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玩具商之死致集體性反思 中國製造為廉價所累

[複製鏈接]

9777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禁止發言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積分
120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llbird 發表於 2007-8-27 08: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這既是一個中國玩具商人的個人悲劇,也是所有「中國製造」所面臨的共同陰影。



「中國玩具商自殺事件」再調查

■新快報記者 宋菁

年近四十的何聲(化名)現在正奔走於許多玩具工廠間,他在找一份和過去一樣的工作。

他那3000位舊同事,有1/4已經拿著行李直接返鄉,其餘的分散在南海各家大大小小的玩具廠、電器廠……

兩周前,他們的老闆,51歲香港人,佛山利達玩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張樹鴻自縊身亡。

8月初,美國玩具巨頭美泰公司宣布主動召回96.7萬件鉛含量超標的兒童玩具,而這批產品的出處,正來源於張樹鴻的工廠。

張樹鴻的死因,一時眾說紛紜。

最常見諸報端的說法是「因為3000萬美元的直接損失」;也有接觸過張的人認為,當事各方推卸責任,加之事態超乎想象地擴散,「可能面臨更嚴厲懲罰的憂慮」而壓垮了他緊繃的神經;更有利達管理層人士透露,其實海關等部門早已介入調查,這家加工貿易企業,很可能涉嫌「飛料走私」偷逃關稅……

張樹鴻之死

這家位於南海平洲的利達玩具廠,已經人去樓空。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該廠還四處招募工人,大建廠房,以備衝刺即將到來的出口旺季;現在這裡大片廠房被閑置,辦公室中,僅剩幾位管理人員還在處理收尾的工作,超過2500名工人中有四分之一已經返回湖南、貴州的老家,其餘的已經被分散安排到佛山其他玩具廠、電器廠。

一起突發的召回事件迫使該廠不得不全面停產整頓。

8月2日,採購商美泰公司宣布召回96.7萬件鉛含量超標的兒童玩具,而這批產品正是出自張樹鴻的工廠。

事實上,風暴早有跡象。6月中旬美泰在華的實驗室在一次常規抽查中,發現利達5個玩具樣本油漆的鉛含量超標,不過由於利達積極的態度獲得了美泰信任,在啟用新的油墨材料后,利達的生產斷斷續續地又運轉了一陣,更在8月2日下了一大筆訂單,「數量多到我們根本接不下來!」一利達主管介紹。

但這筆訂單並沒有讓張樹鴻轉危為安,因為佛山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宣布,暫時禁止該廠產品的出口。

隨後事態的急轉直下更是超出了張的預期。在8月2日美泰宣布召回問題產品后數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美泰幾乎同步對外公布了涉案企業利達的名稱,這在以往的召回案件中甚為少見。8月9日,質檢總局發出通報稱,佛山利達已經被要求停業整頓,暫停出口,還稱情節嚴重的違法犯罪當事人將移交司法部門嚴厲查處。

8月11日,在給工人結清工資后,3點多,張樹鴻在工廠倉庫自縊身亡。

梁家成其人

張樹鴻一手創建起來的佛山利達,成立於1993年,佛山市禪城區汾江實業公司和香港利達實業公司各佔50%的股份。但根據約定,中方在企業中不分紅,亦基本不插手業務經營。

香港利達的兩位股東,是香港居民趙貴全和張樹鴻,各佔一半股份。由於趙年紀較大,近些年,除其兒子在香港協助幫襯外,內地的業務上已基本交由張樹鴻負責。佛山利達董事長謝煜光是中方的人,挂名卻並不插手業務,實際操盤手張樹鴻擔任公司副董事長。

利達的大部分訂單來自美國玩具巨頭美泰公司,張與美泰合作更是長達15年,被認為是美泰最信任的供貨商之一。

需要介紹的還有利達的油漆供貨商梁家成,梁是張樹鴻多年好友,不過此次引發事端的油漆正是來自梁的東興新能源有限公司。有利達員工稱,與張樹鴻的外地身份不同,本地人梁家成有著政府背景。

