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馬英九馴馬變烈馬,不按牌理出牌選總統

[複製鏈接]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8-18 0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亞洲周刊童清峰/經過特別費一役,出現了不一樣的馬英九。他從以往的馴馬練成了今天的烈馬。他放下了身段,穿上牛仔褲,穿梭在中南部鄉間的廟宇、工廠、小吃攤;走到農家,跟農人一起鏟田、跟漁民一起打漁、跟菜農一起收割。他任用年輕人當幕僚,在返聯公投、提出本土論述、面對黨內大老等表現上,都在悲憤中展現剛毅果斷,打破國民黨以往的禁忌;以不按牌理出牌的策略,打一場不一樣的總統選戰。

海內外矚目的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涉及的特別費案,八月十四日初審宣判,台北地方法院以無實質犯意為由,判決馬英九無罪,藍軍士氣大振。同時,民進黨內部正逐漸整合,謝長廷、蘇貞昌搭檔成形,馬獲判無罪猶如脫掉絆馬索,更可與「謝蘇配」放手一搏。

馬英九以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為其政治標記,意思是他清廉自持、立場堅定,不沾鍋、不搞權謀。但經過特別費案的打擊后,他對政治有了新的體認,開始一番脫胎換骨式的蛻變。馬核心幕僚指出:「特別費案對馬是一種焠煉,起訴更鑄造他的政治性格,他對政治已有新的體會,現在的作為正是新的成長后的表現。」

過去的馬英九給人好好先生的形象,魄力不足,危機處理總是慢半拍,常釀成更大危機,現在他搖身一變為剛毅果決、魄力十足之人,正從馴馬蛻變為烈馬,他的行事風格、思考模式都跟過去迥然不同。

馬英九漸漸理解政治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要通權達變,因此,他變得難以捉摸,不按牌理出牌,謝長廷輔選大將、曾經跟馬英九角逐台北市長落敗的李應元私下也表示看不透馬英九在想什麼?馬開始展現魄力,過去國民黨視為大逆不道的禁忌,他一個個打破,為藍軍開啟全新的視野,他整個人的本質依舊單純,但政治手腕不再是鐵板一塊,為了收復政權,他大膽向中間靠攏。

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民進黨以公投綁大選嘗到甜頭后,食髓知味,準備在零八年再祭出公投手段拉抬選情,這次的主題是以台灣名義公投加入聯合國(入聯公投),民進黨操作這種在島內有高度共識的議題,不過是「請君入甕」,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慣性思維,必定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為反對而反對,結果卻是讓自己挨打。

吃過無數虧的馬英九這次終於學聰明,不但沒有中計,而且將計就計,在不反對「入聯公投」前提下,提出在名稱上更有彈性,更具包容性的重返聯合國公投案(返聯公投),不拘泥任何名稱,只要能入聯,中華民國或台灣或任何名義在所不計。

馬英九主導的「返聯公投」引起島內外強烈反彈,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私下大表不滿,中共也對國民黨隨民進黨起舞感到不解,甚至美國也不支持,現在連九月間是否邀馬訪美都傳出變數,但馬英九的立場十分堅定。馬的核心幕僚表示:「返聯公投雖引起深藍反彈,但馬有所堅持。」

馬陣營核心人士指出,民眾其實也搞不清國、民兩黨對公投的主張,「我們不在乎名稱,只要能跳上對方搭的舞台,以虛對虛,不讓它有著力點,就能把它的能量匯聚點破掉。」這種搭便車策略初步奏效,在返聯公投出台以後,入聯公投的威力明顯減低許多。

馬英九的全新思維,他的幕僚稱之為「理想的務實主義」。馬的策略很清楚,就是拿香跟拜,隨時吸納民進黨的主張,「你提倡本土,我比你更本土;你說你愛台灣,我比你更愛台灣」,不再逢扁必反。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形容,國民黨現在的做法就像封神榜里的「乾坤袋」,「無論民進黨丟什麼都可以把它裝進去」。

為入聯案,陳水扁致函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兩度遭退件,馬英九卻公開聲援陳水扁,並批評聯合國秘書長這樣的做法「確實是不應該的」,讓民進黨頓失打馬著力點。

為了扭轉民進黨過於窄化的本土意識,馬意圖奪回本土詮釋權,並出書(《原鄉精神》)重新定義本土意涵,以「全球思考,在地行動」為主軸,藉以區隔民進黨的「大閩南沙文主義」。

