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
七級貝殼核心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1043
1279
二星貝殼精英
0
172
35
貝殼新手上路
原帖由 一鷗 於 2007-8-15 14:53 發表 WS10、運十…… 舊事重提,只會 30年過去,就是量產也不算什麽了。 你說是不。 誤國殃民的……
17
1087
229
貝殼網友一級
小留學生(一級)
原帖由 一鷗 於 2007-8-16 16:37 發表 說到誤國殃民。就說十年出一架吧,三十年也出了三架。你現在幽默。滿天空飛的都是洋機,你乘坐洋機感覺舒服是不?反正錢都裝到一部分人口袋,他們是舒服了。沒啥好說的。 說到運十,我為上海感到驕傲。十年磨一 ...
原帖由 一鷗 於 2007-8-18 11:34 發表 我這裡有運十的研製試飛成功的視頻,大約28分鐘。你要的話,我可以拷給你。 先生,希望你能有分析能力,對科學對歷史,不要有偏見。 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志氣,不要洋氣和奴氣,要頂天立地做人。
騰飛之路-淺析中國大型飛機產業的發展方向 現代兵器2006.11 江雨 大型飛機一般是指起飛重量在100-150噸級別(含以上)的機型。排除轟炸機這類完全意義上的軍用飛機,那麼大型飛機可以分為以軍用貨運為主的大型貨機和以幹線遠程人員運輸為主的大型客機。大型飛機是一個國家航空設計和製造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以大型客機和貨機為代表的大型飛機,無論在軍事上還足在經濟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的航空工業要發展,中國軍隊的裝備技術水平和戰鬥力要提高都離不開大型飛機。對於具有很強的戰略和經濟價值的大型飛機來說,長期依靠國外引進足不明智的,同時也是非常危險的。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安全的需要,都要求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大型飛機。 中國發展自己大型飛機的道路必然要走的。如果在本世紀前15年裡中國仍然沒有辦法突破航空工業在大型飛機設計和生產能力上的瓶頸,那麼與國外所存在的這個差距將很難彌補。中國航空工業對大型飛機的發展必須首先要選擇一個正確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說中國要發展大型飛機首先就要找准項目的切入點。如果在項目切入點的選擇上出現失誤,那將會給項目的後續發展和應用帶來根本性的影響。 ◆現實的國際壟斷與競爭 西方國家在支線以上規格的民航飛機上已經基本實現了壟斷,其他國家已經很難在成本、可靠性、維護保障等方面與其競爭。即使是在民用飛機的設計和製造上具有相當高技術水平的俄羅斯,目前也基本上被擠出了國際民用航空領域,甚至連本國民用航空市場也陸續損失。現代經濟的發展決定了不能再採用閉關鎖國的封閉手段,既然要發展就必須要參與競爭,而用戶的選擇無疑會決定大型飛機在市場中的地位。如果中國的航空工業向民用航空市場投入一種大型民航客機,那麼不但要在技術性能上與波音、空客的產品競爭,而且還要面對其已經在國內民用航空系統內建立的一套完善的保障和維護系統。這樣就使中國自己生產的民航客機不但在生產成本上處於劣勢,而且在使用成本上同樣無法與之競爭。市場經濟環境下已經不能再依靠計劃來指導市場運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果我們自己的民航飛機無法在成本和效益上接近西方國家同類產品,那麼即使以愛國和發展民族工業等因素將飛機強行投入市場,也必然會迅速被市場所淘汰。 航空動力系統的技術水平是民用飛機能否具備競爭力的重點。中國的大型民用客機要在市場上與國外產品競爭,在動力系統技術標準上就必須首先使用戶獲得信心。現在的航空動力技術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和標準化,缺乏技術先進性和高可靠性的民航動力系統很難被市場所接受。國產航空動力系統應用到民航機上必須拿出足夠說服力的數據作為依據,這就需要整個航空動力系統必須具備相當的實際使用數據。如果不能拿出一個可以完全令客戶滿意的數據進行支持,那麼客戶為了飛機的安全和可靠,必然將選擇國外的航空動力系統和與其配套的飛機,不能得到客戶接受的國產飛機將失去與國外飛機競爭的基礎。 目前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但是必須要看到在全球經濟開放的同時還存在有明顯的壟斷和競爭。