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四章 穆罕默德的青少年時代

[複製鏈接]

540

主題

6187

帖子

2113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盤古教主

Rank: 4

積分
211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kickbird 發表於 2007-9-7 00: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   穆罕默德12歲時,有一次跟隨他伯父阿卜·塔裡布到麥家北方敘利亞一帶去經商。因為穆丫默德雖然年齡只有12歲,可是他既聰明又能幹,而且辦起事來認真負責,無論交給他做什麼,他都能夠很好地完成,因而深受伯父的寵愛。許多事伯父都願意叫他去干。遇到比較重要的事情,伯父也總是帶著他,一方面他是得力的助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他的知識,提高他辦事的能力,培養他為人處世的良好作風。因此,這次遠行經商伯父就帶著穆罕默德前往。外出經商的準備工作,穆罕默德總是做得非常出色。在外出的道路上,無論是途中或是住宿,穆罕默德都能很周密地照料牲畜和貨物,在來往交易中他也能幫助伯父很仔細地驗貨、收款。結果,他伯父這次經商得到很大的收益,一些客商看到阿卜·塔裡布有這樣一個能幹的小夥計,非常羨慕地問:「你從哪裡找來這麼一位精明能卜的小夥計呀?」阿卜,塔裡布說:「這是我的親侄子,一直跟著我長大的。你們別看他歲數小,干起活兒來卻比一個大人還強呢。我這次出來做買賣,比前幾次掙的錢都多,而且做出了信用,結交了很多各地客商,都願意今後和我長期交易。取得這些個成績,我這個侄子出力可不小哇!」大家聽了一致向阿卜·塔裡布祝賀,祝賀他能有這樣一個好侄子,福氣不小。
    有幾位信仰猶太教的老人說:「這個孩子要能皈信我們猶太教才好呢,憑他這樣聰明能幹,一定能夠光大我們的猶太教。」有幾位信仰基督教的老人也說:「這個孩子如果能皈順我們基督教就更好了,耶蘇基督就最喜愛聰明能幹的小孩。」阿卜·塔裡布聽丁微笑而不答,因為他不願意談宗教,只希望他這個侄子能夠很好地幫他做生意。可是年幼的穆罕默德對這些話,卻很感興趣。他想起過去祖父在世時對他講過的猶太教和基督教的情況,又想起祖父曾說過伊卜拉欣小時反對崇拜偶像的故事,於是就問:「猶太教拜偶像嗎?」那位猶太教人說:「我們猶太教不拜偶像,只信一神上帝,可是我們給上帝配備了一些助手。」他又問:「基督教拜偶像嗎?」那位基督教人說:「我們基督教也不拜偶像,我們只信上帝和他的兒子耶蘇和聖靈。」穆罕默德聽了之後,在思想上產生了一些想法。可是因為自己年幼,還分辨不出誰是誰非。不過對於不拜偶像這件事,他很有同感。他還想再追問下去,但這時伯父催著他趕快點錢收帳,籌備購買回南方需要的貨物,以及打點行裝、轟趕牲口,忙著啟程回麥加去。對於和幾位教民的這番談話,穆罕默德雖然沒有進一步的理解,可是已經在幼小的心靈中,列印上了敬信一神、不拜偶像的初期思想,埋伏下了宣傳宗教、改革宗教的火種。這是他後來傳布伊斯蘭教的一個基本因素。
