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十七大后將加速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0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張行行 發表於 2007-8-7 14: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期《瞭望》新聞周刊文章探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引述專家的觀點指出,十七大以後,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將會加速,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基層民主與依法治國均將穩步推進,有效呼應中國民眾不斷提高的政治參與積極性。

經濟發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當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民情都有所變化、有所發展。專家指出,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將有效解決目前中國的權力運行機制仍然存在的一些問題。

  對於存在的問題,有關專家作了梳理:

  首先,政府行為不規範。部分官員有明顯的權力濫用、執法違法、與民爭利問題。

  其次,對公共權力的運行缺乏監督。目前,中國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和輿論監督等在內的民主監督體系框架,但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其三,官員的權責不統一,責任制和問責制需要進一步強化落實。

  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副院長劉春教授認為,下一步,要解決實現民主的有效形式偏少,建設力度偏小,制度資源不足等問題。

發展多層次民主協商

  文章說,近年來,中國協商民主的傳統得到進一步發展,民主黨派的官員也開始在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教授建議說,能否將民主黨派和共產黨的重要會議同步召開,使民主黨派參與到中共制定方針政策的過程之中,共同協商,最後將意見匯總至中共中央,形成有關路線、方針和政策。

  與民眾進行政策協商,使政策真正成為民眾意志的體現,也是協商民主的重要方向。劉春教授說,隨著協商民主的發展,最具有現實意義和貼近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就是民主協商要向政策層面的協商發展。決策機構能否以及如何與相關民眾進行協商,使社會利益的分配更加平衡,使決策更加科學,這是問題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民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於安教授表示,立法機關在起草各類法律草案時,應堅持全面地徵求所有利益相關人的意見,全面地聽取持「支持」和「反對」態度的專家的意見,以避免政府決策只反映少數人的利益,確保公共事務決策能夠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專家指出,目前政策協商的難點,一是政府機關幹部開展民主協商的素質不足,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能力不足。二是中國目前社會群體的政治組織化程度不高,相關的群體和組織訴求難以集中、概括和表達。

  如在體現政府與民眾政策協商的聽證會制度上,其實際效果並不令人滿意,一些民眾稱聽證會為「漲價會」,說明聽證會在運行中的事前公示、人員選擇、程序安排、事後效果評估等環節存在不科學、不合理之處。

  劉春表示,如果民眾能夠擁有有效的信息溝通管道,有效地集中和表達,民主協商的質量就會高很多。因此,民主協商的形式、步驟、過程需要進一步建設。當前和下一步的協商重點都是與民眾利益最相關的公共政策,在有關民生、社會發展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具體問題上,特別需要提高科學化程度,完善民主協商,使政策具有堅實的民意基礎。

建設民主監督體系

  目前,中國的監督體系包括黨內監督、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等多個方面。受訪專家認為,目前中國監督體系的框架已經搭建完成,但是其內部細緻的監督機制和規範還沒有得到填充,各類監督的發展也不平衡,有待於形成監督合力。

  文章指出,當前,監督體制建設呈現出分類推進的特點。比如,黨內監督仍將是監督體制建設的重點,人大監督作用的發揮同樣值得期待,司法監督還要加強。

  目前,除了人大監督之外,民眾也通過上訴和申訴的程序對司法體系進行監督。專家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司法體制內部的素質,使司法體系能夠接受監督,能夠經受監督。同時,司法監督建設更要依賴司法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整體推進。

不斷完善法制建設

  專家指出,中國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離開法制講民主,就失去了法律依據。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弘揚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是民眾行使民主權利的基石。

  在當代中國,無論是黨的領導,還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民主權利,抑或是政府公權力的運行,都必須在法制範圍內進行,都必須嚴格依法辦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在政治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法治是國家社會平穩運行的基石。卓澤淵教授說,「法治」兩個字本質上就包含著對公權力的限制,要求公權力「依照法律治理國家」,通過對公權力的權力範圍、行使程序和相關責任的規範,使公權力的行使永遠忠於權力的來源——人民。中國的憲法、行政法和相關組織法,都特別約束公權力在正確的使用範圍內運行,並使用在正確的方向上,實現「執政為民」。

  專家同時指出,目前中國還有一些公共權力沒有嚴密的法律來規範,致使一些權力「有權力無程序」、「有權力無責任」,權力在行使的過程中具有隨意性,導致權力的膨脹,有可能對公民的權利造成侵害。同時,法律對公民權利的保障還缺乏具體化,也導致了公權力在行使過程中對公民私權的尊重不夠。

  法律是民主制度的保障,良好的法治是人民的民主權利得以落實的基礎與前提。未來,法治建設需要進一步為權力的運行設立程序和規範,使權力運行進入法制化軌道。中國法律對權力制約將從一般的號召和政治原則,過渡到社會實踐的層面。受訪專家認為,目前在這些方面已經出現了很多跡象,預計十七大以後,這一趨勢將會更加明顯。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沙發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8-7 16:5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8 23: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