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4個女孩帶癱瘓爺爺逃生 洪水中跋涉90分鐘(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8-24 18:1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李聖豪與收養的4個孩子開心生活。





孩子們曬乾被水浸過的書迎接新學期。

3天前,湛江抗洪晚會上,76歲的癱瘓老人李聖豪顫抖著對鏡頭舉手敬禮。他收養的4個女孩,最小的7歲,最大的10歲,把他從洪災中救了出來。很多人說,好人有好報。

狂風,暴雨,排好隊,年輕的扶著年老的,大的扶著小的,400個人手拉著手,在湍急的洪水中足足走了1個半小時。2007年8月11日,湛江市遭遇兩百年一遇的暴雨襲擊。有氣象專家翻閱史料后,更稱其為千年一遇。

汪洋世界中,到底發生過什麼?市委書記被困、癱瘓老人逃生、海堤管理員帶著手術膠管抗洪……最終,數千人成功轉移。

本報記者實地探訪並與被洪水圍困了31個小時的市委書記展開對話。

文/圖記者李穎、關家玉、喬軍偉實習生黃建豪

通訊員梁國良、丁智明

8月10日晚9時,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接到急電,北和鎮鵝感村被水浸,村民被洪水圍困,情況危急。然而初見暴雨時,許多雷州人並不以為然,旱了這麼多年,雨再大能怎麼樣呢?龍門鎮不久前才剛剛開完抗旱的會議,從湛江市下到雷州的記者也正準備做一篇關於抗旱的報道。

「在雷州,歷史以來只有抗旱,哪可能會有洪水。」一個當地人說。這連市委書記李昌梧也不相信。

然而,天空變色,大風驟起,暴雨突降。

40年前救人今日被救

李聖豪至今常常想起李昌梧在電話里對他說的話:「我知道你是英雄,我們一定會救你,你一定要保證4個小孩安全。」李昌梧後來對記者說,當時老人在電話里一個勁說「不要救了,不要救了」,「我就猛"吹"他,猛地鼓勵他。一個癱瘓老人帶著4個小孩,救出來肯定是一個奇迹。」

76歲的李聖豪在雷州早已是位名人,現在,他更出名了。他被直升機救起的錄像在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中播出。同時被救的還有他收養的4個女孩,最小的7歲,最大的10歲。

8月22日,記者再見他時,他像往常一樣躺在床上,帶著一頂藍色氈兒帽,眼神純凈、閃亮。床邊書架上擺滿了舊書,4個小孩歡笑著跳上跳下,不一會兒已打灑了兩杯水。

李聖豪是1955年畢業的大學生,當了一輩子老師,說起話來不急不慢,喜歡總結:「第一……」說著自己的做人原則。這位愛幫助人的老人,1969年在一次堵海搶險中損傷脊髓神經,自那以後,他就癱瘓在床。一個癱瘓的人逃離洪水,成為不少人心中的奇迹。

「76歲了,我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那天,李聖豪在龍門水庫下游公路旁的房子里休息。外面下著大雨,老大和老二都說,雨很大,水很深。「我還是不信。但後來,水越來越深了。」4個小女孩用力頂住門,想阻擋水進門。眼見老人在水裡淹著,孩子們在桌子上放了一把椅子,再把老人搬了過去。最小的兩個孩子也站在桌子上,年長的兩個忙前忙后。

在這個臨時搭建起來的「安全島」上,老人接到了兒子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有現場指揮的領導湛江市委書記徐少華等。電話里,救援人員讓老人和孩子們轉移到屋外的葡萄架上。整所房子都已經被洪水浸滿。趁著水還不深,10歲的老大背起了爺爺,剩下的3個小孩在後面照顧著。

4個孩子扶著一隻「大笨象」



「就像扶著一隻大笨象一樣的。」老人笑著說。厚厚的雨幕中,4個小孩和一位癱瘓的老人在水中前進。葡萄架有4米高,這在癱瘓的老人看來,根本就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頂著風,冒著雨,老大先把爺爺放在葡萄架下的水泥台上,然後自己拿著一根粗繩子爬上了4米高的葡萄架,接著把繩子垂下來。兩個小孩扶住旁邊的兩架梯子,盡量靠近繩子,還有一個在水泥台上站著。李聖豪抓住了繩子,用盡全身力氣向上爬。旁邊的孩子們也跟著爺爺的節奏,一點一點向上,用手牢牢地扶著爺爺。風雨中,老人枯瘦的雙手緊緊地握住繩子,4個小孩在旁邊鼓勵著他。最小的孩子臉上還留著淚痕。水一點一點上漲,時間彷彿靜止一般。不知過了多久,李聖豪終於爬到了葡萄架上。

這時已經是下午1時左右。趴在葡萄架上的老人很難移動身體,剛才的攀爬也幾乎耗盡了力氣。「他們就像推冬瓜一樣地把我推到葡萄架上的水箱旁邊,那裡有些遮擋。」李聖豪笑著,旁邊的孩子們也笑起來,不斷地叫著「推冬瓜」、「推冬瓜」。那時,離他們不到60米遠的地方就是抗洪前線指揮部,中間隔了湍急的洪流。看到老人和孩子爬上葡萄架,對岸的人鼓起掌來。「我也揮手致意。」老人說話文縐縐的。