謝煜光24日表示,梁提供油漆多年一直未出現任何問題,不過今年4月初,東興在黃色色粉緊急短缺的情況下,從網上找到一家名為東莞眾鑫色粉廠購買了500斤色粉。事發后,梁曾解釋稱,是因為情況緊急,擔心影響利達出貨,因而未對這批色粉作進一步檢測,他並未料到眾鑫提供的無鉛證書以及認證證書都是假的。

利達多名員工對梁的說法不屑一顧。一位管理層人員23日表示,東興的好日子得益於利達,梁極可能是見利忘義,試圖用假色粉矇混過關。他稱,事情太多湊巧,「為什麼色粉不夠早前不買?非到最後關頭稱時間不夠不去化檢!」

多位廣東玩具生產商也都表示,梁這一操作不合常規。

不過謝煜光認為,將禍水引向梁家成並不合理,他認為梁也是受害者,「色粉不夠,也是飢不擇食了」。

事發后不久,梁便未見露面,謝煜光說,早前幾乎一面倒的指責迫使「他自己躲起來了」。同時逃逸的還有眾鑫色粉廠的七名嫌疑人,謝24日表示,聽聞其中部分人已被逮捕。

3000萬美金壓力

何聲是利達高管,跟隨張樹鴻亦有些年頭。

在這家玩具產量居佛山第二的工廠里,和其他管理人員一樣,何拿著不低的薪酬。

張過世后,和其他管理層一樣,他陸續收到不少媒體採訪請求,「至少有10家了吧!」大部分採訪他都掛斷電話以示拒絕,在他看來,在此敏感時刻對媒體大爆猛料的人,「不是別有用心便是搞不清楚狀況。」

張樹鴻自殺的原因,最常見諸報端的說法是「因為3000萬美金的直接損失」。何聲說,由於早前與美泰簽訂有協議,產品出現問題,利達需要按照市價召回。這筆召回的款項,加上現在倉庫中的各類成品、半成品、配件,還有幾百萬的運費,「整體的直接損失估算約3000萬美金」。

「不過,這並不是主要因素」。何聲說,張曾經表示過,「這筆賠償一年賠不完,就賠兩年,兩年賠不完就賠三年,大不了不賺利潤,慢慢賠總能好起來。」

他認為起碼還有另一個原因將張逼上了絕路,那就是事發之後,各方都將責任推卸到了利達的頭上。

他稱,事發后,地方商檢極為緊張,當時就已禁止利達再出貨。由於8月2日接到大批美泰訂單,著急出貨,8月3日、6日,利達向佛山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交報告稱,「懇請貴局予以監督及跟蹤檢查,儘快恢復生產和出口業務為盼。」

商檢對此回應稱,除非美泰方面能夠出具一證明,表態承認自己對此事有疏忽,要承擔部分責任,否則利達產品不能出貨。他稱,當時同樣存在疏忽的商檢部門希望藉此將責任轉嫁給美泰。

利達隨後將此要求轉述給正在催貨的美泰,「沒料到,美泰反咬一口,不但不提供幫助,反把公司名字對外公布,更呼籲同行盡量不要與利達有生意往來。」隨後,便有美泰人員前來拉走了早前提供給利達的生產模具。

美泰態度的陡然轉變使得形勢急轉直下。8月9日,質檢總局發出通報稱,佛山利達已經被要求停業整頓,暫停出口,還稱情節嚴重的違法犯罪當事人將移交司法部門嚴厲查處。

謝煜光稱,美泰倘若知道利達不能出貨,便不會在2日再下訂單。而美國國內的壓力也迫使美泰舍卒保車。早前,對於美泰拒絕公布供貨商的名稱,美國國內批評聲頗多,認為此舉對消費者及業界都不負責任。

走私疑雲

還有一種說法是。張樹鴻是為了逃避有可能到來的刑事處罰。有接觸過張樹鴻的玩具界人士稱,全球都正圍著中國製造大做文章之時,一單並非罕見的玩具召回案可能成為系列問題的導火索,張可能也預見到除了經濟壓力、生意夥伴的拋棄外,自己或將再遭嚴懲。

早前也有報道稱,有接近張樹鴻的人稱「曾收到一份傳單」,但具體內容不詳。

何聲透露,事實上,利達內部不少員工早已在傳言,召回事件還牽涉出了其它是非,他稱海關正在介入調查,「據說利達的料件數並不吻合」。

作為一家來料加工企業,利達進口的原材料享受免稅優惠,不過這些原材料並不允許在國內銷售,否則將被視為走私、偷逃關稅,業界將這一走私稱為「飛料」。而利達可能一直在將部分進口原材料低價轉售,以致報關單上的料件數目與眼下工廠剩餘的料件數有空檔。

