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共兩軍抗戰英雄之比較

[複製鏈接]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7-8-31 05: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高戈里

前不久,我有幸拜讀了台灣「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為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編印的
《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特刊》。讀後,我感觸良多,其中之一,就是國共兩黨抗
戰英雄之比較。

據《慶祝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特刊》所刊載的榮鑒光教授《國民革命軍抗日將士
之功勛——國光勳章 青天白日勳章 人物誌》,「國光勳章」於中華民國26年11月8日
,《國民政府公報第2505號》修正公布《陸海空軍勛獎條例》時制定。頒授捍禦外辱、
保衛國家,著有特殊戰功之軍人。「國光勳章」為國家至高榮譽,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僅
授予2人,即特級上將蔣中正委員長和傅作義上將。「青天白日勳章」,繫於民國18年5
月15日由國民政府公布《陸海空軍勳章條例》頒行。該條例第4條規定:「青天白日章
不分等級,凡陸海空軍官佐士兵,於攘御外辱,保衛國家時,立有特殊戰功者,得給予
之。」

然而,《陸海空軍勛獎條例》關於「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級」的規定,並未落實。

青天白日勳章,抗戰期間國民政府共授予170人,其中將官以上136人,佔80%,校
官20人,佔11.7%,尉官3人,佔1.7%,軍士2人,佔1.1%,士兵為0,其他9人,佔5.2%
。在其他9人中,已知屬於非軍隊系統高級官員的有6人,經查,遠征軍黃人偉和趙發筆
為營、團職校官,真正不詳的只有1人,即東北軍的黃心培(見附表)。

國民黨軍隊抗戰,陣亡以士兵居多,但「不分等級」的青天白日勳章卻99%都授給
文武官員了,其中將軍及省部級以上官員又佔了82.9%。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在各階層
分佈的數量與陣亡者在各階層分佈的數量,呈反向金字塔狀。面對這樣一個戰爭背謬,
人們不能不探究其深層的社會原因,特別是在中國根深蒂固幾千年的等級秩序和等級觀
念。

相比之下,中國共產黨宣傳的抗戰英雄,多為普通農民、工人、士兵,以及基層干
部。在兒童團員中,有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在農民群眾中
,有河北省平山縣下盤松村「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在鄉村民兵中,有山東海陽縣趙疃
鄉文山後村的「地雷大王」于化虎、河北曲陽縣尖地角村的「太行勇士」李殿冰,還有
河北省清苑縣冉庄地道戰的創造者和組織者張森林;在工人群眾中,湧現了唐山開灤煤
礦礦工特務大隊大隊長節振國;在普通士兵中,有「爆破大王」馬立訓,有「狼牙山五
壯士」;在基層連隊,有劉老莊連、馬定夫連;在基層指揮員中,有港九大隊短槍隊神
槍手劉黑仔,有電影《平原游擊隊》主人公李向陽的原型包森;在游擊區,有津浦線上
的「鐵道游擊隊」、白洋淀里的「雁翎隊」;還有掩護群眾突圍馬石山的王殿元十烈士
、東北抗聯婦女團「八女投江」、「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等等。特別是建國之初30
年,這些平民抗戰英雄的名聲遠遠大於許多著名的抗戰將領。

中國廣大民眾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愚弄,受等封建級秩序的壓迫,有幾千年的歷史和
文化傳統,中國共產黨宣傳平民抗戰英雄的做法,即便基於西方學者「人性論」的角度
,也無可否認其解構舊中國等級秩序和等級觀念方面的啟蒙意義。

如此「精英主義」英雄觀與「民本主義」英雄觀的立場分野,不能不使人聯想到抗
戰期間國民黨統治區近千萬壯丁非正常減員等階級壓迫慘劇(詳見高戈里博客的文章《
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駁兵役科長之子流沙河的抗戰回憶》),進而更深刻地
體會到朱德同志1945年4月25日在《論解放區戰場》一文中,關於國民黨和共產黨兩條
抗戰路線區別的經典結論:

「從壓迫人民、奴役士兵出發,從消極抗戰以至觀戰、專靠外援出發,從保存實力
、準備內戰出發,從排除異己、破壞團結出發,就構成了一條反人民的失敗主義的單純
防禦的軍事路線,這是國民黨戰場連戰皆北的癥結所在。

