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最偉大的未解之謎之七——你是誰?

[複製鏈接]

927

主題

1024

帖子

1226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2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天何言哉 發表於 2007-9-7 05: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網易探索

       你可能以為你知道你是誰,其實你錯了。


       研究人類大腦如何確定人類身份和行為的科學家認為,事實上我們並不非常了解我們到底是誰。目前為止驅動我們行為和塑造我們人格的過程大都是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完成的。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艾奇奎爾·摩斯拉說:「自我意識的本質一直以來都是心理學家和認知學科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但是最近又一種論斷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支持」。摩斯拉博士解釋說:「如果你把人類的大腦看作是一組協同工作的計算機的話,那麼自我意識的作用就好比無線通信網路,可以幫助這個計算機系統協調一致地工作」。

       舉例來說,如果你端著一盤熱菜準備放在桌子上,大腦中的「一部電腦」會告訴你:快把盤子扔掉,因為盤子很燙手。而「另一部電腦」則會告訴你不能這樣做,因為那樣的話就會把菜撒的遍地都是了。

       人類的大腦需要自我意識來作為「無線通信網路」,那樣的話不同的「電腦」之間就可以彼此通信,最後決定究竟該怎麼做。用摩斯拉博士的話來說就是:「這是一種決定哪個系統將被整合進大腦而哪個系統將不會被整合進大腦的物理機制」。

不需要「經過腦子」的事情

       紐約大學的精神學家喬瑟夫·利多克斯說:「對人類的行為來說,自我意識是拋開表面現象而工作的,多數人類行為是種本能的反應和判斷,而不是經過思考權衡之後才決定的」。

       摩斯拉博士也贊同這種觀點,他認為那些認為人類自我意識是可控的觀點,就像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一樣荒唐。儘管我們自認為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獨立精神個體,但事實上我們無時不刻不被無意識行為和環境因素所困擾,自我意識是相當不穩定的。

       例如,也許有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究竟想要什麼,但是我們其實不知道我們的這些慾望究竟從何而來,也許僅僅是因為幾分鐘前你在雜誌插圖裡看見了漢堡包,幾分鐘之後你就想吃漢堡包了,而你可能不知道這兩者有聯繫。目前人們對這種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無意識思考,還處於幾乎完全不了解的狀態。

       有些時候我們甚至連自己想要什麼都不知道,人們有時會本能地形成某種慾望,而原因則千奇百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進化使人類本能地接近和尋求與自己具有同一性的人或物,「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原因在於尋找性狀相似的同類有助於人類使自身的基因更好地傳給下一代。

       大多數人沒有發現自己也有這種「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傾向,這完全是在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下建立的,我們並不是在想清楚自己是誰之後才確定自己是誰的,我們本能地認為自己就是自己。

了解我們自己


       在塑造人格和形成人類行為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一直都扮演了一個非常能力有限的角色,而除此以外的其他因素和複雜系統都會影響整個過程,因此我們是如何變成我們自己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也帶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腦科學研究都專註於獨立思維繫統是如何工作的,但是也許科學家們今後需要一種新的思路來研究腦的科學,那就是設計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實驗,以梳理出神經系統在集成工作時的真正狀態。

       利多克斯博士說:我們需要弄清楚在我們的多思維繫統大腦中,信息是如何被處理加工的。無論是在自我意識的控制下,還是在無意識狀態的驅遣下,我們希望最終可以弄清楚是什麼原理決定了我們思考、行動和感覺的方式,而其中最有意義的未解之謎就是—— 幫助我們知道我們究竟是誰。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2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