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朝皇帝的基督徒洋老師

[複製鏈接]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9-3 22: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19年3月4日,在紫禁城的毓慶宮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拜師儀式,清王朝的廢帝溥儀端坐在毓慶宮西廂書房的龍椅上,一個金髮碧眼的洋人朝他深鞠一躬,用十分流利的中國話說:「臣雷湛奈爾德·約翰·費萊明·庄士敦給皇上恭請聖安!」溥儀欠身與庄士敦握握手,重新落座。庄士敦退後一步,又深深一鞠躬,然後退出門去。稍後,庄士敦再度進門時,溥儀已換了常服等候。這時,庄士敦就由外國臣民變成帝師了。溥儀向他也鞠了一躬,完成了拜師禮。

  這位庄士敦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的外國教師,但並不是最早出現在中國宮廷里的外國教師。早在滿族入關后第一個皇帝順治統治時期,以湯若望為首的西方傳教士就憑藉著與皇室良好的關係,入宮擔任皇帝的教師了。

  據史料記載,湯若望能成為順治皇帝的「通玄教師」非常偶然。湯若望本是耶穌會傳教士,德國人,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來華,1629年開始幫助明朝修訂曆書,監製各種儀器,督造戰炮等。滿族入關后,湯若望等西方傳教士因具有天文方面的才能,受到攝政王多爾袞的禮遇。據說湯若望曾經治好了孝庄皇太后的親侄女、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病,太后認他作義父,順治皇帝更尊稱他為「瑪法」(滿語「爺爺」的意思)。有了這層關係,湯若望就可以自由出入宮廷,成為清王室的座上賓。在與順治皇帝頻繁的交往中,他向皇帝傳授天主教教義以及西方科學知識,順理成章地成為清廷內第一位外國教師。

  湯若望利用與滿清皇室的良好關係,向清廷推薦更多的傳教士。這些諳熟天文、力學、音樂的傳教士們先是在欽天監任職,到了順治皇帝的兒子康熙皇帝統治時期,聰明好學的康熙皇帝對西方先進的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選擇法國傳教士南懷仁等學有專長的傳教士任帝師。

  康熙皇帝為了多了解歐洲的科學,命南懷仁寫信回國,邀傳教士來華。南懷仁在信中說:「凡擅長於天文、光學、力學等物質科學的耶穌會士,中國無不歡迎,康熙皇帝所給予的優厚待遇,是諸侯們也得不到的,他們常住宮中,經常能和皇帝見面交談。」法國君主路易十四收到南懷仁的請求后,認為這是擴大法國影響的好機會,陸續增派了白晉、張誠、徐日升等來華,成為康熙的御用教師。這些人又繼續向皇帝推薦其他傳教士,由此獲得中國皇帝的信任。前面提到的庄士敦也是被推薦給溥儀的,只不過他是由精通洋務的李鴻章之子李經邁推薦,因為在他之前,傳教士兼任的宮廷教師已經銷聲匿跡很久了。

  主要講授西方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

  外國教師們教給中國皇帝的知識自然與傳統的帝師們不同,既不是四書五經,也不是治國安邦之道,而是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康熙皇帝或許是自古以來對自然科學最感興趣的皇帝。他回憶說,在他幼年的時候,欽天監以楊光先為首的漢官與以湯若望和南懷仁為首的傳教士之間對於天文曆法的爭執長達10年,楊光先等人堅持中國傳統的曆法,但是他們所測算出來的數據往往並不準確,而湯若望等人則充分展示了歐洲近代天文學的科學性。康熙皇帝認為自己如不懂數學和天文,就不能評斷別人的正誤,因此努力學習自然科學。

  康熙皇帝要求外國教師用滿語講授數學和力學等歐洲科學,由於他對自然科學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教師們教授的內容要求也就逐漸提高。好在傳教士中也有幾個絕頂聰明的。法國傳教士白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是著名的漢學家和地理學家,不到一年就學會了滿文,後來又學會了漢文,並與另一位傳教士張誠一起為康熙講歐洲科學,用滿文編寫了二十幾種教科書。其中1689年編的《幾何原理》有滿漢兩種文本,並且經康熙親自刪改;后又翻譯了《實用幾何學綱要》,還把法國皇家學院編的《哲學原理》譯成滿文,供康熙皇帝學習。此外,還有一位音樂老師———葡萄牙傳教士徐日升,負責教授康熙皇帝音樂方面的知識。

