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節焚紙燒燭,祭奠先人
中國的中元節也稱「鬼節」,是陰曆七月十五(2006年是8月7日)。其實,從農曆七月初一開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門大開的日子。民俗相信,在這一段時間會有許多的孤魂徘徊在陽間。中國歲時節令有「三元」之說,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今年是丙戌年的農曆閏年,因為多了一個閏七月,狗年共有385天。所以今年有兩個中元節。
??? 中元節是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也叫盂蘭盆節,廣西壯族自治區還叫七月半,有些地方又把它與清明、十月一合為「三鬼節」。其中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中元節則大多是一家之祭。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佛教徒在這天要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叫盂蘭盆齋、盂蘭盆供。盂蘭,梵語為烏蘭婆拿,意為「救倒懸」,它的意義是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受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施食物給孤魂野鬼。
對歷史的崇敬之意,對祖先的緬懷之情,在人們質樸的情感中洶湧奔流。大家通過各種特殊的祭拜方式,將這種情感釋放得酣暢淋漓:年長的人在家祭祖年輕人則紛紛出門放天燈,以此來寄託對先人的追思和表達對親人的祝福。傳說天燈是三國時諸葛亮發明的,所以又叫孔明燈或文燈。在台灣以及海南文昌等地,都流行中元放天燈祈福的習俗。放荷燈,也做放河燈,也是中元夜的重要活動。荷燈形式很多,一般是用彩紙做成的朵朵蓮花,底下用半個茄子做托,在中心插上點著的蠟燭,使其漂浮水面。更多的地方則是焚紙燒燭,祭奠先人。一些較大的祭拜,會供拜鬼王。鬼王也稱普渡王,傳說是觀音大士的化身。
中國很多地方在鬼節都會燒紙錢給先人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城區千餘市民在金井河焚紙燒燭
火燭越旺,代表後人越有心
一般情況下是全家人一起出動

不同的地方,祭奠品也不一樣
廣西壯族自治區在鬼節一般都喜歡用鴨子祭奠先人
紙鞋和鴨子是廣西人傳統的鬼節祭奠品
海南一帶,人們喜歡在鬼節放孔明燈來寄託哀思(也叫天燈)
天燈的種類也有很多,這是獨個的天燈
這是製作難度比較大的七星天燈
有天燈自然也會有河燈
不同的地方河燈的形狀、材料也不一樣
就連放河燈的時間也很有講究
台灣人也很重視中元節
台灣基隆人在鬼節經常在海邊焚燒大型的紙制祭奠品
台北人過鬼節
台灣人過鬼節,雞豬魚和龍眼,一樣都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