目前世界上可以為大客機提供發動機的生產廠家都集中在歐洲和美國,這些國家同樣也是大型民航客機的主要生產國。中國如果要通過引進發動機來滿足自己大型客機動力的需要,就必然會影響到這些國家向我國出口飛機,那麼這些國家的政府和工業界極有可能會採用各種手段限制我國獲得先進的航空動力系統,而且這樣的事情以前就發生過。蘇聯曾經準備引進"協和"超音速客機的發動機以改善圖-144超音速客機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卻被英國以存在軍事用途的可能而拒絕。當中國引進航空動力系統與輸出國的飛機製造業產生衝突的時候,國外發動機生產商絕對不可能冒著影響本國每年近千架飛機的需要量而向中國輸出發動機。 民航飛機的安全性在飛機各項性能指標中是佔有決定性地位的。一架戰鬥機的損失可能會失去一個飛行員,一架軍用運輸機上也只有幾個乘員,但是一架100噸的民航機上將有上百個機組乘員和乘客。一架民航機的損失將給上百個家庭帶來災難,對航空公司和飛機生產企業形成極其沉重的打擊。如果不能夠保證民航機有一個讓人放心的安全標準和實際使用數據,那麼任何客戶都不可能冒著巨大損失的風險來接受一個沒有經過考驗的機型。曾經有過的教訓可以清楚的證明:一架飛機的失事甚至會將這一型號全部驅逐出市場。 歐洲和美國民用航空工業已經在市場上建立起了一個良好的信譽基礎,使其飛機製造公司敢於在設計完成之前就將方案投入市場。而歐洲和美國航空製造企業的信用和技術實力也使用戶敢於在飛機還沒有完成設計之前就進行定貨,這樣一個依靠信譽構成的互利關係是支持西方民用航空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航空生產企業在 得到足夠啟動定單后才開始全面設計和製造飛機,如果接不到計劃中的定單,甚至可以終止一個飛機項目的發展。因此,市場已經成為調節飛機製造企業產品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將一個用戶所不接受的產品以行政手段強制推給用戶,那麼不但會給用戶造成抵觸情緒,而且在實際使用中也不可能獲得成功,甚至影響到後續項目的發展。 綜上所述,如果中國的大型飛機在沒有進行足夠實際使用時間積累和驗證之前就貿然投入市場,用戶很難對其產生足夠的信心。即使採用政策手段將產品強制投入市場,那麼一旦出現事故將會從根本上打擊用戶對中國民用航空工業的信心,其後果甚至會將中國航空工業直接從民用航空的產業範圍內清除出去,其代價和危險性都非常巨大。 ◆中國大型飛機的發展道路 為了在民航飛機投入發展之前完成實際使用驗證的工作,採用一種具備軍民通用潛力的大型運輸機來進行早期發展和使用是非常有意義的。大型貨機在實際使用中所積累的飛行小時數可以為用戶增強對客機的信心,同時在大型貨機上驗證的動力、材料、結構和控制等方面的使用經驗還可以作為民航客機設計前的技術儲備。首先設計和投入使用大型貨機,在民航客機已經被國外基本壟斷的情況下,讓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在市場夾縫中打開一個缺口,通過這個缺口再向其他方面進行輻射和發展,這樣就可以使中國大型民機工業有機會在市場中建立起一個立足點。俄羅斯在本國客機無法與西方國家客機競爭的情況下,將性能較好的伊爾-76和安-124運輸機投入國際貨物運輸,在佔據了一定份額的前提下還有效保持了本國航空工業在大型飛機上的設計和生產能力,用以度過暫時的困難時期和為後續技術發展進行準備。中國航空工業在民用航空技術水平上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甚至與俄羅斯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如果跳過大型貨機直接投入高競爭危險的大客機市場競爭中,將有可能給中國大型飛機產業帶來毀滅性的破壞。 軍用運輸機和民航客機在設計和使用上存在非常大的區別。實際上基本沒有可能使軍用運輸機和民航客機採用同樣的機體設計,而且世界上也沒有哪個國家將民航機當成主力軍用運輸機來使用。目前應用民航機較多的美國空軍,其KC-135和KC-10加油機使用的是與民航客機基本相同的機體,但是這些飛機只是用來執行空中加油、特殊軍事任務和作為軍用運輸機的補充機種來裝載一些散貨和人員。美國空軍執行空運任務時最重要的運輸機仍然是C-130、C-141、C-5和C-17軍用運輸機。歐洲在"空中客車"系列民航飛機已經成為世界兩強之一的時候,在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上仍然需要從頭開始設計A-400M。 為了方便運輸車輛和重型裝備,軍用運輸機的機體貨艙大都為接近方形截面,而且大都開有全寬的后貨艙門,后貨艙門放下時還可以作為貨橋來使用。