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劉軍洛:通貨膨脹與糧食問題--我們必須正視

[複製鏈接]

1294

主題

6625

帖子

8373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3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ujie_alex 發表於 2007-9-5 0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知道啥時候的文章,寫得很有道理,故轉來看看...

    2003年全球經濟在各國央行高強力貨幣政策和各國政府巨額赤字中進入了一個強勁增長的歲月。同時, 全球主導貨幣美元的飄落以及全球各地區居民生活成本不同的提高成為了一道風景線。 3年前,筆者在黃金260美元/盎司時就建議中國必須及時建立「次級金本位」。因為,中國必須對抗一場殘酷的美元貶值和世界性通貨膨脹,以及黃金價值至少在3000美元/盎司。今天, 通貨膨脹這個詞離每一個中國人是這麼的近。
  2002年6月,筆者在《經濟展望》上發表的《要麼選擇黃金,要麼選擇這崩潰》續三中講了這麼一個小故事。今天再寫在這裡,希望國人能從中感受一下通脹與糧食問題。很久以前,一個大國的皇帝命令大臣們都必須穿絲制衣服,而自己的國家只准種糧食不準種桑樹。這個國家的絲價就猛漲。於是,其他小國就紛紛種桑養蠶不種糧食,賣絲賺銀子,不亦樂乎。過了幾年,這位皇帝又命令大臣們只准穿布衣,並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小國。這樣這些小國的人就紛紛餓死。而這位皇帝就輕易「賺取」了這些小國。
  2002年中國減少耕地2500多萬畝。一畝地產糧700斤,每人一年保守消耗500斤糧,這麼在2002年中國出現了3000多萬人永久靠進口糧生活。到2003年這個數字是4000萬人。2年產生7000萬人。有人或許說中國可以進口糧食。可是,請明白,今天的國際貨幣體系中格林斯潘可以通過擴大貨幣供給來糾正貿易赤字。這就是為什麼2003年全球糧價大幅上漲、美元飄落、黃金升至400美元/盎司和全球長期利率上升的本質。現在,中國靠儲備紙幣進口糧食,那隻能是越來越多付少進。
  通貨膨脹這個問題不是等物價上漲了才去談論的問題。現在中國市場有一種說法,或許中國會出現日本上世紀80年代資產泡沫的情況。但是,請注意,上世紀80年代市場環境與今天是截然不同的。首先,美日是同盟,要打贏冷戰,美日央行在密切協調利差來保持市場平衡中度過上世紀80年代。其次, 1981年美國對外凈資產規模達1400億美元,美元可以通過出售債權,再出售國內證券資產解決赤字融資。還有,日本當時的勞動生產率一直長期高於美國。所以, 當時的市場環境為里根政府的供給派創造了良好的土壤。整個80年代長期利率的大幅下降就說明了一切。而現在,(一)美中不是同盟。(二)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是美國的17%,是歐洲的25%。 (三)在創造1美元的過程中,中國消耗的能源是德國和法國的7倍。(四)美國已長期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債務國。(五)美國的失業率在5.7%,歐洲的失業率在8.8%。美國財赤佔GDP4%,歐洲財赤佔GDP3%,日本財赤佔GDP7%。(六)全球儲備問題不論用任何標準都進入了一個創紀錄時期。所以,不去計算,不去對比,這是不負責任的事。在全球長期利率即將大幅上升的日子裡,中國不去正視通貨膨脹,那隻能是無知。
  2004年1月7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一)在幾年內,美國欠其他國家的債務將佔自身經濟總量的40%,這對一個主要工業化國家來說是前所未有的比例,有可能造成美元價值的恐慌和全球匯率的混亂。(二)危險還在於美國無休止的借款問題可能會抬高全球利率,並進而拖慢全球投資和經濟增長進程,更高的國外借款成本意味著美國的財赤造成的不良影響將蔓延到全球投資與產出。(三)美國的長期財政前景更加暗淡,預計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障的資金缺口將在未來70年達到470萬億美元。這份報告的本意與筆者在《經濟展望》7月號·2002年上發表的《美元泛濫埋葬全球金融》一文一致。更主要的是,眾所周知長期以來IMF一直被市場認為是維護其最大股東美國的利益。故此,如果不是全球賬戶失衡問題到了無法控制的程度,IMF是決不會棒打其老闆的。
  上世紀80年代的美元危機中,日本、德國優異的勞動生產率把其剩餘的儲蓄不斷的輸入市場有序地稀釋著美元的價值。而今天,世界同樣迫切需要找到一個有剩餘儲蓄的地區來減輕美元下落的速度。不過,答案是——沒有。現在全球的每一個地區都面對高失業率、高財赤和高福利缺口。一個全球主導貨幣,擁有的是最大債務和不斷創紀錄的經常賬戶赤字。在全球儲蓄乾枯的今天,這不是一場世界性通貨膨脹,會是什麼呢?
