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蒙:一代文學大師的心路歷程

[複製鏈接]

5661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無極天淵(廿十萬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7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lue Ivy 發表於 2007-8-12 01: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蒙:一代文學大師的心路歷程
來源:華商晨報

  王蒙小傳

  王蒙,生於1934年,河北南皮人,當代著名作家。

  曾任《人民文學》主編、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共中央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

  自1953年開始創作至今,一直進行不倦的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最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蝴蝶》、《春之聲》、《王蒙文集》10卷、《王蒙文存》23卷、《我的人生哲學》、《尷尬風流》、《青狐》等。

  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文學大獎。現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

  《王蒙自傳》已出版第二部。

  曾有評論:這是一部成功人士非凡的成長史,這是一部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和思想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讀本。

  「世海」「文海」「宦海」急劇沉浮的王蒙,在這裡尋找著「作家用筆思考」的人生感悟,以近乎虔誠膜拜的叩問尋找著自己一生的答案。

  面對文字里的王蒙,現實的他是否言文如一?對於時下的文化現象,他又做何感嘆?一位曾經的中國文化部部長,一位在中國當代文壇不可或缺的大家,一位被稱為智者的思考者,面對本報記者,第一次對自己的人生思考進行了公眾性表達……

  過去的王蒙聰明過人,「世海」「文海」「宦海」的急劇沉浮,賦予他警覺的眼光和良好的分寸感。

  他的前衛意識雖說不上老而彌堅,又的確算得上持之以恆。數十載彈指過隙,如今的王蒙已逾古稀。

  古稀之年的王蒙兌現了70歲之前不出回憶錄的承諾,也在古稀之後出版了他的個人自傳,恰如分水嶺般涇渭分明,又如談笑般瀟灑人生。

  8月2日,當記者撥通電話,詢問老人家近況時,他的回答這樣開始:「我現在每天要堅持在深海中游泳800米!」

  回憶錄 自省的真實

  華商晨報:您和巴金很像,巴金在晚年出版《隨想錄》,是對自己一生的懺悔,您的晚年也是如此,您的回憶錄是否也如巴金一樣在說真話?

  王蒙:我的回憶錄是自省的真實而不是苦主的真實,全面的真實而不是一面的真實,陽光照耀的真實而不是陰暗的真實。

  華商晨報:這是否意味著您的真實是有保留的?為什麼要隱晦呢?

  王蒙:我努力做到了真實,我講了太多的真相———讀者不知道的真相。我從不隱瞞自己的失誤和尷尬。如果有隱晦的地方也是對於旁人的某些私密的含蓄處理。

  華商晨報:您的真實在文字中有著不一樣的力量,可您也說過自己不出自傳。

  王蒙:這個我說過,不過我說的是70歲前不寫自傳,我也是這樣做的。

  華商晨報:我們注意到,在您的自傳里有幾處硬傷,比如把樓適夷寫成「樓適宜」,把歌唱家鄭緒嵐寫成「鄭緒蘭」,這很難讓人想象。

  王蒙:這個問題我真得要說對不起了,我寫到的人和事太多了,全憑記憶,錯字太多,感謝指出,今後注意。我會建議出版社印一個勘誤表,供讀者使用。

  價值觀 窩囊的原則

  華商晨報:當初的您是文化部長,很多讀者想知道如今的您如何看待這樣一段經歷,您覺得自己是一名合格的文化部長嗎?

  王蒙:我必須說明,即使是文化部長,對文化發展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因為文化有自己的規律,與歷史有關,與社會政治有關,同時它的發展變化是漸進的,長期的。人為地想興什麼破什麼,往往並不能達到目的。至於我,我只是努力在做一個橋樑。

  華商晨報:您的這座「橋樑」角色是否局限了個人文學創作?

  王蒙:簡單地談為官是沒有意義的,

  關鍵在於我的生活道路是自少年時代就參加了革命,深深地捲入了政治生活。這是我的思想與文學資源,也是我的經驗與人生特色。當然,太深的捲入,也使我無法像汪曾祺、賈平凹、馮宗璞那樣生活和寫作。

  華商晨報:您這樣說是否意味著某種妥協?