  被溥儀稱為「蘇格蘭老夫子」的庄士敦是這位末代皇帝的英文教師,而庄士敦不僅教英文,他對這個已經被廢黜的年輕中國皇帝寄予厚望,一心想把溥儀培養成一個具有英國紳士風度,有理想、有作為、有科學知識、有進取心的青年皇帝。

  因此庄士敦在教授英文之餘還經常向溥儀灌輸所謂西方的文明,而溥儀顯然不太好學,開始的新鮮勁一過,上英文課時便開始開小差。好在庄老夫子也有應對的辦法,他開始帶著一些厚厚的畫冊上課,上面都是歐洲社會的圖片,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照片。

  結合這些圖片,庄士敦加以適當的講解,以吸引溥儀的注意力。

  庄士敦還常常與溥儀談論一些課外問題,範圍十分廣泛。庄士敦給溥儀講一些英國王室的生活,各國的政體國情,大戰後的列強實力,世界各地風光,中國的內戰局勢,中國的「白話文運動」和西方文明的關係,他還談到了復辟的可能性和不可靠的軍閥態度。但是溥儀顯然對庄士敦身上穿的西服、介紹的新式器物更感興趣,甚至覺得庄士敦衣服上的樟腦味都是好的。在這位外國教師的影響下,溥儀做了許多在遺老們看來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不僅在皇宮內裝上電話,為騎自行車命人除去門檻,甚至剪去腦後清王朝的象徵———辮子。不過這位崇洋的末代皇帝也會幹些事情讓庄士敦很惱火。一次,溥儀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件超大的西裝,穿在身上,庄士敦看見后,急匆匆走到溥儀跟前,讓他脫下西裝,說不合身的西裝是萬萬穿不得的。第二天庄士敦帶著裁縫進宮,給溥儀量體裁衣。

  師生關係融洽

  外國教師能夠得到中國皇帝的禮遇,因為他們除了具有淵博的學識,同時還善解人意,與皇帝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湯若望可算是在華外國教師中與皇帝關係最鐵的一位了。

  1651年,順治皇帝不僅封湯若望為通議大夫,同時封湯若望的父親、祖父為通奉大夫,其母親、祖母為二品夫人,並把誥命詔書封好郵寄到德國。此後又一連串地封賞,到1658年,誥封光祿大夫(一品),恩賞其祖先三代一品封典。

  1653年,順治皇帝賜給湯若望「通玄教師」的封號。在順治皇帝的眼中,湯若望無疑就是一位博愛、慈祥的老爺爺,不計較功名利祿,善解人意又謙虛平和,的確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順治皇帝也喜歡到湯若望寓所拜訪。照規矩,皇帝摸過、坐過的東西和地方,都要供起來不讓別人動。湯若望曾對順治皇帝說,皇帝在他家能坐的地方都坐過了,自己都沒可坐的地方了。順治皇帝笑著告訴老瑪法不用拘禮。在湯宅,順治與湯若望言談舉止間往往不拘君臣禮節,如果皇帝逗留時間稍長,即命令在湯宅進便餐,席間相處如家人父子。

  1657年,順治過19歲生日,當群臣朝賀的時候,順治皇帝竟當眾宣布,他要在瑪法家辦壽宴,這是在中國臣民中也未必有的恩遇。湯若望對順治皇帝也盡心竭力地支持,常常直言進諫。最讓後人稱道的是,順治臨終前商議皇位繼承人時,徵求湯若望的意見,因湯全力支持孝庄皇太后的主張,順治才決定由皇三子玄燁繼承皇位———玄燁就是後來的康熙皇帝。順治皇帝與湯若望之間的師生情誼,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段佳話。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801

主題

9195

帖子

3363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文化沙龍版主

Rank: 4

積分
3363
沙發
 樓主| NYLASH 發表於 2007-9-3 23:25 | 只看該作者
有感於那個韓國人質事件.  
光從傳教這一方面來說, 應該是有利於文化, 思想的傳播的. 設想當年達摩如果沒有來中國傳播佛教, 還不一定有中國的禪了.  (當然這裡並不能將當時的中國與現在的阿富汗相比)
重要的還是一個方法問題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9-4 04: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NYLASH 的帖子

有時候,的確需要多方思考。

最被人不恥的十字軍東征,給西方帶來的文化傳播也是功不可滅的。當然,我知道,說這話對某些極端人士來說又是一個刺激。

但是,客觀的人,看問題總是喜歡多一些角度的。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8: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