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一個非正常的空間 矽谷身價百萬的"窮人"們(組圖)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7-8-14 00: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美國矽谷集中的幾乎都是精英,百萬富翁多如牛毛。可是精英里也分三六九等,在平常人眼裡高高在上的百萬富翁在這裡簡直就是破落戶,因為比他們更富的人更多,億萬富豪一抓一大把。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這些寒酸的百萬富翁們仍然需要拚命工作,每周要忙七八十個小時,才能夠維持自己的體面生活,成了名副其實的工人階級百萬富翁。

從任何角度說,亨利·斯特格都是個成功人士,可是,他自己卻不這麼看,他在矽谷的同事們或許也會站在他一邊。51歲的斯特格銀行存款200多萬,和妻子共有的住房市值130萬,坐落在山崖上,可俯瞰太平洋。夫妻兩個的凈資產高達350萬美元,躋身美國最富的2%家庭。

可是,每一天,斯特格仍然要在矽谷的公司里拚命,他的同事稱其為「矽谷鹽礦」。他的職業是市場主管,每天都要搏命工作。每天早晨七點鐘,他基本上都已經坐在辦公桌前了。每天工作12小時,周末還要加10小時的班。



矽谷里密密麻麻的高科技企業



矽谷為互相攀比提供了一個非正常的空間,誘惑無處不在

時過境遷幾百萬已經不算富

矽谷里像亨利這樣的人比比皆是,或許可以稱之為工人百萬富翁。他們自己也感到奇怪,能夠擠進矽谷發點小財,已經是個幸運兒了,可是仍然需要像以前一樣辛苦工作。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機會,熱愛自己的工作,也沒有了靠著微薄工資度日一族的焦慮和擔心。

「我知道,外邊的人一定不理解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人還這麼賣命,」亨利說,「可是,幾百萬美元可沒有過去那麼值錢了。在上世紀70年代,有個幾百萬代表著富人名人的生活方式,至少也是住在一幢大房子里,有自己的管家,可是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

谷深似海身家千萬也是小兵

這些滿懷雄心壯志的傑出數碼精英們之所以認為自己並非特別幸運,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周圍的人比他們更富有——富得還不止一點。

在這裡,高層人員的年薪動輒就是數千萬乃至上億;對沖基金經理每年網羅10億美元也不是什麼難事。相形之下,辛苦一年拿個幾百萬美元的確微不足道。在這個嶄新的「鍍金時代」,成千上萬人都在積累著巨額財富,幾百萬隻能顯得地位寒酸。

「每個人都要向上看齊,」43歲的網站創建人蓋瑞·克里曼說,「打個比方,就好像在華爾街,即使有700萬身家也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麼了不起,因為數千萬、幾個億身家的大有人在。」

克里曼的身家大約有1000萬美元,躋身美國1%最富家庭毫無疑問,可是在一些超富的地區比如阿瑟頓、門羅帕克等地就不值一提了。所以,他每周還要工作60到80小時。他說他的資產並沒有多得讓他安枕無憂,他坐在一個豪華的酒吧里,手拿著一杯加州葡萄酒,認真地說,「一千萬也不過是個無名小卒。」

芸芸眾生百萬富翁多如牛毛

沒人知道在矽谷有多少一位數的百萬富翁,不過幾十上百萬肯定會有。所有這些人都全力投入工作,不僅因為工作會帶來成就感,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必須努力才不致於在「鍍金」鄰居面前太寒酸。

39歲的電腦程序員大衛·考波拉斯凈資產大約500萬到一個億,有時他會設想著如果離開矽谷到別處去,自己的生活會如何。他說如果搬到美國中部的一個小鎮,就會過著王子一般的生活。他和妻子及兩個孩子住在帕洛阿爾托南部,當地學校很貴,房價驚人。他們的房子比普通美國人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工作也是起早貪黑。他說,「如果到堪薩斯,一定會有人找我去做董事,可是在這裡,像我這樣的多如牛毛。」

不願言敗 傍上矽谷很難罷手

當然,也有一些工人富翁們在矽谷賺到一筆錢后全身而退,到其它地方過悠閑的生活。可是,更多的人卻仍然堅守在這裡。這裡與二戰後的郊區簡直沒什麼兩樣,只不過馬路上塞滿的是價格不菲的汽車罷了。

也有人在經濟條件好時購買了豪華的房產,可是一旦身家縮水,反而成了負擔,讓人不得不繼續拼搏。工人富翁米勒蒂說,「我們也可以搬走,這也意味著要承認失敗,當然沒人想走下坡路。」

矽谷為互相攀比提供了一個非正常的空間,誘惑無處不在。考波拉斯說,「看著銀行的存款,你的心會越來越高。」



布蘭斯基 49歲 軟體開發商 凈資產500萬美元



亨利·斯特格 51歲 市場主管 凈資產350萬美元



托尼·巴巴干羅 44歲 生產經理 凈資產150萬美元

矽谷富婆對壓力習以為常

2000年,布蘭斯基女士的身家一度高達2億美元,可是在高科技泡沫破滅之前剩下了區區100萬。今年三月份,她又重返工作崗位。她和其他兩個合伙人一起創建一個軟體公司,她對那些無眠的夜晚以及各種各樣的壓力已經習以為常了,「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要選擇這樣的生活。」

「這裡的人即使有個兩三百萬,也沒有什麼安全感,」在門羅帕克經營房地產工作的大衛·W·海丁說。

布蘭斯基和丈夫的生活看上去很樸素,開的車很一般,孩子們上公立學校,假期活動也都是走親串友。布蘭斯基也很少熱心服裝和首飾。2001年,他們花了195萬美元在富人區門羅帕克買了一幢舊房子,接下來的幾年又花了100萬來維修。

儲蓄20年財務竟捉襟見肘

44歲的托尼在過去的20多年裡,他努力工作,總資產也有360萬。雖然身家不菲,可是他卻和普通美國人一樣,整天要為醫療、大學學費和退休金而擔心。他說,稅收抽走了他40%的財產,凈資產只有220萬。多年來,他盡量只靠薪金生活,有時竟然捉襟見肘。為了減少每月開支,他和妻子花了75萬美元在遠離矽谷的地方買了房子,可是改造和裝修花了35萬。

這樣,他的儲蓄只剩120萬,一個孩子上大學,另一個孩子即將上大學。所以,他和以前一樣賣力工作,每周工作時間超過70小時。他的妻子心疼地說,「可憐的托尼,他永遠都不能退休了。」

當然,他們也無法避免傳統的負擔,「總會有人找你要錢,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其他的親戚,慈善組織也會找你捐款。大家都知道你有錢,拿出一點又有何不可?」「花錢的壓力無處不在,孩子們要穿最新式的衣服,最新款的玩具,傢具也不能太寒酸。」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01: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