  所以,今天海外的許多學者都在談論美元的問題危及到了世界體系,包括近日IMF的這份報告。或者,全球金融市場都把目光注視到了亞洲,因為亞洲持有美國國債總量一半。稍微掌握一些經濟史的人都知道,美元的每一次危機都為美元創造了巨額福利。上世紀80年代,日本在美元危機中「捐獻」美國有形3000億美元,無形大致5000億美元,為里根打贏冷戰。今天,不知那一個倒霉者再為美國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美元泡沫和全球化失衡殉葬呢?所以, 今天中國再不去談論通脹、糧食與黃金,那中國的經濟市場與「原始社會」有什麼區別。
  在人類貨幣史的長河中,市場很少有脫離黃金來配置結構的時期。1971年,尼克松為打冷戰,而停止美元支付債務,割斷了黃金與貨幣的關係。這個「美元本位 + 印刷機」的國際貨幣體系運行到今已有30多年的時間。全球化在這個體系中迅猛成長,區域性配置失衡或區域性危機在這個體系中頻繁穿梭。上世紀80年代是拉美,1992年是英鎊,1994年是墨西哥,1997年是東盟地區。另外,證券信貸化爆炸性的增長充斥在世界各地。以美國兩大房屋貸款公司Fannie Maes 和Freddie Maes為例,目前其的負債總額達3萬億美元,佔美國GDP30%。今天不論以任何眼光來看,地球都成了一個債務泡沫的星座了。市場沒有儲蓄,格老就印儲蓄。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是利潤的保證。上世紀70年代,美國的政策造成黃金上漲20倍。今天美國的政策在全球化與信貸證券化中無數倍的放大著。所以,談論黃金在21世紀上漲10倍,價值至少在3000美元/盎司是不過分的。同時,市場也必定要拋棄「美元本位 + 印刷機」的國際貨幣體系。「次級金本位」的回歸也必定成為全球一場不可抗拒的趨勢。
  美中是兩個大國,大國之間必定有一場戰爭。在今天就是金融之戰或價格之戰。它體現在匯率、黃金、糧食等等。這個觀點筆者談了3年。在黃金330美元/盎司時,筆者想自己掏錢在中國一些主流財經媒體作廣告向國人告知。遇到的都是這些主流財經媒體的一致回絕。美聯儲擁有全球最富黃金儲備,美國擁有全球最富有農田。至筆者截稿時,黃金在426美元/盎司,3年上升了60%。過去18個月美元兌歐元下滑45%,全球基本商品期貨(CRB)已創下9年新高。這場戰爭現在已經降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成本。很快在美聯儲印刷儲蓄的推動下,黃金與糧價將長得更瘋。2003年4月份筆者在《上海經濟報》中指出,澳元2003年預計升值40%,實際澳元2003年升值33%。同時也指出,美聯儲的再通脹政策在2003年下半年將大幅提高中國居民的生活成本。 2003年11月中國食品價格成長在8.1%。1個月成長8.1%,8年前一個外國人寫的《誰養活中國人》又進入了中國一些分析師的視野。如果今天中國市場還不能明白一場價格之戰早已開始的話,這隻能是中國的一場悲哀。現在全球許多雜誌都在談論中國糧食需求將在2004年大幅推高糧價,甚至有一些雜誌在教導產糧商們減產來獲取最大利潤。資本主義的本質是什麼——利潤。同樣,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是利潤。在全球化飛速進程的這10年,只有中國還沒有遭遇新興市場的一條不變的法則——創造與毀滅。今天在美聯儲尋找下一個殉葬者的時代中,中國現在最大的敵人是——尚未醒悟。


    (評註)通貨膨脹與糧食問題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世界性人口大國,一個擁有世界性綜合實力的大國,這個大國需要正視的是什麼?當這個大國擁有全球最多的美元貨幣時,這個大國的民眾面對的住房、食品及福利是什麼?人民幣升值已成為全球資本套利的無風險「提款機」。

中國今天是不是該正視全球套利資本在中國已不是簡單的壟斷性掠奪。今天擺在中華民族命運面前的是:要麼全球套利資本在中國繼續以民主與合法的食利者姿態掠奪中國財富與未來,要麼中國讓全球套利資本在中國長期居住與獲得合理回報。如果中國能讓后一種方式出現,那麼中國必然是民富國強。以上這篇文章寫於2004年1月,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但必須去正視。否則真的會應驗一句名句——「我死後,哪管洪水滔滔。」(全文完)
一個人應該活得是自己並且乾淨。 - 顧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6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