過去民進黨談本土,常高舉老一輩的民主志士,如蔣渭水等,暗示他們才是真正本土的傳人,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但馬英九近年積極顛覆這種想法,利用各種場合為蔣渭水、賴和、羅福星等台灣前輩「平反」,強調他們不僅反抗日本統治,同時直接參與國民革命,多少削弱民進黨長年對這些民主前輩的壟斷權。

修黨章顯改革決心

馬英九對將國民黨轉型為本土政黨的意志十分堅定,今年六月該黨修訂黨章,不但將「台灣」寫入黨章,並將他「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理念明文載入,並在黨員目標條件中刪除「統一」字眼,被外界稱之為「去統加台灣」的重大修正。

以往國民黨任何改革,只要黨內一有反彈,就無以為繼。但馬英九對自己主導選戰主軸的立場異常堅定,他一再往本土的路線調整,包括採取尊李(李登輝)策略、參與二二八紀念活動等,讓對手很難在省籍或認同議題上作文章。

外界常批評馬英九被一群幕僚團團圍住,有人就算想幫忙也進不去,事實未必如此,馬逐漸展露新的風格,身邊出現多位新面孔,表現都相當稱職,他們是馬英九的發言人生力軍團,一位目前是世新大學法律系副教授王郁琦,今年三十八歲,曾擔任台北市政府的顧問,跟馬英九的接觸,是在共同推動台北市無線寬頻計劃。另一位是政大外交所博士生羅智強,他是理律法律事務所負責人陳長文所推薦,前一陣子曾短暫做過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機要秘書,后被馬徵召出任發言人角色,還有原來具泛綠色彩的目前國民黨發言人蘇俊賓。此外,促成馬英九脫胎換骨的幕僚還有如東吳大學校長劉兆玄、前台北市副市長金溥聰、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楊渡、台大政治系教授高朗等,他們都不是傳統的國民黨員,當然打的是不一樣的選戰。

馬英九身邊人士說,面對千夫所指,別人嗆聲,「不沾鍋」的馬英九以前會很在意,但現在當他體會到「伸頭也一刀,縮頭也一刀」的時候,他就不怕別人惡意的攻訐,所做決定就會很堅定。

馬英九的轉變其實有跡可循,年初在馬王(立法院長王金平)爭白熱化時,連戰有一次想邀馬「湯包宴」進行協調,飯局裡還有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王金平,但馬知這是「鴻門宴」,婉拒出席,硬是不給連戰面子,展現他一向少見的政治性格中明朗的一面。

最近馬英九在接受台灣公共電視訪問時,當被問到中共打壓台灣的問題時,馬痛批:「去他的!」對馬英九這種有教養的人來說,過去幾乎不可能說出這麼重的話。

馬英九辦公室主任康炳政指出,這次特別費對馬的打擊非常大,他最引以為傲的清廉遭到挑戰,還成了貪污嫌犯,令他悲憤莫名,「這比殺了他還痛苦」。跟著馬十多年的康炳政表示,特別費案讓馬對很多事有很深的體會,尤其受到司法的屈辱后,更能了解平民百姓的委屈與不平,這對他貼近民眾有很大幫助。

在面對宣判的壓力時,馬英九的下鄉行程一切如常,從七月中旬開始long stay(常住)深入民進黨票倉,每天行程滿檔,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十點,「馬」不停蹄在台灣中南部廟宇、農家、工廠、小吃攤等地穿梭。平常馬英九西裝畢挺,隨時有隨扈保護,加上個性剛直,無形中跟民眾有一段距離,下鄉后他改穿牛仔褲、polo衫變得更平民化,逢人就問候、握手。

康炳政指出,馬以前是政務官,在辦公室做決策,之前他用雙腳踩腳踏車環台,從台灣最南端騎到最北端,現在又踏著台灣每一寸土地,聽見各地民眾的心聲,感受每一寸土地的情緒,晚上住工人、農民、漁民的家,他們吃什麼,就跟著吃什麼,這些都是他以往不曾有過的經驗。

每晚住不同人的家

每天住不同人家裡,對馬英九是全新的體驗,早上一起用餐時,若有人吃完,他會用台語問:「還要不要一碗?」那種互動極為自然,幕僚覺得那是馬很細膩的改變。

七月底馬英九下鄉到彰化了解河川整治,中午時分他看到一名老農正在鏟田,馬主動過去和他話家常,並提醒他天氣熱要多補充水分,因為那段時間台灣嘉義有好幾個人被熱死。開完記者會,準備下一個行程時,馬突然要幕僚拿一瓶水給他,他自己跑去田裡,找到之前那位老農,直接倒水給他喝,並要他多保重。