  王蒙:我自己多年來實踐著某種原則,你可以叫它中道或中和原則,就是認同歷史的變動是由合力構成,而合力的方向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即中道前進的。

  華商晨報:能否解釋得更清楚一些?

  王蒙:簡單來說,由於這種原則,我對各種橫空出世的放言高論採取謹慎態度。理性是健康的。氣急敗壞、大吹大擂是病態的。智者常能更健康地對待各種問題。例如,善意是指常態,中道多半健康。這些原則實在是太平凡太軟弱太正常了,絕無驚人之處。在一個刀光劍影、爾虞我詐、艱難困苦、積怨重重的世界里,我的原則是太窩囊了。但是我堅信,人們需要這些常識性的原則。

  創作 作家的良知

  華商晨報:在這種原則下,您又該如何給自己在文壇定位呢?

  王蒙:讓別人說去,這是作者的一大樂趣。自己說得太多,煩人。

  華商晨報:有沒有想過別人會說您違背作家的良心在進行創作?

  王蒙:到目前為止,我並沒有哪件作品是違背良心的,在各種事情上我都盡量做到我所能夠做得最好的那一部分,這就是良知。當然也有做不到的,沒有做好的部分,不過並沒有違背良心。

  華商晨報:當初您如何協調做官和文學創作的關係?

  王蒙:我說過我好像有兩個腦袋,一個腦袋工作、開會、談話,一個腦袋寫作。我也說過我的寫作是全天候抗干擾的工作。

  華商晨報:說到創作,時下網路寫手、80後作家非常活躍,更多地吸引著大眾讀者,您怎麼看?

  王蒙:理論上我認為很自然,實際上我讀他們的東西不多,因年老視力減退了。

  華商晨報:近段時間有郭敬明等80後作家紛紛要求加入中國作協,您又怎麼看?

  王蒙:很正常。

  諾貝爾獎 想當然的猜測

  華商晨報:殘雪是您提攜起來的作家,此前她說內地文壇很多作家到了四十來歲就開始退化,要麼寫不出作品,要麼用贗品來敷衍讀者,您作為見證者怎麼看這種說法?

  王蒙:不能說我提攜了她,我只是客觀上施以過援手。我期待著殘雪更好的新作。

  華商晨報:前一段有個文章《殘雪文化觀》,您看到了嗎?您是否在意別人的批評?

  王蒙: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什麼都研究,什麼都在意。

  華商晨報:中國作家一直有獲諾貝爾獎情結,以前大家都說您是離這個獎項最近的作家,您現在怎麼看待這個獎項?鄭淵潔說中國作家未能獲得諾貝爾獎,和專業作家體制有關係,您認為呢?

  王蒙:這個事在我與郜元寶對話錄那本書里講得詳細,在我的第三部自傳《九命七羊》中,我會披露一些新的材料,讀者將會有新的資訊和評價,請讀者留意。其他多半是猜測與想當然。

  華商晨報:最近《讀書》雜誌換主編了,您作為前輩也曾是《讀書》的作者,請談談您的觀點。

  王蒙:《讀書》能有今天靠前輩老出版人陳翰伯、陳原、馮亦代、范用等的創業,《讀書》的極盛期是在沈昌文主編時期。後來董秀玉主編也長期做過《讀書》的工作。汪暉時期大體繼承了《讀書》的資源與傳統,同時由於他們本人是一些非專門編輯人員,而是有自己特定觀點的學者,他們編的刊物更學院化與觀點化一點,但也不算排他。我同樣也沒有少給他們寫東西。10年後由資深編輯吳彬任執行主編,很好。

  華商晨報:能和讀者聊聊您的近況嗎?

  王蒙:我目前在北戴河寫作,主要是第三部自傳的初稿,第一稿已接近完成。我已73歲,精力大不如前,目前尚好。除寫作外我每天游泳800米。

  華商晨報:73歲還在堅持寫作,您的養生秘訣肯定與眾不同啦。

  王蒙(笑):我沒有什麼養生秘訣。我的經歷很多,想法與感受很多,至今尚無寫完了的感覺,所以就一直接著寫下去,但也隨時都有可能淡出告老。(楊東城)
※人生有三件美事,讀書、交友、穿行於山水之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4 19: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