部分重型運輸機的機頭還可以上翻,在機身內部形成一個全通的通道以利大型貨物的裝載與固定。軍用運輸機矩形的機身截面可以設置大面積的貨物甲板,能夠使車輛和集裝箱直接開(裝)入機身內並且自行固定。 對於民航機來說,機體截面大都是圓形,機體寬度最大的位置一般在機身截面的中央位置,而且艙口離地面很高,基本上無法使車輛和大型裝備自己完成登機。按照同樣噸位軍用運輸機和民航貨機的裝載速度來看,在裝載車輛時,軍用運輸機的速度比民航機要快10倍,而且可裝載車輛的噸位要高3倍。美國的C-17運輸機可以裝載美國陸軍師接近90%的裝備和車輛,而波音747貨機只能裝載不到40%的小體積車輛、集裝箱以及人員和散貨。 對機場和地面設施的適應能力對於軍用飛機來說是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運輸機要將裝備和人員及時送到戰區,就必須使飛機的著陸場地盡量靠近前線以節約物資運輸的時間,而且在前線機場使用的飛機也不大可能擁有良好的地面保障設施和裝卸設備。這就要求軍用運輸機必須具備比較好的自我維護能力,以及盡量不依靠輔助地面設施裝卸機載貨物的能力。國內、外目前所發展的軍用運輸機大都採用上單翼和可以兼作貨橋的機艙門,就是為了保證運輸機可以在缺乏完善維護和保障設施的臨時機場上進行有效操作。 空投、空降是軍用運輸機的主要工作,也是軍用運輸機必備的功能,而目前的民航機根本無法滿足此項要求。軍用運輸機可以使用后貨橋進行人員、散貨的傘降或者由減速傘在低空將車輛(集裝箱)等裝載物直接拉出機艙;民航貨機則必須在機場卸貨。軍用運輸機可以依靠自己本身的設備將貨物卸下,民航貨機則需要專用的設施和傳送系統。所以說在運輸物資和飛機周轉速度方面,民航貨運機完全無法與軍用運輸機相比較。中國空軍作戰飛機的快速部署和地面部隊的空中機動都需要大量的運輸機。中國軍隊目前極其缺乏大型空中運輸平台,現役所裝備的Y-8飛機載重量不足,從俄羅斯引進的伊爾-76運輸機不但數量少,而且在貨艙的尺寸規格上也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新型軍事裝備空中機動運輸的要求。中國空軍面對著現有運輸機型存在小、舊、少的問題,要發展軍事空運力量,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軍用運輸機的規格和數量。因此,大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對於中國的國防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國目前急需大型飛機平台來改裝成預警機、加油機、電子干擾機、空中指揮機等特種飛機,這些特種作戰飛機對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先進性和維護性的要求必須依靠足夠噸位的大型平台來滿足。發展大型飛機不但是解決軍、民用運輸機的缺口,而且還可以為大型特種飛機提供改裝用的空中平台。 國外在大型特種飛機平台的選擇上是以轟炸機、軍用運輸機和民航飛機為主,其中對飛行性能和部署能力要求較高的機型以轟炸機和軍用運輸機為平台;而對於舒適性和工作環境要求比較高,工作環境又相對安全的則以民航客機為平台。美國空軍中只有主要執行和平時期遠程偵察任務,或者戰時在低危險地域和戰線後方執行任務的飛機才使用民航機作為平台;伴隨軍隊作戰的電子對抗機EC-130仍然採用軍用運輸機的機體為平台。蘇聯在冷戰期間所發展的偵察和電子對抗飛機主要都是用中、遠程轟炸機為平台進行改裝,而預警機和加油機則依靠運輸機作為基礎平台。根據國外改裝特種飛機所選擇的平台原則來分析,可以看出各種類型改裝平台的使用足依靠用途和需要來決定的,並沒有哪種類型的平台存在更大的優勢。 採用哪種類型的平台作為特種飛機的改裝基礎,必須要聯繫到實際需求情況和具體裝備條件。軍用運輸機作為改裝平台具有載重量大、結構堅固和後勤保障容易的優點,但是在使用舒適性和工作環境上略為不足;民航機對於起降場地和後勤維護要求高、機場適應能力不強,但是機上工作環境比軍用運輸機有明顯的優勢。無論足採用軍用運輸機還足民航客機作為改裝平台,都可以滿足最基本的載荷、空間和飛行性能要求,如何選擇的根本要點是哪種平台更加能夠適應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裝備體系以及地面保障系統。 ◆從軍機改裝設計民機的探討 採用軍用運輸機的機體改裝設計民用飛機是可以的。不但波音707客機是由C-135運輸機改進而成的,就連波音747大型客機實際上也是波音公司利用競爭美國空軍大型運輸機失敗后的方案改進完成的。因此,我國利用大型軍用運輸機的技術基礎,改進設計成民用貨機乃至民航客機都是有可能的。