不過何聲並未透露詳細數字,也未能提供證據證實上述傳言。

記者曾嘗試聯繫海關人士以及早前傳言曾介入調查的廣東安全局相關人士,不過未能證實是否正有相關部門在介入調查走私。



■如何擺脫"質次價廉"的成見是許多中國工廠需要解決的問題。

5個環節檢驗失靈

引發事端的問題玩具,到底是如何逃脫層層檢測關卡?

事實上,色粉的鉛含量超標在多個環節都是可以被發現的,而最令人遺憾的是,從色粉廠、油漆供應商、玩具生產商利達、地方商檢再

到美泰,這個5個環節全部失靈。

法國國際檢驗檢疫局一在華人士24日介紹,鉛含量超標一般可能發生在兩個環節,一是原材料的污染,另一個是加工過程中,機器的反覆使用可能造成污染。據悉,美泰在國內設有7家油漆供應商,按照正常流程,利達倘若需要找這7家之外的油漆供應商拿貨,就應該提供相關的檢測證明。也就是說,利達每一批新加入的原材料都應該被檢測,未對油漆做檢是利達的疏忽。

而美泰的責任在於監管不力。美泰負責全球質量保證的高級副總裁吉姆·沃爾特早前對媒體說,由於利達與美泰經過多年合作已建立了很強的互信關係,因此美泰允許利達自己對所產玩具進行檢測,其檢測人員是由美泰培訓的。他說,美泰親往生產地進行檢查的頻繁度取決於它對生產廠家的信任度。

一家玩具供貨商說,地方檢驗檢疫部門的檢測也極容易逃脫。他稱,企業同類貨物多個批次的出口中,一般只會檢測一批貨物,「只要保證這批貨能通過就行」。他稱,一般而言,產品送檢需要排期,因而在什麼時間檢測企業大都心理有數,「想要矇混過關很容易。」

廉價的代價

利達事件后,多家大型採購商開始徹查中國供貨商,檢測環節大幅增加。美泰在華另一供貨商24日稱,以前原材料環節,只要供應商出具報告即可,也就是說多批次的原材料中,只有一批次會拿去檢測。不過現在,每一批原材料進入生產環節都被要求送檢。

此外,半成品也被要求抽檢,而以前沒有這項檢測。供貨商們早前的自查也被送檢取代,他稱,很多檢測都被要求送往美泰實驗室或者其他檢測機構。成本壓力使得這些供應商倍感艱辛。上述供貨商稱,檢測一個玩具需要耗費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的費用,目前未來得及統計在近期檢測成本的總支出。他稱,這筆費用暫時都是工廠支付,能否轉嫁給美泰尚不得知,「畢竟出口價格早前已經談好了」。

出貨速度同樣已經放慢。據悉,每個玩具樣品的檢測大約需要5-10個工作日,多個環節檢測的增加致使工廠的生產節奏開始放緩。

SGS、法國檢驗檢疫局等多家檢測機構均表示,7月底開始,針對原材料的檢測正在增多,多家檢測機構也開始24小時不間斷地工作。

一位南海檢驗檢疫的辦事人員早前對媒體表示,在今年8月以前,對於出口玩具的檢查是抽檢。利達玩具召回事件后,當地檢驗檢疫部門開始大張旗鼓推行強制性檢查。

過分被壓低的出口價格也不得不引起反思。

香港勞工權益維護組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的首席協調員陳慧玲說,美泰和其他客戶一直要求壓低生產成本,逼得供應商們為儘可能省錢不得不投機取巧,從而導致了在產品中使用有毒塗料這類疏忽事件。

法國檢驗檢疫局的人士也說,估計有八成以上的出口企業在面對原材料等諸多檢測的時候,都是能免則免。以玩具檢測為例,一個玩具上的一種顏色,檢測費用一般在450元左右,「顏色越多,費用也自然越高」。這些本是必要的成本,中國工廠卻難以將此轉嫁給不斷壓價的國外採購商。