「從全民總動員、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積極打擊日寇出發,從團結軍民、團結官兵
出發,從團結一切友軍出發,從積極打擊敵人增強自己的戰略戰術出發,這樣就構成了
一條中國人民的抗日的軍事路線,這是解放區戰場獲得勝利的關鍵。」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沙發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7-8-31 05:26 | 只看該作者

中共抗戰英模「六大平民本色」——再論國共抗戰英雄之比較

高戈里

我的《國共兩軍抗戰英雄之比較》在博客上發表后,被部分網友轉貼多家論壇,自
然也
引發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為此,再論如下:

與國民黨軍隊授勛不同,中國共產黨雖然在1955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
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勳章獎章條例》,授予我軍一大批參加過抗
日戰爭的指戰員以一、二、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獨立自由獎章」,但由於這種授勛
是「普遍授予」,即達到一定職級並滿足一定條件的我軍指戰員均按該條例授予相應的勛
章或獎章,其主要屬性,是紀念性質,而不是因具體戰功或典型事迹的記功性質。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武裝中,具有記功性質的最高榮譽,是授予英模稱號。

與國民黨抗戰最高榮譽多授予高級將領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黨抗戰英模鮮明
的民本主義特色:

特色一:基層指戰員是主體
早在1939年,軍委主席毛澤東、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就通過聯名發出的《關於注意
收集各部民族英雄事迹的通知》指出:「在抗戰中,從我們八路軍新四軍的幹部戰士中涌
現出許多民族英雄。表揚這些英雄及應用行為,對外宣傳及對內教育均有重大意義。」

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大辭典》記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含武工隊和脫
產的地方武裝)抗戰期間共授予150名指戰員英模稱號,其中,連以下指戰員146人,營職
幹部2人,團以上領導幹部只有晉察冀軍區組織部長王宗槐和冀中軍區回民支隊司令員
馬本
齋2人,占獲得英模稱號的全部指戰員的1.3%。在普通士兵中,有「爆破大王」馬立訓
,有
掩護群眾突圍馬石山的王殿元十烈士;在基層連隊,有「劉老莊連」、「馬定夫連」、「
任常倫連」;在基層指揮員中,有港九大隊短槍隊神槍手劉黑仔,等等。

特色二:民兵群眾英模數量大
又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大辭典》記載,抗戰期間,我軍總共授予183人英模稱
號,
除150名部隊指戰員外,還授予30名民兵和3 名普通群眾以英模稱號,兩項合計為33人
,占
抗戰英模總人數的18%。這其中,民兵英雄有山東海陽縣 「地雷大王」于化虎,「太行地
雷大王」王來法,河北曲陽縣「太行勇士」李殿冰,懷來縣「奪槍英雄」師勝生,「首創
赤身戰術的民兵殺敵英雄」李金和及李新雲,女民兵「神槍手」馮鳳英;普通農民群眾有
「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冀中子弟兵母親」聶大省,等等。

大量表彰民兵和群眾中的抗戰英模,是人民戰爭的結果,也是人民戰爭的重要標誌,
僅此一條,就開創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迹。

特色三:抗戰英模類型多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英模在事迹類型上,不僅包括戰場上的「偵察英雄」、「孤膽英雄
」、「刺殺英雄」、「殺敵英雄」、「爆破英雄」、「爆炸模範」、「地雷大王」、「登
城英雄」、「救護英雄」、「單臂英雄」、「單手戰鬥英雄」等,還包括反映我軍建設和
根據地建設工作中的「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以及「模範共產黨員」、「模範指導員」
、「愛兵模範」、「模範學員」、「文化學習模範」、「青年英雄」、「勞動英雄」、「
造紙英雄」、「生產模範」、「群眾工作模範」、 「模範醫務工作者」、「戰郵模範
」、
負傷致殘回鄉生產的「榮軍旗幟」,等等。

在當年中國共產黨的隊伍里,只有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別,任何一個崗位,任何一
項工作,只要干出成績,就能獲得榮譽,就能博得大家的尊敬,這一切,不是人民軍隊是
無法具有的。

特色四:給群眾評選抗戰英模的權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有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其中包括群眾性的「立功運動」
和「戰評」制度,而「戰評」制度的內容之一,就是組織廣大指戰員評選戰鬥功臣,並在
功臣中進一步評選「英雄模範」。