    那次經商回來,阿卜·塔裡布賺了很多錢,添買了一些牛、羊牲畜。到了秋季,又把帶回來的南方人需要的貨晶,帶到南方去賣。不用說;他還是叫穆罕默德跟著去的。這一次去南方經商,由於伯侄二人配合得很好,又賺了大錢。家中日子越過越紅火,阿卜·塔裡布就更愛護穆罕默德了。別的商隊看到阿卜·塔裡布的買賣由於有了他侄子的幫助,二次比一次發達,就向阿卜·塔裡布提出要約請穆罕默德到他們的商隊里去工作,並答應給予優厚的報酬。阿卜·塔裡布就徵求他侄兒的意見。穆罕默德認為伯父家中幾個弟兄都已經長大,完全可㈠幫助他們的父親經商或畜牧了。自己可以幫助別的商隊去做買賣。這倒不是為了得到優厚的報酬,主要是為了使同行商隊也都能夠發達起來,過上富裕的日子。他的這個意見,很得伯父的讚賞,同意他到別的商隊去工作。阿卜·塔裡布一吐出這個口信,別的商隊就都爭著來約聘穆罕默德到自己隊伍里來。穆罕默德這時已經十五六歲,辦事能力更強了。他當即與各商隊的頭領協商,輪流到各隊去工作,而且保證無論在哪個商隊工作,都一定做到勤勤懇懇,認真負責,請大家只管放心。各商隊頭領也都為穆罕默德這種誠懇的態度所感動,於是很順利地商定了到各隊去的順序。從此,穆罕默德就開始輪流到各商隊去工作。而且在長達五六年的時間中,各商隊都對穆罕默德的認真精神、負責態度、勤懇從事等高貴的品質讚不絕口。同時,穆罕默德在工作期間,對於貨物的分發和金錢的采往都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正做到一塵不染。在領取報酬打面,只取按商定自己應得的一份,從不多收一文錢或多收一牲口,因此,凡是在他工作過的商隊中,大家對他的辦事廉明非常常敬佩。另一方面,穆罕默德在解決糾紛上也做得非常公正。能夠根據事實表現,分析誰對誰不對,而且堅決支持對的,糾正錯的,並能使雙方口服心服。所以大家有什麼爭論不決的事都願意請穆罕默德來裁決,都認為他所做出來的決定是公正的,是不偏不倚的。大家都尊稱他為「艾米呢」。「艾米呢」的意思就是誠實可靠的人。
穆罕默德在參加各商隊的工作過程中,也不斷地得到鍛煉。首先是他看到了各地方、各部族、各階層人士的種種嘴臉,了解到他們的一些心術;同時也看到各地方被壓迫的奴隸和自由民的悲慘痛苦生活,看到各地婦女和兒童所受的虐待和欺侮;又由於他在商隊中工作,不可避免地要嘗到重利盤剝的苦味,更重要的是他感覺到在這些上層人物的肆無忌憚的罪惡行為中,在下層被壓迫被剝削的人們的心靈上,都長久地受到一種強烈麻醉劑的侵襲,所以使橫行無忌的人心安理得,使受剝削受壓迫的人自認命苦,低頭忍受。這就是大力推行各種迷信思想和崇拜偶像的荒謬行為造成的一種病態的心理。
    這些複雜紛紜的社會現象,使得將近20歲的青年穆罕默德產生了一種要匡正社會、要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要打擊上層人士的無恥罪惡行為的思想。這.種思想長時期地億他頭腦中佔據了…—個很重要的位置。他反覆思考,認為這樣的事情,目標大、內容複雜,應該從什麼地方下手呢?他想就先從我自己做起吧!於是他就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一方面認真努力做好自己所擔任的各商隊和伯父家的生產勞動。一方面努力在社會上、在群眾中主持正義,慷慨助人,公平處世,以誠待人,為匡正社會風習而做出行動表率。他的實際行動,在麥加城內外,古來什部族和地方各部族中,受到—卜層被壓迫人們的稱讚和敬佩,同時也受到一些上層統治者的排擠、打擊和誣陷。但這並沒有使穆罕默德動搖和屈服。
    這種情況,在伊斯蘭教內部的傳述中,被認為是真主安拉為了培養穆罕默德為聖的品級而降下的襄助。