而且有需求穩定的軍用機型為基礎和保障,也可以使民用飛機在改進設計中迴避不必要的市場風險和降低投資。如果我國將大型飛機的發展基礎首先建立在軍用運輸機上,那麼在軍用運輸機投入使用之後,設計單位就可以依靠在軍用運輸機上獲得的設計和製造經驗,按照民航客機的規格開發一種以貨物運輸為主要功能的民用貨機。這種貨機的重量和尺寸規格最好控制在與A300客機類似的150-160噸標準上,客運型設計載客量約300人,貨運型可以運輸40-50噸的散裝貨物和集裝箱,最大航程根據載重量控制在4500-6500公里,飛機採用寬機身和2台推力為22-24噸或4台推力12-15噸的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先發展民用貨機能夠在實際應用檢驗中創造經濟效益,盡量提高投資利用率和項目發展的速度,並且為民用客機的發展打下技術和市場基礎。 按照我國現有的技術能力和資金保障水平,以及市場對民航機種的消化能力上來看,發展噸位在100-150噸級別的大型幹線客機在設計和製造上難度較低,研製費用的投入也比較容易承受。所以,中國大型民航客機的發展以幹線客機為基礎是比較合適的。根據我國之前在Y-10和其他民航客機型號發展中的經驗教訓,以及國際同類型飛機市場的條件來分析,我國自行研製的飛機想直接投入航線運行可能十分困難。筆者以為,發展大民航幹線客機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循序漸進,先打好基礎。 大型飛機是一個航空技術高度集中的大系統,將其推入市場就必須首先要讓用戶接受這個產品。國產新飛機因為很難在完成後馬上就被市場所接受,所以國家有必要利用國內銀行貸款投資成立一個專門的航空貨運公司。如果可以投資100億貸款資金來採購8-10架貨運型飛機,就可以使用這部分飛機來擔負國內航線的散貨和集裝箱運輸工作。這些飛機估計用2-3年的時間就可以積累12000-15000個飛行架次、約40000-50000個實際飛行小時,並且通過長期運行還可以發現設計中容易被忽略的技術和使用問題。使用貨機積累的足夠飛行小時和用事實證明了飛機平台的可靠性之後,就可以在貨機基礎上開發出真正的民航客機。國家可以在貨機滿足民航客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之後,採用提供補貼和政策優惠的方式提高國產民航客機的使用經濟性,以吸引國內航空運輸企業採購和使用國產飛機,並在國內應用的基礎上進行國際適航取證與出口推廣工作,以盡量擴大中國民用飛機的設計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 首先投入主要力量發展國防安全所需要的大型貨運飛機,然後以軍用運輸機為基礎改裝民用貨機的同時,可以對民航客機採用先發展技術驗證機,然後在技術驗證機和民用貨機的技術實踐基礎上發展實用型飛機的方法來進行技術準備工作。發展民航客機之前應該先建立起符合型號性能要求標準的材料、動力技術基礎,集中先期預研的成果設計一種在技術上基本達到幹線客機要求的技術驗證機。這個技術驗證機不必要追求可以投入航線應用,而重點要在實際飛行實驗和應用中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同時根據試驗結果來進一步提高飛機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完全作為技術驗證機發展的大型幹線客機因為沒有馬上投入應用的時限和使用壓力,所以在技術上可以做得儘可能完善和穩妥,尤其是航空動力系統和結構材料上的準備工作盡量紮實。在依靠技術驗證機將問題充分暴露並得到解決之後,再在這個驗證機基礎上設計實用化的民航飛機,在實際試驗和使用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中國大型民航客機發展已經不能再經歷過多的失敗。中國在大型飛機的研製上一次投入就必須獲得成功,否則,技術和信譽上的損失將會把中國大型民機工業徹底淘汰。 中國大型運輸機的發展必須要首先考慮到需求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只有利用集中起來的技術和經濟力量來攻克重點的技術難關,才能夠在完成技術和產品突破後進一步向其他方向輻射和擴展。按照中國航空工業目前的技術實力和市現實情況,中國的大型飛機設計和生產首先以軍用運輸級為起點是合適的,而且在能夠滿足中國軍隊和部分民用貨運要求的同時,還可以為未來中國大型民航客機的發展打下堅實技術基礎。 -End-
22
5763
1183
一星貝殼精英
本版積分規則 發表回復 回帖后跳轉到最後一頁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