更有玩具供應商爆料稱,部分採購商包括歐美商人為了壓低成本,甚至要求中國供應商採用成本低廉的不達標原料。而這些口頭約定並不會被寫入合約,也即是說,一旦這類產品出現問題,倒霉的只有中國人。

他透露,利達事件使得大部分工廠噤若寒蟬。「這類訂單已經不再敢接」。

翻身已難

在毒狗糧、毒玩具等系列事件后,「中國製造」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製造的食品、玩具、藥品正在引起大面積恐慌。一位7月底從美國歸來的貿易學者告訴記者,美國的一些商店已經打出「本店不銷商中國產品」的牌子,而一個6、7歲的美國小女孩也是對著他說:「我再也不吃中國的食品了」……

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8月24日稱,產品安全問題也並非一天兩天,早前國內假奶粉、多寶魚以及層出不窮的假藥事件在國外亦有報道。

在國外,中國產品質量安全屢遭指責。近段時間,包括牙膏及水產品在內的出口品在世界多個國家被檢測出化學物質和有毒物質的含量超標,其中最為嚴重的一個案例,是輸往巴拿馬的止咳糖漿含有二甘醇,致使當地94人身亡。

周世儉認為,眼下中國製造危機正是之前諸多事件積累的結果。

這一背景下,一些並不罕見的產品召回事件,也被炒作發揮,其矛頭直接指向全部「中國製造」。據悉,商務部下屬的輕工商會已經給廣東一些玩具出口大戶打招呼,警告企業,美國可能將玩具召回事件政治化處理,屆時企業出口可能面臨更多麻煩。

有貿易專家警告,貿易保護主義正在藉機抬頭,而中國今年可能逼近3000億美金的貿易順差可能是禍根。

相伴隨的,中美雙方開始了你來我往的若干個貿易爭端。玩具召回事件后,中國質檢總局8月20日宣布,272台進口自美國的心臟起搏器因質量安全不合格而被監督退運。美國隨後再度提出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雙反」調查……

關於貿易爭端會否不斷蔓延的憂慮開始擴散。

珠三角一些玩具加工廠表示,由於看不清楚形勢,也不知美國標準會否再做調整,已經暫時不敢接大的訂單。

不過周世儉認為,事態不至於發展至貿易戰這一步,不過對中國產品,尤其是食品、玩具、藥品的聲譽已經造成相當打擊。「不可能抹黑全部的『中國製造』,不過,上述三個行業想要再翻身會相當吃力」。

挽救「中國製造」

面對聲譽受損的「中國製造」,政府開始採取多項措施證明其作為安全生產國和出口國的能力,包括危機公關——上周,中央電視台便開始播出《相信中國製造》等系列節目。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的數字,還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統計,抑或來自日本官方的數據,都足以說明,就總體而言,中國出口商品、特別是食品安全狀況並不比其它國家的差,甚至還略勝一籌。

2004-2006年間,中國對美國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別為99%、99%和99.2%。美國對中國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別為99.01%、98.85%和99.09%,同期中國對日本和歐盟的食品出口合格率三年均分別高達99.8%、99.9%和99.9%。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也在8月23日強硬回擊稱,個別媒體的報道以偏概全,蓄意炒作。

國務院更於7月底宣布將建立一個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相關的領導小組,8月17日,宣布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擔任這個19人小組的組長。小組將統籌協調中國的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重大問題,並監督檢查有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和工作進展情況。

8月24日,吳儀在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上明確表示,8月下旬到12月底,針對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的專項整治將全面鋪開。

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內,政府希望達成20項工作目標,其中包括「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00%得到清查,出口食品運輸包裝100%加貼檢驗檢疫標誌」。

實際上,這一甚為嚴厲的整治不僅針對出口行業,農產品、食品、藥品和其他關係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及進出口商品都將被列入整治對象。

周世儉認為,國內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也可寄望於此。一直以來,國內食品的安全率要遠遠低於出口食品,去年我國國內食品的安全率在85%左右,而出口產品的安全率一直維持在99%以上。