      二, 在穆罕默德20歲那年,麥加城發生了一場戰爭。這次戰爭打得非常激烈,是阿拉伯戰爭史上最殘酷的一次。戰火所墳,使麥加城遭到很大的破壞;無辜的人們,遭到極為殘酷的流血屠殺。就連古老神聖的開爾白天房也遭到了無端的糟蹋和拆毀。戰爭的起因是這樣的:
    阿拉伯半島上希拉城的部族頭領努爾瑪尼,每年都派商隊去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瓦卡茲城經商;每次商隊都要派有能力的人去護送,以保證來往的安全。一次,一個克納尼部族中的二流子名叫白拉子,這個人從來不辦正經事,只以賣弄嘴皮到處騙人為生活。本族中的人都看不起他,誰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更沒有人委託他去做事。他在本族內吃不開,就想辦法到外部族去找飯吃。他聽說希拉城的奴爾瑪尼要找人保護商隊到瓦卡茲去做買賣,他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他並不考慮自己能不能擔當起這個工作,只圖有飯吃就行。於是他就到希拉城去見努爾瑪尼,憑他練就的一套口頭能力,說得天花亂墜,說他對瓦卡茲城非常熟悉,那裡的朋友很多,無論什麼貨,經他的手都能銷售出去,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等等乙努爾瑪尼說:「到瓦卡茲賣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面是要保護我的商隊在途中通過各部落時,能夠得到安全,回來時也要一路平安才行。」白拉子手拍胸脯滿口應承說,一定能夠既保護商隊來往安全又保證貨物暢銷。憑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說得努爾瑪尼滿心歡喜,覺得白拉子這個人比本部族中任何人都強過百倍。正要委託他擔任這個工作時,有一位名叫烏爾萬的凱斯部族人對努爾瑪尼說:「您別聽白拉子的胡吹亂道,您不了解這個人,他是一個專用嘴巴騙人的無恥之徒。在他們本部族內吃不開了,又到您這裡來騙飯吃了。您可千萬別上他的當。您要是把商隊交給他,准得賠了老本。」努爾瑪尼一聽這話,心裡也犯了疑慮。白拉子這個人把自己說得那麼能幹,怎麼不在他本部族內工作,而跑到我們這裡來找活干呢?我還是多考慮考慮吧,不能拿著我的資本往大海里扔。於是,他就拒絕了白拉子的要求,說:這次我的商隊暫不出發了,請你到別處去找工作吧!白拉子一聽,心中很不是滋味,眼看著要吃到嘴的肥鴨子,怎麼又飛了呢?這裡邊準是有別人說了我的壞話,我要訪察出來一定饒不了他。因為白拉;於是靠騙人吃飯的人,他就養成一套專門察訪對他不利因素的本領。所以,他很快就察出求是凱斯部族的烏爾萬在努爾瑪尼面前說了自己的壞話,他就準備伺機報復,以解心頭之恨。可巧,一次在半途中遇到了烏爾萬,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兩個人從口角到動武。白拉子是有準備的,烏爾萬猝不及防,在毆鬥中被白拉子凶打致死。白拉子雖然解了心頭之恨,但他也想到凱斯族的人如果知道此事,肯定會前來報仇。於是他就急忙跑回本族地區報告了此事,並動員本部族頭人和群眾準備防禦凱斯部族前來襲擊。
    果然,凱斯部族聽說本族人烏爾萬被克納奈部族人白拉子打死,就發動人馬,前征克納奈部族地區為烏爾萬報仇。克內奈人得信后,也就發動早已準備好的軍隊外出迎戰。雙方在麥加城附近相遇,發生了一場惡戰。
