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軍研究如何打擊大陸航母

[複製鏈接]

1394

主題

3354

帖子

2166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4

積分
216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釣貓魚 發表於 2007-8-19 16:4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空軍F-16戰機飛行員在美受訓

今年台灣地區軍方動員將近20萬現役軍人和後備役實施的「漢光23號」軍事演習,在規模上已經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漢光」演習。此外,台軍方積極邀請西方觀察員和媒體觀看演習,向西方傳達第一手信息。

在本次「漢光23號」演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台軍方首次增加了「打擊大陸航母」的科目。那麼台軍方為什麼會突然熱衷於演練「打航母」戰略呢?台軍又會以何種手段來打擊假想中的解放軍航空母艦呢?

台軍方評估稱:大陸攻台必用航母

台灣地區軍方發言人稱,今年的「漢光23號」演習之所以加進了台軍「打航母」的科目,主要是因為解放軍將要建造航母的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多條西方情報消息來源的確認。俄羅斯此前媒體也報道,解放軍計劃在2010年以前製造第一艘航母,在2016年以前與俄羅斯共同製造三艘航母。並且計劃花費25億美元購買50架俄羅斯蘇—33艦載戰鬥機。

另外,最吸引媒體注意力的是,在本次「漢光23號」演習之前,台軍方還公開了過去一直謠傳四起的解放軍發展航空母艦的照片。台軍方情報分析人員稱,這艘中國大陸從1987年就向烏克蘭購買的「瓦良格」號航母,當時已經建造完成70%,算是一艘准全新的航母。據台軍事發言人劉志堅的說法,停泊在大連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大陸購買時雖宣稱作為觀光用,但從水線下的船體與甲板整修等跡象來看,「疑將作為訓練用航空母艦」。劉志堅稱,從2005年5月獲得的衛星偵察圖片觀察,解放軍正進行該航母的水下船身整修工程。直到最近,衛星偵察圖片顯示,這艘航母已經完成前半部主飛行甲板工程。

而台軍方的這種說法,也是首度「證實」解放軍已正式發展航母戰力。台灣地區軍方認為,這艘航母未來可能作為初期的航母訓練艦之用,但也可能直接成立航母戰鬥群,甚至直接部署在台灣地區東岸台戰機巡航範圍之外。解放軍航母戰鬥群如果成軍,將有能力在台方戰機巡航範圍外,用艦載機攻擊台灣地區東部,對台兩面夾攻,讓台軍腹背受敵。

台軍方稱,解放軍必將自行研究製造航母、發展航母艦隊。目前相關研製計劃正在執行,航母是大國維護海洋權益時非常重要的工具,大陸海岸線長,需要保護海洋利益,研製航母是必要的。建立一支航母艦隊尚需時日,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完整的航空母艦戰鬥群由母艦、各式艦載機、附屬水上水下艦艇組成。解放軍的艦載飛機基本上是解放軍現有配備的軍用飛機改型而成。

台「國防部」整合評估室主任陳永康也曾經在「漢光23號」演習開始之前,公開向媒體表示,除了整修中的「瓦良格」號外,解放軍正計劃建造第二艘航母,並希望在2020年形成戰力。這將標誌著解放軍突破第一島鏈封鎖,迫近美軍關島的戰略將得到實現。

陳永康稱,解放軍研製中的航母初步判斷是以瓦良格號為藍本,使用瀋陽飛機公司製造的殲—11型戰機。和美軍航母一天可以起降200架次相比,解放軍的航母戰力相當於中型航母。

陳永康稱,正在計劃建造的第二艘航母一旦服役,原本被視為戰略後方的台東地區,將進入解放軍的攻擊範圍之內。因此,台軍必須有強大的潛艇部隊,才能有效防禦解放軍的航母威脅。

台軍研究「打航母」戰略

據台灣地區《中國時報》報道,由於台軍過去從未思考攻擊航母戰法,因此這次兵棋推演對海空軍是項新挑戰,軍方將領初步評估,目前台軍可以透過「基德」艦、「成功」艦和導彈快艇發射「雄—3」和「雄—2」反艦導彈,加上F─16戰機的美製空射魚叉導彈,對大陸航母進行飽和攻擊,或是由潛艇發動水下襲擊。

台軍方評估認為,因為到2012年解放軍可能還無法組成如美軍一樣有完整戰力的航母戰鬥群,所以台軍可借超音速反艦導彈對解放軍航母進行穿透打擊。

據稱,台海軍內部目前已研究出一種「快慢配」的航母打擊法,也就是使用目前已經裝配到「成功」級戰艦、未來將加裝到「基德」級戰艦上的「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加上「錦江」級戰艦或導彈快艇上的「雄風—2」型亞音速導彈,以同時發射「一快、一慢」的方式,讓對方艦艇的防空戰鬥系統無法同時捕捉來襲目標,最後不是「抓快漏慢」就是「抓慢漏快」,軍方也希望藉演習驗證這項戰法的可行性。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在最近一期刊登評論文章稱,在戰爭中,兩個解放軍海軍航母艦隊的作戰使命應該是立足於岸基S—300防空系統的保護,展開於海南島以南和東海沿岸150公里近岸海域,對美日北上、南下艦隊實施海、空、水下三維警戒。在對台作戰中,展開於台灣本島西北部以及西南部海域,實施艦載戰鬥機、攻擊機對東岸佳山基地等設施的攻擊。同時掩護解放軍海軍在西南、東北海岸的佯攻行動。