1944 年12月15日,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上的演說中再次強調:「從軍隊中
、農
村中、工廠中及政府等機關中,用群眾民主選舉的方法,選出優秀分子,充當戰鬥英雄,
勞動英雄及模範工作者,給予獎勵與教育。經過他們去鼓勵與團結廣大的群眾。這種制度
,對於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提高農業及工業的生產力,提高政府機關及其他一切機關的工
作能力,數年來的經驗已經證明是極有效果的,各地應該普遍地推廣這一運動。」

特色五:「草根」英模備受關愛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各部隊都有一個共同的傳統,就是各級組織對英雄模範備
加愛護並精心培養。這其中的典型,是冀東軍區所屬開灤煤礦礦工特務大隊大隊長節振國
。據《節振國傳奇》作者、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火先生回憶,原北京市委書記吳德
當年赴延安時,曾經向毛澤東同志專門彙報過節振國的事迹。毛澤東當即指示:「像這麼
好的工人游擊隊長,一定要好好保護。冀東地區抗日鬥爭很殘酷,不要讓他犧牲了。」遺
憾的是,節振國此時剛剛犧牲,只不過日本鬼子和漢奸不敢相信,還在繼續搜尋令他們膽
寒的「白臉狼」。

特色六:讓「草根」英模佔領文化舞台
舊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統治舞台」。在毛澤東旗幟指引下,這種
在意識形態領域根深蒂固的文化現象,受到了猛烈批判,舊中國傳統的英雄形象被徹底顛
覆了,「草根」英模形象開天闢地逐漸佔據了文化舞台。在那個勞苦大眾翻身解放揚眉吐
氣的年代,普通戰士「狼牙山五壯士」、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的「少年抗日英雄」王二小
等「草根」英模,紛紛進入學校課本,致使他們的名氣遠遠大於八路軍和新四軍的絕大多
數高級將領,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還有根據真實人物真實事迹改編的影劇《小兵張嘎
》《節振國》《八女投江》《苦菜花》《沙家浜》《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回民支隊》等等,更是讓毛澤東「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深入民心


有人披露,解放初期中共中央曾有規定,宣傳英雄人物原則上限制在連以下指戰員。
這條消息不論是否準確,實際情況真是這樣。

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英模多為基層官兵和平民,並非共產黨軍隊將領中缺少英雄。恰恰
相反,從整體上比較,國共兩軍將領論智、論勇、論德,我軍都遠遠在國民黨軍隊之上,
且英傑輩出,將星璀璨。我軍將領之所以很少有人被授予英模稱號,不是什麼「謙虛」問
題,完完全全是人民軍隊的性質及其「人民史觀」決定的。有人考察過新中國成立之前我
軍歷史上的立功條例,結果發現,對領導幹部立功的約束條件,越往後,越嚴格。

在舊中國,「將貴智,兵貴愚」的封建意識延續了幾千年。這一體現封建等級觀念、
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的行伍傳統,與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詳見高戈里博客上的文章
《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駁兵役科長之子流沙河的抗戰回憶》http://gaogeli.b
lshe.com/)的慘劇,有著深刻的因果關係。中國共產黨給士兵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力,
讓他
們去評選戰場上的英雄,去謳歌他們中間的平民英雄,其制度變革意義和思想啟蒙意義,
極為深遠,特別是在類似山西「窯奴」事件層出不窮的今天。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72

主題

3463

帖子

1873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1873
3
 樓主| 愛華 發表於 2007-8-31 05:27 | 只看該作者

國民黨軍抗戰英雄緣何少有士兵

——三論國共抗戰英雄之比較

高戈里


我的《國共兩軍抗戰英雄之比較》和《中共抗戰英模"六大平民本色"--再論國共抗
戰英雄之比較》在博客上發表后,被部分網友轉貼多家論壇,為回應一些非議,三論如
下:

根據中華民國26年11月8日《國民政府公報第2505號》修正公布《陸海空軍勛獎條
例》, "國光勳章"為"國家至高榮譽","頒授捍禦外辱、保衛國家,著有特殊戰功之軍
人"。僅次於"國光勳章"的國家榮譽是"青天白日勳章",繫於民國18年5 月15日由國民
政府公布《陸海空軍勳章條例》頒行。

抗戰期間,國民黨政府一共授予2人"國光勳章"、授予170人"青天白日勳章"。

雖然,國民政府公布的《陸海空軍勳章條例》第四條規定:"青天白日章不分等級
,凡陸海空軍官佐士兵,於攘御外辱,保衛國家時,立有特殊戰功者,得給予之。 "但
是,"國光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無一枚授予士兵,授予軍士的僅2人,99%都授給文武
官員了,其中將軍及省部級以上無軍銜的高級官員又佔了 82.9%。