    麥加城一帶本來是古來什部族祖居的地方,又因不明真象,聽了克納奈人的挑動說是凱斯族人是來搶佔麥加開爾白天房的,就也捲入了這場戰爭,幫助克納奈人跟凱斯人對戰。而凱斯人的正義的英勇進攻中,克納奈人與古來什人被殺得人敗,只好退進麥加城。由於戰敗慌亂,克納奈人敗進麥加城中,駐軍開爾白天房內,使神聖的古老天房受到踐踏和破壞。而凱斯人為了遵守不能在麥加開爾白天房附近作戰的傳統習慣,沒有向克納奈人和古來什人進行窮追猛打。而是退兵回去,只聲明來年在商隊途中,再和你們一決雌雄。這樣,克納奈人才得以退出麥加城,回到本地區。
這時穆罕默德已經20歲了。他覺得這場戰爭打得不明不白。到底誰是誰非,必須要弄它個水落石出。於是他就在克納奈人中了解真象。他聽了克納奈人的說法后,經過研究分析,弄清了真象。原來是克納奈人白拉子為了泄忿,殺死了凱斯人烏爾萬。凱斯人為報仇而和克納奈人交戰。凱斯人是正義的,克納奈人應負這次戰爭的責任。古來什人不應該受了克納奈人的蠱惑而臼口地和他們站在一起,對凱斯人戰鬥。因此,他就和伯父阿卜都·塔利布商量:古來什人不但不應再和克納余站在一起向凱斯人戰鬥,而且要站在公正的地位對他們雙方進行調解,如果調解無效,那就要幫助凱斯人向克納奈人作戰。
    第二年,凱斯和克納奈兩族人在前往瓦爾茲城經商的途中又打起來了。由於凱斯人的援軍未到,克納奈人暫時佔了上風。這時,由阿卜都·塔裡布和穆罕默德率領的古來什調解隊伍及時趕到,制止了雙方的戰鬥,提出了調解的方案。指出:克納奈人雖得到暫時的勝利,但戰爭的起因是由於克納奈人先殺死了凱斯人而引起的,克納奈人應該拿出一定的金錢和物資賠償凱斯人,作為講和的先決條件。克納奈人本來不肯認輸和賠償凱斯人的損失,但在古來什人的嚴辭指責下,又聽說凱斯人的後援部隊已經到來,知道再戰下去於己不利,便承認了自己的非禮,接受了調解的方案。凱斯人擔心克納奈人不講信用,不履行條款。這時古來什族人中有個叫伍麥葉的人說我保證克納奈人一定會按照條款辦事,如數交付賠償,我可以把我的兒子阿卜·辦福揚交給凱斯人作為人質。如果克納奈人違約,你們就唯我是問。同時他又對克納奈人說:你們要膽敢不履行條款,我們古來什人決不輕饒你們。
    結果,雙方遵約退兵。克納奈人如數把賠款交給了凱斯人,結束了這場戰爭。後來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稱做「伏加爾」戰爭。「伏加爾」的意思是「罪惡」。據一般的註解家解釋說,所謂「罪惡」是因為戰爭開始時,曾在麥加附近交戰,因而踐踏了開爾白天房的尊嚴,並違背了不在麥加附近作戰的傳統的緣故。其實所謂的「罪惡」,是說明古來什族人沒有弄清戰爭的真象,就盲目地站在克納奈人一邊,幫助他們打擊為正義報仇的凱斯族人,因而使麥加城遭受了戰火的破壞。因此,才把這次戰爭叫做「罪惡的戰爭」。
通過這次戰爭,成年的穆罕默德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教育。他弄清了什麼是有理的戰爭,什麼是非理的戰爭。當一方受到另一方的侵害時而奮起抵抗,這就是有理的戰爭,應該得到支持和幫助。致於殺害別人,侵略別人的戰爭就是無理的戰爭,應該受到譴責和抵制。在這樣認識的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推論到,凡是為了傳布正義,匡正社會,到了不得已的時候而發動戰爭,也算是有理的戰爭。因此,穆罕默德在後來傳布伊斯蘭教時,並不一概反對戰爭,而且提倡和支持有理的戰爭。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有些不了解這個真象的人,誣衊伊斯蘭教使用武力傳教;還說什麼穆罕默德一手持經,一手持劍,是一個好戰分子等等,這純屬無稽之談。這種言論的產生,除去少數人的別有用心以外,大都是出於偏見和固執。但願持有這種偏見的人們,能夠仔細研究研究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並進一步對伊斯蘭教的真諦有一個正確的了解。
