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源湛寂,進來說說你的「心」!

[複製鏈接]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1:0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如題,仔細講一講你的「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心」!
這回給你建個樓,讓你來講!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沙發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1:0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01:03 發表
如題,仔細講一講你的「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心」!
這回給你建個樓,讓你來講!


NO。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3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1:10 | 只看該作者
你真的沒有覺得你的說法存在很多問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1:1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01:10 發表
你真的沒有覺得你的說法存在很多問題嗎?


有錯請依據法理指出, 謝謝。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5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1:18 | 只看該作者
你的錯誤就在於不肯把你自己的東西說清楚!含糊其辭!
別人說話,你往裡插,卻說不清楚。
給你開樓讓你講,你又說NO,這可不象話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6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1:2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01:18 發表
你的錯誤就在於不肯把你自己的東西說清楚!含糊其辭!
別人說話,你往裡插,卻說不清楚。
給你開樓讓你講,你又說NO,這可不象話啊!


呵呵, 我象一個犯人似的, YES, NO 都跟您坦白了。 還不清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7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1:3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9-6 01:24 發表


呵呵, 我象一個犯人似的, YES, NO 都跟您坦白了。 還不清楚?


我覺得你並沒有解釋清楚啊,應該把你關於「心」的認識系統地講一下為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01:4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01:31 發表
我覺得你並沒有解釋清楚啊,應該把你關於「心」的認識系統地講一下為好。


您覺得真源湛寂別有用。。。。。
您覺得真源湛寂沒有解釋清楚。。。。。。
您覺得。。。。

這是您的自由啊。

您覺得, 您一覺得XXX,真源湛寂就因該XXX。


真源湛寂覺得您應該把

您說的心, 是哪一個心?


這個問題說清楚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

主題

974

帖子

21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1
9
iamrabbit 發表於 2007-9-6 01:43 | 只看該作者
開始踢皮球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0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07: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8 真源湛寂 的帖子

我用人五蘊和眾生五蘊所講的,你難道看不明白嗎?
還是我講的還不夠清楚?個體心與眾生心之間的互動關係,你看不到嗎?

你說我講的是什麼心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1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21:3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07:21 發表
我用人五蘊和眾生五蘊所講的,你難道看不明白嗎?
還是我講的還不夠清楚?個體心與眾生心之間的互動關係,你看不到嗎?

你說我講的是什麼心呢?


您說解脫都是心解脫,而非世界解脫。, 我只是問您, 您說的這個心解脫當中的這個心, 是指什麼?

是指五蘊嗎?還是另外有所特指?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12
mm021 發表於 2007-9-6 21:47 | 只看該作者
Yzrsg 怎麼這麼喜歡和空氣肉搏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3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真源湛寂 的帖子

在這裡,心解脫就是個體的心。即:喜貪盡,說心解脫。
個體的心解脫,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心解脫、阿羅漢的心解脫。但是凡夫們的心沒有解脫。若釋迦牟尼佛心解脫了,何必要入世為眾生轉法LUN呢?你說是不是?
想跟你好好討論,可是你有時候太那個了,覺得你像個淘氣的小孩似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4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2 mm021 的帖子

苦煞我也!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22: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22:20 發表
在這裡,心解脫就是個體的。即:喜貪盡,說心解脫。
個體的心解脫,例如:釋迦牟尼佛的心解脫、阿羅漢的心解脫。但是凡夫們的心沒有解脫。若釋迦牟尼佛心解脫了,何必要入世為眾生轉法LUN呢?你說是不是?
...


什麼是個體的心?說說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6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6 22: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5 真源湛寂 的帖子

個體,就是依世諦建立的你、我、他。
個體的心也就是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
心,即名法,五蘊中除色蘊的另外四蘊,受想行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17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6 23: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6 22:41 發表
個體,就是依世諦建立的你、我、他。
個體的心也就是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
心,即名法,五蘊中除色蘊的另外四蘊,受想行識。


這都是俗諦的東西。 在人家涉及真諦的時候, 你用俗諦, 就混在一起了。


記得楓樹這樣問:
如果世界的真相就是不圓滿,你達到最佳狀態還是不圓滿,那佛教怎麽可能真正解脫呢?


這裡, 最佳狀態涉及真諦。

而您, 是這樣解釋:

就如同做實驗一樣,你如果不能通過每次做實驗親身驗證「誤差永遠存在」的真相,你的實驗就永遠也做不完。一旦你知道了誤差永遠不能避免,你的實驗也就成功完成了!解脫也是這樣,要通過經驗來驗證「不圓滿」這個真相,各種現象的不圓滿沒有變,只是內心得到了解脫。


看到這裡, 我趕快解釋道:

是不是想說:

娑婆世界是不圓滿的, 解脫以後就圓滿了。


此處, 想提醒您, 把真, 俗分開了解釋。

但是, 您還沒有理解, 您還是按照俗諦來堅持:

解脫是說心解脫。
世界還是世界,世間並沒有變。


看您沒明白我的意思, 於是, 我接著提醒您:我同意你這個說法, 但是, 人家說的是真諦。
我提醒您說:

這個大家都明白。

您能詳細說說世界的真相 是指什麼?


希望您能知道, 自己正在用俗諦去回答楓樹真諦的問題。

後面的事情, 就不一一給您講解了, 感興趣的話, 自己回去認真靠考古。

直到最後, 你終於發現我們說的是一真一俗, 但是,您自己依然不知, 回答這楓樹的時候, 出了問題。

您只是一再堅持我早就認同的, 您的《心解脫》的論點。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402

帖子

9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0
18
 樓主| Yzrsg 發表於 2007-9-7 02: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真源湛寂 的帖子

好,我們就好好討論一下。非常感謝你能如此認真的討論!