馬英九騎腳踏車環台,對他一向以台北角度看台灣的思考有新啟發。馬的幕僚說,騎腳踏車是二百七十度的視野,可以看到台灣的許多層面。

走蔣經國的親民路

馬英九走的是過去蔣經國總統親民的老路。以前馬下鄉總是蜻蜓點水,這次下鄉常住,到各地訪問的時間拉長,不再「馬」不停蹄地趕路,讓他有更多時間體會基層生活,沿路看到一些商家,他總會停下來和他們聊聊,了解他們的生活,併購買當地的農產品,而最能反映台灣經濟好壞的檳榔攤,更是他常傾聽的對象。

八月九日晚上,馬英九已經在嘉義跑了一天行程,九點多鐘,他來到朴子牛挑灣一戶農家準備在此夜宿,馬以為只是單純借住,沒想到這戶人家早就在曬穀場準備好一大盤一大盤水果和飲料要迎接貴客,附近居民也坐在廣場準備一睹馬英九的風采,有一位青年針對最近油價波動影響農民生計提出建言,馬仔細聆聽做筆記,並做簡短答覆,令人訝異的是,他全程用台語說明,雖然不是很溜(流利),但已有明顯進步。康炳政說:「三年前老闆(馬英九)的台語完全不是如此,現在可以基本對答,以前想都沒想過。」

態度不慍不火、斯斯文文的馬英九不太有激情的肢體動作,不免讓喜歡聽「爽」的中南部民眾失望,但馬英九努力顯現的健康、謙和,正是他的魅力所在。現在他比較了解當地的「搏感情」文化,不僅會主動握手,也會拍拍民眾的背或者搭個肩,對年長者甚至會牽手,看得出他已經逐漸融入本省民眾的生活當中。

座談結束,民眾期待已久的簽名會登場,有一個結實的莊稼漢乾脆趴在桌上,要馬直接簽在他背心的背部,馬在他背上疾書,還不時壓住那人的頭,那個動作非常滑稽,圍觀民眾當場笑了起來。

與馬英九熟識的台中市長鬍志強認為馬英九確實有所蛻變。馬以前有法律人的味道與形象,現在變得較有親和力,不論與民眾互動,或公開場合所表現的幽默感,明顯比以往進步。

胡志強覺得馬英九現在比較放得開,敢把私下的開朗表現出來。不久前台中舉辦一場挺馬造勢大會,現場群眾對著馬尖叫、吹哨,身為東道主的胡志強上台幽了一默,他謝謝民眾對他的支持:「你們假裝喜歡馬英九超過喜歡我,你們裝得真像!」站在一邊的馬英九立刻搶走麥克風說:「你們做得真好,還裝得真像!」全場笑成一團。胡志強認為,如果是以前,馬英九絕對不可能做這些動作,現在他比較敢於表現。

馬英九在公開場合的拘謹,可能來自於過去的不快經驗。頗有女性緣的馬英九在當蔣經國英文秘書時,飽受異性騷擾,至今在面對媒體採訪時,仍不敢直視身旁的女記者。馬的友人透露,馬的追求者眾,其中有一名「粉絲」(fans)不時打電話到他辦公室、他家騷擾,還要他離婚,嚇得他趕緊換電話號碼,仍無法擺脫糾纏,這名女子不死心,甚至威脅馬的秘書:「如果你再不讓馬英九接電話,等我跟他結婚以後,第一個開除你!」

離開朴子朝天宮時,這些既不是發走路工或坐遊覽車動員來的民眾圍成一列歡送他,馬進入座車,有民眾問說:「他聽得懂凍蒜(台語:當選)嗎?」馬笑說:「當然」。那一張張樸實的臉孔,對馬充滿殷切期盼的神情,那種真情流露,看得出馬已觸摸到他們的心,馬也向他們頻頻揮手道別:「找時間在作伙(在一起)!」

很多演員一開始是靠著那張漂亮的臉蛋得到影迷的青睞,馬英九下鄉掀起的旋風,起初確實有一睹偶像風采的效應,但當他深入基層民眾的生活,展現他除了face以外,還有真情、誠懇的一面,他要讓大家知道,他是絕對可以衝破民進黨只會以民粹、意識形態治國的重圍,有能力、有魄力帶領台灣老百姓走不一樣的路。■

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衝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3 02: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