而2006年台灣地區媒體公開的圖片顯示至少一艘「成功」級護衛艦已經加裝了可能為「雄風—3」艦對艦導彈的發射器,並可與「雄風—2」混合裝填,尺寸上「雄—3」比「雄—2」長許多。

《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平可夫認為,由「成功」艦混合裝填「雄—2/雄—3」,已經看出了台海軍希望使用「快慢結合」、「高低結合」的方式攻擊解放軍航母、大型水面艦的意圖。其戰術與解放軍「打航母」的意圖是完全相同的。即利用超音速導彈的高速,但是隱形效果差和亞音速導彈的隱形性、低彈道實施混合、飽和攻擊。對於台灣空軍而言,當然F—16等戰機也可以使用「魚叉」、「雄—2」空對艦導彈實施攻擊,達到飽和攻擊的目的。由於解放軍海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美式「宙斯盾」作戰系統,因此航母艦隊的抗飽和攻擊能力應該相對較低。

因此,平可夫認為台海軍的反航母作戰關鍵在於能否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中的「制艦對艦導彈權」。「雄—3」的射程是否能夠超過「鷹擊—62」反艦巡航導彈的280公里?如果不能,就無法贏得第一次先發制人的打擊機會。除此之外,潛艇作戰能力不足、反潛作戰能力不足是台海軍最大的弱點,因此戰時反航母作戰的主要台海軍海上作戰平台,諸如「基德」級導彈驅逐艦最有可能成為「基洛」636型和039A型潛艇率先追逐的目標。當然海軍總體作戰能力的強弱不完全取決於導彈的射程,電子作戰、干擾、雷達抗干擾能力、艦對艦導彈尋的器的質量、空中早期預警都是決定性因素。

「雄風」系列導彈是台軍最後的希望

從解放軍海軍看,戰時使用的反艦導彈分別為超音速的「俱樂部」、「白蛉」和亞音速的「鷹擊—83」、「鷹擊—62」,這4種導彈的射程分別是220、120、180、280公里。由於台海軍在防空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因此如果台軍要想實現「打擊解放軍航空母艦」的目標,就只能依靠「先發制人」的反艦導彈打擊,而「雄風」系列導彈能否在性能和數量上超過解放軍的反艦導彈就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台軍的「雄風」系列導彈是反艦導彈,包括從以色列「迦伯列」導彈技術發展的「雄風—1」?有效射程35公里?,在美國「捕鯨叉」反艦導彈技術援助下發展的「雄風—2」。後者包括艦艦、岸艦和空艦三種型號,均採用慣性加主動雷達和紅外末制導,渦輪噴氣主發動機加火箭助推器,有效射程分別為104公里、130公里和130公里,空艦型還有反輻射型號。上述導彈無論從有效射程、戰鬥部威力,還是制導方式來講,都不能承擔戰略對地攻擊任務。

據《漢和防務評論》雜誌披露,「雄—3」由一台固體火箭發動機和火箭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由「中山科學院」公開的「超音速導彈」圖片判斷,其體積非常龐大、加上第一級助推火箭的長度可能超過「白蛉」反艦導彈的9.385米,如果採用高彈道,射程至少應該達到「白蛉」的最新改良型3M80MBE,後者的最大射程超過240公里。

此外,「雄—2E」型巡航導彈已經研製了6年,每年投入將近22億新台幣的預算,關於射程依然是台軍的軍事秘密,但是從「漢光23號」演習中用以襲擊蕪湖機場的想定判斷,台軍方顯然擁有足夠的自信促使「雄—2E」的射程達到至少800公里。「雄—2E」最有可能採用中段慣性+商用GPS,末段採用紅外成像的制導方式。

雖然根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當局計劃在2010年前製造500枚、2010年將部署500枚「雄風—2E」巡航導彈,但要想執行反制任務,其數量還是遠遠不足的。
隨  心  飛   揚

4

主題

136

帖子

55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本科畢業(五級)

Rank: 2

積分
55
沙發
排毒養顏 發表於 2007-8-19 18:24 | 只看該作者

假如收復臺灣省之戰不幸爆發,民進黨軍隊的最佳選擇是起義投降或來個一鬨而散




自1949年敗逃臺灣省,「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滅亡
自1971年被逐聯合國,「中華民國」在國際法界滅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08: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