「像抱大孩子一樣抱我上去」



當時,房子已經完全被洪水圍困,而且有倒塌的危險。指揮部前後兩次派人游泳營救,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又派衝鋒舟從不同方向接近老人,然而,水流太急,救援依然失敗。此時,已經下午4時多。老人和孩子們已經在葡萄架上待了3個小時。「每隔幾分鐘,對面就會打電話過來。兒子鼓勵我,領導也鼓勵我,讓我一定要保證4個小孩的安全。」

下午5時30分左右,指揮部向交通部南海救助局求救,直升機到達現場,開始解救。房子周圍都是高壓線,這給救援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後來,士兵順繩子滑下,到了葡萄架上,將繩子綁在孩子身上,4個小孩一個一個安全獲救。在看到老人的情況時,救援隊員也不由得犯了難。最後,飛機上垂下了3根繩子,救援隊員用一根綁住自己,用兩根綁住老人。「像抱一個大孩子一樣抱我上去。」李聖豪說起這一段時,語速不由得加快了,「後來,他又下去一次,是為了拿我的坐墊和尿壺。我身上被雨淋,又有味道,可那隊員一點都不在意。到了晚上,他才告訴我,他已經沒吃5頓飯了。」

老人獲救的鏡頭還在電視上重複播放著。人們都說他是好人有好報,十幾年來,李聖豪前後收養了十幾個孤兒。



洪災過後的雷州已經恢復正常生產。





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



洪水襲擊時的多個面孔



洪災過去了,感人的故事還在繼續。有帶著手術膠管拉閘的海堤管理員陳三;有身患重

症堅持工作的調邏村黨支部書記黃金琪;也有捅破房頂求生的兄弟倆,最大的才11歲;有放著自家20多萬斤稻穀不管趕去救人的莫道交;更有英勇的解放軍、退伍軍人捨命救人事迹。

雷州北和鎮委書記潘曉暢說,他的小孩十多天沒有見過他了,妻子也是一天晚上開會時見過他。這塊一直為乾旱所困擾的土地,堅強地經受了洪水襲擊。 「雷州人在關鍵時候是團結一致的。」李昌梧說。

對話李昌梧



昨日,記者看到了被洪水圍困31個小時的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從8月10日晚到12日早上,他一直在受災最嚴重的鵝感村和下海仔村。

記者:當群眾被洪水圍困的時候,你在哪裡?

李昌梧:以往每周五我會回湛江的家,但那天就是不踏實,看著大雨總有不能走的念頭。一開始只是說有漁民掉下船,我也不相信會發洪水。雷州常年抗旱,發洪水是沒有的事。水沖向烏石,海潮和洪水撞擊,生生撞出了一個出海口。這水是千年一遇。

記者:被圍困31個小時,發生了什麼呢?

李昌梧:其實算不上圍困,開始都不知道出不去了。10日晚上9時,北和鎮鵝感村反映,水已經有2米深,村民被圍困,我馬上和市長羅滇南一起出發前往。到了村委會,把所有幹部的車全都派出去把群眾轉移到13公裡外的學校,還要其他鎮派中巴過來,但是根本進不來。當時2000多人要轉移,11日凌晨4時多,湛江市委書記徐少華打電話說要來現場,結果根本過不來。凌晨5時多,我們又到了下海仔村,全村250多人都爬到了屋頂上,到晚上8時多都救出來了。我們在附近學校里過夜,常委們都睡在地上。

記者: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李昌梧:我們在下海仔村救人時,救出來后清點人數,發現還少了2個。是一對父子,兒子是殘疾。父親要陪著兒子,不管是生是死,兒子不出來,他也不出來。我們知道后,堅持把他們救了出來。

記者:千年一遇,剛開始指揮時有沒有慌亂?

李昌梧:根本來不及慌亂。最重要是救人,一個都不能少。11日白天,有人說看到遠處的水裡漂著8個人。我讓衝鋒艇沖了3次都沒成功,隊員也說太難了。我說不救回來就免掉你,再沖最後一次不行再說,逼著他們去救。下了死命令,後來把人從水裡一個一個撿了上來。其實我也理解,他們太累了。

記者:指揮救援時,最難的是什麼?

李昌梧:最難的是要船,都是從廉江、茂名等地調過來的,需要時間。看著對面的人不能救,真著急、真難受。烏石鎮調上來第一艘船,送船路上差點出事故。村裡大多數都是老人小孩。拿門板去救,他們怎麼爬得上去,萬一翻到水裡就完了,好幾米深的水啊。一艘船救七八個人,往返45分鐘,誰都累得不行。

記者:被困時,有沒有吃飯、睡覺?

李昌梧:10日晚飯吃了,11日晚上9、10時吃了。中間一直沒有吃飯,沒有睡覺,一套衣服穿了3天。精神高度緊張,人也不覺得餓、困,就在樓頂上站著。10日晚上吃過5個雞蛋,市長吃了3個,留了2個到第二天發霉了。11日早上有空降食品,都給村民吃了。一直在打電話,幸虧我提前準備了兩部手機和5塊電池。我老婆嚇壞了,打電話也打不進來。

記者:有沒有罵過人?

李昌梧:來不及罵了。現場沒有一個人說幹部不好。現在還有一千多幹部住在各個村裡。一個鎮書記11日彙報情況時是雙腿叉開走過來的,很彆扭的姿勢。我說:「怎麼來得這麼晚?」還罵了他。他說他已經在水裡泡了十幾個小時,下半身都泡腫了,我真心痛。當時湛江市打電話問怎麼雷州指揮部都沒人啊,其實都下村裡了。洪災現場,幹部一定要到位,否則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村裡面有哭的,捨不得離開家的。幹部要現場一個一個說,不然肯定亂套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31 05: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