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答盒子,什麼是佛教?

[複製鏈接]

410

主題

5955

帖子

2219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2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問? 發表於 2007-8-30 20: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簡稱。佛陀是印度的一位社會教育家,類似於我們中國的孔夫子。

佛陀教育的內容是如何使人生幸福?用佛教的術語講叫「離苦得樂」。
我們常聽普度眾生。啥叫普度眾生,其實說白了,就是讓大家日子過得好一點,就這麼簡單。

人生如何才能幸福?第一個是要有物質基礎,最起碼要衣食足,對吧?
但衣食足是不是一定能保證幸福呢?不一定。不如意事常八九,各種各樣的煩惱是免不了的。
佛陀教育的目的,就是如何減少和消除煩惱。在外界物質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得到最大的幸福感。

科學的目的,是向外求幸福。
佛教的目的,是向內求幸福。
追求幸福,我想,這是每個人甚至於小動物都有的本能吧?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沙發
Servant 發表於 2007-8-30 22:29 | 只看該作者
也就是說,
佛陀本是人;
佛教所說的,是談減少人世間的煩惱,追求幸福;
佛教並不相信,有看不見的,非物質的,所謂的」靈界「?

另外,佛教真的教人追求」幸福「嗎?我怎麽覺得,」悟「,」空「,是其精華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10

主題

8362

帖子

3134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34
3
mm021 發表於 2007-8-30 22:54 | 只看該作者
另外,佛教真的教人追求」幸福「嗎?我怎麽覺得,」悟「,」空「,是其精華啊。
==========================
那是因為你對 幸福 或者 樂 的定義和他不一樣。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簡稱。
==========================
這個好象不太確切吧,那基督教不成基督教育的簡稱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4
Servant 發表於 2007-8-30 23: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m021 於 2007-8-30 22:54 發表
另外,佛教真的教人追求」幸福「嗎?我怎麽覺得,」悟「,」空「,是其精華啊。
==========================
那是因為你對 幸福 或者 樂 的定義和他不一樣。



同意,所以,我認為,佛教(或者其他的宗教),是叫你如何「悟」到「空」,體會到人生的虛空,人生的無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5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3:0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8-30 23:00 發表


同意,所以,我認為,佛教(或者其他的宗教),是叫你如何「悟」到「空」,體會到人生的虛空,人生的無奈。


你認為錯了。

人生不是無奈, 是常樂我凈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6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8-30 23:0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問? 於 2007-8-30 20:33 發表
佛教是佛陀教育的簡稱。佛陀是印度的一位社會教育家,類似於我們中國的孔夫子。

佛陀教育的內容是如何使人生幸福?用佛教的術語講叫「離苦得樂」。
我們常聽普度眾生。啥叫普度眾生,其實說白了,就是讓大家 ...




謝謝,謝謝。

佛陀教育是什麼呢?向內求幸福是它的目的,我也可以說別的什麼宗教是向內求幸福的,但它求的是什麼樣的幸福呢?怎麼求幸福呢?難道沒有大白話來講講清楚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7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3:11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7-8-30 23:09 發表




謝謝,謝謝。

佛陀教育是什麼呢?向內求幸福是它的目的,我也可以說別的什麼宗教是向內求幸福的,但它求的是什麼樣的幸福呢?怎麼求幸福呢?難道沒有大白話來講講清楚嗎?



眾善奉行 諸惡勿作 自凈其意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8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8-30 23: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真源湛寂 於 2007-8-30 23:11 發表



眾善奉行 諸惡勿作 自凈其意


不需要念經啊?怎麼覺得我已經信佛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9
zgb9333 發表於 2007-8-30 23:2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問? 於 2007-8-30 20:33 發表
科學的目的,是向外求幸福。
佛教的目的,是向內求幸福。


我的理解:
科學的目的,探索、了解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
佛教的目的,就不說念經了,主要是通過打坐、冥想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科學通過探索的成功獲得喜悅、滿足。
打坐、冥想可以入定,比如有人說過,在入定后看到一顆巨大的心臟在一下一下的跳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10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07-8-30 23:27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人間的盒子 於 2007-8-30 23:20 發表


不需要念經啊?怎麼覺得我已經信佛了?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主題

412

帖子

93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3
11
135 發表於 2007-8-30 23:5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gb9333 於 2007-8-30 23:22 發表


我的理解:
科學的目的,探索、了解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
佛教的目的,就不說念經了,主要是通過打坐、冥想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自然科學 是探索、了解五官所感知的世界。
佛教科學 是探索、了解心及五官感知世界過程本身

不全面,但這麼類比似乎更恰當。
AS IT IS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主題

4041

帖子

137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1373
12
zgb9333 發表於 2007-8-31 00:0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1 135 的帖子

高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13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8-31 00:44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zgb9333 於 2007-8-31 00:02 發表
高明



好象是對的,好象還是沒明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14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1 00:5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8-30 23:00 發表

同意,所以,我認為,佛教(或者其他的宗教),是叫你如何「悟」到「空」,體會到人生的虛空,人生的無奈。

我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所謂的「空」並不是人生的虛空和無奈,而是人貪婪、執著和虛妄的無望。當人領略到(悟)這種無望,就會放棄那些無為的貪婪、執著,就會獲得內心的喜悅和平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15
Servant 發表於 2007-8-31 00:58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confuse 於 2007-8-31 00:55 發表

我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所謂的「空」並不是人生的虛空和無奈,而是人貪婪、執著和虛妄的無望。當人領略到(悟)這種無望,就會放棄那些無為的貪婪、執著,就會獲得內心的喜悅和平安。


那我們所體會的,有一些不同。。。

我所說的」空「,是一種「無所求」。(無奈,是消極的層次,是低層次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4

主題

2227

帖子

674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4
16
confuse 發表於 2007-8-31 01:05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8-31 00:58 發表


那我們所體會的,有一些不同。。。

我所說的」空「,是一種「無所求」。(無奈,是消極的層次,是低層次的)。

不太理解你所謂的「無所求」是什麽意思。可否請進為詳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68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盤古教紅衣主教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680
17
人間的盒子 發表於 2007-8-31 01:1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Servant 於 2007-8-31 00:58 發表


那我們所體會的,有一些不同。。。

我所說的」空「,是一種「無所求」。(無奈,是消極的層次,是低層次的)。


我確信你的理解是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主題

1萬

帖子

5221

積分

二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5221
18
Servant 發表於 2007-8-31 03:3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7 人間的盒子 #16 confuse 的帖子

沒關係,因為,那是我信主前的想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3

主題

1796

帖子

42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28
19
常常 發表於 2007-8-31 05:57 | 只看該作者

我理解的佛陀教育

是眾生在佛陀指點教誨下積善修行,以達到成佛的目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20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8-31 08: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135 於 2007-8-30 23:59 發表


自然科學 是探索、了解五官所感知的世界。
佛教科學 是探索、了解心及五官感知世界過程本身

不全面,但這麼類比似乎更恰當。



簡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0 22:3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