        三,在「伏加爾」戰爭后,古來什部族總結了這次戰爭的教訓,同時也研討了對於受戰火災害地方的居民的救濟工作。經過大家一致同意,決定成立救災會,請本部族中年高望眾的人士擔任會長。凡是參加救濟會的人,根據自己的能力,捐贈款項和生活物資,集少成多,聚沙成塔。用來賑濟各地因受戰爭災害而牛活困難的家族和個人。這個決定很快就得到古來什全部族人中的響應,大家紛紛參加救濟會,儘力拿出自己的金錢和物資捐贈給救濟會。並推選本部族中大家公認的能夠關心群眾,秉公辦事的鄉老特米嘞做會長,把會址設在他的家中。穆罕默德非常贊助這種救災組織,他不但自己參加,而且動員他的伯父、叔父們也參加了救濟會,並捐出了糧食、牛羊牲畜以及其它很多實用的物資。後來又逐漸擴大了救濟範圍,除了受戰火災害的居民,連受人壓迫、欺凌、無倚無靠的人,也在救濟之例;不但救濟本部族本地區的人們,同時也救濟一些外地受災受害逃難來麥加的人們。這個組織不但達到了救濟別人的目的,同時也團結、教育了本部族中各氏系、各家族的人。穆罕默德曾積極為救濟會工作,從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他認識到團結群眾,救濟群眾確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一種美德;同時他也從實際生活中體驗到群眾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他對於救濟會這種組織,一直是重視和懷念的。甚至在傳布伊斯蘭教的過程中,他也經常回憶這一段有意義的生活。他曾說:「當時我把救濟會看得比我的紅駱駝還要珍貴。」(在阿拉伯半島的畜牧業中,駱駝分成紅駝和黑駝兩類,紅駝被認為是牲口中最美好、最值錢的貨物。)穆罕默德在傳布伊斯蘭教的全部過程中,一直注意聯繫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這便是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夠在短時期內得到廣泛傳布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四,穆罕默德到了25歲的時候,更出落得身強體壯,精明能幹,往來商隊都爭相聘請他在本隊工作。義因他為人公正廉明,辦事清白爽俐,所以深受各部族,各商隊人士的敬仰。有些沒有請到他的商隊歹也經常向他詢問經商之道以及買賣的安排等。對待詢問者,他都滿腔熱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使詢問者得到滿意的答覆。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他信息靈通,能抓住有利的時機,安排購銷、運輸等工作。他可說是…『位傑出的青年商業家。對於各隊的約請,他真有些應接刁<暇,們父阿卜都·塔里卜就建議說:現在你已經能夠自己獨立經營,不用再去幫工了。他也同意伯父的說法,只是有一個問題,就是缺乏自己獨立經營的資本。各商隊聞聽穆罕默德要獨自經商,都願意借給他本錢。並且聲明不分紅利。穆罕默德考慮,與其向大家都借貸,不如只向一家借貸,這樣既便於結算又不致於亂出主意。最後,他與伯父商妥向麥加富商海底徹家藉資經商。