抗日戰爭,陣亡者以士兵居多,但代表國家最高榮譽、按規定"官佐士兵"均可得之
的上述勳章,絕大多數卻授予了國民黨政府的文武高官。

對於這種戰爭背謬,"強國論壇"上的一位署名"傲雪的紅梅"的網友,在其《想起電
影〈三毛從軍記〉》的帖子中,回放了張樂平先生和電影編劇兼導演張建亞先生源於生
活而創作的經典形象:

三毛端掉了鬼子的炮兵陣地,立了功,師長也因此立了功,師長獲得了勳章,三毛
獲得了錦旗,師長要和三毛合影,師長胸配勳章,三毛雙手端著錦旗。

記者讓三毛把旗舉高點,三毛舉過胸脯,不行,舉過脖子,還不行,直到舉過頭頂
。好,行了,喀嚓!照片見報,師長全副戎裝身配勳章神氣活現地站著,身旁有一面"
抗日英雄"的錦旗,三毛呢?只剩下飄在錦旗頂部的三根頭髮毛。

蔣委員長的電影畫外音:要用千萬個無名的岳武穆,造就一個中華民族的岳武穆..
....

幾千年來,中國封建、半封建社會的英雄史,基本上就是這樣被知識精英書寫成就
的。

無人否定,參加抗國民黨戰士兵中大有英雄存在,那麼,當年的國民黨政府為什麼
捨不得把代表"國家至高榮譽"的"國光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授予士兵呢?

對此,有人回應:"試問世界上那個將軍身上的勳章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獲得
勳章的本來就不是代表他個人,而是代表他身後那些千千萬萬的無名戰士。"

如此義正詞嚴的"試問",迫使本文不得不進行"代表"資格審查:先展示國民黨政府
和美國政府當年言之鑿鑿的記載,再剖析"代表"者與被"代表"群體之間血淋淋的階級關
系,以及由此帶來的戰場後果,進而讓國民黨高級將領階層的"代表"資格得以昭示天下
,也使誰"不厚道"昭然若揭,更使本文題解盡在其中。

據費正清主編的《劍橋中中華民國史》記載:

  1944年10月,魏德邁將軍最初擔任蔣的參謀長職務時,他了解到士兵因太虛弱而不
能行軍,並且不可能有效地打仗,原因多半在於他們是半飢餓的。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
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

  據美軍軍事觀察組軍官羅曼努斯和森德蘭著書記載,1945年在西南作戰時,美國觀
察家發現第十三軍甚至不能步行一小段距離,"一大批掉隊,而有許多人因極端飢餓而
瀕於死亡"。美軍包瑞德上校則報道說,看到國民黨士兵們"行軍不到一英里,就搖搖晃
晃倒下來死了"。《大公報》的一位記者說:"軍隊開過以後,在路旁能發現死亡的士兵
,一個接著一個。"

  高思大使評論道:類似的減員率在所有軍區普遍存在。即使訓練、給養和裝備最好
的胡宗南精銳部隊,據說1943年需要補充的比率為一個1萬人的師每月600人。

這段史料記載,為我們今天辨析史論真偽,提供了不難想象的常理:當年國民黨軍
隊的"長官們",連維持士兵生存的基本食品都要肆無忌憚地無情剋扣,代表"國家至高
榮譽"的"國光勳章"和"青天白日勳章"及其附屬權益,又怎能拱手相送給自身權利無以
保障的士兵?

對此,有人辯護:國民黨軍隊虐待士兵的現象雖然有,但只存在少數地方軍閥的部
隊中。

還有人憑空想象:國民黨軍隊的腐敗只存在於抗戰勝利之後。

辯駁此論,且不說《劍橋中中華民國史》在大量引用西方國家的文獻及美國國務院
檔案資料中,提到不少國民黨嫡系部隊抗戰期間的腐敗及虐待士兵的劣跡,就對國民黨
軍隊抗戰期間的整體評價而言,也有確鑿的史料記載。當年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其
回憶錄《在華五十年》就曾憤慨譴責:

整個國民黨的軍事系統終於暴露了它虧待士兵的可怕後果。......抗日戰爭期間,
軍官們的貪污行為就已經十分猖獗。國家資源日益枯竭,前途已經無望時,這一現象依
然如故。