其實,我用世諦一詞,就是要讓你先看到「個體」的存在,因為你把個體的概念法和個體的究竟法混為一談。個體的你、我、他,這是概念法,但五蘊並非概念法,五蘊是可以離開概念而直接觀察的,因此是究竟法。比如,有人打了你一下,別人可以跟你說是張三打的,你就以為是張三打了;別人說是李四打的,你就覺得是李四打的;但別人說什麼也沒有發生過,沒人打你,你肯定不幹,為什麼呢?因為你會有疼痛的感受。在思維里你以為是誰打的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能否認有疼痛的感受。這個疼痛的感受就是究竟法。

真諦和俗諦的建立,乃是為了破斥戲論而生,「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真空,是概念法上空,概念法空,才能離開思維中的戲論,得見究竟法;俗有,依世間種種知識,而施設種種概念,不違世間緣起。
「五蘊皆空」乃是說執五蘊假合的這個「自我」空,而非五蘊虛無的空。「自我」是個概念,概念在思維中消失了,而五蘊並沒有消失了。這就是概念法真空,而究竟法真有的道理。所以不但要知道什麼是「真空」,還要知道什麼是「真有」。

把真俗二諦說完之後,再來看楓樹的問題。
楓樹問的:「如果世界的真相就是不圓滿,你達到最佳狀態還是不圓滿,那佛教怎麽可能真正解脫呢?」

楓樹這個問法就是建立在四顛倒想的基礎上有此一問,所以他的邏輯里預設了解脫的大前提是要世界圓滿。當他看到有人說世界不圓滿而有人解脫的時候,他就發出了這個疑問。為了消除疑問,必須先消除他邏輯里的大前提的罪魁禍首,即四顛倒。依佛法須以正觀世界的不圓滿而得解脫。故而舉了實驗誤差的例子,實驗者只有切身明了了實驗誤差永遠不能避免,方能熄減他對誤差上永無止境的追求,使他安住在內心的解脫。實驗者內心的解脫,並不意味著現實中試驗的誤差永遠的消失了。這其實比喻的就是,行者正觀世間緣起的不圓滿,厭離於貪愛執著,心得解脫。行者心得解脫,世間緣起的不圓滿卻並沒有改變,眾生依然受苦。

你在這裡提出真俗兩諦,並問我「是不是想說:娑婆世界是不圓滿的, 解脫以後就圓滿了。」把這個提問說成是要提醒我二諦分開說,這我就看不懂了,我只是依照你的問題做答。我回答的「解脫是說心解脫。世界還是世界,世間並沒有變。」
你又問「您能詳細說說世界的真相 是指什麼?」我答「我說的世間的真相——世間無常、不圓滿、無我,是針對常、樂、我、凈四顛倒而言的真相。不知你討論的是何種真相?」
在這裡之所以說世界的真相就是無常、不圓滿、無我,首先就是考慮到不能違背「修證義」,糾正四顛倒,只有正觀無常、不圓滿、無我,心才能獲得解脫。那麼,針對於糾正了四顛倒的人來講,世界真相是什麼呢?我在那裡沒有直說,但你應當能看出來,那就是指趨向涅盤的寂靜。所以從修證義到涅盤義,皆有所考慮,但不說涅盤,是因為當時你提到過「世界解脫」的問題,防止有人把涅盤寂靜和「世界解脫」混為一談。行者糾正四顛倒,放下對身心和世間的貪愛執著,心得解脫,因此可以說針對這個行者,世界在他心中有了變化,說他體會到了身心世間的涅盤寂靜。然而,眾生真的因為這個行者的解脫,也隨著該行者所感知覺受的世界一同解脫了嗎?恐怕這個才是要討論的焦點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4

主題

1萬

帖子

3034

積分

禁止發言

根深葉茂

積分
3034
19
MapleTree 發表於 2007-9-7 02:40 | 只看該作者
佛徒們挺有意思哈,他們打架還得拉著我楓樹。然後還要把我打顛倒,打顛倒就打顛倒吧,還得打四顛倒!太不像話了!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20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9-7 02:4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Yzrsg 於 2007-9-7 02:12 發表
好,我們就好好討論一下。非常感謝你能如此認真的討論!

其實,我用世諦一詞,就是要讓你先看到「個體」的存在,因為你把個體的概念法和個體的究竟法混為一談。個體的你、我、他,這是概念法,但五蘊並非概念 ...


你又把真俗混淆的問題變成一個方法論的問題了。

當對方涉及真諦的概念的時候, 你不是分開真俗, 而是認為堅持俗諦的解釋為最好。

不過, 這是和個人思考的角度有關。

NOW, 我來說明您說的焦點問題:

然而,眾生真的因為這個行者的解脫,也隨著該行者所感知覺受的世界一同解脫了嗎?恐怕這個才是要討論的焦點吧?


1 沒有什麼所謂的心解脫, 這是俗諦的說法。
2 依照俗諦論, 心解脫行者, 解脫三界惑之後的角度, 觀察三界之內之事, 為圓滿。
3 依照俗諦論, 該心解脫行者, 解脫三界惑之後,三界之內之未解脫行者角度, 觀察三界之內之事, 為不圓滿。

楓樹的話, 暗含很多連自己都不清楚的角度立場, 您要回答, 是否要講清楚?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2: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