 

 

  從深層次看,瀕海戰鬥艦完全是一種為了適應新世紀海軍戰略的變化和軍事變革的需要而全力推出的新艦。它的雛形設計萌發於2002年,正式鋪設龍骨始於2005年6月。2006年9月該級首制艦就順利下水。第一艘瀕海戰鬥艦「自由」號的標準排水量2840噸,滿載排水量達3089噸;艦長115.5米,寬13.1米,吃水3.65米;最大航速超過45節,巡航速度可達到30節;全速航行時,可在7個船長的距離內作360度的迴轉;最大航程6900海里,這遠遠超過一些現役護衛艦的水平。

  美國海軍確定瀕海戰鬥艦最突出的特點是小型、快速、機動、吃水淺、火力強等。它在理論上可以通過迅速互換不同的模塊,如反艦、反潛或反水雷模塊,達到使用一種戰艦就可一次性地完成近海海域的多種作戰任務的目的。自上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以來,美國海軍日漸重視在對方海岸水域進行軍事行動,因其所有的作戰行動幾乎都發生在近海,且規模程度和種類方式等都在增加。統計數據也表明,近30年來美國海軍5艘較大型艦船的損壞都發生在近海水域。由此可見,瀕海戰鬥艦非常符合美國海軍「由海向陸」的近海戰略,特別是近年來「全能武士」海上新戰略的需要。 

  這也與美國海軍的「千艦海軍」計劃不謀而合,而「千艦海軍」計劃可以說是美國海軍的重要戰略思想。根據新世紀發生的全新變化,特別是「9·11」事件之後海上反恐鬥爭出現的新情況,2005年歲末,美國海軍的兩位將軍提出「千艦海軍」 計劃,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與研討,逐漸被海軍高層所認可,尤其為時任海軍作戰部長的邁克爾·馬倫海軍上將所賞識。在經過一年多的充實與完善之後,2006 年8月24日,當美國總統布希視察國防部時,馬倫上將詳細彙報了這項構想,立即得到布希的首肯。所謂的「千艦海軍」計劃,並非由美國海軍一家單獨裝備 1000艘戰艦,也絕非由其他國家派出1000艘掛著同一種旗幟的艦艇組成龐大艦隊,而是美國希冀聯合世界上所有能聯合的他國海軍組成一個全球範圍內的 「國際海軍」,同時麾下也包括在美國海軍主導下,全面「包容」他國海岸警衛隊、船運公司、相關企業,乃至私人團體等所組成的機構體系。 

  當然,美國高層十分清楚,要推行「千艦海軍」計劃的落實,美國海軍力量自身必須空前強大。但這種強大不僅僅指兵力兵器數量的增多,而且要求艦艇飛機相對小型,且反應迅速、多用途,更適合近海海域的特點。而美海軍制訂的《未來30年部隊結構發展計劃》正是把瀕海戰鬥艦作為今後重點發展的小型戰艦,同時要縮減一定數量的大型戰艦。按計劃,到2035年,瀕海戰鬥艦將有300艘服役,傳統的護衛艦將在2014年後全部退役,美海軍中不再擁有這個艦種,驅逐艦所佔的比例也會大大縮小。由此可見,未來美國海軍急需要類似瀕海戰鬥艦這樣的、適合未來近海作戰的重要武器裝備平台,這種作戰平台也是為全面落實「千艦海軍」計劃不可或缺的基礎戰艦之一。 

  明眼人十分清楚:瀕海戰鬥艦單艘艦造價太高,只不過是其後續艦暫時停建諸多問題冰山中的一角,還有許多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未來的海上行動中,使用瀕海戰鬥艦仍有較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美國海軍正是按照小型、快速、機動、吃水淺、成本低、自動化程度高的標準接連下水了「自由」號和「獨立」號兩艘瀕海戰鬥艦。從目前已披露的資料來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作戰能力就難以全面替代美國海軍現有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和佩里級護衛艦等戰艦,頂多只能充當部分驅護艦的角色,所能完成的任務極其有限。 

  第二,瀕海戰鬥艦並不能完全勝任今後近海行動的全部需要。它更多地只能擔負相對單一的行動。從理論上講,瀕海戰鬥艦雖然能裝設有可迅速互換的多種模塊,一次性地完成近海海域的多種作戰任務,但針對每次具體的海上作戰任務,出海行動前只能更換和使用其中一種模塊,一旦海上行動臨時發生變化或遇到特殊情況時,已裝設的模塊便因無法及時更換而將難以適應新任務的需要。此外,儘管美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比同等噸位戰艦所搭載的武器裝備要多不少,但它與驅逐艦、巡洋艦相比,依然存在明顯的差距。如自由級瀕海戰鬥艦與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相比,無論是防空武器,還是反潛武器,都遠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更重要的是,阿利·伯克級新型驅逐艦還預留有進一步現代化升級改裝的空間,而瀕海戰鬥艦則難以做到這一點。不僅如此,瀕海戰鬥艦自身性能方面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例如,海況條件不好時,瀕海戰鬥艦的適航性能就會出現明顯下降,船體容易受損,艦員極易出現疲勞。在可預見的未來,瀕海戰鬥艦無法取代兩棲攻擊艦、驅逐艦、掃雷艦等水面艦艇而成為未來近海唯一的中小型作戰平台。 

  第三,瀕海戰鬥艦不少關鍵技術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美國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上雖然運用了大量的高新技術,但也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它的缺點也是相當明顯的。如美國「自由」號瀕海戰鬥艦目前無法安裝能與高性能的感測器和通信設施相配套的大型孔徑雷達天線,由此它將受到頻道狹窄的限制,不能接收甚高頻信號。而這一技術在瀕海戰鬥艦上又是一個關鍵性的環節,因為艦艇的指揮和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息系統的「反饋」功能,通過信息系統給平台的內置系統提供信息獲取和評估的通道。由於受艦體空間和噸位的限制,瀕海戰鬥艦對各種武器裝備也會提出嚴格的要求,無法安裝大型、遠程導彈和較大口徑的艦炮以及搭載重型直升機等。 

  新的信息證明,自由級瀕海戰鬥艦不僅第3艘艦暫時停造,而且第5艘和第6艘都將取消。這些艦的停造與計劃取消,對於美國海軍所造成的各種壓力將是巨大的。雖然美國海軍現在正全力以赴克服和解決瀕海戰鬥艦的各種問題與不足,但當年「武庫艦」凄涼下馬的厄運恐怕會成為始終籠罩在美國海軍高層領導心頭的陰影,也給各國裝備決策者提供了不敢學習的「樣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