    海底徹是麥加城祝赫拉部族,賽義德氏繫懷里德的女兒。年近40歲,是一位擁有相當財產的寡婦。她的前夫名叫阿卜·哈來,不幸去世后,遺下一個兒子名叫小哈來。他們孤兒寡母掌管著大量的財產,手下有幾位得力的僕人經營商業和畜牧業,日子過得很富裕。海底徹為人慷慨好施,時常拿出資財來救濟一些貧困的商人和牧人。一些商隊時常向她借貸,其中有人欺他們是孤兒寡母,便賴帳不還。海底徹明知其奸,也不強迫,任其自算自還。結果,感動得債務人內疚不已,不得不以實相告。海底徹聞言,只一笑了之,還也罷,不還也罷。所以海底徹在群眾中非常受人讚佩,大家也都願意到她那裡去借貸。這次穆罕默德託人介紹向她借款,她早已聽各商隊的人傳說穆罕默德是一位很有經商能力的青年,辦事認真負責。不用說貸給他本錢,就是拿出自己的全部家財,委託他去經營,都沒有問題。就這樣,穆罕默德從海底徹那裡借到一筆巨款。憑著他幾年來做買賣的經驗和本身的做事能力,一年中往北去了一趟,往南去了一趟,結果獲得了很大的利潤。回來后,穆罕默德清清楚楚地向海底徹歸還了全部貸款和應付的利息,剩下的拿回家去交伯父收用。經過了這一次的交往,海底徹對穆罕默德產生了愛慕之情,覺得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剛剛20多歲,就這樣的精明強幹,而且思想正派,做事認真;在財務方面更是結算清楚,毫釐不爽。公私分明,一絲不苟,這樣發展下去,一定是一位能成大事的偉人,前途不可限量。她也考慮到自己,雖然擁有很多的財產,手下也有幾位得力的辦事人員,但缺少一位可以終身依靠的男子。兒子還小,將來能否擔負得起這份家業,也還是個問題。眼前的穆罕默德無論從哪一方面行,都是可愛、可敬、可托飛可依靠的人。且不用說他將來發展刊什麼樣的地位,就從眼下來看,他已經是可以終身倚靠的合格人選了。但是她又想到自己已年過40,又是個寡婦,人家穆
    罕默德正是青年有為的時候,對於娶媳婦,只要他說出來,不定有多少人家的姑娘爭著和他結親。哪有我這個年近半百的老寡婦的份呢!可是她又想,自己今後要想生活得再美滿一些,也只有這一條路可走了。思來想去,最後決定,不論成敗都要拉下臉來,硬著頭皮去試試。海底徹有一位娘家遠房的伯父阿米爾。海底徹把他請到家中,把自己的心事委婉地告訴了伯父。阿米爾說:「我也聽說我們麥加城有一位名叫穆罕默德的青年,他的名聲很好,大家都稱讚他是一位有能力,有才幹而且為人正直,心術善良的人。你的心事我也明,白。只是你們二人的年齡懸殊太大,我怎麼對他說呢?說了之後,人家應允不應允呢?」海底徹說:「大伯,您可以找一找他的親屬或朋友,先從側面探聽一下情況,再進一步商量,您看怎麼樣?」她伯父一想,說:「正好,我和穆罕默德的伯父阿卜都,塔裡布曾見過幾次面,我去找找他。把你這種心意對他說一說,看他有什麼意見。」海底徹聽了很滿意,連忙說:「這件事我就托咐給您了。」阿米爾隨即找到阿卜杜·塔裡布,把海底徹要向他侄兒穆罕默德求婚的事說了一遍。阿卜杜·塔裡布認為這事可辦,但是不知穆罕默德的心思怎樣。就說:「等我找個機會對他說說,看他有什麼意見,我再給您回信吧。」阿米爾走後,塔裡布就把這件事對穆罕默德說了。穆罕默德爽快地說;男女結婚只要情投意合,能夠互敬互愛,互相幫助,就可以進行。倒不在乎年齡大小,初婚或是再嫁。我看為了我們今後的事業,她家廣有資財,我能夠經營管理,這又是女方首先提出採的,我完全同意這件婚事。您就主持辦理吧!