對於司徒雷登大使所作的整體評價,當年國民黨政府軍令部長徐永昌的日記曾有印
證:"人人言,我國兵好官不好。"

這一點,就連國民黨軍最高統帥也不否認。

抗戰中期,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以中國紅十字會會長的身份,對兵役狀況作過一次
實地考察,考察結果令他觸目驚心。由於受到虐待,死亡壯丁與存活壯丁的比例高達11
∶1。 蔣介石看了蔣夢麟的報告后,亦深感震驚,聲稱"覺得無面目作人,覺得對不起
我們民眾",並承認"兵役辦理的不良,實在是我們軍隊紀律敗壞,作戰力量衰退的最大
的原因"。

顯然,在殘酷的階級壓迫制度下,國民黨將領階層在抗日戰爭中僅僅是行使國家權
力的"代表",絕非他們"身後那些千千萬萬"士兵群眾權益的"代表"。

本文並不反對謳歌國民黨軍隊的抗戰英雄,恰恰相反,那些備受長官盤剝、欺壓卻
又含垢忍辱並以凍餒之身為抗擊日寇侵略流血犧牲的廣大國民黨士兵群眾,才是最值得
秉筆直書頌揚、紀念的英雄。而大量國民黨士兵群眾的抗日英雄事迹之所以長期被抹殺
、被埋沒、被忽視,與《三毛從軍記》中的記者所代表的掌握話語權的知識精英附庸於
壓迫者階級,並不遺餘力地推行英雄史觀,有著必然的因果關係。

這種因果關係的思想軌跡,浸透了廣大國民黨士兵群眾足以匯聚成河的醒血酸淚,
並一直延續至今。

在我博客文章《抗戰壯丁非正常減員近千萬--駁兵役科長之子流沙河的抗戰回憶》
之下,一位IP地址為"124.119.39.*"的匿名者,不但一上來就破口大罵,還毫不掩飾地
留言:"那幾百萬壯丁 不管他們究竟是死的正不正常 但是為了抗日而死 也算是死得其
所" 面對如此之說,我實在抑制不住心頭的怒火,憤而反駁:

當國民黨軍隊長官"沒有把新兵看成是人"(四川省達梁師管區司令官的周開勛語)
,導致壯丁大量死亡,也算"死得其所"?

生病壯丁被國民黨長官活埋甚至成批活埋(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見證,四川黔江公
路衛生站學醫的楊增錫見證),也算"死得其所"?

國民黨軍隊的長官為了"免除背扛肩抬他們的麻煩",將"因飢餓或疾病而快要死去
的士兵活活打死"(美軍駐華總部政治顧問謝偉思報告),也算"死得其所"?

"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糧餉,致使"許多人因極端飢餓而死亡"(美軍顧問
魏德邁將軍等見證),也算"死得其所"?

一名士兵因罵了營長,軍官便"集合全連實行千刀萬剮,先刮眼皮,再挖眼、耳、
鼻......"(士兵江源濤親眼所見),也算"死得其所"?

當初,國民黨大小軍閥就是你現在這樣,打著抗日的旗號,為自己欺壓、殘害士兵
辯解的。

你的階級本性,不言而喻了吧!

比較國共抗戰英雄是有意義的,因為億萬受奴役、受欺壓的底層"草根"大眾一旦聚
集在真正代表自身權利的旗幟之下,一場翻天覆地的社會大革命,也就不可避免了。

耐人尋味的是,在中國共產黨執政58年後的今天,《三毛從軍記》中依仗其話語霸
權剝奪"草根"英雄榮譽並專為權貴"打粉"的"記者",不僅有了形形色色的繼承人,還在
共產黨的天下,收復了"英雄史觀"曾經被逐出的一個又一個輿論陣地。而民本主義英雄
觀在主流輿論陣地上的勢微,與當今《包身工》等課文被刪除及類似山西"窯奴"事件層
出不窮,又不無關係。

因為,在我們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英雄史觀一旦在主流意識形態中佔據統治地位,
博弈於"帕累托優勢"下的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況,必然遵循"叢林法則"在"弱肉強食"中惡
化,進而成為少數"精英"階層實現私人資本的積累和增值的代價。
一個需要謠言作為論據的論點是沒有說服力的。 一個經常被謠言攻擊的人應該是偉人。 一個經常散布謠言的人絕對是道德低下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4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8-31 16:1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0

主題

2265

帖子

1294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94
5
lchi2000 發表於 2007-9-7 08: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23:0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