2007年1-6月

「中國製造」危機

3月寵物食品受污染

2007年3月,美國召回100個品牌的寵物食品,這些受到污染的食物致使美國十幾隻貓、狗死亡。寵物病情爆發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稱,導致這一事件的元兇是來自中國江蘇的谷朊粉,並在已在寵物食品用谷朊粉抽樣中發現了三聚氰胺。

FDA稱,摻有這類谷朊粉的寵物食品在沃爾瑪等遍及全美各地的連鎖店裡都有出售,遠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寵物因此而受到了感染,FDA接到的投訴就有1萬多起。

4月,FDA對徐州安營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谷朊粉發出了禁令。

5月二甘醇牙膏事端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5月底表示,美國海關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牙膏進行扣檢,直到檢測表明這些牙膏是安全的方予放行。

早前,我國出口到巴拿馬等國的牙膏中被發現含有可能產生毒副作用的化學物質二甘醇。

隨後日本和其他國家也以健康安全為由紛紛對中國牙膏進行限制。

國家質檢局在一份聲明中回擊稱,中國所有出口到美國的牙膏均在出口前由美國進口商向FDA提供配方,配方中含有二甘醇的毒性的相關報告。這些牙膏均獲得了FDA的標籤註冊,允許在美進行銷售。

中國衛生部專家的評估表明,二甘醇屬於低毒類化學物質,進入人體后無明顯蓄積性,迄今尚未發現有致癌、致畸的證據。二甘醇廣泛用於生產牙膏顯然也是出於成本上的考慮。牙膏生產商稱,他們此前是用甘油來保持牙膏潤滑,當甘油價格上漲才用二甘醇這種有毒化學物質替代。國家質檢總局最終於7月11日宣布,禁止進出口含二甘醇成分的牙膏產品,並下令牙膏生產商停止在銷往國內市場的牙膏中添加二甘醇。

6月致命輪胎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一起致命車禍引發的訴訟案讓中國製造再蒙陰影。

原告方稱,一輛載有四位乘客的廂式貨車的其中一個鋼絲帶束子午線輪胎胎面從胎體脫離,導致貨車失控並撞車,兩位乘客因此身亡,另外兩人受傷,其中一位傷勢嚴重。

這款輪胎的美國經銷商稱,它向生產商提出過一項特別安全要求,但它發現,在2002年以來進口的由中國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生產的多達45萬個輪胎上,這一安全要求都被忽略了。該經銷商隨即向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遞交了一份報告,提出應該對中策輪胎予以全面召回。

國家質檢總局7月發布的調查結論顯示,這批輪胎完全按照當地標準進行生產,並無質量問題。

國家橡膠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馬良清稱,賓洲事故的原因在於事故車輛所使用了不同型號的輪胎,按規定,不同規格的輪胎是不允許混裝的,否則容易造成輪胎受力不均,導致損壞。

6月水產品歐美受阻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稱,將禁止進口中國水產養殖產品,直至進口商可以證明這些水產品是安全的。FDA說,這些被警告禁止進口的水產品受到了藥物和不安全的食品添加劑的污染,包括鯰魚、蝦和鰻魚。

7月2日,歐盟效仿美國FDA,加強對中國人工養殖海產品的安全審查。

6月問題玩具大規模召回

6月13日,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和美國玩具公司RC2聯合發出公告,召回RC2公司經營的150萬件中國生產的玩具火車,這種木質小火車的油漆含有可導致兒童中毒的金屬鉛。該產品由廣東東莞漢勝木業製品廠生產。

8月2日,美國的美泰公司向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提出召回96.7萬件塑膠玩具,因為這些玩具表漆含鉛量超標,環保組織認為會危及兒童安全。

8月14日,美泰公司又因油漆鉛超標問題和磁鐵易被兒童吞食隱患,召回近1900萬件中國產玩具。這是美泰歷史上召回數量最大的一次。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8月23日表示,這三起召回事件中的2100萬件玩具,僅有14%涉及油漆鉛含量超標。這既有生產廠家在購買和使用原材料當中,在生產管理當中的漏洞;同時也有品牌的經銷商在驗收環節當中的缺陷。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我可以增加它的深度,我不能左右天氣,但我可以掌握心情;

我不能改變容顏,但我可以展露笑容,我不能控制別人,但我可以主宰自己;

我不能預知明天,但我可以把握今天,我不能樣樣第一,但我可以事事儘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4:2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