穆罕默德對待婚姻問題的開明認識,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礎的。他從小就隨同伯父外出經商,遇到過各式各樣的人,聽到過各種各樣的傳說。也親身體驗過一些好的、壞的活生生的事件。因此,在他的頭腦中產生了一種認識:做人要做一個忠誠可靠的人,交友要選擇志同道合的人,結婚要尋求情投意合的人。他對於海底徹向他求婚的事,就是採取了這樣的態度。他通過和海底徹辦事來往的經過,感到這是一位心術端正,公道廉明的人,而且不以財貨自居來傲視一切,對於和她采往的人,都是輕財重義,慷慨相待。他覺得這樣的女人是可以畢生相處的。在當時阿拉伯的社會上,男女雙方年齡的大小,並不是訂婚的主要問題。所以,穆罕默德和他伯父商量后,答應了海底徹的求婚。經過雙方來往接洽,按照當時當地通行的各種儀節,由雙方各自的伯父主婚,25歲的穆罕默德就和 40歲的寡婦海底徹結婚了。她前夫的兒子小哈來,也拜認穆罕默德為繼父。海底徹家中的傭人,本來就都很敬佩穆罕默德的為人,所以邯願意在新主人的指揮之下,更努力地從事他們所擋任的工作。從此,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穆罕默德也更允分地發揮了他的才能,和海底徹共同掌管起這份家業來。
    對於穆罕默德和海底徹結婚這件事,後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許多人,都根據他們本身當時當地的社會風俗習慣,加以不同的理解。眾說紛紜,毀譽不一。穆罕默德和·海底徹的年齡相差這麼大,怎麼會結合在一起,一些人感到莫明其妙。尤其是對於海底徹的身份問題,他們認為穆罕默德是初婚,而海底徹是再醮,他倆竟然能夠結合,真是不可理解。在這裡只舉出一件事例來說明這個問題。公元17世紀末,我國清朝初年,回族任劉智所著的《天方至聖實錄》中,就把這件事按照中國從南宋以來朱熹等道學先生所倡導的封建禮教思想,篡改了這段史實的大部分內容。現在我個人推測,在劉智看來,他可能認為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至聖,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偉大人物,怎麼能和一個失節再醮的寡婦成親呢!他囿於中國人的封建意識認為這是極不光彩的事情。可是劉智對於穆罕默德和海底徹的年齡懸殊的事實是無法篡改的。於是,他為了適合中國人的封建禮教的要求,就把海底徹改寫成一位待字閨中的老處女了。現在我把《天方至聖實錄》中有關這一段的文字,節錄如下:
    「按赫底徹乃墨克故君胡隈勒之女。胡隈勒征南查爾卒於陣,無子,國除,女生有才智,博通經史,守父遺,能治生產,志不字人,緣有三義:一,生為國女,不屑為官民之婦,二,才貌雙絕,視通國無一堪配之人,三,巨富無對,未見—『人有福力可受其業者。各國來聘皆不許,至是四十歲矣,仍然一閨閣處子。」
    這段文字,把一個生在公元七世紀的阿拉伯女子,描繪成了公元十一世紀后的中國封建貴族大家庭的闊小姐了。在劉智和與他有共同看法的人看來,舉世尊重的伊斯蘭教至聖,若能和這樣一位千嬌百媚,具有高貴身份的千金小姐結百年之好,才是門當戶對,女貌郎才的天作之合。所以他們不惜筆墨,篡改史實,盡量把穆罕默德和海底徹的婚姻加以美化和粉飾。
    1983年出版的埃及穆·胡澤里所著的《穆罕默德傳》,對海底徹身份作了真實的記述:
    「赫底徹原來結過婚,前夫名叫艾卜·哈來,生了一個名叫哈來的兒子,丈夫死後孀居。她與穆罕默德結婚後,兒子哈來認穆罕默德為繼父。」
    該書作者在自序中曾表述這本書是依據《古蘭經》和伊瑪目布哈里、伊瑪目穆斯里木所彙編的飛核正無誤的《聖訓實錄》寫成。在寫作過程中還參考了哈孜伊雅孜的《救世良方》,坎斯坦勒拉尼的《海拉甫傳記》和伊瑪目俄孜扎里的《繁榮宗教學》等著作。由此我們可以推斷,該書所記述的海底徹的身世是比較真實可靠的。而且也是和當時當地的情況相符合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1:3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